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鼠
張之傑
談起鼠,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全世界的哺乳類約4000種,囓齒類約占2400種,其中相當數量以「鼠」為名,要弄清牠們可真不容易!
如今流行「同心圓」論,凡事以台灣為中心,向外畫同心圓。我們權且借用這種說法,來談談鼠吧。
我們畫的第一個同心圓從家屋開始。住在家屋及其附近的鼠輩──家鼠,只有2屬、3種,那就是鼠屬的黑鼠(又稱屋頂鼠,Rattus rattus)和褐鼠(又稱溝鼠,R. norvegicus),以及鼷鼠屬(又稱小鼠屬)的小家鼠(又稱小鼷鼠,Mus muschlus)。在英文中,家鼠有兩個對應的英文字──rat和mouse,前者指鼠屬,後者指鼷鼠屬,中文沒有這種區分。
演化生物學有項基本理論──同源,意思是說,同一物種,不可能有兩個起源。三種家鼠各起源何處?答案是東方。鼷鼠屬的屬名Mus和英名mouse都源自梵文musa,這是鼷鼠起源東方的證據之一。三種家鼠從陸路進入歐洲、非洲,再隨著浮木或人類的活動,播散到各個島嶼和南、北美洲,如今沒有一個地方不是鼠輩的天下。
三種家鼠
鼠屬中的黑鼠,耳朵較大、嘴巴較尖、毛較柔細,身長16~21公分,體重150~180公克,尾巴比身體還長。鼠屬中的褐鼠,耳朵較小、嘴巴較鈍、毛較粗糙,身長18~25公分,體重350~450公克,尾巴比身體短。
黑鼠和褐鼠棲所不同,黑鼠的巢穴通常位於屋頂或樹上,褐鼠通常在住家底層和排水溝間活動。這是一種生態上的適應,大自然就有這種奇妙的力量,將各種動物的需求區隔開來,使得大家都有生存空間。
黑鼠和褐鼠都過群居生活,每群老鼠中都有幾隻特別厲害,其他老鼠都要讓牠,如不肯讓,就會打上一架。筆者讀高中、大學時,台灣的經濟還很落後,一般人家都住簡陋的平房,常被天花板上的追逐聲吵醒,接著傳來「吱吱吱」的淒厲叫聲,不用說,在天花板上打架的當然非黑鼠莫屬了。
黑鼠和褐鼠都是雜食動物,動植物都吃,甚至會吃同類。褐鼠較黑鼠兇野,有時還會成群攻擊未成年的家禽、家畜。記得多年前報上曾刊出一則新聞,南部有一人家外出,將嬰兒放在家裡,結果竟被老鼠給咬死了!闖下這種大禍的老鼠,八成就是褐鼠。
鼠屬的繁殖能力相當強,雌鼠一年生3~6窩,妊娠期約3週。黑鼠一胎生6~7隻,褐鼠生8~9隻。剛生下時沒長毛髮,眼睛還沒睜開,耳朵也是聾的,大約3週後就可獨立生活。
小家鼠呢?牠們耳朵圓,嘴巴尖細,毛呈灰褐色,身長6~10公分,尾巴和身體等長或稍短一些,體重約10公克,雜食。喜歡住在容易找到食物和避難所的地方,任何暖和、黑暗的隱蔽處,都可以成為牠們的家,巢裡常墊著破布、羽毛或棉花。牠們很少跑到開闊的地方,當被人發現時,就藏在家具後面一動不動,你以為牠跑掉了,其實可能就在你的身邊呢。
黑鼠、褐鼠或小家鼠,都會偷吃食物、傳染疾病、咬壞東西,可說是道地的害獸。鼠類為了磨牙,喜歡啃噬軟硬適中的塑膠,如果咬壞電纜,就可能闖下大禍。捷運之所以嚴禁飲食,其中一個目的,就是防止鼠類在隧道內繁衍生息。
然而,褐鼠和小家鼠的白子──大白鼠、小白鼠,卻是常用的實驗動物。筆者曾管過動物房,伺候過六年鼠輩,所飼養的以小鼠為主。雌性小鼠45日齡就能繁殖,每20~30天生一胎,妊娠期約20天,每胎4~7隻。剛生下的小鼠,皮膚呈粉紅色,無毛,眼睛還沒睜開。10日齡時,身上已長滿柔軟的毛髮,三週後就可獨立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