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一部編年體史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四○三年),下終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九五九年),經周、秦、漢、魏、晉、宋、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計十六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間的歷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起自戰國,終於五代。
《資治通鑑》在司馬光成書後,險些到毀書的命運。宋哲宗時,大臣薛昂、林自等人迎合政治潮流,堅持毀掉一部已刻版的書籍,幸好太學博士陳權逝身而出,力排眾議,最後以該書前面有宋神宗的「御序」為護身符,使中國古代史學的一顆耀眼明珠-《資治通鑑》流傳下來。
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的目的是「資治」,最初呈在宗面前的是《歷代君臣事跡》,經神宗賜名後,通貫古今,古為今用。「資」者,提供之謂;「治」者管理也;「通」者,縱貫古今;「鑑」者,鏡也。鏡可照人,亦可照物。所謂《資治通鑑》,旨在提供古今治國方略之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