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第一章 引論—晉文公出亡前的晉國
第一節 曲沃併晉前的晉國
壹 曲沃分封前的晉國
貳 曲沃併晉始末
第二節 晉獻公的強幹弱枝與拓殖疆域
壹 強幹弱枝以行中央集權
一 宗族勢力的剷除
二 整建都城與分封親信
貳 兼鄰併國以求殖土拓疆
第三節 驪姬之亂與重耳出亡
附註
第二章 晉文公流亡期間的晉國
第一節 里丕之亂與夷吾入晉
壹 里丕之亂
貳 夷吾入境
第二節 惠公主晉
壹 背賂敗德,剷除異己
貳 韓之戰
第三節 論「爰田」與「州兵」
壹 論「爰田」
貳 論「州兵」
第四節 懷公主晉
附註
第三章 晉文公的流亡生涯
第一節 流亡生涯簡述
第二節 流亡時地考
壹 流亡路線考
貳 流亡時間考
一 過衛之年
二 留齊之年
三 過曹之年
四 過宋之年
五 過鄭之年
六 過楚之年
七 入秦之年
第三節 遍歷各國的原因及此一經歷對其日後定霸的影響
壹 遍歷各國的原因
一 奔狄的原因
二 獻公卒後不即入國的原因
三 離狄適齊的原因
四 由秦入國的原因
貳 遍歷各國對日後成霸的影響
一 在曹受辱的啟示
二 流亡生涯與霸業的關係
第四節 入國年月
附註
第四章 晉文公入國前的國際大勢與晉國的政治局勢
第一節 晉文公入國前的國際大勢
第二節 晉文公入國前晉的政治勢力集團與政治局勢
一 悉齊出生前
二 悉齊出生後至申生帥師出征前
三 獻公命申生帥師出征至申生自殺前
四 申生自殺後至夷吾入晉前
五 夷吾主晉後至重耳入晉前
第三節 論荀息與里克的政治地位
壹 荀息勢力蠡測
貳 里克政治態度的轉變及其與晉國政治局勢的關係
附註
第五章 晉文公的復國與圖霸
第一節 入國及反對勢力的敉平
壹 入國
貳 反對勢力的敉平
第二節 入國後的行政措施
壹 明政
貳 任賢
參 重法
第三節 晉文公時的軍制
壹 春秋晉軍制概述
貳 有關「三行」的問題
一 「三行」之制
二 「三行」在晉軍制中的地位及其存廢
參 晉文公軍制的大致組織
一 各軍階級與將佐身分
二 將佐以外的成員
肆 晉軍將佐的任用及其對晉國的影響
伍 晉文公各軍將佐的變遷
附註
第六章 晉文公霸業的奠定
第一節 霸業的圖謀
一 納王以示義
二 伐原以示信
三 大蒐以示禮
第二節 三大霸業
壹 尊王—殺子帶納襄王
貳 攘夷—敗楚於城濮
一 戰前情勢
二 晉的扭轉局勢
三 城濮會戰
四 城濮之戰晉勝楚敗的原因
五 城濮之戰的意義
參 會盟—盟諸侯於踐土
一 踐土之盟始末
二 踐土之盟的意義
肆 三大霸業在晉國國勢發展上的意義
第三節 霸業餘波
壹 溫之會—天王狩於河陽
貳 執魏侯,主訴訟
參 為盟會,行征伐
一 與秦共伐鄀
二 帥諸侯圍許
三 復曹共公,解曹地分諸侯
四 盟翟泉,兩伐鄭
肆 崤之戰,挫秦東出
附註
第七章 晉文公與戎狄
第一節 蠻夷戎狄釋名及春秋初期戎狄對諸夏的侵伐
壹 四夷觀念辨析
貳 晉文公卒前戎狄對中夏的肆虐
第二節 獻、惠二朝與戎狄的關係
第三節 文公的戎狄政策及其影響
一 文公與戎狄的關係
二 文公的戎狄政策
三 文公戎狄政策的影響
附註
第八章 晉文公與晉惠公、齊桓公的比較
第一節 晉惠、晉文的比較
一 惠、文為人的比較
二 惠、文施政、用人的比較
三 惠、文謀臣的比較
第二節 齊桓、晉文的霸業與為人
壹 齊桓公的霸業與為人
一 齊桓公的霸業
二 齊桓公的為人
貳 晉文公的霸業與為人
第三節 桓、文優劣論
附註
結語
附錄
壹 晉文公從亡諸臣考
一 從亡「五士」考
二 從亡諸臣出身、生卒、事蹟略考
貳 晉文公史事繫年
參 晉國世次簡表
肆 附圖
一 春秋列國圖
二 晉國疆域圖
三 晉都近郊圖
四 驪戎與驪山圖
五 晉文公流亡路線圖
六 春秋衛國地圖
七 春秋地理略圖
引用及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