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以系統研究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行於北平的「俗曲」為主旨,分說書、戲劇、雜耍、雜曲、徒歌五個種屬,將六十二個藝術品種逐一加以論述。其中,屬於曲藝現行曲種的近二十種,如說唱鼓書、子弟書、竹板書、快書、南詞、灘簧、牌子曲、蓮花落、數來寶、雙簧、道情等;屬於現行曲種的曲調或曲牌的近三十種,如〔利津調〕、〔湖廣調〕〔馬頭調〕〔靠山調〕〔邊關調〕〔五更調〕〔揚州歌〕〔四川歌〕〔老八板〕〔剪靛花〕〔銀紐絲〕〔清江引〕等;余者為戲曲、雜技、歌曲等形式。作者以文論引證和實地調查結合的方式,評介了各種俗曲的沿革、演變、特色及流布情況,並於文末附該種俗曲的一篇詞文與工尺譜示例。諸多示例系從《百本張抄本》《車王府曲本》《升平署抄本》《北平圖書館烏絲闌抄書》等三千余種俗曲抄本中精選,除《紅綉鞋》一種外,均原文抄錄,未行刪節。
李家瑞(1895-1975),原名輯五,男,白族。我國現代著名民間文藝學家,文物考古專家。1922年秋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4年升入本校中文系。1925年起師從劉半農。1928年在劉半農的介紹下進入研究院歷史語言所工作,專門從事民間文學和民俗學的資料搜集、整理和研究。20世紀30年代出版《北平俗曲略》《北平風俗類征》兩種文獻集成,發表了多篇文章。1949年起,先后在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雲南省博物館工作,歷任雲南省文物保管委員會古文、省博物館副館長兼研究員、省史學會理事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