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武功蓋世,落的英年早逝,死在最愛惜人才的曹操手裡;關羽大意失荊州,在後人的心目中佔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諸葛亮在劉備生前和死後,竟然判若兩人;劉備原本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卻由於因私廢公,病死在白帝城;司馬懿奸詐陰險,雖然霸佔天下,子孫都跟著受苦受難。…… 我們從「顯秩序」來看,頂多看出悲歡離合的變化,必須從「隱秩序」來探究,才能看出那一隻看不見的手。隱秩序與顯秩序構成一陰一陽的道。我們提出兩者並重的氣球理論,尋求合理的剖析。
作者簡介:
曾仕強
1935年生,福建省人。
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
歷任交通大學教授,興國管理學院校長。
現任中國式管理研究院院長、人類自救協會理事長、胡雪岩教育基金會董事。
著有《透視靈魂看人生》、《中國管理哲學》、《中國式管理》、《總裁魅力學》、《大易管理》、《人際關係與溝通》等多種
章節試閱
第一部 桃園三結義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投入一家規模宏大的集團公司。主持人漢靈帝昏庸無知,又
不務正業。大將軍何進和宦官組成的十常侍,兩大派系惡鬥不休。加上黃巾起義
,聲勢浩大。為了因應內憂外患,密召西涼刺史董卓入京。靈帝駕崩,董卓廢少
帝立獻帝,掌握軍政大權,又引起各地方勢力的不滿,組成討董聯軍。由於各懷
鬼胎,缺乏團隊精神,反因內部矛盾而解體。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回鄉募集黃巾
餘黨,以大義公佈天下,誓要掃清華夏,剿滅群凶。
公司派鬧得太不像話,曹操運用市場派的勢力,來控制公司的營運,這是曹操集
團起家的主要策略。
孫堅是一位驍勇善戰的虎將,少年時代就威震四鄉,被任為長沙太守,又封為烏
程侯。不幸在戰鬥中,被荊州牧劉表的部將黃祖亂箭射死,留下孫策與孫權兩個
兒子。孫策繼承父業,用孫堅所藏匿的玉璽,向南陽太守袁術借兵三千,攻佔江
東市場。東吳這一家族公司,孫堅是發起人,孫策才是集團的首任領導人。他那
小霸王的名聲,使得曹操也不敢輕視,只好借漢獻帝的名義,封他為討逆將軍。
孫策病死,孫權繼承父兄的基業,成為典型的家族企業集團。
劉備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的個體戶,廿八歲時還窮困不堪,以編草蓆、做草鞋為業
,過苦日子。要不是關羽、張飛看他胸懷大志,又是漢室後裔,願意和他結義,
同心協力,創造一番事業,恐怕一輩子也闖不出什麼名堂。個人能力有限,不如
找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業,這是劉備的經營理念。合夥做生意,資本比
較雄厚,也比較容易羅致人才。但是合夥人容易變節,蜜月期間如膠似漆,一旦
賺錢就因利而翻臉。劉備未雨綢繆,先見及此。好不容易找到關、張這樣如意的
合夥人,趕快結義為盟,以求長期合作,而且彼此信任。個體戶聯合起來,照樣
可以做大。桃園三結義是良好的開始,對劉備集團的興起,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果然吸引力較大,馬上有人加盟。
不論是曹操的股份公司、孫權的家族公司,還是劉備的合夥企業,所面臨的,只
有一個共同市場。他們不可能各走各的路,彼此不相干,卻必須你爭我奪,做大
自己的市場。一旦佔有率夠大,便可以統一天下,成為同業共主。三國演義,實
際上從桃園三結義開始,可見其重要性。
公司的型態、經營者的性格,以及所採取的策略,各有不同。但是經營的目標,
做大做強,則是一致的。
曹操先推舉司隸校尉渤海太守袁紹為反董聯軍的首領,企求內部改革。後來運用
市場派的力量,用「奉天子以令下臣」的方式,取得相當的正當性。逐漸演變為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才引起各方的不滿,被當做漢賊。提供劉備以皇叔身份
,討伐曹操的正當性。但是勢力單薄,只好到處闖蕩。由於曹操的抬舉,譽為當
世英雄,逐漸引起各方的注意。為了取得市場區隔,劉備不斷打出仁德的形象,
以彰顯曹操的陰險奸詐。倒是孫權固守江東,默默經營,被曹操封為將軍,結為
外應。看來劉備集團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尋求立足之地,做好自己的定位,然後
才能夠謀求發展。
從顯秩序來看,這一個階段的主角,好像是曹操、孫權和劉備。他們各有理想,
也都闖出一些名堂。雖然劉備尚未有立足的基地,卻由於曹操煮酒論英雄時,把
當時的知名人士,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都批評得一文
不值。只把這位親自在住處後園澆水種菜的劉備,捧成和他相提並論的英雄,因
而名聞天下。這三人的互動,幾乎可以決定未來的動向。
然而從隱秩序來評估,這一階段的靈魂人物,應該是關羽。好像誰能夠得到他真
心的擁戴,他便是今後的最大贏家。請問:劉備如果沒有關羽相助,他能夠在戰
場上有多大的勝算?在這種動亂的時期,一切唯力是尚。誰的武藝高強,便能夠
令人刮目相看。當時的武將很多,孫堅、呂布、張飛、華雄、顏良、文醜、于禁
、典韋、張遼、孫策、夏侯惇,何止數十位。然而,論忠誠、講義氣,關羽無論
如何,都名列第一。所以隱秩序把焦點放在關羽身上,最為合理。曹操愛才,卻
把呂布斬殺,原因是怕他還會叛變。關羽在土山約三事,明白告訴曹操,他堅持
一聽到劉備的消息,便要離曹操而去。這樣的做法,和叛變有什麼不同?但是曹
操居然答應下來。若不是顯秩序受到隱秩序的影響,怎麼可能如此!
關羽自己,不可能知道這種訊息。因為隱秩序不明言,也不會透露這種訊息給他
。在不知不覺當中考驗眾人的智慧,是隱秩序的常規。關羽心甘情願地和劉備結
義,還要看劉備是不是同樣有仁義的修養,會不會變節?所以未來的變數還是很
多,必須步步為營,謹慎小心!
為什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而合久必分呢?
三國演義開始第一回,劈頭便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告訴我們一
個十分重要的道理:一切都事在人為。分久了,人心想著要合,天下就統一了。
合久了,產生很多矛盾,彼此不能協調。人心急著要分,天下就分裂了。看起來
是自然的趨勢,我們稱為天意。實際上是人為的,取決於人心。周末七國紛爭,
弄得民不聊生,盼望早日統一,所以並入於秦。秦朝焚書坑儒,真正的用意大家
不容易瞭解。秦滅引起楚漢分爭,又造成西漢的統一。現在天下大亂,三國鼎立
,暗示大家最後也會統一。
為什麼人心會變?有時候想分,有時候想合呢?時至今日,我們應該明白,合才
是常,而分則是變。全球化表示人類即將趨於統合,國際化代表世界將會某種程
度的統一。從時勢的演化來推論,現在正是合的時期。因為科技發展,毀滅性的
武器太過厲害,人類已經沒有戰爭的本錢,大家有見於此,因而人心思合,朝統
一的方向而努力!
最要緊的是:合的時候要避免分的因素,而分的時候,應該製造合的氣氛。合久
必分,表示合的時期,已經種下很多分的因素,日積月累,終於爆發成分的局面
。分久必合,同樣表示分的時候,必須產生很多合的緣由,才會在時機成熟,統
合在一起。而這種種,都在於人為。所以人心的變化,至關重要。三國演義開始
於公元一八四年,當時人心思亂,盜賊蜂起。中原和邊境地區,爆發了黃巾起義
,摧殘了東漢王朝,這才產生很多曲折的情節。
我們從中國的歷史來看,百姓渴望統一,遠大於分,和西方歷史,分大於合。呈
現不一樣的心態,也影響了東西不同種族,對事物的理解,有不相同的看法。
在古老中國,農民發展出一套農業灌溉系統。農民必須和睦相處,以便共同用心
,並且確保沒有人動歪腦筋搞鬼。西方文化則根植於希臘,有較多的農民,自力
經營農地、種植葡萄和橄欖,就像個別的商人那樣,可以獨自完成任務。因此凡
事以個人為主,隨時保持競爭的心態。東方人多,社會互動比較複雜,必須更加
注意別人的反應。西方人稀,社會互動相對地單純,所以個人主義盛行。東方人
善於觀察背景,西方人專門重視主體。甚至於日常生活,觀念和態度也不一樣。
譬如吃飯,中國人把所有的菜肴放在桌上,多人合在一起,各取所需。西方人每
人一份,就算坐在同一桌,也是各吃各的,互不干擾。分合之間的選擇,東西顯
然有差異。
但是,分了以後要合,往往訴諸武力。換句話說,打到統一為止。而合了之後要
分,好像也是非打不可。打來打去,倒楣的是老百姓,跟著打,卻不知道為什麼
?三國時代,由於王室不振,中央集權弱得控制不了地方勢力。如果以西方的觀
點,乾脆各自獨立,也就算了。但是中國人觀點,別人起來就是叛亂,非加以剿
滅不可。自己出面則是為了保護皇室朝廷,正氣凜然。在這種情況下,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特別高漲。中華民族得以凝聚、同化、生
存、發展,其實有賴於這種合大於分的精神力量,不可忽視。
黃巾起義,為什麼在那個時候產生?
任何行動,都需要正當的理由,才能夠號召大眾,產生力量。張角兄弟,既沒有
良好的學歷,又沒有什麼社會地位,要想起義,真是談何容易?因此巧立名目,
等待時機,往往成為有心人的共同策略,稱為守時待命。
守時方面,桓帝禁錮善類,相信宦官,已經種下太監弄權的禍端。靈帝年幼,由
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同輔佐。於是宦僚與宦官鬥爭,宦官居於上風,十大太
監朋比為奸,稱為十常侍。各種不祥徵兆紛紛出現,時機已到。
待命方面,張角入山採藥,遇仙人授以太平要術,能呼風喚雨,為人治病。於是
自號太平道人,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號召,用甲子做代號。百姓參與行動的
,多達四五十萬。人人頭裹黃巾,被朝廷稱為黃巾賊。
歷來改朝換代,或者合而又分,都是由於朝綱不振。老百姓不能安居樂業,這才
人心思變,引起各種動亂。當時的情況,正是如此。難怪黃巾起義,愈來愈勢力
浩大。
說起來當皇帝也實在不容易。相信官僚,宰相也會造反;相信宦官,太監就會弄
權;相信外戚,皇后的家人就乘機胡作亂為。採取中央集權,大家認為太過霸道
,導致秦朝突然滅亡。漢代採取地方分權,又造成各地的軍閥勢力。黃巾起義,
正好給這些地方勢力找到正當的藉口,表面上是朝廷需要,實際上是乘機擴展自
己的勢力。一旦到了相當的程度,那就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國演義從桓靈二帝的
亂源,黃巾起義的導火線說起,實在是事出必有因。
堯禪位給舜,舜把王位禮讓給禹,這種大家引以為榮的優良禪讓方式,為什麼傳
不下去?一定要由公天下變為私天下,然後大家群情激憤,卻又無可奈何呢?
因為堯把位子傳給舜,舜並沒有把堯全家殺死,採取斬草除根的方式,要永絕後
患。倘若當年舜起了邪惡的念頭,把堯的家人處死,大概舜自己也不敢禪讓於禹
,而禹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妥當?可見傳位的人,和繼位的人,雙方都有很大
的責任,要把傳承工作做好。
一直到現在,我們依然十分關心,接任的人是誰?是自己人,那就比較安心。至
少不會被掀舊帳,並且加以抹黑,弄得離職之後,還不得安寧。任何職位,都會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想要安排自己人繼位。說不定離開以後,還可以為舊人講
講話,繼續發揮影響力。何況皇室權力無限大,那裡肯輕易放過,拱手讓給別人
?
第一部 桃園三結義
曹操年輕的時候,就投入一家規模宏大的集團公司。主持人漢靈帝昏庸無知,又
不務正業。大將軍何進和宦官組成的十常侍,兩大派系惡鬥不休。加上黃巾起義
,聲勢浩大。為了因應內憂外患,密召西涼刺史董卓入京。靈帝駕崩,董卓廢少
帝立獻帝,掌握軍政大權,又引起各地方勢力的不滿,組成討董聯軍。由於各懷
鬼胎,缺乏團隊精神,反因內部矛盾而解體。曹操行刺董卓不成,回鄉募集黃巾
餘黨,以大義公佈天下,誓要掃清華夏,剿滅群凶。
公司派鬧得太不像話,曹操運用市場派的勢力,來控制公司的營運,這是曹操集
團起家的...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部 桃園三結義
為什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而合久必分呢? 19
黃巾起義,為什麼在那個時候產生? 21
大青蛇、冰雹、地震、海水倒灌,代表什麼意義? 23
不賢無能的人,怎麼可以當皇帝害百姓呢? 24
劉備為什麼要和關羽、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 25
劉關張桃園結義,為什麼膾炙人口,傳為美談? 27
劉備領軍大勝黃巾賊,有什麼重要的啟示? 29
曹操為什麼一開始就備受注目? 31
劉關張三人救了董卓,為什麼惹得張飛十分生氣? 32
黃巾餘黨想要投降,官府為什麼不肯接受? 33
孫堅和劉備都破賊有功,為什麼結果不一樣? 34
張飛怒鞭督郵,對劉備、關羽有什麼影響? 36
何進有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把握不住? 37
董卓一見面就想立陳留王為皇帝,這是為什麼? 38
呂布背叛丁原,投奔董卓,是什麼道理? 39
曹操錯殺呂伯奢全家,對他有什麼影響? 41
曹操殺害無辜,不仁不義,為什麼還逃得掉? 43
李典、夏侯兄弟,為什麼來投曹操? 45
曹操為什麼推舉袁紹擔任盟主? 46
關羽溫酒斬華雄,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48
三英戰呂布,有什麼重要的啟示? 50
孫堅為什麼為玉璽發重誓? 51
趙雲看上劉備,是不是善於擇主呢? 52
王允巧使美人計,為什麼這麼有效? 54
董卓被殺在受禪台前,是什麼道理? 56
呂布為什麼殺李儒?蔡邕為什麼哭董卓? 57
李肅、王允有功,為什麼也會被殺? 58
馬家軍為什麼舉義勤王? 60
曹操的父親為什麼被殺?他如何報仇? 61
孔融為什麼出兵救陶謙?又牽動劉備? 62
孔融和陳登,與劉備意氣相投,為什麼不合在一起? 65
孫策為什麼以玉璽為典當,向袁術借兵? 66
袁術為什麼對玉璽有這麼大的興趣?結果如何? 67
孫策為什麼一定要收服太史慈?效果如何? 68
敵人有時候也是救星,這是什麼意思? 69
劉備最不相信曹操,為什麼投靠曹操? 70
曹操自己違反紀律,為什麼割髮代首? 72
呂布武藝高強,為什麼死得那麼可憐? 73
呂布早死,有什麼重要的啟示? 74
陳宮為什麼不向曹操求情?他不是救過曹操嗎? 75
劉備在後園種菜,有什麼用意? 76
劉備逃離曹操,又投靠袁紹,這是為什麼? 78
關羽屯土山約三事,曹操為什麼答應? 79
曹操為什麼重賞關羽?效果如何? 81
關羽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為的是什麼? 82
古城劉關張久別重逢,有什麼重大的啟示? 83
孫策為什麼和孫堅一樣早死?高見如何? 85
孫權繼承父兄事業,所遭遇的困難是什麼? 86
官渡大戰曹操以寡勝眾,大敗袁紹,是什麼道理? 87
袁紹生前不立繼承人,引起內鬥,後果如何? 88
郭嘉神算,自己卻不幸早死,有什麼啟示? 89
劉表為什麼誓殺劉備?他不是十分敬重劉備嗎? 91
劉備為什麼投靠劉表?的盧馬從那裡來? 92
為什麼桃園三結義階段,天下以關羽為重心呢? 93
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做些什麼? 95
第二部 諸葛亮下山
劉備騎的盧馬,一躍三丈高,可能嗎? 102
劉備為什麼那麼相信水鏡先生,產生什麼後果? 104
劉備躍馬過檀溪的故事,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105
劉備懇請水鏡先生出山相助,水鏡為什麼不肯? 106
徐庶為什麼急於求職,難道他真的不認識劉備嗎? 107
單福初露身手,便大敗曹軍,有什麼重要啟示? 108
高明如徐庶,為什麼看不出徐母的書信是假的? 110
徐庶走馬薦孔明,有什麼特殊的用意? 111
徐庶事母至孝,卻間接害了母親,怎麼辦? 112
徐庶像一陣風,來了就走,給我們什麼啟示? 113
劉備欲往隆中拜訪孔明,水鏡如何反應? 114
三顧茅廬,為什麼傳為千古美談? 115
隆中決策定三分,有什麼重大的啟示? 117
孔明的隆中對策,主要內容為何?後果如何? 119
孔明決定下山,對家人的交代,有什麼用意? 120
孔明下山的第一次表現,主要是什麼? 121
孫權為什麼要破黃祖?劉表的反應如何? 122
孔明的首要任務是什麼?表現得如何? 124
劉表死後,為什麼一片混亂? 125
曹操為什麼殺孔融,他的兒子有什麼反應? 126
孔明勸劉備取荊州,劉備為什麼不要? 127
劉表託孤於劉備,結果如此,劉備難道沒有辦法嗎? 128
曹操為什麼派徐庶招降劉備?難道不怕他不返回? 130
劉備為什麼帶領軍民同行?不怕曹軍追擊嗎? 131
趙子龍單騎救阿斗,有什麼重要的啟示? 132
曹操百萬雄師下江南,孫權的反應如何? 134
魯肅為什麼那樣重視孔明?有什麼用意? 135
蔣幹自告奮勇,要勸周瑜投降,合適嗎? 136
蔣幹在群英會上被周瑜戲弄,為什麼還偷假情報? 137
曹操平日詭計多端,為什麼也會上假情報的當? 139
曹操為什麼殺蔡瑁、張允?殺後怎樣表示? 140
孔明借箭,代表什麼意義? 141
黃蓋年邁,甘願行苦肉計,有什麼重大的啟示? 142
龐統獻連環計,曹操為什麼深信不疑? 143
曹操對酒當歌,出現一些不吉詞句,有什麼啟示? 145
劉馥對曹操提出批評,是不是合適? 146
諸葛亮七星壇祭風,真的有這種可能嗎? 148
赤壁之戰,對劉備為什麼如此重要? 150
曹操自以為得志,卻遭慘敗,這是為什麼? 151
曹操赤壁慘敗,是不是一種宿命呢? 152
周瑜要殺孔明,為什麼幾次都不能如願? 154
孔明點將,為什麼對關羽全不理會? 155
孔明果真算準曹操的逃亡路徑,有這麼厲害? 156
曹操兵敗逃難,為什麼還嘲笑周瑜、孔明? 157
關羽在華容道上,應不應該放走曹操? 158
孫劉聯合抗曹,大敗曹軍,引起什麼樣的問題? 159
劉備得荊州,有什麼重要的措施? 161
趙範想施美人計,趙雲為什麼不為所動? 163
關羽為什麼義釋黃忠,孔明卻要殺魏延? 164
太史慈早死,對孫權有什麼啟示? 166
劉備怎麼那樣幸運,得到關羽和孔明的支持? 167
水鏡集團,為什麼忽然浮現,有什麼啟示? 168
水鏡集團,為什麼時隱時現,令人摸不著頭腦? 170
為什麼孔明下山之後,天下以孔明為重心呢? 171
孔明下山的前後,有什麼重大的差異? 172
第三部 大意失荊州
公子劉琦病故,魯肅來討荊州,結果如何? 180
孫權為什麼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後果如何? 182
劉備為什麼剁石發誓破曹興漢,卻又不回荊州? 184
孫權為什麼要殺劉備?他不是妹夫嗎? 185
劉孫聯姻,其真相如何?有什麼啟示? 186
曹操大宴銅雀台,是什麼道理? 187
諸葛亮為什麼要三氣周瑜? 188
大家都怪孔明氣死周瑜,為什麼孔明還敢去弔祭? 190
我們從周瑜身上,可以獲得什麼啟發? 191
孫權為什麼一方面表劉備為荊州牧,一方面又來討荊州? 193
龐統為什麼得不到劉備的重用? 195
現代龐統,最好怎麼表現,才合理? 196
馬超為什麼興兵雪恨?曹操如何因應? 197
許褚為什麼裸衣鬥馬超?結果如何? 199
益州劉璋為什麼害怕張魯來攻?後果如何? 200
張松和法正,為什麼同心協助劉備? 201
劉璋請劉備入川,卻又懷疑劉備,這是為什麼? 202
張松與法正,都是劉璋的叛逆,為什麼結果不同? 203
孫夫人為什麼帶阿斗回江東?趙雲做了些什麼? 205
曹操為什麼隱誅荀彧?有什麼後果? 206
龐統勸劉備殺劉璋,奪益州,劉備為什麼不依? 207
龐統和孔明齊名,卻不幸早死,是什麼道理? 208
孔明痛哭龐統,是不是已經有不祥的預感? 209
隆中對策是否求三國鼎立?孔明為何離開荊州? 210
孔明為什麼猜測劉備的心意,要關羽鎮守荊州? 212
孔明為什麼猜測劉備要關羽鎮守荊州? 213
張飛為什麼義釋嚴顏?他不是忍耐不得嗎? 215
關羽為什麼要找馬超比武?又為什麼停止? 216
劉璋投降,劉備自領益州牧,有什麼用意? 217
關羽承擔重責大任,為什麼要單刀赴會? 218
曹操為什麼要殺伏皇后?後果如何? 220
曹操為什麼要平定漢中? 221
劉備歸還荊州三郡,孫權有什麼反應? 222
獻帝為什麼冊立曹操為魏王?世子為誰? 224
左慈為什麼擲杯戲曹操?用意何在? 225
張飛本愛喝酒鬧事,孔明為什麼還送好酒給他? 227
楊修猜中夜間的號令,曹操為什麼殺他? 228
孔明要推尊劉備為帝,劉備為什麼只稱漢中王? 230
劉備封五虎將,關羽不肯受印,是什麼道理? 231
關羽斬龐德,有什麼特別啟示? 232
關羽刮骨療毒,曹操的反應如何? 234
呂蒙採用什麼策略,來突破關羽的心防? 235
呂蒙是什麼樣的人物?為什麼這樣厲害? 236
呂蒙怎樣偷襲荊州?關羽何以敗走麥城? 237
關羽在三國人物中,受到後世最高的尊敬,有什麼重大的啟示? 239
關公為什麼顯聖?後來又怎樣演變? 240
曹操一生假仁假義,臨終還殺死華佗,是何道理? 242
曹操臨終,並沒有堂皇的遺囑,是什麼用意? 244
曹操的一生,好像是一種錯誤的選擇,是不是? 245
曹操一生,對我們的最大啟示是什麼? 248
曹丕、曹植為何兄弟相爭?結果如何? 250
劉備為什麼斬劉封,他不是劉備的養子嗎? 252
關羽失荊州之時,孔明在做什麼?為何反對東征? 253
孔明怎樣規勸劉備?為什麼聽不入耳? 254
大意失荊州,帶給我們那些重要的啟示? 256
第四部 三國歸一統
劉備自立為帝,算不算篡位? 264
張飛為什麼出事?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265
孫權為什麼降魏?他不是不願受制於人嗎? 267
劉備不顧一切,堅決伐吳,給我們什麼啟示? 270
劉備東征,為什麼敗得那麼慘? 272
陸遜靠忍辱功獲勝,給我們什麼啟示? 274
陸遜打敗劉備,趕快撤兵言好,為的是什麼? 275
劉備不回成都,卻駐軍永安,是什麼道理? 276
劉備臨終託孤,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277
劉備為什麼要託孤,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嗎? 279
劉備一生,對我們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280
劉禪繼位,孔明如何輔佐?彼此配合得好嗎? 283
劉備駕崩,曹丕和孫權有什麼反應? 285
孔明輔佐劉禪,他的政績如何? 287
孔明為什麼要興師征伐南蠻?結果如何? 288
曹丕在位只有七年,給我們什麼啟示? 290
司馬懿為什麼上表乞守西涼等處?後果如何? 293
孔明北伐,為什麼要上出師表,有什麼用意? 294
姜維為什麼投降?孔明為什麼說吾願足矣? 295
司馬懿為什麼復出?曹叡不是不相信他嗎? 297
孔明為什麼不救孟達,卻讓他戰死? 298
司馬懿出關,孔明如何應付?為何起用馬謖? 300
馬謖失街亭,是什麼道理?不是安排得很妥當嗎? 301
孔明的空城計,司馬懿為什麼識不破?後果如何? 304
孔明為什麼揮淚斬馬謖?他不是很賞識馬謖嗎? 306
劉禪對孔明自請免去丞相之職,如何處置? 307
趙雲病故,孔明跌足而哭,這是為什麼? 308
趙雲的一生,帶給我們那些啟示? 309
孔明為什麼再上出師表?劉禪如何回應? 311
曹真為什麼要搶功?他怎樣對抗孔明? 313
孫權見魏蜀交戰,有什麼反應? 314
曹叡為什麼拜司馬懿為大都督,曹真又將如何? 315
對於司馬懿的不怒功夫,孔明如何因應? 316
孔明怎樣氣死曹真?司馬懿豈不是從中得利? 318
劉禪為什麼召孔明回成都?是誰在搞鬼呢? 319
魏延怎麼能殺死張郃?他不是打不過張郃嗎? 320
張郃一生的遭遇,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321
孔明為什麼製作木牛流馬?後果如何? 323
孔明送婦人衣服給司馬懿,效果如何? 325
同樣面對孔明,司馬懿為什麼比周瑜高明? 326
孔明為什麼作法延長陽壽?結果如何? 327
孔明一生,給我們那些重大的啟示? 328
孔明死後,各方面有什麼反應? 331
孔明為什麼預先囑咐楊儀殺魏延,後果如何? 332
曹叡如何託孤?由何人繼任皇帝? 334
司馬懿病死,如何交代後事? 336
孫權病死,由孫亮繼位,各方如何看待? 337
孫權一生,帶給我們那些重要的啟示? 338
司馬師為什麼廢曹芳立曹髦,後果如何? 341
鄧艾與鍾會,為什麼要爭功?結果如何? 342
姜維得到孔明秘傳,為什麼屢次北伐都無功而返? 344
阿斗不費吹灰之力,便笑死司馬昭,這一招如何? 345
司馬炎為什麼篡位?他怎樣一統天下? 347
孫皓為什麼投降司馬炎? 348
三國最後如何結局?曹操、劉備、孫權地下有知,感想如何? 350
結 語 535
主要參考書目 560
序
前言
第一部 桃園三結義
為什麼天下大勢,分久必合,而合久必分呢? 19
黃巾起義,為什麼在那個時候產生? 21
大青蛇、冰雹、地震、海水倒灌,代表什麼意義? 23
不賢無能的人,怎麼可以當皇帝害百姓呢? 24
劉備為什麼要和關羽、張飛結拜為異姓兄弟? 25
劉關張桃園結義,為什麼膾炙人口,傳為美談? 27
劉備領軍大勝黃巾賊,有什麼重要的啟示? 29
曹操為什麼一開始就備受注目? 31
劉關張三人救了董卓,為什麼惹得張飛十分生氣? 32
黃巾餘黨想要投降,官府為什麼不肯接受? 33
孫堅和劉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