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章與詩詞
一、言屬心聲多哀怨
二、義取蓋簪志收眾藝
三、空梁落燕庭草無人
四、禪宗詩偈非思量卜度能了知
五、不為俗習所溺
六、致知在格物論
七、非靜無以成學論
八、第論興而八服廢
九、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論
十、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論
十一、推命必須由表察理
十二、西湖夜遊記
十三、斷食日誌
十四、辛丑北征淚墨
十五、吾國舊學經傳尚矣
十六、國家之安危係於國語
十七、黃帝經營之祖國或將斷送於共和
十八、勿再縱兵以殃吾民
十九、強鄰實逼四面楚歌
二十、上海格致書院卷文存目
二十一、歐洲反動力之新理想派
二十二、眾生與我體同
二十三、朗月照臨萬物
二十四、隱居求志
二十五、瑟瑟寒風剪剪催
二十六、落盡楊花紅板路
二十七、素心一瓣證前因
二十八、田元十畝老煙霞
二十九、紙窗吹破夜來風
三十、滄海狂瀾聒地流
三十一、慢將別恨怨離居
三十二、子女平分二十週
三十三、故國今誰生?
三十四、鳳泊鸞飄有所思
三十五、低弄雙翹紅暈淺
三十六、沉溺於建安正始之際
三十七、很佩服晚唐詩人韓僵的忠烈
三十八、使用宣紙寫下一箋
第二章音樂與話劇
一、吾國樂界方黑暗
二、日本唱歌詞意襲用我古詩
三、樂經云亡詩教式微
四、聲音之道感人深矣
五、西洋樂器分為四種
六、唱歌法大意
七、吾國樂界開幕第一人
八、有很深造詣的音樂大師
九、他在東京創辦話劇社
第三章畫圖與繪畫
一、我國圖畫發達蓋早
二、西洋水彩畫與吾國舊畫法稍近
三、石膏模型為學圖畫者最良之範本加
四、日本畫派有兩種
五、中西畫法之比較
六、泰西盛行之畫具
七、圖畫為一種專門之學問
八、美術之定義與界限
九、西洋畫純屬於技術
十、西洋畫師每不授畫法
十一、他在美術領域的開拓貢獻是多方面的釘
十二、中畫與西畫有種種不同
十三、出家以後絕不創作見
第四章書法與篆刻
一、文字之相本不可得
二、研習書法自利利他
三、氣採為尚形質次之
四、十數年來久疏雕技
五、金石無今古
六、篆刻諸品古氣盎然
七、漢長壽鉤鉤銘
八、樂石社社友小傳
九、學字當先由篆字學起
十、他對於書法用過苦功
十一、出家以後唯書法不廢
十二、他獨創一種自己的書體
十三、他對篆刻造詣甚深
十四、他治印沖淡質樸意致高遠
第五章出版與廣告
一、書刊之介紹
二、天禍我民於甲乙之間
三、詩鍾春江花月社第一期詩鐘錢水煙筒
四、技進於道
五、友人新撰一小冊子
六、以藝術作方便
七、廣告之意義分狹廣兩種
八、破天荒最新式之廣告
九、收到各界廣告數百通
十、文美會之廣告
十一、城東女學之廣告
十二、日本文藝之廣告
十三、徵求毛筆劃之廣告
十四、徵求滑稽諷刺畫之廣告
十五、徵求學生毛筆劃新規則之廣告
十六、春柳社演藝部之廣告
十七、春柳社開丁未演藝大會之廣告
十八、春柳社文藝研究會之廣告
十九、音樂小雜誌社之廣告
二十、李叔同書例之廣告
二十一、李漱筒重訂書例之廣告
二十二、李漱筒潤格之廣告
第六章談藝隨筆
一、人間愛晚晴
二、古人立言與立德立功並重
三、書法古穆文字奧衍
四、金石刻劃垂二千年
五、藝術之精極於無相
六、老人之文如日月曆天
七、書畫風度每隨時代而變易
八、觀天地生物氣象而興起仁民愛物之懷
九、唾棄利名輕賤鄙棄
十、韓僵略能熏修佛法
十一、貝多芬性不喜創作
第七章談藝書簡
一、不如意事常八九
二、部中殘酷兇惡之字甚多
三、一斗夜來陪漢史
四、書法係於天才非學力也
五、我自為眾生作不請之友
六 、優美之作品能耐人尋味
七、千尋瀑佈如飛練
八、所寫之字應按畫觀之
九、鄙人於十九日入學
十、奉上素紙三疊
十一、去年設專門音樂研究所
十二、內有拙作數首
十三、楊白民到天津參觀學務
十四、攜印速來晤
十五、久不晤為念
十六、乞將畫意詳細註明
十七、與同學數人泛舟湖上
十八、樂石社研究印學
十九、慕賀母校興盛
二十、友人有頗有願讀者
二十一、暮雲春樹每切懷思
附錄
一、披髮佯狂走
二、對於藝術差不多全般皆能
三、早已由藝術而昇華到宗教
四、起初教西洋畫與美術史
作品欣賞
祖國歌
出軍歌
留別
春郊賽跑
送別歌
隋堤柳
憶兒時
我的國
哀祖國
愛
婚姻祝辭
三寶歌
化身
男兒
追悼李節母之衰辭
直隸省立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校歌
大中華
人 與自然界
初夜
月
朝陽
落花
幽居
天風
冬
豐年
長逝
鶯
歸燕
西湖
採蓮
夢
悲秋
晚鍾
月夜
幽人
春夜
秋夜
話劇《茶花女》劇照
話劇《黑奴籲天錄》劇照
炭筆劃《少女》
油畫《出浴》
水彩畫《山茶花》
油畫《郊野》及刊物封面
《音樂小雜誌》插圖及刊頭畫
廣告畫
佛像
早年治印
示夏丐尊印章五方
西泠印社藏印及泉州開元寺藏印
楷書臨張猛龍碑軸
楷書四言聯及楷書七言聯
楷書四無量心銘頁
行書七言聯
行書念佛三昧詩軸
楷書四言聯
楷書五言聯
篆書華嚴經句橫披、楷書華嚴經句橫披及行書華嚴經句橫披
草書佛號軸及篆書佛號軸
篆書佛號並蓮池語錄軸
華嚴經句及篆書長壽鉤銘軸
“先識後藝”:李叔同文藝觀輯評
李叔同年表
編者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