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斗六市的雲林科技大學雖然以科技為名,卻在2003年的現在擁有文化資產維護系所、應用外語系所、技職教育所、休閒運動所、漢學研究所等共二系五所的人文科學學院,在科技時代裡透露著一些些人文的芬芳氣息。
其中,文化資產維護研究所與系分別成立於1999年與2002年,是首任所長陳木杉教授結合校內教師共同籌畫而成。對於這個全國首創的系與所,參與的教師們其實是充滿欣喜與期待的,這也代表著一個新興研究與論述領域的存在與被創造的可能。
隨著地方文化資產的日益受到重視,包括文物、建物、景物與民俗等,整個文化資產維護相關的研究在台灣已經逐漸累積不少的成果,無論文化資產的發覺、挖掘、調查、分析、保存、修復、展示、再利用等等,地方文化資產甚至世界遺產也經常性地成為社會討論的話題。
在我國文化資產法所規定的古物、古蹟、民族藝術、民俗文物、自然文化景觀、歷史建築等六類中,古蹟與歷史建築因為相應大學系所較多等原因,所以有相對多數的研究,其他幾類則相對較少研究。
雲科大的文化資 產維護系所基本上劃分成保存科技、歷史文化、文資經營等三個領域,等於是將科技、文史與管理做某種程度的結合。在2001年文建會透過台中縣文化局委託雲科大文資所辦理的第一屆文化資產博覽會中,我們曾經就此三項做出展示與解說。
整體而言,台灣在文化資產的各種研究中,以科學方法對文化資產進行研究與保存的仍然十分稀少。相較於日本、歐美、中國大陸,台灣的保存科學研究實際上還在起步的階段,也是台灣所需急起直追的領域,可以開發的研究方向與空間非常之大。
為了補充台灣在保存科學方面研究與教學的不足,文資所從四年前創所第一年開始到現在,已經陸續邀請周寶中、奚三彩、李玉虎、黃克忠等大陸保存科學方面的名師來台授課,同時也希望前輩們的卓越研究經驗可以在台灣集結出版。黃克忠教授便盛情答應將其石質文物保護相關的新稿交由文資所處理,還邀請了史博館的郭祐麟先生提供玉石方面的專文,合併成為此書。在台灣,除了玉器相關研究之外,石質文物的保存科學方面,這本書算是個重要的開端吧!
在與黃克忠教授的短暫相處,以及幾次的往返拜訪裡,逐漸瞭解大陸的保存科學學者對於文物保存是抱持著謹慎又開創的態度。謹慎是因為文物一毀難再,開創是因為必須廣泛運用個種現代科學來解明文物保存的最佳可能方法,兩者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概念。
無論海峽兩岸有過怎樣的競爭、衝突與合作,文化資產維護明顯地是對兩岸都有幫助的學問,期待此書一方面成為研究石質文物的重要參考,另一方面也開啟兩案文化資產維護研究交流的更多契機。
文資系主任 黃世輝 於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