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特色
★以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演講為基本骨架,並加上《孫文學說》、《國父全集》等相關言論著作,整理出的教科書性質書籍。作者長期系列研究,
★以政治學研究法長期分析,區分為政黨論、政權論、政府論三篇,此
為第二冊。
內容說明
孫中山先生所謂「政權」即是「政治主權」,這與「法律主權」是相對的,其實就是人民的「參政權」,他要使人民普遍擁有直接行使四種參政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的機會,讓人民當國家的主人,才算是真正的民主國家。舉凡政府的組成,政策的施行,要基於人民的同意。如果制定「公民投票法」,卻又設計阻撓人民公投的「審議委員會」,這是假民主。
孫中山主張實施「直接民權」,強調「主權在民」的重要,蓋為避免國內戰爭,預防政府專制腐化,以順應世界潮流。過去中國常發生內戰,造成人民顛沛流離的痛苦,破壞許多文化遺產,少有建設,實因大家爭做皇帝,亦即爭國家領導權,這種野心家代代不絕。孫中山提倡「主權在民」,即在避免野心家爭「皇帝」時造成災難。
作者 陳春生
臺灣臺南人,1937年出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甲等特種考試普通行政人員最優等及格。曾任臺灣大學教授、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開授大學部課程(國父思想、本國憲法),研究所課程(中華民國憲法專題研究、臺灣政治史專題研究),高普特考典試委員、國民大會憲政顧問。1993年教育部頒教學特優教授獎、現職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著作:《國父政黨思想研究》(中正學術著作獎、國科會獎助)、《國父政權思想研究》(建國七十年菲華中正文化學術著作獎、國科會獎助)、《新文化的旗手―羅家倫傳》、《國父政府思想研究》、《國父思想論文選集(編)》(上下二冊)、《臺灣憲政與民主發展》、《臺灣社會與國家政策》、《臺灣主權與兩岸關係》、《臺灣政黨與政治文化》等書。
延伸閱讀
政黨論─孫中山政治思想研究(一)
作者簡介:
作者 陳春生
臺灣臺南人,1937年出生。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政治學研究所畢業,甲等特種考試普通行政人員最優等及格。曾任臺灣大學教授、三民主義研究所所長、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開授大學部課程(國父思想、本國憲法),研究所課程(中華民國憲法專題研究、臺灣政治史專題研究),高普特考典試委員、國民大會憲政顧問。1993年教育部頒教學特優教授獎、現職為臺灣大學名譽教授。
著作:《國父政黨思想研究》(中正學術著作獎、國科會獎助)、《國父政權思想研究》(建國七十年菲華中正文化學術著作獎、國科會獎助)、《新文化的旗手―羅家倫傳》、《國父政府思想研究》、《國父思想論文選集(編)》(上下二冊)、《臺灣憲政與民主發展》、《臺灣社會與國家政策》、《臺灣主權與兩岸關係》、《臺灣政黨與政治文化》等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吾人深知孫中山先生終生所懷抱的革命宗旨,殆為創建一個名實相符的民主共和國。此一目標,自決心傾覆清廷之日起以迄逝世,從未稍變。在「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之中,中山先生明確的表示「予自乙酉(一八八五年)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由是以學堂為鼓吹之地,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註1)那個時候,他革命的意志已經是要創建「民」國,而無稱王稱帝的個人英雄主義意識。復於一八九四年檀香山興中會及一八九五年香港興中會會員誓詞中,也可見到「創立合眾政府」之詞句。一九○五年正月, 孫中山重訂致公堂新章規程及在比京與留歐學生組織革命團體誓詞,則改為「創立民國」四字。(註2)同年七月正式成立於東京的中國同盟會入會誓詞亦沿用之。(註3)無論稱「合眾政府」或「民國」,都與此前中國國體政體不同。這無異把西洋民主政治思想引起中國,在中國的政治思想史及政治制度史上,誠為曠古創舉。
民前六年十月十七日(一九○六年十二月二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民報一週年紀念會演講「三民主義與中國民族之前途」時,中山先生說:「民權主義,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將來民族革命實行以後,現在的惡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掃而盡,卻是還有那惡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要去這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試想明太祖驅除蒙古,恢復中國,民族革命已經做成,他的政治卻不過依然同漢、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後,復被外人侵入,這由政體不好的原故。……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觨費經營,至於著手的時候,卻是同民族革命並行。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並不是把來分作兩次去做。講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是建立民主立憲政體。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註4)由這一段話,我們知道中山先生矢志革命的主要目的,乃是為了要建立「民主立憲」政體的政治,「民主立憲」在他之意,也就是「民主共和」。所以,在中華民國成立以後,袁世凱改變國體,妄想當「中華帝國」皇帝時,中山先生不得不再起革命,而感慨萬千的說:「嗟夫!以先烈無量之頭顱,無量之熱血,所獲得之共和兩字空名,行將歸於消滅,可可忍,孰不可忍?深恐國體變更,國運亦隨之而斬矣。此正吾人振作奮發,急起直追,起兵除奸,捨身救國之秋也。」(註5)此一史實,正好印證了上述:「就算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的一句話。基於以上之分析,吾人敢大膽而肯定的說,建立「民主共和」的現代化民主中國之政治體系,乃是中山先生積四十年奔走革命的終極目標。而「政權思想」正是他整套民權主義政治思想之重心所在!
作者主修政治科學,對這位改變中國政治面貌的靈魂人物之政治哲學,頗感濃厚興趣。在研讀其遺著遺言時,宛然活見其人,倍覺他人格的崇高與思想的珍貴。前此,吾人曾對其「政黨思想」試作研究,作品榮獲「中正學術著作獎」,於是信心倍增,今特繼以研究其「政權思想」。主要目的是:
(一)對中山先生所要建立的「民主立憲」國家政治體系內人民參政的理論根據,試作分析。藉以瞭解其政權思想之精義所在,以及達成其「全民政治」或「眾民政治」的政權思想之目標的方法。
(二)檢視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內涵,是否合於一般政治學原理,及現代世界政治潮流,並評斷其價值。
(三)基於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立場,檢討我國現行人民參政制度諸問題,並提出個人一些觀念,從而推出促進我國政治現代化之途徑。
(四)在民國十三年三月三十日中山先生書三民主義「自序」中,勉勵大家「本此基礎,觸類引伸,匡補闕遺,更正條理,使成為一完善之書。」(註6)可見他極盼望讀者同志能對其各種理論「匡補闕遺」。然則,作者個人學植尚淺,何敢出此?是以,謹藉研究之便,旁涉有關書籍及論文,印證各國學者理論及政治事實,試將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體系,做比較有系統的整理而已。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為了達成第一節所述各種研究目的,作者採用下列幾種方式進行本論文之研究工作:
(一)分析研究法(Analytical approach)──中山先生之著作,不能以現代嚴謹的學術作品之尺度來衡量,因為中山先生是一位書生革命家及思想家,而不是一位政治學家,他沒有唸過政治學系,他是一個醫生。所以他的思想,我們只能從他的演講詞,及有關論著、宣言、文告,和部份函電中看出來。要研究其政權思想內涵,必須採用分析研究法,俾使在浩如煙海之文字中,分析其相關之理論,從而做有系統的組織和研究,並做合於邏輯的排比和解釋,以發現其價值所在。這個工作是相當艱鉅的。
(二)比較研究法(Comparative approach)──社會科學的研究,比較方法是頗為重要的,而研究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尤須與中外古今思想家或學者,甚至政客、野心家、獨裁者之觀念,作適當的比較,庶幾能得知其異同,從而看出中山先生思想的特點。本研究,為中山政治思想的重要部份,作者當然必須注意及此。是以,在研析中山先生論著、演講詞之外,也須廣為蒐集各家有關理論,用為比較之資料。此外,如眾所週知,我國之政治建設係以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為根據的,在人民參政的制度上,與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理論,亦須從事比較之工作,才知理論與現實之關係,而研究之本身也才富於意義。
(三)法學研究法(Legal approach)──一種思想與理論合用與否之判斷,須經實踐乃可知其然,是以,為瞭解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理論,是否適於運用在我國政治行為之上,吾人必須從法律學上探討有關規定及顳運作之精神。至於,我國未及實踐之理論,也應採取法學研究法,以便吸收外國過去及現代法制上所作實踐之經驗資料(Empirical data),才能明白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體系是否完全合於今日世界政治新趨向?藉此研究,我們才能對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理論作新的價值判斷,以及力求更新,而賦於時代意義。
此外,在必要時,也運用到現代行為科學的方法及理論,以解釋中山先生的政權思想。作者深信,藉上述幾種方法,當有助於本人對中山先生政權思想之闡揚。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吾人深知孫中山先生終生所懷抱的革命宗旨,殆為創建一個名實相符的民主共和國。此一目標,自決心傾覆清廷之日起以迄逝世,從未稍變。在「孫文學說」第八章「有志竟成」之中,中山先生明確的表示「予自乙酉(一八八五年)中法戰敗之年,始決傾覆清廷、創建民國之志,由是以學堂為鼓吹之地,借醫術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註1)那個時候,他革命的意志已經是要創建「民」國,而無稱王稱帝的個人英雄主義意識。復於一八九四年檀香山興中會及一八九五年香港興中會會員誓詞中,也可見到「創立合眾政府」之詞...
作者序
人類生存於世,無法離開團體,蓋團體之力量能解決個人力量所不易解決的問題。國家的發生、政府的組成,皆因緣於此。惟個人與團體、人民與國家或政府之間的關係,如何調適?這是政治學家所共同關切的課題。截至目前為止,人類所能想到的辦法,是實行憲政民主。因之,「民主政治」乃成為當今人類社會流行的生活方式。然則,政治現實顯示,民主政治類別甚夥,即使共黨極權主義社會,他們的理論家與執政者,也都自我辯護,認為他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才是世界上真正的「民主」。在另一方面,自由國家的政治制度,也並不能稱為完美。人類前途,到底何去何從呢?
國父孫中山先生是一位社會改革家和政治思想,他領導革命建國,係基於一個崇高的政治理想:欲躋斯民於和平康莊大道。蓋他有感於中國兩千餘年「君主專制」政體,政權的轉移,淪為改朝換代的易姓革命之惡性循環中。每當鼎革之際,總導致同胞自相殘殺,而有生靈塗炭、顛沛流離之苦痛!這都是歷代野心家想當皇帝的結果;他由於未曾建立一套合理的政權制度使然。中山先生,高瞻遠矚,心存「博愛」,鼓吹「天下為公」思想,要使全國公民,人人做皇帝,以解除這不幸的災禍!對這位傑出的先知先覺之思想,允宜深入研究,而將其遺言,做有條理的分析;並印證當代政治思潮及各國政治發展趨向,當能瞭解中山先生政治思想的真正價值。
本書原以「國父參政思想研究」為題,經業師傅啟學教授之啟發,乃改用國父自創之名詞「政權」二字,而名為「國父政權思想研究」。這一指點,使作者突覺靈光一閃,茅塞頓開!認為「絕妙好詞」。於是,本論文乃成為作者對中山先生政治思想的系列研究之二。
本書共分八章。第一章緒論,只在說明作者對本問題之研究目的與方法。第二章政權與民主政治,則為說明民主政治之一般理論,同時探討國父「政權」思想與「民主政治」之關係,這是本論文之基礎。第三章代議政治之批評,主要目的在襯托出中山先生對政權行使之主張,第四章及第五章為國父政權思想之理論及精義之研究,為本論文重心所在。吾人認為:「主權在民」、「萬能政府」及「權能區分」為中山先生政權理論的主要內涵。至於其表現出來的精義,則有「全民政治」、「平等政治」及「賢能政治」。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作者曾用過許多苦心。第六章政權行使之方法,為政治學上「參政權論」的一般理論及制度,中山先生對這部份遺教甚少,故只能提供讀者之參考;但在第五節特檢討我國直接立法制度,俾以指明我國政治建設尚待努力之處。第章實踐國父政權思想之展望及第八章的結論,則純為作者研究本論文後的心得報告;同時提供一些建議事項,俾有助於我國人民參政制度的建立。
作者主修政治科學,對社會科學(尤其法政)方面有濃厚興趣。因有志於此,擬本所學為探究中山先生思想的知識基礎,不敢奢謂有所匡補,但願弘揚 孫中山精神於世,倘能有益於人類社會之政治發展於萬一,則於願已足。作者學植尚淺,敬祈
博雅君子有以教我,不勝感禱之至!許多師友予我之鼓勵,並在此謹申虔誠謝悃與祝福!
人類生存於世,無法離開團體,蓋團體之力量能解決個人力量所不易解決的問題。國家的發生、政府的組成,皆因緣於此。惟個人與團體、人民與國家或政府之間的關係,如何調適?這是政治學家所共同關切的課題。截至目前為止,人類所能想到的辦法,是實行憲政民主。因之,「民主政治」乃成為當今人類社會流行的生活方式。然則,政治現實顯示,民主政治類別甚夥,即使共黨極權主義社會,他們的理論家與執政者,也都自我辯護,認為他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才是世界上真正的「民主」。在另一方面,自由國家的政治制度,也並不能稱為完美。人類前途...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權與民主政治
第一節 政權之意義
第二節 民主政治之意義
第三節 民主政治之重要
第四節 民主政治之信條
第五節 民主政治之形式
第一項 直接民主制
第二項 間接民主制
第三項 公民投票制
第六節 政權與民主政治之關係
第三章 代議政治之批評
第一節 代議政治之概念
第二節 代議政治之理論
第三節 代議政治之流弊
第一項 盧梭之批評
第二項 密勒之批評
第三項 浦萊斯之批評
第四項 孫中山之批評
第四節 孫中山對政權行使之主張
第四章 孫中山政權思想之理論
第一節 主權在民之理論
第一項 主權之意義
第二項 主權之歸屬
第三項 主權在民之必要
第四項 主權在民之方法
第二節 萬能政府之理論
第一項 政府之目的
第二項 政府之類型
第三項 萬能政府之必要
第四項 萬能政府之條件
第三節 權能區分之理論
第一項 權能區分之意義
第二項 權能區分之必要
第三項 權能區分之制度
第五章 孫中山政權思想之精義
第一節 全民政治
第一項 全民政治之意義
第二項 全民政治之目的
第三項 全民政治之方法
第二節 平等政治
第三節 賢能政治
第一項 賢能政治之意義
第二項 賢能政治之方法
第四節 結論
第六章 政權行使之方法
第一節 直接民權行使之歷史
第二節 選舉權
第一項 選舉之重要
第二項 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之取得
第三項 選舉區之劃分
第四項 選舉權之行使
第三節 罷免權
第一項 罷免權之理論
第二項 罷免權行政之對象
第三項 罷免權行使之限制
第四項 罷免權行使之程序
第四節 創制權
第一項 創制權之理論
第二項 創制權行使之形式
第三項 創制權行使限制
第四項 創制權行使效力
第五節 複決權
第一項 複決權之理論
第二項 複決權行使之形式
第三項 複決權行使之限制
第四項 複決權行使之效力
第六節 我國直接立法制度之檢討
第一項 概說
第二項 孫中山的主張
第三項 我國現行的法制
第七章 實踐孫中山政權思想之展望
第一節 制定創制複決法
第二節 改進選舉制度
第三節 建立自治制度
第四節 採用陪審制度
第五節 厲行政黨政治
第八章 結論
參考書目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權與民主政治
第一節 政權之意義
第二節 民主政治之意義
第三節 民主政治之重要
第四節 民主政治之信條
第五節 民主政治之形式
第一項 直接民主制
第二項 間接民主制
第三項 公民投票制
第六節 政權與民主政治之關係
第三章 代議政治之批評
第一節 代議政治之概念
第二節 代議政治之理論
第三節 代議政治之流弊
第一項 盧梭之批評
第二項 密勒之批評
第三項 浦萊斯之批評
第四項 孫中山之批評
第四節 孫中山對政權行使之主張
第四章 孫中山政權思想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