本書是郭沫若在1934年至1945年十余年間研究先秦社會及學術思想的論文集,由重慶文治出版社于1945年3月初版,群益出版社分別于1946年、1947年出版2版,此後又多次重印。本書論述了先秦諸子的天道觀的研究,《周易》的製作年代,周代的詩歌、音樂和農業生產及先秦儒家、墨家、道家、兵家、法家等學派的思想。又收錄了關於鐘鼎彝器研究的三篇文章,郭沫若先生是甲骨文和金文研究的權威專家,這三篇文童的學術價值更是不可輕視。
本書是郭沫若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指導下,對先秦社會及其學術思想研究成果的重要結晶。對於中國先秦歷史和思想史研究有着積極的開拓作用,其中不少論斷產生了深刻的歷史影響。
郭沫若(1892-1978),中國作家、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郭開貞,筆名郭鼎堂等,四川樂山人。1928年起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甲骨文、金文的研究,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等。新中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兼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等職。有《郭沫若全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