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茱麗葉與茱麗葉,也能有愛情的圓滿結局
「兩個女生在一起,能有什麼未來?」相信這是許多向家人出櫃的女同志,一開始時最常面臨到的質問;妳,準備好如何回答了嗎?生活在同志婚姻尚未合法化的臺灣,光是出櫃都有困難了,於是,很多人寧願或被迫躲在衣櫃裡,很多事,不說、不提,大家相安無事,日子也這麼過了。
茱迪.皮考特的新作《凡妮莎的妻子》,細膩刻劃同志間的情感、婚姻、身分認同及親子關係,從主角人物的不同角度轉換洞悉人性的脆弱及堅強,更藉由包涵豐富醫學及法律知識架構的書寫脈絡,將我們帶入了同志生活的真實藍圖,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流暢內容,直到出奇不意的結局,有如一只強心針,讓人深切感受到:當你堅持信念,做對的事,逆境也將轉向。
還記得看完《姊姊的守護者》的撼動,不是熱淚盈眶,而是刺痛心房無斷延伸的想像: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我身上,我將如何面對?人在面對自己最親的人及自身權益時該如何自處?看到茱迪.皮考特的新作《凡妮莎的妻子》既驚又喜,擅長描述家庭、人性與人權錯縱複雜的心理與掙扎的她,將觸角延伸至同志議題而且主角還是女同志,書中觸及同志婚姻及生育問題,對於兩位女主角的情感互動及心態轉換更有著深刻的描寫。
女主角柔伊的媽媽黛拉,從震驚到支持,在法院力挺女兒和她的伴侶與前夫爭取胚胎使用權時說道:「她(女兒的同性伴侶凡妮莎)讓我女兒快樂,對我來說,這一向是最重要的事。」字字愛的力量鏗鏘清澈,讓我回想十年前與媽媽、姊姊坐在車內,第一次說出「其實比較喜歡女生」的情景,車內的氣氛凝重,一時間最親密的家人相視無話;十年後的今天,書桌上會出現同志新聞的剪報、農曆年時女友也融洽一起與家人過年。跟著黛拉的心情起伏,內心的幸福暖意也隨之漫延,有幽默的、溫馨的、冷漠的、諷刺的、感人的,但相同的是,隨著時間嬗遞,多數的父母最終都願意祝福茱麗葉與茱麗葉的愛情。
《凡妮莎的妻子》是異性戀與雙性戀、同性戀之間的橋梁,更讓我們有勇氣面對生命中各式艱難的挑戰及在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時的包容與接納。有一天,當你走在街頭,看見兩個母親手牽手推著嬰兒車,請給她們一個微笑的眼神吧!因為,她們所受的考驗,是所謂「大部分」人的壓力與評斷,但她們所經歷的與所堅持的,絕對足以讓她們的小孩在幸福與愛中成長。
王安頤∕LEZS雜誌總編輯
推薦序二
複雜的爭議,並不複雜的答案
用「絕無冷場」一詞形容這部小說,我想應該不算誇張。曾經以《姊姊的守護者》擄獲廣大讀者注目的小說家茱迪.皮考特,這次再度以她高超的人物布局、流暢的故事情節,邀請讀者直面當前西方社會(尤其是美國)最令人頭痛的道德戰爭—同性婚姻人權vs.保守宗教勢力反撲—此一議題。
小說從一對嘗試人工受孕的不孕症夫妻展開敘事,之後加入同性伴侶關係、人工胚胎爭奪大戰,並及宗教體驗與觀點歧異,乃至宗教狂熱份子對同性戀的大加撻伐。小說透過三位主角(柔伊、麥克斯、凡妮莎)分別以第一人稱的多角度敘事,探進三人的內在世界,也客觀鋪陳了各自的位置和視角,讓讀者體會她∕他們的掙扎、兩難,也看見人性中的脆弱甚至虛偽,與此同時還成功地編織情節向前推進,甚至還像法庭電影一般搬演了好幾幕精采的法庭攻防戰。
繼pro choice vs. pro life(主張女性生育自主權或說墮胎合法化vs.主張胎兒生命權)的婦運和宗教之爭,同性戀的婚姻合法化和生養子女,成為新一波的宗教戰爭對象。在美國激化、對峙的社會氛圍底下,寫作本書,我認為作者需要很大的道德勇氣。而在臺灣,經歷了民國一百年所謂「真愛聯盟」引起的性別教育混戰,以及正在浮現的伴侶權益運動(簡言之,以廣義的伴侶關係取代傳統的一夫一妻制),翻譯出版這本小說更顯得迫切和必要。
原文書名《Sing You Home》畫龍點睛寫活了小說的靈魂,而每一個字都值得品味再三。音樂在書中的重要性,不只因女主角柔伊的職業是音樂治療師,因而有不少關於音樂治療的描寫(對於心靈療癒感興趣的讀者一定不想錯過),事實上因為音樂與人的關連如此之深,它也指涉了關於「人是什麼」的提問—外在我、內在我,物質與心靈,表象和內在真實的辯證,連同醫療、宗教…等複雜的議題,豐富了本書更多關於人性的思辯;而什麼是Home(家)、誰是家人、心靈的家和歸屬何在,更是小說裡最柔軟、最牽動人心的絲線。
雖然主力在鋪陳一場當代的倫理戰爭,但小說結局提供的答案並不複雜,說穿了不過是「唯有愛能引領我們回家」這樣一句,然而我相信讀者終卷時很難不流下暖熱的眼淚!
鄭美里∕女書文化出版前主編
推薦序三
充滿張力的女同志文學作品
一本充滿張力的女同志文學作品,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內容節奏分明,尤其在兩位女主角和GLAD聯盟律師安琪拉(申張正義、嫉惡如仇)、女主角母親黛拉(醉心占卜事業、卻又充滿趣味),共同對抗龐大勢力的保守、恐同、歧視同性戀的教會時,攜手勇敢面對,堅持以永誌不渝的愛情、絕對的寬容與支持的母愛,竭力爭取同志伴侶權益,小說情節在此刻達到最高潮。
女主角柔伊--對音樂充滿熱愛的音樂治療師,努力以她最愛的音樂,治療憂鬱的、自閉的、安養院退休總裁……,卻因為不孕因素、失去小孩,造成婚姻關係失敗,直到遇到另一個女人……
凡妮莎--使柔伊烈火焚身,卻也終於讓柔伊領悟,她等了一輩子,就是為了這個人。而凡妮莎,深愛柔伊,為爭取和柔伊共同擁有一個小孩、維護同志伴侶權益,全心付出。
茱迪.皮考特以溫暖的文字、犀利的態度,書寫關於愛情、婚姻、家庭關係、身分認同、同志伴侶權益,讀來深刻且令人動容。
陳靜儒∕晶晶書庫資深總監
推薦序四
有助於讓社會更深層了解同志族群
本書描述的不只是同志戀情,也讓我們更加瞭解,同志朋友想要爭取家人、朋友、社會認同之困境,以及困境下的堅持,讀來令人為之動容。透過本書的細膩鋪陳,可讓讀者重新思考,現行的法律制度、社會文化,由於不瞭解,而使同志群體不論在身分認同、婚姻權、社會權等等各種基本人權遭受粗暴對待與剝奪。
本書作者以細膩的文筆,深刻的描述人們在內心最私密的「家庭關係」遭受外界粗暴的質疑與檢視時,如何應對的歷程,有助於讓社會更深層了解同志族群,其與一般人不同的生命經驗與困境。於此「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呼籲政府正視同志權益之際,本書值得推薦!期盼藉由本書的啟示,我們都能從自身做起,一起打造友善同志的環境,讓同志及其親友,都能擁有溫暖的祝福及社會的肯認,陪伴他們度過,原本就已困難重重的人生。
尤美女∕立法委員、臺灣婦權運動推手
推薦序五
即使掩卷,仍然餘波蕩漾
茱迪.皮考特的作品,一向拒絕風花雪月的粉飾太平,勇於處理具有社會爭議的主題。
一旦啟動閱讀,就不捨得放下。雖然不是推理或驚悚小說,但是故事情節柳暗花明,讓人持續充滿期待。即使掩卷,仍然餘波蕩漾,觸發許多思考與爭辯。小說雖然是虛構的,但是作者在《凡妮莎的妻子》中處理了婚姻、不孕、同性戀社群、宗教信仰、酗酒、學童自殺、音樂治療等豐富的議題,很值得細細品味。臺灣的同志婚姻尚未合法,真愛聯盟仍然反對同志教育,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
畢恆達∕作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