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名廚茱莉雅.柴爾德人高馬大,身高一百八十八公分,不在廚房時像個籃球國手,年輕的時候,也很像是一位超級名模。出生、成長都在美國加州的茱莉雅.柴爾德作起法國菜來,比法國人更像法國人,她不只有雙和藹的眼睛,更有對靈巧的手,講話緩慢,擁有極具個人風格的語調,這是我對她最早的感覺;她做菜事事遵守傳統,像個考滿分畢業的乖學生,絕不更改每道老師教過她的最傳統作菜方法,就算最細微處的改變也不從,十分的固執,而且要求完美,這一點讓她的讀者、觀眾或學生,還有超級茱莉雅.柴爾德迷的我每每學得很安心。
約在一九九三年到二○○○年間,已邁入高齡(八十多歲)的茱莉雅.柴爾德與法國名廚賈克.貝潘(Jacques Pepin)仍一起主持美國的〈Julia and Jacques Cooking at Home 〉節目,這也是她最後的電視節目。我必須說那是我看過最動人精彩的烹飪節目之一,當時兩位都已年過半百多時的烹飪大師,每集在鏡頭前把同樣的食材用不同的手法做出類似的法國料理,有時為了奶油該早點放或晚點放、菜該切絲還是切條、該用木杵把香料打泥還是用電動調理機打泥等烹飪方法各作示範、鬥點小嘴,然後做出讓人讚嘆的法國料理,兩位大師表現可愛親切又細心,絕無一絲敷衍或一點虛偽。
茱莉雅.柴爾德對法國料理投入的熱情與用心,對於愛研究兼經營法國料理多年的我,除了無限敬佩之外,她更是我一位不曾會面的良師,也是我終生的學習對象,學習的不單是她高明巧妙的料理功夫,還有她認真、誠懇的做事態度。為了想多欣賞她早期的烹飪節目,我費盡心力才好不容易地找到她最早期的電視作品,於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三年間播出的烹飪節目〈法國廚師〉(The French Chef),雖然部份還是黑白畫面,拍攝手法與品質雖不可與今天同日而語,節奏感卻拿捏得奇佳,況且好料理就是有種神奇的力量,不受時光流逝幾十年的影響,看起來還是津津有味,精彩絕倫,不知是否自己愛法國料理的原故,一看再看,片子一直當作寶貝般的珍惜。
茱莉雅.柴爾德一生出書、教學與主持的電視節目無數,我的收藏中有她大部份的食譜和《茱莉雅柴爾德的廚房智慧》(Julia Child's Kitchen Wisdom)等文字書,其實還沒有看完她的所有著作,她中文版的書更是從未在市面上見過,這次有幸臺灣商務印書館把她的最後一本半自傳式作品翻譯成中文版本出版,真是大喜大樂,還有說不出的感動,她動人的一生終於有機會讓更多讀者知曉與分享。當臺灣商務印書館找我寫推薦序時,真是興奮莫名,想到可為自己的偶像寫點介紹,更是開心極了。我絕對不敢把大師的豐富經歷與自身經驗相提,只不過有些許情事是相似的,例如對法國料理的熱愛、享受烹飪樂趣等,我很能感受到茱莉雅.柴爾德談到作菜時字裡行間的快樂,而我也曾待在法國學習法國料理,寫過不少烹飪的書籍,還有在電視上跟朋友分享過一些作菜經驗等,不過有一點我覺得最接近的事,就是都因為接觸法國料理,人生起了另一番風貌。
最後,要誠心的跟各位表達,拜讀本書真是樂趣無窮,茱莉雅.柴爾德把四、五○年代的法國生活與法國美食一一重現眼前,帶著讀者重回現場,就像經歷一趟感官與文化的旅程,跟著茱莉雅.柴爾德觀賞沿途的好風光、品嚐經典美食與美酒,還加上她學習過程的趣事與對料理的心得等,讀畢只感獲益良多,書中經常提及的法國傳統菜餚更是我每天接觸的事物,非常親切,愈感到對這位當代法國料理大師無限的懷念,期盼各位讀者跟我一樣享受這份閱讀樂趣,讀畢必定胃口大開。
橄欖樹小館 法國料理 行政主廚∕廖憶嘉(Maggie Liu)
前言
二○○四年八月,茱莉雅.柴爾德和我坐在她位於加州蒙特其托(Montecito)草木扶疏的花園裡,聊著她的人生。她清瘦且微微佝僂,但比過去幾星期來得要有活力。我們當時正聯手撰寫這本書,我問起她對一九五○年代巴黎的記憶,她想起她從蝸牛到野豬的一切烹調技巧都是在藍帶學院(Cordon Bleu)學會的,想起在法國的市場購物使她懂得了「人際關係」的價值。她哀嘆在她的年輕時代,美國主婦必須在熬湯與燙尿布間疲於奔命。她還補上一句:「萬一不小心把兩樣東西混在一起,你想想會組合出多可愛的東西來!」
早在一九六九年,茱莉雅的丈夫保羅翻閱著他和茱莉雅在一九四八到一九五四年間從法國寫給他的雙胞胎兄弟查爾斯.柴爾德(我的外祖父[後文暱稱查理])的數百封信件時,撰寫這本《我在法國的歲月》的念頭就已開始醞釀。保羅提議運用這些信件裡的題材,寫一本書來記錄那段對他倆關係至為重要、也最為他們所鍾愛的歲月。然而因為種種的原因,這個計畫從未付諸實行。一九九四年,保羅以九十二歲高齡溘然長逝,而茱莉雅從未放棄過這個計畫,不時會談起撰寫「那本法國書」的念頭。她某種程度把這本書視為獻給丈夫的禮讚,她的丈夫也正是最初把她拖去巴黎的那個人。
我是專業作者,長久以來一直盼望能與茱莉雅合作,但她十分獨立,無須他人協助,多年來始終婉拒這個建議。二○○三年十二月,她再次以悵惘的口吻提起「那本法國書」,我再度提議助她一臂之力。當時她已高齡九十一,健康狀況起起落落,這回她說:「好吧,親愛的,也許我們真的應該合作。」
我的職責在於協助茱莉雅敘述她的故事,但這工作有時並不容易。茱莉雅是天生的表演人才,但骨子裡她注重隱私,不愛暴露自我。我們緩緩起步,逐漸達到亦步亦趨,最後終於建立了美好且有效的合作模式。每個月有幾天的時間,我會坐在她的客廳裡問問題、閱讀家書、聽她說故事。起初我用錄音機錄下我倆的對話,但她開始用修長的手指指向我的錄音機時,我理解到錄音機會讓她分心,於是改為記筆記。我們聊「昔日親愛的法國」聊得愈多,她憶起的就愈多,通常都深刻而生動--「哇,那些奶油味濃郁的法式烤雞,好好吃,好有雞的味道!」
我們最精彩的對話通常發生在用餐、乘車或逛農夫市場時。有些事情會啟動她的記憶,她會忽然告訴我她如何在巴黎學做棍子麵包、在馬賽學做馬賽海鮮濃湯,以及如何在法式晚宴中求生--「只要說話很大聲而且很快,像法國人一樣,信心滿滿地陳述自己的立場,就可以玩得很開心!」
這些篇章裡幾乎所有的詞彙都是茱莉雅或保羅使用的詞彙,但這本書並非學術著作,偶爾我揉合了他倆的口吻。茱莉雅十分贊同我的這種做法,她表示,她和保羅在信件中常聯合署名,寫作「PJ」或「保莉雅」,彷彿他倆是同一個人的兩半。部分敘述和轉折的橋段是我寫的,但我盡可能揣摩了茱莉雅獨樹一格的用字--「啪啦!」「噁!」「慘哪!」「萬歲!」蒐集了足夠的材料後,我會寫下一小段,茱莉雅會興致勃勃地閱讀,修正我的法文,用她向右傾斜的小小筆跡補充內容。她極愛這個過程,而且編輯起文章來一絲不苟。「這本書讓我精力充沛起來!」她這麼宣稱。
茱莉雅和我擁有同樣的幽默感和好胃口,而且她認為我長得像保羅,這可能對我倆的合作略有助益。至於我,我非常感激能有這個機會和她重新交流,並且參與一項充滿趣味的工作。有些作者對合作者認識愈深,就愈厭惡他們,但我的經驗完全相反,我對茱莉雅?柴爾德認識愈深,就愈景仰她。我最敬佩的是她對工作的努力、在執著於法式料理「規則」的同時也能樂於探索新的創意,以及在面對挫折時堅毅不屈。茱莉雅從不喪失好奇心,她是個了不起的靈感來源,過去是,現在也仍然是。
另一個偉大的靈感來源是我們的編輯珠蒂絲.瓊斯(Judith Jones)。她擔任茱莉雅的編輯已有四十多年之久,對我們的主題有深刻的瞭解,同時耐性十足,在這本書的企劃上功不可沒。珠蒂絲的助理肯.史奈德(Ken Schneider)也給了不小的幫助。
二○○四年八月十三日,就在我與她在花園中談話不久之後,同時也是她九十二歲生日的前兩天,茱莉雅因為腎衰竭,在睡眠中與世長辭。之後的一年間,我完成了這本《我在法國的歲月》,但每天我都恨不能打電話給她,請她把某個故事描繪得更細膩些,或是告訴我一些新消息,或是純粹聊聊天。我想念她,但透過她在這些篇章裡的文字,茱莉雅的聲音仍一如往昔,充滿活力、智慧,且激勵人心。誠如她可能會說的:「我們玩得多麼愉快!」
亞歷斯.普魯道姆
二○○五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