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章節內分成兩種格式,前半段為綜論,強調疾病與影像表現的基本原則。後半段則以病例討論的模式,列舉典型的、重要的、特殊的,甚至易被誤診的病例加以討論。所以我在書寫本書之際,目的並非將醫學中文化,而是將醫療知識結合本地的疾病表現,把我過去十年的經驗及知識累積、整理而呈現出來。
施庭芳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骨骼肌肉診斷科主任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磁振造影於脊椎病變的應用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704 |
![]() |
中文書 |
$ 704 |
![]() |
西醫 |
$ 720 |
![]() |
醫療保健 |
$ 720 |
![]() |
疾病百科 |
$ 760 |
![]() |
醫療衛生學群 |
$ 800 |
![]() |
醫藥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每一章節內分成兩種格式,前半段為綜論,強調疾病與影像表現的基本原則。後半段則以病例討論的模式,列舉典型的、重要的、特殊的,甚至易被誤診的病例加以討論。所以我在書寫本書之際,目的並非將醫學中文化,而是將醫療知識結合本地的疾病表現,把我過去十年的經驗及知識累積、整理而呈現出來。
施庭芳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骨骼肌肉診斷科主任
謝院長序
近年來,現代醫學在相關科學的基礎上迅速發展,經由分子生物學、電子顯微鏡、核磁共振等新技術,醫學得以深入到細胞、分子、量子層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其中,磁振造影的臨床應用使疾病診斷的正確性大大提高,間接促使許多疾病的治療獲得重大的突破,是二十世紀醫療科技發展的一個重大進步。
影像診斷能力的培養是醫師教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理想的影像判讀應將病人的臨床資料與影像上的變化結合在一起,才能將科技應用與病患照顧做適當的結合。台大醫學院近年來推展的新課程及小班教學,特別重視在醫學專業課程的教學當中融入病患照顧的整體觀念,以病例分析討論的方式來教導影像判讀是新課程所鼓勵的教學方式。
本院放射線科施庭芳副教授在過去幾年中熱心參與教育改革,她在教學時特別重視臨床資料與影像變化的關聯,常與學生就影像變化與病理生理、臨床診療的相關課題做深入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自動學習的正確方向,是學生心目中極受歡迎的老師。
此次施副教授將教材內容的精華部份加以整理,撰寫成書,書中內容就磁振造影對於脊椎病變的應用,做了精要的闡釋,病例討論的部份尤其適合於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的研習,非常值得推荐。相信本書的出版必能有助於提昇醫學生及住院醫師的影像判讀能力,希望年輕醫師好好利用本書,提高診斷技術,造福病患。
台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 謹識
民國90年3月
李院長序
磁振造影掃描儀(MRI)不具輻射,是非常方便進行人體任何角度切面成像的設備,其最大優點在於提高軟組織的對比度及解析度,並利用不同參數呈現組織的特性。因此磁振造影對於骨骼肌肉系統與骨髓疾病及脊椎方面的病變之判讀,極有助益。此外,藉由磁振造影,亦使有關神經及心臟血管系統等組織結構及功能的研究分析獲突破性進展。
本書著者施庭芳醫師於民國七十三年在台大醫學院畢業,目前擔任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同時也是台大醫學院副教授。有鑑於磁振造影在臨床服務與研究上的實益,施醫師即於七十八年赴美進修,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放射線部接受磁振造影掃描及骨骼影像學訓練,民國七十九年學成歸國,適逢台大醫院啟用第一部高磁場磁振造影掃描儀,隨即全心投入骨骼肌肉磁振造影掃描的研究,並結合X光素片、關節攝影及電腦斷層掃描等各種檢查,對病例進行綜合判讀,其中對於脊椎、膝關節、骨腫瘤及其它病變,更有獨到的心得。施醫師以其卓越的成就,已經在國內外各種學術研討場合發表一百多次的演講並多次受邀擔任主持人,所發表有關骨骼肌肉系統研究之論文,已累積有四十多篇。為進一步與同好分享臨床研究心得並藉以切磋討論,施醫師特結合理論與台大醫院有關磁振造影在脊椎方面之各種病例,互相印證分析,著作「磁振造影於脊椎病變的應用」一書。並以中文出書,將嘉惠同好及後進參閱。
脊椎病變為相當重要之疾病,雖然歐美醫學院已有相當深入的探討,但東方及西方人體在疾病表現及對病人病程與治療的過程畢竟有相當大差異,施醫師能將台大醫院紛雜多樣的寶貴病例,包括典型、非典型,甚至於常被誤診的病例,分門別類,有系統的呈現給讀者,對於醫學教育上的經驗傳承及提高醫療服務品質,都極具正面意義。施醫師正當年富力強即卓然有成,堪稱後生可畏。筆者願藉此除感謝施醫師對台大醫院的貢獻之外,更期許施醫師能再接再厲,於未來繼續將研究成果著書立說以饗讀者。
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 謹識
民國90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