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1】前言 動物學講堂
(摘自查爾斯•科瓦奇對家長的談話)
這個學期(四年級)大部分的時間會用來學習「人類與動物世界」的課程,我想要解釋一下這門課為何重要。當然,最簡單明瞭的說法是:我們在這個年齡教導孩子有關動物的課程,是因為孩子們會想聽。孩子對動物們非常感興趣,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孩子們常會以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現出對動物的關心。我曾經聽過一則故事,恰是孩子們對動物的典型態度。一位父親帶著小兒子去參觀畫廊,其中一幅大型歷史彩畫描繪著羅馬競技場上,基督教殉道者被丟去餵獅子的景象。這位父親向孩子解釋這幅畫,並仔細講解殉道者的英勇事蹟,但他的小兒子卻興奮的指著圖畫一角,打斷了他的話,說:「爸爸你看,這裡有一隻可憐的獅子沒有抓到殉道者!」
然而,我們必須區分孩子在9∼10歲前對動物的興趣,以及孩子到了四年級,心裡漸漸對動物發展出的興趣這兩者之間的不同。小一點的孩子視動物為童話故事的一部分,他們不會覺得動物像人一樣說話或活動是奇怪的事;但9~10歲的孩子就不是這樣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認知到動物基本上是與人不同的,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開端,他們開始意識到自然界與人類世界的不同。到底在孩子的心智內發生了什麼事,而引起這樣的轉變呢?
我想盡可能清楚的解釋這個轉變,主要是因為這是此年齡孩童心智發展的關鍵,理解這樣的轉變也能幫助理解成人心智的運作。成人能夠自然的清楚區分理性邏輯思考能力以及想像力。我們必須能夠區分兩種能力的不同,否則便會被視為心智不正常。然而這兩種能力就如同樹上的分枝,是長在同一個枝幹上的,但這兩者並非分離的,而是一體的。今日我們將兩者的分別視為理所當然,在歷史演進上,這樣的區分發生於西元五百年左右,大約是希臘哲學及希臘科學發展的時期。在此時期之前,就算是成人的心智中,理性思考及想像力也沒有分離,而是合一的。也難怪在早期的時代裡,並沒有今日所謂的哲學或科學,當時有神話故事,人們看待大自然的方式跟現代的科學家不同,大自然裡充滿了各樣的生物、神祇與妖怪。
在某種程度上,9∼10歲的孩子仍然活在這個階段,此時人類心智中的理性尚未與不理性及想像力分離,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火龍威脅著公主」及「二乘以二等於四」這兩個句子並非兩種不同的指示,這兩句話對孩子來說是同樣真實的。假如我們引導年幼的孩子對這兩件事做出明確的分辨,那就是對孩子做出不可補救的傷害。我們強迫孩子加速心智發展,將會造成他們在青春期情緒不安。然而在9∼10歲之間,理性思考的能力開始由想像力分出,孩子自然開始有了辨別能力。這也是為何這個年紀的孩子會開始希望為他們的智能添加養分。他們開始希望知道更多關於動物的事,但不是從寓言或童話故事中的動物,而是客觀描述的動物,實際上孩子會希望被引入科學的世界。
我們將孩子帶到科學大門前,這是個很重要的時刻。有些事情對這年紀的孩子絕對要避免:要避免把大量假說及理論丟給這個可憐的小孩,很多假說及理論常被誤認為是已確立的科學真理。動物世界便屬於這種情形。自從十九世紀晚期以來,很多人誤以為動物王國是建立在凶殘的「物競天擇」及「適者生存」的法則上。事實上,以嚴謹的科學理論而言,這已是不合時宜且過度簡化的進化論,然而許多寫給孩子的書都採用了這個觀點。一旦直接或間接的讓孩子有了這樣的動物形象後,不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已經把殘暴及無情的自私種子植入孩子的心中。孩子學到的將不是道德觀念,而是不道德的。
因此,我們試著以與人類相比較的方式來教導孩子看待動物,我們完全不會強調比起動物,人類有著較佳且高度進化的大腦,而是強調人類之所以在動物之上,是因為人可以直立行走,雙手能自由活動,而這雙手讓我們不僅滿足了自身的需求,也能夠服務他人。由此我們可以引領孩子客觀、理性的了解自然界,並同時強化小孩的社交及道德。因此我們可以了解,這堂「人類與動物世界」的課程並不僅是為了滿足孩子天生對動物的興趣,也不僅是為了啟蒙,而是在孩子道德教育上極為重要的助力。
先前我們提到心智的兩種功能:理性思考及想像力。我們並不是將想像力或幻想視為一種較差的功能,我們想要兩者兼顧的培養。在四年級時,我們講述北歐神話,藉著雷神索爾與眾神之父奧丁的冒險傳說來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些故事也許讀起來很殘酷,但是孩子們很喜歡。為什麼?因為這些故事讓孩子有所感受,多年以後才會展現出成果。在這些冒險傳說裡,人類靈魂中善與惡永不間斷的掙扎將被投射到神話世界,善成為了美麗的神族(Asas),而非枯燥的道德戒律,惡則以可怕的醜陋呈現。我們藉此再次嘗試教導道德觀,讓孩子們學習喜歡「善」的美麗事物,而嫌惡「惡」的醜陋,這些古老圖像傳達出的道德力量比起任何道德說教都更為強烈。
既然說到這個年紀孩子理性思考的覺醒,我就一定要提到孩子內在連帶發生的轉變。我們成人不僅會為了知識而運用理性思考,還經常運用理性思考來批評他人,不論是對或錯。理性思考的副產品便是批評的能力。我們必須了解這些孩子再也不會毫無疑問的接受父母或老師的權威,他們開始會覺察到我們個人的弱點及缺失。從父母或教師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想要維持小孩人生導師的角色,現在會需要更多的努力。我們必須了解孩子會自然且本能的表現得像是個小法官,而且他們不會輕易的放過我們。如果我們沒有達到他們的期望標準,我們將會失去權威。
理性思考為孩子帶來的另一種思維能力便是極度渴求公平,我們可以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不公平的事情是過度敏感的。有一天我跟孩子們說了一個故事,原本的用意是要教他們除法。故事是說有一個國王弄丟了戒指,國王提供給尋獲者一筆豐厚的獎賞。一個士兵找到了這個戒指,並決定親自把這枚戒指帶回皇宮,在他晉見國王之前,他必須先經過許多官員,這些官員都向這名可憐的士兵要求一部分的獎賞,所以當這位士兵見到國王的時候,他的獎賞已經被貪心的官員瓜分光了。你們應該來看看當故事進行到這裡時,這樣極度不公平的過程,使孩子們的臉上都流露出憤慨,接下來當他們聽到這名士兵對國王說他需要的獎賞是抽皮鞭一百二十下,而這些官員們將會平分這個獎賞時,孩子們都露出了開心的表情。我想這些孩子恐怕會因為公正的結局而太過於興奮,以至於忘記要去做除法。
【摘文2】刺蝟:農夫的好幫手
現在我們要介紹一種與鹿非常不同的動物,鹿有著優雅的頸部、修長的腿以及柔軟的毛皮。我們要介紹的動物相當小,腿短得幾乎看不見,而且這種動物會豎起尖銳的刺,而不是美麗且柔軟的毛皮;牠就是刺蝟。如果你曾經見過刺蝟,你就知道你所看到的動物是以軀幹為主,頭部的部分只能看到從剛毛之下露出來的小小鼻子,牠的腿也很短小。因此你所看見的剛毛球大部分都是軀幹;刺蝟也是一種軀幹動物。
大自然會保護她的孩子,刺蝟正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鹿有鹿角,可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快速跑開;蝸牛能夠縮回牠們的房子裡;巢鼠有牠自己的窩;野兔跑得很快。刺蝟則有著多刺的盔甲,這個盔甲能夠有效的保護刺蝟,讓刺蝟不需要跑得像其他動物一樣快,或者需要潛伏於地下。
當刺蝟未受干擾時,牠的刺並不會豎立起來,這些刺是往後平貼的。但是一旦有危險的徵兆時,刺蝟會將全身捲縮成緊緊的小球,每根刺都豎起來。刺豎立起來的速度是如此的快,快到你的眼睛幾乎跟不上。原本這些刺都還平躺著,轉眼之間馬上就立了起來。刺蝟也可以在刺沒有豎立的情況下將自身捲成一個球,牠在下陡峭的斜坡時就會這麼做。牠會變成一個小球讓自己往下滾動。被人們當成寵物飼養的刺蝟,如果把牠們放到傾斜的木板上,牠們便會以滾動為樂。刺蝟甚至於可以從一公尺半(五呎)的高處跳下來,牠們落下的方式很有技巧,身上的刺就像是緩衝墊。
刺蝟是對農夫非常有用的動物;牠們吃昆蟲、蛞蝓,以及會破壞農作物的各種害蟲。刺蝟是會冬眠的動物,會用睡眠度過寒冷的冬天。牠們會為自己挖一個小小的洞穴,然後用落葉和雜草覆蓋住自己,並將自己捲成一個小球。下過雨後,雜草和樹葉都會平貼於地,你將無法找到任何有刺蝟在這裡睡覺的跡象。
刺蝟媽媽一胎能生下三到五隻的小寶寶,小刺蝟看起來很奇怪,因為牠們的刺是粉白色,而且還是軟的。刺蝟的父母會為牠們做出舒適的窩,這個窩其實只是地上的一個洞穴,鋪著舒適的牧草和苔類。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小刺蝟的刺才會變硬,然後才會從窩裡離開。
關於刺蝟最有趣的事情之一就是牠們能和毒蛇戰鬥。當刺蝟遇到蛇時,牠一開始會先低下頭慢慢的移動,直到靠得夠近,牠就會用閃電般的速度撲咬那條蛇。下一個瞬間,牠將自身捲縮成一個球,四面都豎起了刺。蛇生氣的用頭攻擊那些刺,但只是讓自己受傷而已。刺蝟則再次展開身體咬去,並且在蛇反擊之前再次捲縮起來。這隻蛇更加狂怒的攻擊著刺,卻只是再次傷害到自己,這樣數次之後,蛇嚴重受傷並流了很多的血,也沒有多餘的力氣了。然後刺蝟就會咬住蛇的頭部後方,給蛇致命的一擊。因此你可以知道,對於像蛇這樣因為動怒而忘了那些刺的動物,刺蝟可算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敵人。
刺蝟小刺的故事
這是一個刺蝟和小男孩做朋友的故事。小男孩的名字是湯米,他是園丁的兒子,園丁會種植蔬菜和花卉並拿到市場去賣。湯米經常幫父親的忙,傍晚時去溫室的鍋爐添加煤炭是他的工作之一。有一個晚上,當他幫鍋爐加好燃料之後,在回家的路上聽到了一個可怕的尖叫聲,好像是兔子的叫聲,又有點像是貓的叫聲。尖叫聲從老舊石牆的角落傳來,湯米過去看看是什麼樣的動物發出這樣令人心疼的叫聲。很久以前,他的父親曾經在那座牆邊設置捕鼠的陷阱,但從不曾捕到老鼠,大家都已經忘了那裡設有陷阱。此時湯米看到的不是老鼠,是一隻腳被陷阱夾住而不停尖叫的小刺蝟。刺蝟會發出聲音,而且痛苦的時候是可以發出很大的聲音的。湯米打開陷阱的彈簧,看到刺蝟的小腳掌受了嚴重的傷。
湯米是一位好心的小男孩,他把刺蝟帶回家洗澡,並以繃帶包紮了受傷的腳。房屋不遠處有一個兔籠子,湯米就把小刺蝟安置在那裡,放在舒服的稻草上用麵包和牛奶餵食牠,並將牠取名為小刺。小刺受傷的腳掌在一個星期之內便痊癒了,痊癒的過程中小刺也開始不會害怕人類。起初,牠總是捲縮身體,全身豎起剛毛,讓人無法觸摸牠,但很快的,小刺便學會從湯米的手上拿走食物,並且當小男孩用手摸牠時,牠會讓刺平貼在身上。
有一天湯米發現他這隻特別的寵物可以做出不尋常的把戲。湯米想要看看牠受傷的腿,他讓小刺背朝下躺著,並用一根稻草碰觸小刺後腿的上部內側。當他這麼做的時候,小刺發出了大聲的吱吱叫聲,只要用稻草對牠呵癢,牠就會持續不停的吱吱叫著。小刺似乎不介意,不會嘗試逃走或捲縮起來,而是讓湯米繼續搔癢,小刺甚至還挺享受的樣子。所以每當湯米的朋友來的時候,湯米會說:「我的刺蝟會唱歌,我可以表演給你看。」然後他就用稻草對著小刺的後腿呵癢,小刺就會大聲並快樂的吱吱叫著。
但是湯米的母親已經厭倦了提供麵包和牛奶給予一隻可以自行謀生的動物,所以小刺被放回庭園裡。黎明和黃昏是刺蝟的狩獵時間,在夏天時,有時候在清晨,有時候在黃昏,湯米會看見他的小朋友四處跑動著。這種動物的腿是如此的短,小刺看起來彷彿是用輪子在慢慢的滾動。但有時候小刺能展現出驚人的速度,例如遇到鄰居的貓時。
鄰居的貓是一隻大傢伙,喜歡捕捉鳥兒和兔子,甚至曾經與鼬鼠打鬥並殺死牠。在傍晚時,小刺出現了,牠在玫瑰樹叢中徘徊,貓正好坐在石牆上。貓正平躺在牆上,小男孩在一旁觀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小刺顯然並未注意到有何不妥,正一步步的接近牆邊。這隻貓大概以為小刺是一隻兔子,牠等到小刺來到牆的正下方,然後往下跳到牠的身上。但在貓從牆上跳下來的半秒之內,小刺已經捲縮起來,牠低下頭,將刺朝著四面八方豎起。這隻貓使盡全力想要撲殺兔子,卻落到這些刺上頭。然後貓發出了大聲的尖叫並跑開了。我不認為這隻貓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小刺對於這樣的遭遇也是感到十分驚惶失措,以極快的速度逃到一株牡丹花下。
這事件發生後沒多久,小刺發現到鍋爐房對牠來說是一處極佳的狩獵場所,因為蟑螂和老鼠橫行。小刺殺了一些老鼠,而且其他的老鼠都離開了,因為老鼠無法忍受刺蝟的氣味。蟑螂的數目也很快的變得愈來愈少;小刺因此使自己對園丁有所助益。
當秋天來臨時,小刺要為了冬眠而準備,讓湯米有機會觀察牠的行為。園丁將一大片的落葉掃在毀壞的牆下。此時小刺爬到牆上,了住戶,小刺捲起身體窩在袖子裡。當然,可憐的小刺又再次被打擾了,然後又消失了。
過了幾天,湯米的父親進入倉庫,那兒有著一大堆強韌的乾草,專門用於捆綁植物和花卉。他舉起了一疊乾草,卻發現小刺在那裡,因此牠又被趕了出去。他們的房子有很大的車庫,車庫的一角儲放雜物,這些東西當中有一件捲起來的厚地毯。隨著日子愈來愈冷,非常的冷,湯米的媽媽想起了這件地毯,想說也許用得上。她去將地毯取回,而當地毯被攤開,小刺出現了。小刺的睡眠再次受到干擾,牠必須尋找其他安全的地方。
有一段時間,小刺似乎終於找到了一處不會妨礙到人的地方,因為沒有人看見牠或找到牠。但是在一個晚上,湯米正在鍋爐房中鏟煤炭進入爐內,突然間,他看到鏟子上的焦炭當中有著一顆多刺的球。可憐的小刺以為躲在溫暖鍋爐房的焦炭裡是安全的。
湯米想著:「好吧,我必須為牠找一個地方,這個可憐的傢伙,牠自己選的地方每次都碰上麻煩。」他將小刺帶到一個舊兔籠,並在裡面塞滿了稻草。在那裡,小刺度過剩餘的冬天,睡眠不再受干擾,直到春天來臨,牠又可以在太陽的明亮和溫暖中到處走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