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珠玉詞 六一詞的圖書 |
珠玉詞 六一詞【金石堂、博客來熱銷】 作者:晏殊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10-30 規格:168頁/20*30.5cm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711 |
金石堂 |
古詩詞 |
$ 711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711 |
樂天書城 |
古詩詞 |
$ 711 |
誠品網路書店 |
中國文學論集/經典作品 |
$ 837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837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中國古典文學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珠玉詞 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晏殊撰。殊有《類要》,已著錄。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殊詞有《珠玉集》一卷。此本爲毛晉所刻,與陳氏所記合,蓋猶舊本。《名臣錄》稱「殊詞名《珠玉集》,張子野爲之序。子野張先字也。」今卷首無先序,蓋傳寫佚之矣。殊賦性剛峻,而詞語特婉麗。故劉攽《中山詩話》謂元獻喜馮延己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己。趙與旹《賓退錄》,記殊幼子幾道,嘗稱殊詞不作婦人語。今觀其集,綺豔之詞不少。蓋幾道欲重其父名,故作是言,非確論也。集中〈浣溪沙‧春恨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二句,乃殊示張寺丞、王校勘七言律中腹聯,《復齋漫錄》嘗述之。今復塡入詞內,豈自愛其造語之工,故不嫌複用耶。考唐許渾集中「一尊酒盡靑山暮,千里書回碧樹秋」二句,亦前後兩見,知古人原有此例矣。
六一詞 江蘇巡撫採進本
宋歐陽修撰。修有《詩本義》,已著錄。其詞陳振孫《書錄解題》作一卷。此爲毛晉所刻,亦止一卷。而於總目中注原本三卷,蓋廬陵舊刻,兼載樂語,分爲三卷。晉刪去樂語,仍併爲一卷也。曾慥〈樂府雅詞序〉有云:「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窈眇,世所矜式。乃小人或作豔曲,謬爲公詞。」蔡絛《西淸詩話》云:「歐陽修之淺近者,謂是劉煇僞作。」《名臣錄》亦云:「修知貢擧,爲下第擧子劉煇等所忌,以〈醉蓬萊〉、〈望江南〉誣之。」則修詞中已雜他人之作。又元豐中崔公度《跋馮延己陽春錄》謂「其閒有誤入六一詞者。」則修詞又或竄入他集。蓋在宋時已無定本矣,晉此刻亦多所釐正。然諸選本中,有梅堯臣〈少年游〉「闌干十二獨凭春」一首,吳曾《能改齋漫錄》,獨引爲修詞,且云不惟聖俞、君復二詞不及。雖求諸唐人溫、李集中,殆難與之爲一。則堯臣當別有詞,此詞斷當屬修。晉未收此詞,尚不能無所闕漏。又如〈越溪春〉結語「沈麝不燒金鴨,玲瓏月照梨花」係六字二句。集內尚沿坊本,誤「玲」爲「冷」,「瓏」爲「籠」,遂以七字爲句。是校讎亦未盡無譌,然終較他刻爲稍善,故今從其本焉。
本書特色
★《文淵閣四庫全書》是七部抄本中最完善的一部,也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三套四庫全書手抄本之一,目前典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 三百年來第一次仿故宮原版印製,值得珍藏。
編者簡介
紀昀
字曉嵐,直隸獻縣人。乾隆十九年進士,歷任散館授編修、左春坊庶吉士、貴州都勻知府、翰林院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嘉慶十年卒,諡文達。學問淵通,撰四庫全書提要,進退百家,鉤深摘隱,各得其要指,始終條理,蔚為巨觀。
愛新覺羅‧永瑢
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純康皇貴妃蘇佳氏生,高宗第六子。號九思主人。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繼為慎郡王允禧(聖祖二十一子)孫,封貝勒。乾隆三十七年進封質郡王,乾隆五十四年再進親王。亦工畫,濟美紫瓊,兼通天算。乾隆五十五年薨,諡曰莊。
作者簡介
晏殊
字同叔,撫州臨川人。曾任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集賢校理、從祀太清宮、同判太常禮院、太常寺丞、給事中、禮部侍郎、樞密副使、知宣州、禮部尚書罷知亳州、知陳州、刑部尚書、御史中丞、三司使、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樞密使、知許州、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等。仁宗至和二年卒,時年六十五,贈司空兼侍中,謚元獻。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皆出其門。著有《文集》。
歐陽修
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人。曾任西京推官、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知諫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知亳州、兵部尚書、知青州、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太子少師等。神宗熙寧五年卒,時年六十六,贈太子太師,謚曰文忠。修以文章名冠天下,著有《六一居士傳》,及合撰《新唐書》、《新五代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