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中醫傳統脈學基礎上,彙集研究之大成,探索脈理之深邃秘奧。全書共11章。1~8章闡述脈學源流、脈學整體觀,對脈中胃、神、根在生命活動中的意義、作用、表現,作了生動描述,對氣口與人迎、寸口脈的寸關尺三部的命名、定位、長度等的演變過程,進行了考證,並對診斷標準以及臨床體驗進行探討。關於寸口脈的寸關尺分候臟腑中,對歷代醫家所持不同觀點進行論述,並提出《內經》裡的分候法是論診尺膚與寸口脈三部分診的相參之法,它為以後寸口三部配合臟腑的應用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並對歷代醫家寸關尺分候臟腑及依據進行考證與論述。正常脈象的形成與產生脈動因素以及脈搏的調節、變化因素,對波形、診脈部位與要求,以及病理脈象,在脈證結合診斷疾病的應用方面,都做了詳細說明。9~11章詳細介紹脈象與病證的關係。第九章單脈與病證,是本書的重點,在“辨脈綱目”統領下,詳細列敘28部脈象的定義、形態、診法、特點、主證、主病、脈理、案例、鑒別、歌訣、注釋、結語等,許多內容在歷代醫家總結基礎上,有所創新和發展。另外,在合脈、怪脈與病證章節中,對判斷主證、併發症、危重病及預後方面,也都有較詳細論述。因此,本書可供中醫、西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及在醫學院校的學生、研究生和教學人員學習、研究時參考,並有一定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