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義忠先生於1979年隨台灣電視公司勞軍團去馬祖,所拍的底片一直被束諸高閣,
直到四十年後的今天他才將之一一放大,整理為圖、文並茂的《馬祖1979》一書。
本書之所以難能可貴,是因當時的馬祖正處於軍管時期,攝影被視為禁忌。
書中的兩百多張影像填補了一個時代的空白,為馬祖軍管時期的庶民生活作了詳實的見證。
作者簡介:
阮義忠於1950 年出生在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高中甫畢業即於幼獅文藝擔任助理編輯、發表大量插畫。
1973 進入英文漢聲雜誌社 (ECHO) 工作,開始拍照。四十多年來先後出版《人與土地》等十多本攝影集
,並在世界多國個展,作品為法國巴黎現代美術館、尼普斯攝影博物館,水之堡攝影藝廊,英國維多利亞及亞伯特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台灣美術館、台北美術館典藏。 他於1980 年代出版的著作《當代攝影大師-- 二十位人性見證者》
《當代攝影新銳》《攝影美學七問》被視為華人攝影圈的啟蒙書。 1992 年創辦《攝影家 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雜誌,
被譽為全球最具人文精神的攝影刊物之一。 2005 年開始擔任中國魯迅美院攝影系客座教授。2007 年獲頒台灣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人文獎。
2009 年被中國南方人物周刊選為該年度全球華人魅力人物五十位其中之一。2012 年開始於海峽兩 岸出書頻繁,照片故事集《人與土地》、
《台北謠言》獲選台灣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於南方周 末、南方都市報、深圳商報、生活月刊等媒體撰寫專欄,並在海峽兩岸各大城市開設攝影工作坊。 2013 年自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攝影教職退休,獲頒第一屆全球華人傳媒大獎「攝影文化貢獻獎」。
2016 年創立阮義忠攝影人文獎。 2018 年創立阮義忠台灣故事館。。
章節試閱
我拍照近半個世紀,相機多半對著台灣鮮少人造訪的各個小角落,馬祖完全是攝影生涯中的意外插曲。在台灣各地的走動早已整理出十個攝影主題,陸續展覽、出畫冊,並將之合輯為《台灣民間影像史冊:阮義忠經典攝影集》,但1979年隨台灣電視公司勞軍團去馬祖所拍的底片卻一直被我束諸高閣,百分之九十都還沒放成照片。
今年二月初忽然心血來潮,在臉書上發了幾張關於馬祖的照片,沒想到竟引來不少熱情的迴響。這下可讓我來勁兒了,每天發幾張,津津有味地讀著一則則動人的留言。
「謝謝您,讓我看見我。」
「我是照片中的媽媽,目前住新北市中和,我兒子已結婚生子了。」
「照片中的人我認識四個,因為是拍攝在我外婆、舅舅住的津沙村。」
「這是鐵板的天后宮,曬蝦皮的先生是我老公的哥哥。」
「爸有你嗎?」「米有」
「不知道有我老爸的照片嗎?他在馬祖當兵⋯⋯」
「憶當年遠嫁馬祖時真的很苦,沒自來水,想想現今好幸福啊。」
「由她帶的工具看來,應該是要去酒場撈取免費的酒粕,挑回家餵豬」
「洗酒瓶換糯米糰。」
「能看到這三張(北竿板里天后宮)真的感動又震撼!」
「記憶中的白沙,我踏上北竿的地方!」
「本人73年在鐵板兩棲連當排長,鐵板街是打撞球的唯一娛樂場所。」
「文華書局的武俠小說與漫畫,填補了一個月才三航班的運補⋯⋯」
除了驚喜、懷念、追憶、致謝,讀者們還熱心地貼出馬祖日報當年對那次勞軍的報導、指出我誤植的地點以及提供各種線索——這是什麼港、什麼村、什麼街;那是誰的奶奶、父親、大伯、二伯⋯⋯
留言的除了馬祖人,還有在馬祖當過兵的人;除了被我拍到的當事人,還有他們的兒女、鄰居、同學。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聊天、討論,整個版面熱鬧得彷如大樹下、廟口前,真是讓我見識了馬祖人的愛鄉愛土重情義。
——阮義忠
我拍照近半個世紀,相機多半對著台灣鮮少人造訪的各個小角落,馬祖完全是攝影生涯中的意外插曲。在台灣各地的走動早已整理出十個攝影主題,陸續展覽、出畫冊,並將之合輯為《台灣民間影像史冊:阮義忠經典攝影集》,但1979年隨台灣電視公司勞軍團去馬祖所拍的底片卻一直被我束諸高閣,百分之九十都還沒放成照片。
今年二月初忽然心血來潮,在臉書上發了幾張關於馬祖的照片,沒想到竟引來不少熱情的迴響。這下可讓我來勁兒了,每天發幾張,津津有味地讀著一則則動人的留言。
「謝謝您,讓我看見我。」
「我是照片中的媽媽,目前住新北...
推薦序
當代攝影大師阮義忠先生在馬祖攝得的黑白照片,掀起台馬兩地波濤洶湧的回響。那一幀幀樸素原始的影像,無聲地呼喚馬祖 人,以及曾經戍守馬祖的軍人,一起回到四十多年前的舊日。阮老師的照片,不僅只是保存了 40 年前的馬祖,它也提供我們了解過去和現在的差異,擴大我們觀看人與物的視野。他以作品本身,紀錄他對馬祖的深情,啟發我們藝術與真實之間的複雜關係,向我們揭示,什麼是美的,什麼是他珍視的。 —— 馬祖文史工作者 劉宏文
當代攝影大師阮義忠先生在馬祖攝得的黑白照片,掀起台馬兩地波濤洶湧的回響。那一幀幀樸素原始的影像,無聲地呼喚馬祖 人,以及曾經戍守馬祖的軍人,一起回到四十多年前的舊日。阮老師的照片,不僅只是保存了 40 年前的馬祖,它也提供我們了解過去和現在的差異,擴大我們觀看人與物的視野。他以作品本身,紀錄他對馬祖的深情,啟發我們藝術與真實之間的複雜關係,向我們揭示,什麼是美的,什麼是他珍視的。 —— 馬祖文史工作者 劉宏文
目錄
自序:四十年後重返馬祖的感動 6
南竿 12
北竿 84
西莒 153
東莒 159
附錄:馬祖的歷史淵源 172
自序:四十年後重返馬祖的感動 6
南竿 12
北竿 84
西莒 153
東莒 159
附錄:馬祖的歷史淵源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