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當那場改變了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進程和每個中國人命運的辛亥革命爆發時,出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年輕人,剛剛跨過屬于自己的而立之年。
生活于急劇動蕩的中國社會,他們既看到了清政府的軟弱無能,亦看到了列強的強硬無理;既浸潤了中國千百年來的古老文明,又接受了西方的新式教育;既植根于中國廣袤的土地,又不辭辛苦遠渡重洋求新求變……他們在中國的各個領域,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他們中有享有“藥中甘草”、“翰林將軍”之稱的譚延,在宦海中不斷沉浮的黃郛,為民主立憲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宋教仁,棄文從武的蔡鍔,一生政治立場多變的湯薌銘,“民國第一殺手”王亞樵。他們中還有皈依佛門的弘一大師李叔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一戰成名的《莊子》研究大家劉文典。他們中更有亂世佳人呂碧城,詩名遠播的末世才女徐蘊華,美麗強悍的女權運動先驅何震,宋氏家族的真正領袖宋靄齡。
如今,我們已經與那個英雄與天才輩出的年代相隔一百多年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彈指間逝去,白楊作柱,紅粉成灰,那些人的笑傲風雲、金戈鐵馬、千古風流,都已作塵煙散盡,只留下一串供後人追思的名字。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辛亥革命就是一個決定了一個民族存亡的歷史時刻,而一百年前的那些“80後”們,便是閃耀在這一歷史天空中的群星。雖然在一百年前,並非每個人都與那場革命發生直接關系,但辛亥革命改變了每個中國人命運,他們都是在大革命的背景下生活與成長,他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那場革命成敗的縮影。 所以《一百年前的80後》不只是一本一百年前的人物小傳,更是一百年後對辛亥革命的一次小小的反思。
僅以此書獻給辛亥革命,獻給所有的“80後”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