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薛憶溈以「兩性關系」為主題的自選小說集,這本書寫出了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情感困境,敏感、多思,有強烈的歷史感和人文關懷,這在他的虛構文學中體現尤其強烈。這九篇小說題材、內容各異,但都是圍繞愛情和性愛問題展開。在作者的筆下,兩性關系是一個私密、嚴肅、充滿悲劇性的話題。它維系著對愛、欲望、信仰、歸屬和認同、對歷史的參與感、生和死的意義等一系列人生的追問。《與狂風一起旅行》從「兩性關系」的角度切入薛憶溈的文學作品, 60後的薛憶溈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城里人」,他出身於計划經濟時代的「上層社會」,他重要的生命體驗和寫作資源,來自社會轉型過程中,彌漫在人與人之間的那種孤獨、焦灼,和歸屬的渴望和危機。
《與狂風一起旅行》故事性很強,敘事方式也非常講究,但終其實質,並不是一般的戀愛小說,而是探究「人」的生存意義。尤其是中篇小說《通往天堂的最後那一段路程》,這是薛憶溈寫於上世紀90年代的成名作,愛情和信仰交織在一起,很克制,很純凈的悲劇,讀過這篇小說的人,很多都會被戳中淚點。
在一個信仰缺失、情感淡漠的時代,他對生活的理解和敘述,建立在一個內向而理想主義的維度上。用比較小資一點的說法,薛憶溈是一個「濃情又清醒」的人。
中國社會的城市化進程在不斷加快,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城市,人們越來越需要把握和認同城市本身的價值,並保持批判和警醒,對自身處境的理解更敏感、更精確、更主動,才能在「城市」里,獲得一個人所應獲得的真正幸福——這也是薛憶溈對今天的讀者和文學界的意義。
薛憶溈,生於郴州,長於長沙,現居蒙特利爾。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從蒙特利爾大學獲英美文學碩士學位,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獲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博士學位。1996—2002~任教於深圳大學文學院。2006—2007年為《南方周末》及《隨筆》雜志撰寫讀書專欄。2009一2010年受聘為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2013年受聘為中山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駐院學人。1991年獲台灣《聯合報》文學獎。2014年獲第二屆「林斤瀾短篇小說獎」、第三屆「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2014年及2015年連續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提名。 主要出版作品有:長篇小說《遺棄》(2012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白求恩的孩子們》(台灣版)、《一個影子的告別》(台灣版)、《空巢》(2014年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及《南方都市報》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說」);小說集《不肯離去的海豚》、《流動的房間》(2013年新版)、《首戰告捷——「戰爭」系列小說》(《南方都市報》2013年度「十大中文小說」)、《出租車司機——「深圳人」系列小說》(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獎);隨筆集《文學的祖國》、《一個年代的副本》、《與馬可·波羅同行》、《獻給孤獨的挽歌——從不同的方向看「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