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是民間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在一定時間和領域,以一定儀式紀念某種神紙的聚會。它起源於遠古,包含著原始信仰崇拜的重要內容,被稱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宗教文化滲透於民間廟會,表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廟會因時舉行,是農耕文明的晴雨表,是一定地域民間文化包括各種民間藝術的集散地,狂歡節,不同人群在此獲得不同的需要。今天,時代發生了重要變化,現代文明與原始文化共處民間廟會,人們依然對它充滿濃郁的情感。
民間廟會作為文化遺產,被賦予新的內容,形成文化產業開發的有利平台,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如司馬遷所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洛河之間」,這里的廟會具有更為獨特的內容和價值。海內外華人來此尋根問祖,廟會形成一道格外亮麗的文化風景。
高有鵬,中國著名民俗學家、中國民俗學會理事,河南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省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中國歷史文化研究、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現為教育部重點人文社科基地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在河南大學、鄭州大學講授民俗學多年。曾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通史》《廟會與中國文化》與長篇歷史小說《清明上河圖》《少年英雄江格爾》《袁世凱》等著作。作為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講述特別節目《過年》,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在法國國際廣播電視台、韓國國家電視台、中國香港陽光衛視等國內外知名媒體講述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