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論可分為兩部份,其一為第四期甲骨斷代問題;其二為探索武乙、文丁時期之祭祀活動,而後者更為本文主體。
第四期斷代問題,長期以來焦點在於王族(启、子、午)與歷組卜辭的時代歸屬。本文全面檢視過去學者論點與主張,歸納成「字體分類」、「地層關係」、「人物活動」三方面加以評議,並提出以「鑽鑿型態」為分類依據的主張,通過上述之探討,王族與歷組二類卜辭之時代應屬晚期,即甲骨分期中的第四期為是。
本文以計量方式探索殷商武、文時期之祭祀活動,先依「祭祀種類」、「祭祀對象」、「祭祀牲品」、「祭祀時間」、「祭祀地點」五項分論敘述,各項大要如下:
祭祀種類:計得祭名54項,祭儀38項;獨祭57種,以求、又、尞、酒、卯、歲、告諸祭為要,連祭102組,首祭以又、酒二祭為多。
祭祀對象:確立商王名號指稱,並得先王妣之致祭超過自然神祇及先公,其中又以乙日先王、父丁受祭最為尊隆。
祭祀牲品:羅列畜牲25種,人牲8種,物牲11種,而實際用牲情形為畜牲多於人牲多於物牲。
祭祀時間:丙、戊、己、壬、癸五干日施祭少,與先王名號現象相符,為有意錯開之安排。另自然神祇、先公多見於辛日施祭,而先王妣、合祭者則集中於甲、乙二日。
受祀地點:資料甚少,仍以宗廟為主,且多屬特殊之祭。
接著,以稱謂、鑽鑿為據,將祭祀卜辭析分為武乙期、文丁期二類加以綜合比較,窺其演變;終就求、又、尞、酒、告等第四期重要祀典之施祭目的、內容、影響及演變作較深入的考察。
最後綜合本文檢得材料顯示,乙日先王(大乙、祖乙、小乙)於第四期地位特殊,重要性超乎預期。另外,本文意外發現第四期對於王亥及祖父先王之致祭極不熱絡,顯示二者並不受重視。
作者簡介:
吳俊德君,臺灣大學九十一學年度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畢業。本論文由許進雄教授指導。
目錄
壹、緒論
一、研究旨趣
(一)研究動機
1.重整祭祀卜辭
2.強化鑽鑿斷代
(二)研究方法
1.全面的觀察
2.時代的析分
3.計量的運用
(三)研究材料
二、關於第四期甲骨
(一)王族、歷組卜辭的時代
1.爭議的焦點
2.主要意見的商榷
(1)字體分類
(2)地層關係
(3)人物活動
3.王族、歷組卜辭的時代
(1)斷代標準的擇取
(2)卜辭時代的判定
(二)第三、四期甲骨的區分
1.分期的主張
2.分期的標準
(1)前辭形式
(2)鑽鑿型態
(3)字型
(4)詞例
(三)武乙、文丁甲骨刻辭的區分
1.區分的意義
2.區分的依據
貳、第四期祭祀卜辭分論
一、祭祀種類
(一)祭名、祭儀的界定
(二)祭名
1.祭名分述
(1)確定祭名
(2)可定祭名
(3)待商祭名
2.祭名總覽
3.祭名分類
(1)特祭
(2)泛祭
(3)不詳
(三)祭儀
1.祭儀分述
(1)確定祭儀
(2)待商祭儀
2.祭儀總覽
3.祭儀分類
(1)以畜為祭牲之祭儀
(2)以人為主要祭牲之祭儀
(3)以物為主要祭牲之祭儀
(4)其他之祭儀
(四)祭祀的搭配
1.祭名的連用
2.祭儀的組合
3.祭名、祭儀的搭配
二、祭祀對象
(一)先王稱號的商榷
(二)受祭對象
1.自然神祇
2.先公
3.先王妣
4.其他
5.待商
(三)受祭情形
1.合併受祭現象
(1)示類
(2)多先王妣類
(3)其他
2.受祭者受祭情形
(1)單一祀典
(2)複合祀典
3.受祭者尊微現象
(1)自然神祇
(2)先公
(3)先王妣
(4)其他
三、祭祀牲品
(一)祭牲種類
1.畜牲
2.人牲
3.物牲
(二)祭牲來源
1.豢養
2.捕獵
3.進獻
4.俘獲
5.其他
(三)用牲情形
1.祭儀的採用
2.受祭者的用牲
(1)用牲種類
(2)用牲數目
3.用牲輕重現象
(1)用牲數目
(2)用牲種類
四、祭祀時間
(一)日期
1.與施祭祀典的關聯
(1)祭日
(2)卜日
(3)統計說明
2.與受祭者的關聯
(1)祭日
(2)卜日
(3)統計說明
2.與受祭者的關聯
(1)祭日
(2)卜日
(3)統計說明
(二)時段
1.暮、夕
2.其他
五、祭祀地點
(一)區域
1.境內
2.境外
(二)場所
1.宗廟
2.其他
参、第四期祭祀卜辭綜論
一、相關祭祀卜辭之比較
(一)武乙與文丁祭祀卜辭
1.祭類
(1)各祭施祭情形
(2)連祭情形的差異
2.受祭者
(1)各類受祭情形
(2)受祭祀典的差異
3.用牲
(1)各牲施用情形
(2)用牲數量的差異
4.施祭時間
(1)日期與祀典
(2)日期與受祭者
5.小結
(二)歷組與王族祭祀卜辭
1.祭類比較
(1)启、子、午組之施祭
(2)歷組、王族卜辭施祭異同
2.受祭者比較
(1) 启、子、午組之受祭者
(2)歷組、王族卜辭受祭者異同
3.用牲比較
(1) 启、子、午組之用牲
(2)歷組、王族卜辭用牲異同
4.施祭時間比較
(1) 启、子、午組之之施祭日期
(2)歷組、王族卜辭施祭日期比較
5.小結
二、重要祭祀的探索
(一)施祭目的之考察
1.求祭
2.又祭
3.尞祭
4.酒祭
5.告祭
(二)施祭內容之考察
1.對象
(1)求祭
(2)又祭
(3) 尞祭
(4).酒祭
(5).告祭
2.儀式
(1)求祭
(2)又祭
(3) 尞祭
(4).酒祭
(5).告祭
(三)影響及演變
1.祈雨、祈穀
2.告事
3.請子
4.供酒、燔柴
肆、結論
一、商代武、文祭祀統述
(一)祀典施祭
(二)受祭對象
(三)祭祀用牲
(四)施祭時間、地點
1.時間方面
2.地點方面
二、本文考察之收穫
(一)受祭者的地位
1.乙日先王
2.祖父先王
3.王亥
(二)歷組與王族祭祀卜辭的關聯
1.相似性
2.互補性
參考暨引用書目
一、專書
1.古籍
2.編著
二、論文
附錄:
一、甲骨圖版
二、統計數字來源表
(一)受祭者受祭情形
1.單一祀典
2.複合祀典
(二)受祭者之合計受祭數
(三)祭儀用牲
(四)受祭者用牲
(五)用牲數目
(六)日期與祀典的關聯
1.單一祀典
2.複合祀典
(七)日期與受祭者的關聯
(八)祀典總數
1.單一祀典
2.複合祀典
(九)受祭者分期
(十)祭牲分期
1.種類
2.數量
(十一)施祭日期分期
1.日期與祀典
2.日期與主要受祭者
(十二)王族卜辭祭類
(十三)王族卜辭受祭者
(十四)王族卜辭用牲
1.種類
2.數量
(十五)王族卜辭施祭日期
1.全體施祭日期
2.祀典施祭日期
3.受祭者施祭日期
(十六)求禾、求雨、求生之對象
三、本文材料總表
(一)歷組卜辭
(二)王族卜辭
索引
壹、緒論
一、研究旨趣
(一)研究動機
1.重整祭祀卜辭
2.強化鑽鑿斷代
(二)研究方法
1.全面的觀察
2.時代的析分
3.計量的運用
(三)研究材料
二、關於第四期甲骨
(一)王族、歷組卜辭的時代
1.爭議的焦點
2.主要意見的商榷
(1)字體分類
(2)地層關係
(3)人物活動
3.王族、歷組卜辭的時代
(1)斷代標準的擇取
(2)卜辭時代的判定
(二)第三、四期甲骨的區分
1.分期的主張
2.分期的標準
(1)前辭形式
(2)鑽鑿型態
(3)字型
(4)詞例
(三)武乙、文丁甲骨刻辭的區分
1.區分的意義
2.區分的依據
貳、第四期祭祀卜辭分論
一、祭祀種類
(一)祭名、祭儀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