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女主播工作狂被迫洗盡鉛華「完全臥床」──
安胎113天,痛挨200針的血淚體驗,
前壹電視主播蕭彤雯40歲勇敢再當媽,
幽默俏皮、笑中帶淚真實經驗分享!
【暖心推薦】
蘇聰賢(馬偕紀念醫院醫務副院長暨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醫策會董事長、亞太婦產科醫學會 教育基金會主席)
李晶玉(知名節目主持人)
賴惠珍(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
第一個孩子已經8歲,為什麼要在40歲的時候還要再生一胎?
原來,一切都是為了愛……
雖然和先生相隔海峽兩岸,但牛郎織女很爭氣,一次就中獎!但是……
驚!容易受孕,不代表孕期也能一帆風順 (風吹草動要小心)
第一胎懷孕、生產都很順利,即使相隔9年拚第二胎,還是自信滿滿,沒想到……
嚇!頭胎順產,不代表第二胎也同樣順利(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主播檯上的蕭彤雯,深受觀眾喜愛。沒想到欣喜懷上第二胎,卻讓她必須住院安胎、一躺就是113天。不僅被迫從正值巔峰的工作舞台退下,更面臨人生的巨大轉變。
即便處於吃喝拉撒睡全在同一張床上的絕對完全臥床安胎狀態,有著新聞魂的她卻沒忘記自己的天職:「用心記錄下一切真實。」她以自己的安胎故事為引,結合專業醫囑,要為所有期待新生命的爸爸媽媽,做一場最深入的報導。
【本書特色】
◎衞生紙準備!
前壹電視主播笑中帶淚的安胎筆記,生動的筆觸讓人彷彿一起參與兒子小西瓜從無到有,以及努力保住的所有過程。
◎記者魂上身!
即使躺在床上當「安胎班長」,還是忍不住發揮熱血記者的本能,採訪醫師、護理師、保險經紀人,再展現去蕪存菁的資料整理本事,「請問蘇聰賢醫師」等box,為想懷孕的女性同胞報導不能不知道的事: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輸卵管攝影檢查?為什麼會有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何謂空包彈?懷孕感冒能不能吃藥?什麼狀況需要絕對臥床?為何不能憋尿憋便?剖腹是否就一定安全?什麼狀況下會建議提早剖腹?是否可在剖腹產同時處理其他婦科問題,例如子宮肌瘤等等? ……
◎內心戲上映!
活潑俏皮的插畫,生動呈現安胎過程的種種酸甜苦辣~
作者簡介:
蕭彤雯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不僅是台灣知名電視新聞主播,也是資深醫藥記者,投身新聞工作長達二十年。從廣播到電視,從記者到主播,她以感性的人文情懷與理性的精闢分析,忠實記錄下每一個新聞時刻。
不論是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1998年華航大園空難、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2005年英國倫敦地鐵爆炸、2011年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舉凡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她幾乎都在現場。2002年更以「北城醫院打錯針」報導,榮獲第二屆「卓越新聞獎-電視新聞即時採訪獎」殊榮。
主播檯上的她,深受觀眾喜愛。沒想到欣喜懷上第二胎,卻讓她必須住院安胎、一躺就是113天。不僅被迫從正值巔峰的工作舞台退下,更面臨人生的巨大轉變。
即便臥床無法動彈,有著新聞魂的她卻沒忘記自己的天職:「用心記錄下一切真實。」她以自己的安胎故事為引,結合專業醫囑,要為所有期待新生命的爸爸媽媽,做一場最深入的報導。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1】比坐牢還痛苦之完全絕對臥床
在親身經歷這一切之前,從來不知道住院安胎是怎麼一回事。印象中身邊有人曾住院安胎一、兩週,我們的安慰詞通常是:
「就當度假去! 好好休息一下喔!」
真正輪到自己才知道……什麼度假? 這根本比坐牢還痛苦! 因為坐牢還可以起來走動、還可以出去放風,但絕對臥床的住院安胎,真的是「絕對」臥床,吃喝拉撒睡,都得「躺」在床上解決。
我的第一個室友,在我入院時,懷孕剛滿三十三週,已經在醫院躺了兩個月。算算她應該是二十五週進來的,安胎原因是妊娠糖尿。其實我入院時,她的宮縮狀況已經穩定,安胎點滴都拔掉了,醫生說她隨時可以出院,但因為躺太久,雙腳肌肉無力,可能需要復健。
醫師要她下床練習走路。那天下午,她在先生的攙扶下,只不過從病房走到護理站再走回來(正常人大約四十秒可以來回的距離),晚上她就覺得肚子不舒服,到了半夜子宮頸口竟然就開了一指半!不止她嚇壞了,隔壁床的我也快被嚇死! 雖然醫師告訴她,其實寶寶滿三十四週就很安全,可以生了,叫她不用擔心,但從第二天起她就不敢下床。之後我每天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
醫師:「妳要不要回家啦? 要的話隨時可以出院喔!」
室友:「嗯……不要好了,我想再住一個禮拜……」
醫師:「那妳要不要提早點,三十四週就生? 我們可以安排一下手術時間。」
室友:「不要好了……我還想撐一下……」
對於剛入院,正被藥物副作用折磨得死去活來、整天想著哪天可以出院的我來說,這樣的對話簡直不可思議! 醫師都說要放妳回家了,妳竟然不想回家! 怎麼會這樣? 當時的我,是恨不得隔天就能出院回家。因為「完全絕對臥床」,這六個字的痛苦,沒經歷過真的難以想像。
★吃喝
首先,就從「吃喝」說起吧!
常有人這樣形容懶人:「能坐著絕對不站,能躺著絕對不坐。」但再怎麼愛躺著的懶人,吃飯喝水也一定會坐起來,因為躺著會反胃啊! 然而安胎時的絕對臥床,就是要妳連吃飯喝水都躺著。
剛開始幾天,我真的是如此。妳可以感覺到食物、滑過妳的食道,但對於它們究竟有沒有往下到達妳的胃裡,妳真的無法確定! 更別說喝水了,基本上就是喝一口嗆半口(另外半口則從嘴角流出來⋯⋯)。
連一般腸胃狀況好的人,對於這種違反人體工學跟地心引力的進食方式,都會覺得難受,更何況是我這種有胃食道逆流加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舊疾的病患。住院初期,安胎針的副作用,以及躺著進食的痛苦,讓我根本不想吃東西。
跟醫師們討論後,我被「特赦」可以坐起來吃飯,但角度不能超過四十五度,時間不能超過十五分鐘。每次的進食,都像趕火車。一吃完就得馬上躺下,感覺剛吃下去的固體液體一起在胃裡流動,彷彿還聽得到聲音,真的很痛苦。但我也不敢不聽話。因為曾有幾次朋友帶美食來探望我,聊得太開心,坐著超過半小時,子宮受到壓迫,宮縮指數立刻飈高!
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不但沒有因為躺久了而習慣,到了安胎後期,隨著腹中胎兒的逐漸茁壯,反胃的情況比一開始更嚴重。我完全沒有辦法喝湯湯水水的東西,尤其是果汁類,一喝下去馬上吐出來。
當時食量已經小到跟鳥差不多了:早餐就是鮪魚或豬排三明治、配上半杯加了高蛋白粉的鮮奶(很多安胎媽媽到了後期也都是靠高蛋白飲品在補充營養);午餐則是吃幾塊家人一週送來一次的紅燒牛肉或滷牛肉、再請看護幫忙在醫院附近買份燙青菜,晚餐就繼續吃幾塊牛肉,加上中午沒吃完的燙青菜……(是的,我一份燙青菜必須分兩餐才吃得完。)
★拉撒
講完「吃喝」,再講「拉撒」吧。我只能說,這部份的痛苦,遠遠超越吃喝。
臥床安胎,依照每位媽咪的狀況,會分成不同等級。大部份媽咪都不會被允許洗澡(沒錯,安胎多久,就多久不能洗澡。例如我安胎一百多天,就一百多天沒洗澡⋯⋯),但有些可以到浴室上廁所。而我,既然是「絕對臥床」,就是完全不准下床。住院期間我最常被親友問到的問題就是:
「那怎麼上廁所?」答案一樣:躺著上。一住院,護理站就會配個便盆給妳,然後它就此成為妳最親密的夥伴。
上小號還好,只要習慣把臀部抬高,輕輕用力(但力道要控制好,不然上一次廁所就要換一次床單∼)。但躺著上大號,真的非常需要練習! 因為實在不知道躺著要怎麼施力啊! 我每天照三餐加宵夜服用軟便劑,到住院第四天還沒消沒息。
試想一下:一般人便秘多日後,解放的那剎那,一定是用盡力氣。但安胎媽咪的大忌就是肚子用力!這到底是要怎麼辦?第四天起,我的軟便劑加倍,一天吃到八顆。住院的第六天,終於順利解放。(備註:軟便劑是每位安胎媽媽都一定會拿到的藥。因為長期臥床,完全沒有運動、腸子蠕動變慢,幾乎每個人都有便秘的問題。為了防止用力解便、造成腹壓增加,導致宮縮加劇,幾乎每位醫師都會開軟便劑給安胎媽咪們。)
但我真正想說的是:躺著上廁所,要適應的不止是生理,更是心理。
一直以來,在工作上,我被定義為女強人。在生活中,永遠扮演照顧者的角色。突然間,我不但什麼都不能做、哪裡都去不了,甚至連大小便都要人家幫忙。幾乎完全失能,這對我的衝擊實在太大。
住院的頭三天,先生請假陪我。當我要上廁所時,都會要求他出去,因為我不想讓他看到我的狼狽樣。但我真的沒辦法自己一個人在床上上廁所。因為即使只是上小號,也必須用沖洗器沖洗私密部位,以防感染(尤其是長期臥床的安胎媽媽)。這點是沒辦法靠我自己獨立完成的。即便不沖洗、只用擦的,還是得請人來幫妳倒尿盆。
至於處理大號的難堪,就更不用說了。住院頭一週,大號一直解不出來,除了生理上無法適應外,心理障礙難以突破,也是主要原因。想像一下:你在一個房間裡,沒有門、只有布簾。你上大號時,不論是氣味、還是你所發出的聲音,隔壁床的媽媽,以及她的先生或家人,都「感覺」得到。
是,這不只是沖沖水就可以了,幫妳處理的人還必須戴上拋棄式的醫療手套,面對妳的穢物、幫妳沖洗擦洗乾淨,最後再幫妳把排泄物處理掉,把便盆洗乾淨……
我記得第一次解出大號時,看護阿姨拍拍我:「麥想咖ㄗㄟ,慣習丟後啦(台語)!」因為她看到我眼眶裡,那難堪、尷尬的淚水。
雖然我的適應力很強,安胎久了之後,也漸漸地不知羞恥心為何物⋯⋯但到了後期醫師衡量狀況,恩准我可以下床上廁所後,我真是開心到想撒花轉圈圈! 即使所謂的下床上廁所,也不是走去廁所,而是由旁人架著妳下床,挪到床邊的坐式便盆椅上(因為躺久了,腿完全無法站立,一定要人架著),但至少可以坐著上大號,而且可以把自己處理乾淨,對我來說已經開心到要流淚了。
★睡
報告完「吃喝拉撒」,最後來聊聊「睡」。可能有人會問:前四者要躺在床上處理,確實很難。但「睡」?
不本來就是得躺著? 哪會有什麼問題?
唉! 真是這樣也就好了。
我已經是睡相非常好的人了。基本上我晚上躺下去,早上醒來通常都還是維持同樣的姿勢。但媽媽們都知道,懷孕到中後期,那個肚子啊,真是怎麼擺都不對! 總是腰痠背痛。所以睡覺時,一定要左挪挪、右移移,還要墊個枕頭之類的。就算有了輔助工具,有時睡眠品質還是很糟。
而住院安胎,活動空間就僅限於那張比單人床還小的病床。放個彎月枕下去,就動彈不得了。
若像我一樣,只要側身就會宮縮,就更慘! 我安胎一百多天,真的完全沒有側身過,一直保持著躺姿。想像一下:你被人綁在床上,一綁就是一百多天,身體有多僵硬及多痠痛!大概就是那個感覺。
除了身體本身的不適,日夜顛倒更是個大問題。因為臥床安胎,真的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每分每秒都在躺。不只沒有運動,是根本沒有任何活動! 在體能完全零消耗的情況下,失眠,是安胎媽媽們常見的困擾。而且兩人或三人一間的安胎病房,只有一個能被安排在窗邊,另一個則是不見天日。久了,真的搞不清楚外面到底是白天還是黑夜。
不只難入睡,睡眠品質也很差。因為宮縮是沒有日夜之分的,有時隔壁媽媽突然有狀況、按了緊急通知鈴,接下來就是一陣兵荒馬亂。所以安胎室友們是生命共同體,只要其中一個有狀況,另一個一定也不好受:你會替她擔心、同時也擔心自己。而在所有難以避免的聲響中,又以接下來這種最難處理……
一個病房裡,最少都有四個人(兩個安胎媽媽,加上各自的照顧者)。這當中只要有一個人會打呼,妳就會很痛苦了。我本來就是個非常神經質的人,只要一點點聲音就睡不著。有趣的是,根據我的記錄,當我安胎到第七十五天(已經過了一半),總共換了五個室友,包含我家老爺在內,一共六個老公,居然只有一個不會打呼!(嗯⋯可惜不是我家的⋯⋯)於是每天夜裡,伴著我入眠的(應該說是害我無法入眠的),就是此起彼落的鼾聲協奏曲。
別人的老公沒辦法干涉,但自己的老公,真的很想拿東西丟他! 只是一想到他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得睡病房裡那超級難睡的硬沙發,實在於心不忍……這期間,有安胎媽媽受不了,要求換房(當然不是我,因為我這的問題不是換房就能解決的⋯⋯);我們也曾在老公們都去上班後,互相說抱歉:
「對不起啊! 我老公昨晚有沒有吵到妳?」
「不會啦~不會啦~應該是我老公比較大聲吧……」
老公不能換,但若是看護,就得要想想辦法了。我的第一個看護阿姨,鼾聲大到隔壁房都聽得到。(不是隔壁床,是真的隔著一面牆壁的隔壁房喔!)幾天下來實在沒辦法,只好換人。因為除了我本人整日恍神,隔壁媽咪也被拖累。這不僅是不好意思而已,太累可是會導致子宮收縮的。(說到看護,這又是另一篇心酸血淚史啊⋯⋯)
好了。看完「吃喝拉撒睡」都得在病床上度過的「絕對臥床」人生,你還會覺得住院安胎像度假嗎?
【請問蘇聰賢醫師:什麼狀況需要絕對臥床?臥床久了所出現的胃食道逆流、
便秘、失眠問題,可以用藥嗎?為何不能憋尿憋便?(有種說法:安胎就是安
大小便)】
答:當懷孕狀況不穩定時,建議要絕對臥床,不能起身,連大小便都要在床上。大部份臥床久了的孕婦,尤其加上使用安胎藥,都會出現腸胃方面的不適,包括胃食道逆流、便秘等問題,可使用制酸劑、軟便劑;若因為臥床沒胃口、吃得太少,也可以適量給予一些纖維質,幫助排便順暢。
至於失眠則可用短效的抗組織胺(一般來說安胎若進入懷孕第三階段,胎兒器官發育大致已成熟,可以用一點較安全藥物)。除了臥床之外,孕婦最重要的還是要放鬆心情,不要緊張。根據觀察,孕婦在睡覺時,因為身體、心情放鬆,子宮的收縮會較醒著時明顯減少,因此「放鬆心情」是最好的安胎方法。
【內文試閱2】看護血淚史
絕對臥床,基本上就是處於一種失能的狀態。沒辦法自己弄吃的、弄喝的;不能自己上廁所,要別人「把屎把尿」和擦澡。所以,一定要有人幫忙。若家裡後援強大,由自己家人照顧當然是好的。我住院安胎一百多天,換了十位室友,只有一位請看護,其他都是由家人親自照顧。
通常白天是媽媽或婆婆來顧,晚上先生下班、再來接手。家人照顧除了做得仔細,更重要的是能穩定安胎媽咪們的心情,讓我們覺得自己並非一個人在孤軍奮戰。而且二十四小時只能躺著,實在太無聊,有家人陪著說說話,至少能讓時間感覺過得快些。
可惜,不是每個家庭都能有這樣的後援。尤其是家裡還有大寶的媽咪們,一旦住院安胎,家裡絕對陷入一片混亂。
我先生在對岸工作。婚前,三個月回台一次。婚後,盡量每個月都回來。突然間老婆住院了!
頭幾天他跟公司請假,因為當時我們都以為頂多一週就可以回家。不料住了幾天後,主治醫師要我們有心理準備:「可能得一路安到生。」當下真的呆住!
第一個想到的是:家裡的老大怎麼辦? 小學二年級的她,雖然大多數事情已經能自己處理,但總要有人接她上下學,幫她看功課,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我的父母親,幫忙接手。從住院到我月子做完,長達半年期間,美寶都住在外公外婆家。我爸爸七十六歲了,媽媽也已經七十歲,兩位老人家幫我照顧老大,真的很辛苦,期間爸爸一度因為太累,頭部、臉部還長了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痛到連覺都沒法睡。當時在醫院臥床的我,急得到處打電話找熟識的醫師諮詢,對於自己住院,加重了年邁父母的負擔,除了愧疚得掉眼淚,似乎也什麼都不能做。
安頓好大寶,接著才想到自己。我的工作被迫暫停,但先生可不能跟著不上班。一個人已經沒收入,總得要有人繼續維持家計(尤其住院的開銷真的不小,等等算給你看)。先生得上班,公婆不住台北,且婆婆自己也還有工作。請看護,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住院四個月,我前後換了五位看護。過來人的經驗,濃縮成一句話,就是:
「好的看護讓妳上天堂,不好的看護讓妳住牢房!」
我的看護血淚史,先從住院第四天,請的第一位台灣籍阿姨開始說吧。
從來沒類似經驗,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問護理站。各家醫院都有配合的看護仲介公司,有台籍、也有外籍。一般來說台籍的比較貴,一天大約兩千到兩千兩百元。外籍看護大約一千八到兩千,平均一天便宜兩百塊。短期還好,但長期下來,這筆開銷真的不小。一天兩千,一個月就六萬,四個月就二十四萬哪! 而且這筆錢,就算妳有醫療保險、保險公司也是不給付的。(住院安胎後,才知道醫療保險有多重要!)
很多人問:那看護要怎麼選? 基本上妳根本沒辦法選,派到誰就是誰。妳能夠選擇的,只有台籍或外籍、全天或半天。不過實際狀況是,看護多半不願接只顧半天的病人。因為她們大多住比較遠,我歷經的幾位看護,分別住基隆、桃園、中壢等地,其中一位住新店山上的,已經是最近的了。往返一趟需要三、四個小時,只顧半天、領個一千元,她們覺得太累、划不來。所以如果妳的狀況是晚上有先生照顧、只想要白天請看護,通常很難找到願意接的人。
再來是國籍選擇。台籍的好處是:語言相通、溝通比較沒問題。但通常台籍看護年紀都比較大,是阿姨級,所以有她們習慣的做事方式,有時不太容易照妳的需求改變。起初我們覺得能溝通最重要,所以拜託護理站幫忙登記,需要台籍看護。
要特別注意的是:看護可不是隨叫隨到的,常常排了幾天還等不到人。所以若有請看護的需求,寧願早點登記,千萬不要想:家人可以照顧我到明天,那我今天再來登記就好。因為一旦仲介公司派不出工,就會面臨沒人照顧的窘境。住院的第五天,我的第一位看護阿姨來了,但我們真的不太適合……
★一號阿姨鼾聲如雷
一號阿姨屬於心寬體胖型。個性很開朗,這當然是好的。但有點太開朗了……換言之,她靜不下來,會一直找妳聊天,即便妳很想休息。而且阿姨的聲音洪亮,嗓門一開、隔壁房都聽得到。如果聊得來倒也還好,偏偏阿姨聊的內容,有時會讓我宮縮更嚴重。例如~
阿姨:「妳老公是做什麼的?」
我:「電子業。」
阿姨:「啊是電子的哪方面的? 」
我:「手機部門。」
阿姨:「喔~做手機都很賺喔!以前我顧過一個阿嬤,她兒子也是做手機,自己開工廠的。老婆也跟妳一樣,很瘦很漂亮!後來老公生意做到大陸,娶了一個小老婆,都快六十歲,還娶一個才二十幾歲的,還生小孩耶!男的買個好大的房子給小老婆! 有一次大老婆小老婆都來醫院看阿嬤,吼! 當場就吵起來……(blablabla...) 」
我:「……呵呵!(乾笑)…那是自己開工廠當老闆啦! 我先生是小職員……」
阿姨(完全不理我⋯⋯):「妳看! 大老婆長得也是很漂亮啊! 有什麼用? 所以喔~還是小老婆厲害啦!(blablabla....)」
我:「……」(宮縮持續加劇中)
阿姨啊! 妳嘛幫幫忙! 你不知道老公在大陸工作,老婆難免會胡思亂想,更何況是躺在醫院、動也不能動的安胎孕婦! 而且安胎是需要心情穩定的,妳一直講這些,就算原本沒宮縮也被妳搞到宮縮了……
因為怕阿姨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下來,所以我很少主動跟阿姨聊天,當然也沒有提到我的工作。
不過在連續兩天、都有實習醫師跑來要求合照與簽名後(嗯⋯當時真的是忍著安胎針的副作用、努力微笑∼),阿姨大概知道我的工作「有點特別」⋯⋯
阿姨:「妳是在做什麼的?」
我:「我在電視台上班。」
阿姨:「做什麼?」
我:「嗯……我是主播……」
阿姨:「喔~主播喔! 哇災! 是唱歌的那種!」
我:……&@$# %^#+*¥
真的很難溝通啊! 我這輩子沒看過八點檔連續劇(會捏爆橘子的那種),但住院初期被逼著看了好幾天,因為時間一到、阿姨會自己打開電視,看得超專注! 而且不是只看一台,是民X、X立,每部都看。雖然一直聽著那些對白令我很痛苦,但我寧願阿姨多看,因為這樣她就不會找我聊天……
也許你會問:「那妳一定很期待阿姨趕快睡著囉!」
噢! 不! 那才是最可怕的時候! 因為阿姨是我生平遇過,打呼聲最大的人。看護阿姨的鼾聲雷動,連夜班護理師都說前所未見。阿姨顧了我四個晚上,那四夜,我沒有一分鐘睡著。到了住院第九天,我的安胎點滴劑量越調越高,副作用越來越明顯,心臟像要跳出來。護士第一次給了我氧氣管,試圖讓我舒服些。醫師認為,沒辦法睡覺是我宮縮穩不下來的原因之一,當下我決定那必須是最後一夜,我一定要換個看護。
後來我們決定試試外籍看護,當下我只提出一個條件:一、不要會打呼,二、動作要輕一點。
(喔∼忘了說,阿姨手勁大,擦澡擦到我破皮⋯⋯)
★二號大姐狀況連連
我的二號看護,是一個嫁來台灣的越南籍大姐。不論在照顧上還是相處上,都不錯。可惜她家裡事情多,照顧我十天,出了兩次狀況,都是臨時說要走,搞得我們人仰馬翻。其中第二次她說先生摔傷腿了,必須回去照顧幾天,所以她找了個同鄉,暫時接手照顧我。
★三號大姐銜接不上
這位三號越南大姐也很好,細心又輕聲細語。就這樣,她先幫忙照顧我兩天,週末則由飛回台灣的先生照顧我。原本等著二號看護週一回來接手,沒想到她週日晚間突然來電,說她先生得住院一週,她暫時來不了了。我們臨時根本找不到人,先生只能請假,一顧就是五天。直到要飛回大陸那天,仲介終於塞了個看護來,沒想到卻是另一段噩夢的開始~
★四號看護走闇黑路線
四號看護也是台灣人,小我三歲,身形相當有「分量」。第一眼我想到的是:慘了! 這鼾聲應該跟一號阿姨有得拚。不過後來發現,她最讓人難受的不是打呼,而是闇黑系的陰鬱個性。她話很多、嗓門也大,已經不符合安胎病房的需求。而她聊天的內容,也是會讓人宮縮的……
看護:「妳的錢包最好放枕頭下,不要放抽屜喔! 尤其像我們這種有前科的人,也會怕人誤會。」
我:「前科?」(一下子沒聽懂)
看護:「對啊! 我被關過啊! 我槍砲案的,假釋出獄後才開始做看護。」
我絕非對更生人有意見。但她的表達方式,確實令人有些錯愕。
她問我做什麼的? 我不太想說,只說在電視台、含糊帶過。聽到電視台,她開始大罵台灣的記
者和新聞,還說自己深受其害。這時我已經開始宮縮了,所以婉轉地請她不要再討論這個話題。沒想到她竟自己上網Google 我的名字,還在我臉書的粉絲專頁留言。
當下我有點害怕,覺得自己好像被掌握了什麼。她說她以前很瘦很漂亮,是被人騙了得憂鬱症,身形才走樣。我其實很同情她,但她所講的,全是關於吸毒、販毒的事,聽了真的很不舒服。
就連護理師都受不了,因為她總在進行醫療時插嘴,問些奇怪的問題,或說些酸溜溜的話。搞得現場氣氛相當尷尬。最後連護理長都來問我,要不要換個看護? 因為她擔心我的情緒受到影響。才短短兩天,她已經聲名遠播。整層樓都知道,有個看護「很特別」。
跟家人討論後,我們決定再換。所以第三天一早,我謝謝她的照顧,告訴她接下來家人會來接手。當下她臉色不大好看,開始嫌台北看護費太低,問題是一天二千元是她早就知道的。不過接下來的對話才是經典~
看護:「台北的愛滋病患者多嗎? 我以前在台中都照顧愛滋病產婦的!」
我:「喔,這應該還好! 只要不直接與體液血液接觸,就不太需要擔心吧!」(這是想嚇我嗎⋯⋯)
看護:「但這還是很危險啊! 畢竟我們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耶! 不過妳不用擔心啦,我都有定期做檢查!」
我: 「我不擔心。我以前去過泰國的愛滋村,親眼目睹患者在我眼前斷氣、還抱過母體垂直感染的愛滋寶寶。所以我不會嚇到,但請妳不要再講了,因為隔壁有別的安胎媽媽。我不受影響,不代表別人也不會。」
說實話,聽到這些,情緒要完全不受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我不是怕,而是不喜歡這種語帶威嚇的態度。從她來的那天起,我的宮縮就不時大暴走,看她終於走了,我感覺護理師想放鞭炮。
就這樣,我住院頭二十五天,就換了四個看護。
★五號看護一路陪我生下寶寶
還好同事朋友知道我的看護血淚史後,紛紛替我奔走想辦法。最後來了一位印尼籍的年輕看護,只要不在意她從早到晚都在跟男友講電話談情說愛兼唱歌,一切都很好。她陪著我度過接下來的一百天,直到我生下寶寶。
經歷了這麼多看護,我必須說:安胎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有家人陪伴是最好,若沒有,起碼也要找個比較熟悉、或讓人比較安心的人陪伴。否則遇上不適合的看護,我真的寧可自己一個人。事實上,在頻頻更換看護的那個階段,我就自己一個人撐過很多天。
安胎絕對不只是安「胎」,更要安「心」。
【請問許碧鳳護理長:如何找個適合的看護?照護安胎媽媽需要特別留意哪些事?】
最好的看護絕對是家人。住院期間最好有家人的陪伴,因為家人對於孕婦能有較多的關心、了解與體諒,自然會帶給安胎孕婦無比的勇氣及鼓勵。若家人不克前來陪伴照顧,建議可洽醫院特約的看護公司,若有糾紛或不適任,院方可幫忙協調與處理。若為自行聘請,要選擇合法立案的看護機構,注意看護員的合法性,千萬不要聘請非法外籍看護員,以免損及了自己的權益或觸法。
【內文試閱1】比坐牢還痛苦之完全絕對臥床
在親身經歷這一切之前,從來不知道住院安胎是怎麼一回事。印象中身邊有人曾住院安胎一、兩週,我們的安慰詞通常是:
「就當度假去! 好好休息一下喔!」
真正輪到自己才知道……什麼度假? 這根本比坐牢還痛苦! 因為坐牢還可以起來走動、還可以出去放風,但絕對臥床的住院安胎,真的是「絕對」臥床,吃喝拉撒睡,都得「躺」在床上解決。
我的第一個室友,在我入院時,懷孕剛滿三十三週,已經在醫院躺了兩個月。算算她應該是二十五週進來的,安胎原因是妊娠糖尿。其實我入院時,她的宮縮狀況...
推薦序
【推薦序】這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歷紀錄 / 蘇聰賢(醫策會董事長、亞太婦產科醫學會 教育基金會主席、馬偕紀念醫院醫務副院長暨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
美麗的身影,咬字清晰,對時事敏銳而有見地,總是有合宜而又智慧的評論,這是我對彤雯的初步印象。與她初次見面,是在醫院的門診,她來檢查是否受孕,個頭比電視中更為嬌小,對於不容易受孕的準孕婦而言,要確認懷孕是否活胎的心理壓力很大,尤其是要「等」。
美麗的主播,不平順的懷孕──懷孕初期
彤雯表現得冷靜而有耐心,但是可以感受到她心中期待又焦慮的心情,尤其是知道雙胞胎懷孕的其中一個胚胎未發育(也就是俗謂空包彈)時,既難過又擔心另一個胚胎(也就是後來的小西瓜)的發育,讓我深刻體會到女性在成為母親這個身分時的勇敢與韌性,往往是超乎我們想像的,縱使行醫數十餘載,仍然為了這樣子的愛而動容。
尤其是彤雯在第一孕期併發了妊娠劇吐以及重感冒,嚴重的咳嗽症狀造成眼睛結膜與臉部出血,是她的初次考驗,她過關了,卻過得很辛苦。
有寶寶陪伴的孤軍奮戰──懷孕中期
她抽了羊水後有了發燒現象,又合併早期子宮收縮,在這樣早的週數就產生的子宮收縮與感染症狀,實在危險;加上彤雯這一胎本來就是母親高齡與合併前置胎盤的「高危險妊娠」,謹慎起見,我建議她立刻住院安胎。
沒有想到這一住,便是四個月,還住成我們馬偕安胎病房的班長,食衣住行全在病房完成(或是更精準一點,吃喝拉撒睡都在病床上完成),我看她嬌小的身軀,心裡除了不捨之外,也擔心「她撐得住嗎?」。
以個人經驗,長期安胎的孕婦都很難照顧,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臥床很簡單,所以有些爸爸們,家人們會覺得這有什麼困難,會比上班辛苦嗎?但是殊不知,長久臥床對身體體能是一大消耗(全身痠痛,肌力退化合併心理沒耐性……),媽媽也即將面臨比跑馬拉松更消耗體力的生產,遑論幾天就要換一次點滴針頭,以及安胎藥物可能衍生的副作用,這些生活習慣的巨大改變,對每個孕婦身心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
而彤雯是個理性又配合的病人,最讓我感動的是,安胎這四個月,我從未聽過她有任何怨言,尤其是先生長期在大陸工作,無法就近照顧,她仍然把自己打理得好好的(安胎也可以把自己打理得乾淨又整齊),所以我說她是個「有寶寶陪伴、孤軍奮鬥的媽媽」。
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懷孕後期
在安胎後期是最辛苦的階段,必須謹慎又適時地調整安胎藥劑量,調低劑量可能引發子宮收縮,調高劑量又可能導致不適的副作用,而這一切她都撐過來了,在她身上這正套用一句話:「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接近三十四週時破水,代表生產已經無從避免。自從出懷孕,到安胎與剖腹生產期間,彤雯表現出的理性與配合,是我在行醫期生涯比較少見的。
在她住院期間,曾經提及要出書,我自忖她生產之後,小孩與工作就夠她忙了,過一段時間說不一定就忘了。但訝異的是,產後沒有多久她就告訴我進行得差不多了,最令人驚奇的是,書中記載巨細靡遺,就像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歷紀錄(裡面居然還有記錄她點滴的藥物選擇與劑量),我猜想鞭策她寫這一本書的力量,是彤雯想用自己的親身歷練(不只是經歷),加上身為記者本身具有的實事求是的敏感度,用自己的故事與正在懷孕的所有孕婦以及她們的家人分享,並鼓勵即將或是正在迎接新生命的每一位母親。
書中的專業醫療知識,是彤雯自己嚴謹地查資料並且經過與專業婦產科醫師的訪談所整合起來的寶貴資訊,相信能夠符合孕婦的真正需求。裡面的醫學知識,清楚易懂,不像一般醫學書籍艱澀乏味,她的故事,深刻有趣,相信個安胎的媽媽會有類似的共鳴(比如說晚上把先生叫起來上幫忙廁所,先生回答:「你不是才尿過嗎?」這真是令人莞爾,殊不知產婦真的夜間非常頻尿,以及產後因為掉髮嚴重,髮線後移的事……,這些都是媽媽們關心的問題)。
有一次我在產房安慰一位產婦:「不要太注意宮縮的疼痛,這樣比較不會感覺疼痛(因為痛而忘記了生產要用力,反而拉長產程)」,產婦回應我:「蘇醫師你又沒生過,你曉得生孩子有多痛嗎?你知道嗎?(請注意一段話出現三個你)」。
其實我心裡是認同她這句話,因為產婦所講的是她的感受與事實;唯有經歷過的人才了解箇中滋味,有經歷過早期宮縮與安胎的人,才了解安胎過程中的需求。
彤雯雖嬌小,卻堅強又有韌性,在困難中表現出智慧,也不忘記替其他的孕婦媽媽們收集實用的醫學資訊,出書幫助他人,除了祝福之外,也祈禱她與可愛的寶寶健康快樂。也願所有正在經歷這些的媽媽們,順利平安。
【推薦序】淚水與歡笑交織的安胎日記 / 李晶玉(知名節目主持人)
每每看到彤雯臉書曬兒的貼文,瞧著瓜瓜迷人可愛的模樣,十足的健康與活潑,不由得為彤雯感到開心!
當初聽聞彤雯在孕期十八週就入院安胎的消息,到後來孩子平安出世、以及現在充滿笑容活力模樣,即使時光列車飛快地在眼前閃過,但那一百天的安胎過程,每一個頓點的決定與行動,其實驚心動魄,經過彤雯幽默且真實的筆觸寫來歷歷在目,也讓我再次回想起當年自己的安胎景況!
我和彤雯背景相似,都是電視新聞從業人員,家裡頭也有年紀比較大的孩子,因此,她所經歷過的,我也曾經歷,二○一二年,我在懷第三胎的時候,因為前置胎盤,在二十六週的時候就出現大出血的情形──
還記得當天是一年一度金鐘獎頒獎典禮,入圍綜合節目主持人獎,因為身體不適,由老公代為出席,晚上,我就被緊急送到馬偕醫院,準備應付各種可能的危險;隔沒幾天,再度面臨出血危機,情況危急,於是,我被醫生勒令住院,每天只能臥床、吊點滴,施打第一線安胎藥劑,後來第一線藥物安不住,醫生加了第二線藥劑,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發燒、頭暈等副作用,一直到了第三線的安胎藥劑,才又多拖到三十六週後生產!
我總共臥床了五十多天,歷程兩個月,比較幸運一點的是,我因為中期狀況穩定,曾經出院將近兩週,回到舒適的被窩,痛快地洗了熱水澡,但後來因為再度出血與宮縮,只能回到醫院繼續躺著!所以,當彤雯在書中提到自己的安胎歷程,同樣的馬偕五樓,一樣靠窗的安胎病房,無法起身卻又得面對因臥床過久日漸萎縮的肢體,每天聽著胎心音與宮縮奮鬥,也要顧及家裡大孩子的心情,漫漫長夜只有電視上的韓劇和清宮戲可以稍微轉移我們的心情,真是心有戚戚焉!
記得,我到安胎病房探望彤雯,為她加油打氣,雖然安胎只要躺著,什麼都不用做,但就只能躺著,什麼都不能做,也只有過來人知道安胎的辛苦,握著她佈滿針孔的手,我告訴彤雯,寧願這些管子現在插在母親身上,也不要插在孩子的身上!
每一個安胎待產的母親能夠為孩子們做的,就是盡力維持母體的健康,讓孩子可以在造物者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子宮待久一點,直到日子滿足的那一刻,我握著她的手為她禱告,希望她的瓜瓜能夠像我的霓霓一樣健康,感謝主應允了我們的禱告!
我們家霓霓是在三十六週又五天平安出世,體重超過二千七百公克,在她出生的前一個禮拜,台北天空出現很大的雙彩虹,在我們的信仰裡,彩虹是上帝的應許,這也是霓霓這個名字的由來,我相信瓜瓜也是如此,無論孩子未來的人生如何、聰明才智如何,我想,孩子們的健康是媽媽們最大的期許!
也謝謝彤雯把以自身的經歷安胎母親的心聲寫出來,讓更多為人父母或即將為人父母者,知道如何預防早產,並且能夠透過合適且專業的醫院,讓孩子健康地出生,平安地長大!
【推薦序】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 賴惠珍(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
《喜馬拉雅》這部電影有句經典的台詞:「如果有兩條路,一定要選艱苦的那條,它會把你最好的東西給榨出來。」安胎一一三天實非彤雯所願,卻也將她的第三個孩子,這本書給「孕」釀出來,成為安胎孕婦及家庭族群特別的禮物。
記者的特質是敏銳,筆觸精準,追根究柢,反應快、有邏輯性、正義感、很熱血,對公眾議題關心。而彤雯是位紮實記者,深具跑線經驗的主播,對新聞懷抱熱情,常參與公益活動,對弱勢的關懷不遺餘力。以這樣特質再加上親歷安胎、早產的驚心動魄過程,有特殊生命經驗。她採具體行動,以生動的筆觸現身說法,笑中帶淚,淋漓盡致地描述其在安胎日子的點點滴滴,此次以文字貼近所有孕媽咪的心,成為很有能力的助人者。
讓彤雯提筆書寫的起心動念是,除了幫助自己安然度過安胎之外,也要幫助同樣處境的族群--形同在呼籲著:「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因為她深知:只要人類繼續生育,就會有早產這個族群,就會有人需要這些經驗、知識。
這本書有很多的互動,如孕媽咪與自己的對話、省思;也有與胎兒對話--寶貝,一起加油;與家人如先生、孩子、父母的互動,讓家人能知道安胎孕婦所處的身、心及環境的狀態及樣貌,進而能一起支持孕婦丶守護胎兒。此外,也是讓社會大眾知道:避免早產不只是孕婦的事,完整孕護需要大家一起協助,特別是少子化的台灣,每個媽媽、每個孩子都是寶貝。
孕婦本身是投入是早產預防能否成功重要關鍵。彤雯可堪稱為安胎孕婦的模範生,她以身作則,用筆細細紀錄這段心路歷程,此書就是一改坐在主播台上播報,而是以她本身對早產知識掌握足夠,加上充分配合醫囑,也積極調適身、心、環境狀態,也善加運用資源,對安胎所需的一切費用(健保自費藥物、看護⋯⋯)、保險的重要⋯⋯這些都是「安心安胎」必要條件,此書足可縮短新手安胎媽媽摸索期,盡快進到安心安胎狀態。
因為她是針對安胎孕婦可能遇見問題,邏輯性地一一列舉,也加上了專業醫師、護理長的建議叮嚀,有感性的心情描述、有知性的醫療常識及理性安胎常見問題處理及建議,實可作有效溝通的工具,很值得推薦。
同時,要提醒的是,設備再完善的保溫箱,都比不上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理想。研究數據顯示,出生體重低於1一千公克以下胎兒,若能多待在母體子宮五天,存活率將可增加一〇%,(這點就足以讓安胎媽媽勇於奮戰,我們所有人也都要加入這奮戰行列)但前提是,必須在良好子宮環境下。建議孕產婦應與產科醫師保持密切聯繫,以保障母體與胎兒的健康。
每年母親節,基金會代表社會大眾的關懷與祝福,慣例至合約醫院安胎示範病房送桔梗花給安胎孕婦。彤雯安胎期間適逢母親節,她二話不說應允當我們「孕媽咪早產防治行動網」代言人。二〇一六年也參與早產兒基金會十一月十七日世界早產兒日活動,熱心公益總是不落人後。
本人欣見此書誕生,期許可因此提升大眾對此議題的認識,安胎或早產及其家庭能夠不害怕且積極面對,相信這些小腳ㄚ雖然出生輸在起跑點,仍可以贏在人生的終點。
【推薦序】這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歷紀錄 / 蘇聰賢(醫策會董事長、亞太婦產科醫學會 教育基金會主席、馬偕紀念醫院醫務副院長暨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
美麗的身影,咬字清晰,對時事敏銳而有見地,總是有合宜而又智慧的評論,這是我對彤雯的初步印象。與她初次見面,是在醫院的門診,她來檢查是否受孕,個頭比電視中更為嬌小,對於不容易受孕的準孕婦而言,要確認懷孕是否活胎的心理壓力很大,尤其是要「等」。
美麗的主播,不平順的懷孕──懷孕初期
彤雯表現得冷靜而有耐心,但是可以感受到她心中期待又焦慮的心情,尤其是知道雙胞胎...
作者序
打從住院安胎起,我就成了很多安胎媽咪、或老婆正在安胎的先生們的精神寄託。很多人寫信給我,我則是盡我所能的給予他們協助。包括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去哪家醫院比較合適?哪些得事先準備?用藥的問題?如何請看護?大寶該怎麼辦等等。
當然他們最需要的,是心情上的安撫。我總是一直關心到最後。最開心的是聽到他們順利安到足月,再者就是跟我一樣早產,彼此打氣鼓勵要把孩子養得健健康康。當然也有沒能留住的,每當看到這樣的訊息傳來,我的心總會揪起來。
在眾多信件中,有兩位媽媽讓我印象最深。
一位是歷經千辛萬苦,做了兩次試管嬰兒,卻都失敗的傷心媽咪。他不是懷不上,而是懷上了沒能保住,兩胎分別在十七週與二十一週早產。人工生殖本來就是早產高危險群,尤其已經有過一次例子,但她的醫師卻未積極地給予協助。當初我也是懷孕十七週,自己沒感覺任何異樣,就被醫生發現早期宮縮,要求住院。若不是我的醫生如此謹慎、並有豐富的安胎經驗,我或許沒機會擁有現在這個活蹦亂跳的小西瓜。
痛失兩個已經成形的孩子,還必須去報戶口、同時註記死亡,日後還得不斷接到衛生單位打來的電話:恭喜她當媽媽了、提醒她要帶寶寶去打預防針⋯⋯這種痛苦,未曾經歷過的人真的難以體會。但這位媽媽說,在第二胎早產時她曾寫信給我,當時我回信安慰她、為她加油,之後她每天追蹤我的臉書,看著可愛瓜瓜一天天長大,讓她決定再次鼓起勇氣走進醫院。由於我的提醒,她知道「孩子是有機會保住的」,也透過我在臉書上幫忙詢問,讓她順利取得所居住地區的安胎就醫建議。她說:
「我相信這次一定會有好結果!謝謝蕭主播的幫忙與鼓勵,妳給我好大的勇氣。」
相較於這個充滿希望的好消息,另一封深刻的來信,則讓我有些鼻酸。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第三胎懷孕進入二十一週時卻大破水,住院安胎七天後,醫師建議她放棄。那時兩個大的孩子,天天跟著她一起住在醫院,以致她根本無法好好安胎。後來胎兒取出時,胸部都已經扁掉了。雖然事隔一年,她還是忘不了這個無緣的孩子。
「雖然這麼說對兩個大的不公平,但這個,是我最愛的。」她這麼寫著。
看了她的來信,多少猜到她的情形。我想,她是個單親媽媽。已經單親,卻還選擇又懷孕,一定有她的理由。不論這孩子生下來,對她或對孩子們是好是壞,外人都無權評判。
想了想,我回了她這樣的一封信:
「雖不清楚妳的詳細狀況,但住院安胎還得帶著兩個大的,想必平常也都是妳一個人在照顧孩子們。我曾經歷單親,知道那種辛苦。既然這孩子與妳無緣,就放下他吧,好好照顧自己跟身邊的孩子們,這才是最重要的。祝福堅強的妳。加油!」
我點了她的臉書個人檔案,有許多孩子們的照片。一個姊姊一個弟弟,都上小學了。她是個家事媽媽,看得出來,她很努力地工作,也很愛她的孩子。
社會上,真的有很多辛苦人。感謝上天,讓我還能透過文字,給他們一點點溫暖。而現在,我希望做更多。把我的親身經歷,結合專業醫師的醫囑,提供給所有渴望有個孩子的妳或你。
這對我來說,比在主播台上播報新聞,更有意義。
打從住院安胎起,我就成了很多安胎媽咪、或老婆正在安胎的先生們的精神寄託。很多人寫信給我,我則是盡我所能的給予他們協助。包括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去哪家醫院比較合適?哪些得事先準備?用藥的問題?如何請看護?大寶該怎麼辦等等。
當然他們最需要的,是心情上的安撫。我總是一直關心到最後。最開心的是聽到他們順利安到足月,再者就是跟我一樣早產,彼此打氣鼓勵要把孩子養得健健康康。當然也有沒能留住的,每當看到這樣的訊息傳來,我的心總會揪起來。
在眾多信件中,有兩位媽媽讓我印象最深。
一位是歷經千辛萬苦,做了兩...
目錄
推薦序/這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歷紀錄 蘇聰賢
推薦序/淚水與歡笑交織的安胎日記 李晶玉
推薦序/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賴惠珍
自序
倒數寫真孕心情
第一章 睽違九年的送子鳥
第二章 受孕作戰計劃
第三章 過於自信的第一孕程
第四章 令人頭暈目眩的孕期篩檢
第五章 完全臥床之住院安胎人生──第一個四十天
第六章 當全世界只剩下一張床──第二個四十天
第七章 孩子!媽咪只能保護你到這裡──第三個四十天
第八章 我的孩子是早產兒
第九章 我要努力站起來-臥床安胎後遺症
第十章 後記:不一樣的人生
推薦序/這是一本通俗的安胎病歷紀錄 蘇聰賢
推薦序/淚水與歡笑交織的安胎日記 李晶玉
推薦序/讓我們一起守護下一代的健康 賴惠珍
自序
倒數寫真孕心情
第一章 睽違九年的送子鳥
第二章 受孕作戰計劃
第三章 過於自信的第一孕程
第四章 令人頭暈目眩的孕期篩檢
第五章 完全臥床之住院安胎人生──第一個四十天
第六章 當全世界只剩下一張床──第二個四十天
第七章 孩子!媽咪只能保護你到這裡──第三個四十天
第八章 我的孩子是早產兒
第九章 我要努力站起來-臥床安胎後遺症
第十章 後記: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