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癮」是無所不在了嗎!
是的!其實我們都是在「癮」的牽扯中,
長大成人,直到髮蒼蒼視茫茫而後已。
但是最可怕的卻是,自己被自己制約而不自知:
所以說成不成癮真的大問題!
現今台灣的「成癮」問題真的無所不在!從藥物濫用與依賴,到隨處都可得的菸、酒、檳榔到非法毒品,由物質藥物成癮又延伸到上網、賭博、性愛與飲食成癮的行為問題。
作者針對上述相當嚴重的成癮問題,一一剖析,詳細解說不良的「成癮」如何形成又如何克制,穿插在書中各章的翔實案例,更是提高了可讀性。尤其,本書「遁世與上網成癮」該章節,是父母家長值得細讀且必須要加以注意的青少年問題。
「癮」是無所不在的現象,但是一般人對於「癮」的作用所知不多。
當生活水準的需求提高,精神壓力就會隨著而來。
在這條線上去思考,就會發現「癮」的困擾將會與日俱增。
為此,與「癮」有關的精神健康將是日常生活的重大議題。
本書提供「癮」的相關知識,期盼讀者對於因應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挑戰,
擁有更多的知識,也讓生活過得更為充實與安心。
所以,尋找舒解壓力的適當方法以恢復疲勞,但是又不會成癮,實在是現代人的一大挑戰。
面對著當今台灣最為嚴重的『成癮』問題──『酒癮、藥癮』(酒精/藥物濫用、酒精/藥物依賴)。
這種酒癮與藥癮的泛濫情況──因藥物或酒精濫用所引起的社交與職業功能障礙,被預測是台灣21世紀最重要的精神疾病,不可不知、也不可不防!
生活習慣等於癮 成不成癮大有問題
《辭海》的註解:「癮,是一種嗜好,久之而成為習慣」。每個人都有一些習慣,各式各樣的習慣存在於生活當中,而習慣的養成是所有生物(包含人類)適應生活的方法。隨著文明的演變,新生的事物也可能形成新的習慣(譬如上網)。
對此,學者提出精闢的論述,認為隨著生活環境與社會型態的變遷,與體質方面有關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不會有明顯的變動;但是隨著經濟繁榮與生活水準變化,所產生的精神疾病,會有顯著的增加,特別是焦慮症、憂鬱症、藥癮與酒癮與飲食疾患。舉例來說,以前沒有錢,怎麼可能買酒來喝?怎麼可能吸食嗎啡?生活沒有壓力的話,怎麼可能感受焦慮或憂鬱?於是,就會產生時下的「文明病」。
文明病,各國稱法不一而足,日本稱「生活習慣病」(日野原重明,1978;川久保清,1991)。美國稱「chronic disease(慢性病)」、英國稱「lifestyle related disease(習慣病)」或「chronic degenerative disease(慢性退行性疾病)」,還有「maladie de comportement」(法)、「Zivilisationskrankheit(文明病)」(德)、「valfardssjukdomar(富貴病)」(瑞典)等等。凡是飲食、運動、休養、吸煙、飲酒等生活習慣,與其相連、引發之症狀稱為文明病。
有些生活習慣對身心健康有益(譬如做運動、注重?生),有些習慣顯然對身心有害(譬如吸食海洛英)。生活習慣對身心的好壞要看當事人如何表現,就一般所知的抽菸、喝酒、吃檳榔等不良習慣應予戒除,以飲酒為例,少量飲酒可以放鬆心情、降低心臟病的風險,但是過量的飲酒就很可能對身心有害。所以這些生活習慣對身心的影響是好是壞,就涉及適量和節制的問題,這一點即便是好的習慣也一樣,比方說,假如運動過度造成傷害就不再是好習慣。有些人對於習慣的節制能力較好,有些人則不然,這是因為人類各種行為的形成,都受到先天遺傳和後天學習環境的相互影響。當生活習慣上了癮、成了癮,就危害到人的身生理上、精神上的健康。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就等於不良的「成癮」。
國內首先著手成癮探討的專家、現任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陳喬琪的新書《成不成癮,大有問題!》從這個角度,對不良的「成癮」如何形成做了詳細的解說。書中內容從酒癮開始談起,包含酒的化學性質、在人體內的吸收、分解和作用,酒癮的定義與診斷方法、有多少人罹患酒癮?酒癮如何形成?到目前為止的研究找到那些病因?飲酒過量會引起身體和精神方面的那些疾病?如何治療酒癮?多少人戒酒成功?失敗的原因是什??接著談到和酒癮密切相關的藥癮、菸癮、檳榔癮、以及共患的情緒障礙(焦慮、憂鬱)、病態性賭博與上網成癮。有一節還特別提到台灣目前相當嚴重的安眠藥和鎮靜劑濫用與成癮的問題。
面對著當今台灣最為嚴重的『成癮』問題──『酒癮、藥癮』(酒精/藥物濫用、酒精/藥物依賴)。這種酒癮與藥癮的泛濫情況──因藥物或酒精濫用所引起的社交與職業功能障礙,被預測是台灣21世紀最重要的精神疾病,不可不知、也不可不防!改掉錯誤的生活習慣,以良好的習慣取而代之,持之以恆,人的身心才會得到平衡。就從看這本書開始!
作者簡介:
陳喬琪
精神科專科醫師,畢業於日本國立岡山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現任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院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部定教授。在台北市立療養院與台大醫院精神科完成精神科專科醫師訓練,歷任台北市立療養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部定講師、台北市立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與成人精神科主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兼任副教授、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部定副教授與台北市立療養院副院長。二○○五到二○○七年擔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推動精神醫學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同一時期,也擔任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推動憂鬱症與自殺防治工作。主要的研究領域是精神病理學,探討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症狀表現,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與成癮疾患,至今發表學術期刊論文一百一十七篇。
章節試閱
〔摘文〕
22‧上網成癮與「遁入」
雖然二○○八年後半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造成很大的衝激,但是回想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各種科技研究,到一九八○年代的蓬勃發展,至今享受成果及其所帶來的經濟繁榮,確實給後現代的人類社會提供相當大的活力。其中,網際網路 (internet) 的發展,無疑在通訊方式的進步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與功能。這個在冷戰時代發展出來的軍事用品,經過電話線連結的個人電腦時期,到現在,已經不只是無線傳輸而已,而是透過人手一機的手機,都可以簡便上路,傳遞與獲取各種訊息。簡單的說,網際網路的使用已然改變人們溝通的方式。
科技產品的副作用
但是當我們在享受現代化的科技產品的時候,我們也同時看到其在生活中衍生的副作用。譬如說:我們會看到在早餐與晚餐的餐桌上,年輕夥子隨著耳機擺頭搖尾,完全不理會想要跟他們說幾句話的爸爸媽媽,生氣的父母親終於規定:餐桌上不可戴耳機,不遵守規定三次後沒收iPod或其他隨身聽的工具。想想看,假如從小學一、二年級就出現這樣的問題,親子互動關係怎麼辦?當然,會發生問題的時候都是在青春期,那就要看父母親的功力了。
再看看,現代的小夥子有事無事上個網,看看這個看看那個;電腦遊戲只要兩三下就上手,從此之後,家裡除了沒有電視機之外,也不可以買電腦;但是老師說,要查課外資料不能沒電腦,所以又多了一項規定:寫完作業只能上網一個小時。其實電腦遊戲雖然可怕,但是最令人擔心的還是色情網站,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加,好奇心的增強,這個問題更是沒完沒了。總而言之,現代科技帶給我們許多生活的樂趣,卻也帶來許多的副產品,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仍然是成癮的問題。
現代生活的成癮問題
現代生活裡的許多成癮問題,在本質上其實是從未改變的,也就是說還沒有網路之前,本來我們的周遭環境裡就充滿各種刺激品,其中最吸引人的除了菸、酒及其他成癮物質之外就是色情與賭博。這兩種刺激就像其他的成癮物質一樣,都會造成追癮的行為。同樣的刺激品,特別是色情文化與賭博遊戲,現在是藉著網路更有效與更方便的傳播到各角落各階層了。所以上網成癮自然就會包括賭博的成癮與性的成癮問題。雖然世界精神醫學會尚未將上網成癮問題當作是一種成癮疾病,付予診斷標準來處理,但是研究者對於所謂「上網成癮」至今仍未形成共識,一般認為比較符合衝動控制障礙疾患的診斷概念。其特徵是,在上網之前出現一股衝動、需求、與行為,上網後獲得舒解,感覺愉悅,此一衝動屢次出現無法控制,長時間出現的結果,導致生活失序、人際關係障礙、學校課業學習困難、職業功能障礙。歸根究底來看,「上網成癮」還是不外乎三種形式:從事賭博遊戲、從事性有關的活動、傳遞簡訊(或電子郵件)的活動以獲得樂趣。
「否認」是成癮者常見的心理防衛機轉
我們很難想像會有這樣的人,也就是,為了上網可以不顧生活;或是被人強迫停止上網時會出現攻擊暴力行為或情緒低落;或是不顧生計,添加更多上網的工具、軟體;或是無所不用其極的說謊或爭辯,就是為了要上網滿足慾望,而且這樣的行為很難控制,因為大腦可能沒有煞車。
產生這樣問題的人,也不一定會尋求精神科的幫助,就像藥癮與酒癮的人不會找精神科醫師一樣,因為他們會說:「我又不是瘋子,為什麼要去精神科」。罹患「癮」的疾患,通常缺乏病識感,而最常使用的心理防衛機轉,就是「否認」。所以酒醉的人,通常指責別人醉了,只有自己是醒的人。但是家裡出現這樣的人,的確是令人非常頭痛的事。
「網路成癮」是甚麼?
到底怎麼樣的情況下算是「網路成癮」(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坊間有許多問卷可做為參考,但是要提醒的是,這種自我問答的方式,通常不會準確。我的建議是,只要不是前面提到的三種狀況,即從事賭博的遊戲、從事性有關的活動、無止境的傳遞簡訊(或是電子郵件)的活動,而導致生活的種種問題,就應該不是病態的上網活動,但是還是要提醒,「網路成癮」是新興的問題,需要更多的瞭解與研究。
教育很重要,就像藥物濫用的衛生教育,必須從幼稚園開始一樣,上網的教育也需要很早就開始,而且整個國家的網路系統應該有配套措施,以預防不良活動的發生。一些亞洲國家都認為「網路成癮」的問題很嚴重,特別是韓國與中國,已開發國家尚沒有這樣的報告,主要的理由是診斷尚未確定,因此實施流行病學調查無法獲得結果。日本則有另外一個與上網相關衍生的嚴重問題,詳見以下的說明與解釋。
許多「網路成癮」方面的研究都提醒我們一件事,就是要注意有「網路成癮」相關問題的人,是否也有其他的精神疾病的共病問題。藥癮與酒癮的共病問題已經在其他章節說明,請自行參考。以下想來討論「網路成癮」是否也有可能存在精神疾病的共病問題。
這方面的研究其實尚少。但是若干研究資料提醒我們要注意:過度(長時間)上網的人,可能有憂鬱以及逃避社交(人際關係)的問題,假如已經到達影響生活功能的情況,則前者稱為憂鬱症(depression),後者稱為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雖然疾病的本質不同,但是這兩種精神疾病有一種共有的特徵就是,社交退縮與逃避人際關係。憂鬱症已有相當多的資料可查,但是有關社交恐懼症的報告在坊間就比較少見,因此在此提出稍加討論。
社交恐懼症與網路成癮的關係
雖然社交恐懼症是美國的精神科醫師首先提出,但是東方,尤其是在日本,有一種心理或精神衛生的問題已經發生很久,主要的特徵是害怕人際關係,譬如跟陌生人講話的時候,眼睛是不敢直視對方的,或者,常常講沒兩句話就面紅耳赤,或是怕是到全身發抖的情況,日本人將此症狀稱之為「對人恐怖症」(taijin kyofusho syndrome)。
雖然此症狀在二十世紀中期的日本就有醫師提出,但因為美國的社會沒有人報告這樣的症狀,所以以美國為主的精神疾病診斷系統,將其列為所謂「與文化有關連的症候群」。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實證研究,一直到了一九六○年代,各國精神科專家才逐漸確認有所謂的「社交恐懼症」的存在。
社交恐懼症的特徵是指:當一個人在社交與表演場合裡,因為要面對不熟悉的人或可能被觀察或評分,而出現明顯與持續的害怕情緒,這個人因為害怕出醜或被羞辱而出現焦慮症狀,而且因為在這些可怕的情境一定會引發焦慮,所以也會產生與此情境有關的恐慌發作。這些人通常會承認,這樣的恐懼是過分的,而且不合理的,但是,通常他們會逃避這樣的場合,或是忍受非常強烈的焦慮與痛苦。因為對於這些社交或是表演場合的恐懼、逃避與預期焦慮,往往影響其正常的功能,職業(或學術)功能,社交活動或人際關係,或者因為罹患這樣的恐懼,而蒙受極端的痛苦。
「遁入」不是社交恐懼症
問題是,在現代的日本,在任何時段,都有一百萬以上的年輕人,躲在家裡不出門的,他們是社交恐懼症嗎?不是!他們通常是在白天睡覺,然後整個晚上都在上網打電動,這種情形在日本被稱為Hikikomori(遁入)。有一點像是社交恐懼症,但又不盡然相同。因為社交恐懼症是有病識感的,也會出門,只是在社交情境裡,呈現嚴重的焦慮症狀,以致於逃避這些相關的社交情境。至於「遁入」的表現,則是完全不出門,關在家裡的一種狀態。日本政府的衛生署將Hikikomori定義如下:一個人拒絕離開父母的家,而將自己與社會隔離超過六個月以上,甚至數年。這種狀況比較像是這幾年台灣的網路文化所稱的「宅男」與「宅女」的狀態,就是整天呆在家裡,足不出戶,玩電腦遊戲,利用網際網路通訊,包括交友、買賣物品等等,但是不一定「上網成癮」。我將之翻譯為「遁入」,因為他們通常都是「躲在家裡」,所以用「遁入家裡」更為適當一些。再者,出現這種狀態的人,也不限於年輕人,譬如最近有報導過去的政治人物,離開舞台後,雖然是說在做資源回收的工作,但足不出戶也沒有社交活動。「遁入」與英國最早使用的「NEET族」的意思有些接近的,但也不完全一樣。NEET的意思是「Not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Training」,這是指十六到十八歲應該就學或就業的年輕人,卻不就業、不就學,也不接受職業訓練的一種狀態。在香港,稱NEET族為「隱蔽青年」,意思與「遁入」也是不太一樣。「遁入」的意思與時下在日本流行的另一個名稱,御宅族(otaku),意思也不同,後者是指對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非常專門與熱衷的人,並沒有社交與人際互動的困擾。以下來解釋「遁入」的心理狀態。
「遁入」(Hikikomori)的心理癥結
在日本,Hikikomori主要發生於中上階層的家庭,而且在長子更為常見,如同上面我在台灣所看到的個案,在幾次的的心理創傷事件後發作,將自己與社會隔離。
土居健郎 (Takeo Doi) 是一位日本的精神科醫師,也是精神分析師,出版過一本書,書名是:《心肝寶貝的構造》(英文版的書名翻譯為:《依附的解剖學》(The Anatomy of Dependence))。在這本書裡,他首先標認了Hikikomori的現象,認為這是日本人所謂的「心肝寶貝」的心理癥結,用佛洛依德的話來說,就是「客體被動的愛」,也就是從嬰兒時期到成人,「永無止境的、無助的、企求一輩子被照顧,被當作『心肝寶貝』」的心理。假如一個成人的轉型的過程中,其真正的內在自我與在公共大眾的表現,無法ㄧ致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Hikikomori的現象,即是遁入家裡(社交退縮)的意思。用這樣的心理癥結,來解釋因為社會變遷,生活的壓力大增,導致年輕人與社會隔離,依賴在父母親的懷抱裡,是合理的。這當中,網際網路提供了一個恰好可以不需要面對人際關係的工具,可以遊戲,可以幻想,或許也可以工作,根本不用出門也可以過日子。
網路成癮與社交恐懼症(或是其他的狀況)的因果關係,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複雜,我相信這是新興的精神或心理衛生問題,非常需要注意。
我將網路成癮、社交恐懼症與Hikikomori(遁入/社交退縮)放在一起討論,無非是要提醒讀者,網際網路是科技新產品,有很多便利性,但也潛藏著上癮的危險性,還有很多研究要做。假如我們的生活壓力還是如此的大,包括升學的壓力,我相信,這樣的問題會有增無減。這樣的個案來找精神科的不多,偶爾會遇到,通常是父母親先來尋求協助。
〔事例5〕一位「遁入」的年輕人(二十八歲)
王君是一位二十八歲的未婚男性,大學畢業,是理工學門的資優生。個性好勝,容易緊張,也在意別人的看法,服役時常與長官有些言詞上的爭辯,但是可以順利完成。退役後。在一家股票上市電子公司擔任工程師,因為表現優異,一年後(二十五歲),隨即被升任為研發組小組長。這樣的工作常常需要提出報告,以及績效評比。初期的時候尚可應付,但是逐漸的發現每次報告之前一晚,幾乎無法入睡,因為擔心報告不好,擔心出醜。主要的問題是,從小到長大,從未在公眾場合被批評過其表現的能力,這樣的批評在社會上在公司裡是平常的事,但是對他來說是一種羞辱,因為在學期間從未發生。最後一次的遭遇是升任小組長的半年後,在一次公司重要的研發產品發表會後,雖然在會上,不像以前被當眾批評,但是會後發出的研發獎金,與預期發生重大落差,表示他所帶領的團隊工作未被公司認可,他這個小組長的顏面完全掛不住。雖然別人並不認為是他的責任,但是最終的結果是,他拒絕上班,拒絕工作,接著拒絕出門,只在家裡的房間上網打電動,靠著父母親生活。雖然不上班,也可以幫忙做一點家事,跟下了班的哥哥姐姐也是有說有笑的。起初父母親是可以忍受的,也多少有些保護,但是日子一久,也覺得不行。兩年之後,父母親經由別人介紹前來詢問王君是否有問題。聽起來像是社交恐懼症,但又不盡然相同。我看到他的時候,外表乾淨清潔穿著適當,但是看起來並不愉快,因為是非常勉強來的。他覺得日子過得好好的,沒有什麼困難。可以討論日常生活的活動,沒有思考障礙,也沒有憂鬱症狀。雖然父母親焦慮,但是王君顯然並沒有特別的感受,因為偶爾上網買賣一些東西,有些零用錢可用,覺得這樣可以過日子。我沒有堅持王君要來繼續就醫,我想他也不會再來。
【解說】就像前面提到的,社交恐懼症的特徵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裡會引發焦慮甚至恐懼的症狀。從過去史與這次的會談過程,都沒有證據顯示,這位王君有這些症狀,王君也不是那種對於動畫、漫畫及電腦遊戲執迷不悟的人,看起來他只是那種要躲在家裡不想跟人來往的人,所以除了「遁入」家裡以外,不知道還有甚麼可以解釋的了。
〔事例一〕身體硬朗的高齡畫家(八十歲)
〔事例二〕白領階級的酒癮者(五十八歲)
〔事例三〕嫉妒且充滿恨意的油漆工(四十五歲)
〔事例四〕借酒澆愁的老闆娘(三十五歲)
〔摘文〕
22‧上網成癮與「遁入」
雖然二○○八年後半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對於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造成很大的衝激,但是回想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各種科技研究,到一九八○年代的蓬勃發展,至今享受成果及其所帶來的經濟繁榮,確實給後現代的人類社會提供相當大的活力。其中,網際網路 (internet) 的發展,無疑在通訊方式的進步扮演了無可取代的角色與功能。這個在冷戰時代發展出來的軍事用品,經過電話線連結的個人電腦時期,到現在,已經不只是無線傳輸而已,而是透過人手一機的手機,都可以簡便上路,傳遞與獲取各種訊息。簡單...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成癮是什麼──「大腦的煞車壞了」?
1 成癮的概念
2 癮的感受與動機
3 癮的追求
4 癮與環境的互動關係
酒癮──自己引起的疾病
5 酒的吸收與分佈
6 代謝酒精的酵素在不同種族的差異性
7 酒的消耗與飲酒的型態
8 酒癮的診斷與酒癮的分類
9 用來篩檢酒癮的工具
10 酒癮的盛行率
11 酒癮的病因學與生物醫學研究
12 飲酒引起的身體疾病
13 飲酒引起的精神疾病
14 酒癮者的病程與預後
15 酒癮的治療
成癮疾患──人為最嚴重的疾病
16 鴉片類戒斷症候群與甲基安非他命精神病
17 藥癮的精神科共病問題──在監獄服刑的藥癮者
18 飲酒、瞌耀與犯罪的關係
19 藥癮與酒癮的最終結果
20 菸、酒、檳榔與癌症的關係
21 安眠藥與鎮靜劑──必需注意的「醫源性」成癮問題
人云亦云的成癮問題
22 上網成癮與「遁入」
23 賭性堅定的菜藍族
24 性、愛與飲食之癮
推薦序
自序
成癮是什麼──「大腦的煞車壞了」?
1 成癮的概念
2 癮的感受與動機
3 癮的追求
4 癮與環境的互動關係
酒癮──自己引起的疾病
5 酒的吸收與分佈
6 代謝酒精的酵素在不同種族的差異性
7 酒的消耗與飲酒的型態
8 酒癮的診斷與酒癮的分類
9 用來篩檢酒癮的工具
10 酒癮的盛行率
11 酒癮的病因學與生物醫學研究
12 飲酒引起的身體疾病
13 飲酒引起的精神疾病
14 酒癮者的病程與預後
15 酒癮的治療
成癮疾患──人為最嚴重的疾病
16 鴉片類戒斷症候群與甲基安非他命精神病
17 藥癮的精神科共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