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品酒章
一、品嚐紅、白葡萄酒的四個原則
品嚐一瓶紅或白葡萄酒的好壞,可以說是一門艱深的學問。但以作者本身的經驗而言,只要掌握四個品酒的重要原則,便不難分辨出一瓶酒的優劣!
◇ 味感(Palate)
味感在四個原則中,算是比較難的一個。因為唇顎的感應,有時需要培養。換言之,喝得越多,反應會越快。不過,初品紅葡萄酒或白葡萄酒的人,只要把握一個原則,當酒一入口之後,如果它是特別辛辣,或者是特別酸(接近醋酸味),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一瓶好酒。
◇ 葡萄年份(Uintage Year)
葡萄年份可以決定一瓶酒是否屬於極品(GIRAND CRU)。葡萄年份不佳,是絕對釀造不出好酒。而葡萄年份的好壞,則取決於日照、雨水、土壤和氣候的冷暖。其實要分辨葡萄年份好壞不難,法國酒商或英國出版的《葡萄酒年鑑》,都會將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葡萄年份好壞臚列出來,讓喝酒的人參考;這類書籍通常都可以在外國各大城市的大書店買到。對講究葡萄酒年份好壞的酒客,若有機會到國外旅行的話,不妨到書店逛逛。
◇ 色澤(Colour)
一瓶好紅、白葡萄酒的色澤是十分重要,因為每一種酒都有其一定的色澤。如果色澤和酒不相配,那麼,它絕對不是一瓶好酒。還有,酒要清新而不帶任何渣滓,更不能混濁;這些缺點,一般用肉眼都能辨識。(註:會有另外一節,專門討論葡萄酒的色澤。)
◇ 餘味(Finish)
餘味對於葡萄酒的良莠有決定性的因素。一瓶葡萄酒,不論是紅、是白,入口進肚之後,如果口腔內還留有餘香的話,這絕對是一瓶極品好酒。法國葡萄酒能稱霸世界而歷久不衰,最關鍵的是──它的餘味。
用跑百米來作比喻,就如一瓶好的葡萄酒和一些普通的葡萄酒相比,在前八十米時,都是一樣的快,可是到了終點前的最後二十米要衝刺時,好的葡萄酒可以再加速,其他的酒都後勁乏力了!由此可知,葡萄酒的極品和次品,就在於它的餘味。
二、掌握四禮,不怕失禮
葡萄酒又稱餐桌酒(Table Wine),因此,「酒禮」也變成國際通則,馬虎不得。
自上個世紀九○年代經濟繁榮以來,葡萄酒從餐廳「入侵到家庭」,品嚐葡萄酒成為時尚。在歐洲,因為葡萄酒有悠久歷史,因而一般家庭對「酒禮」非常熟悉,即使是小孩,也懂得喝什麼葡萄酒用什麼酒杯,對上酒的程序從小就耳濡目染,長大之後,不論是一家之主也好,家庭主婦也好,對「酒禮」均知之甚稔。可是,目前在亞州國家的社會裡,喝葡萄酒的人愈來愈多,但懂「酒禮」的人,卻沒有隨著喝酒的人數而增加。
「酒禮」,是指上酒的秩序,這是最基本的常識,一定要知道。
◇ 上白酒(White Wine)要在上紅酒(Red Wine)之前。
◇ 上新酒(Young Wine)要在上陳酒(Aged Wine)之前。
◇ 上淡酒(Light Wine)要在上濃郁酒(Fulc Body Wine)之前。
◇ 上不帶甜味的酒(Dry Wine)要在上甜酒(Sweet Wine)之前。
這四條通則,對家庭主婦也很適用,當她準備予以西餐請客的時候,如果晚餐有用兩種以上的酒,那麼以上四條通則,就用得上了。
餐桌酒的溫度也很重要,紅酒的溫度要和室內一樣,並且要在喝酒前兩小時開瓶,以便調適;不同的是,白酒的溫度則保持在攝氏四度左右。飯後酒如白蘭地酒或甜烈酒,它們的溫度也要和室內溫度一樣。歐美人士視白蘭地酒為飯後酒,而華人卻拿它來乾杯以測試酒量,真是暴殄天物。
另外,什麼樣的菜,配什麼樣的餐桌酒,也是絲毫馬虎不得。根據「時代生活雜誌」所出版的《酒典》(Luine Dictionary)說:「飯前開胃小菜宜配阿爾薩白酒;湯和雪莉酒配匹最相宜,有殼海鮮的最佳良伴是查布里白酒(CHABLIS,“S”不發音);無殼海鮮應和淡味白酒相配;吃豬排和雞肉可以用淡味紅酒相佐,如攻瑰露;鵝肝醬宜配甜白酒;鴨肉和紅酒搭配;牛排和羊排最好是喝濃郁紅酒。
當然,以目前一般情況而言,一個家庭不可能有這麼多酒。但是,參加一場正式西餐宴會時,可能就會碰上到這麼「複雜場合」。若有了一個基本的喝酒概念和禮儀,就不會手足無措而失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