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清末四大諷刺小說之一,雖為長篇體例,但其中各個人物的故事,又可當作一則則發人深省的短篇小說。作者因沉浮於仕宦之途的切身經驗,將觀察所得的人性醜態及世俗淺陋,隱藏在看似嬉笑怒罵的小說中,讓那些狀似道貌岸然、為人表率的官僚儒生,褪去沽名釣譽的偽裝,顯現出在科舉制度下,為求功名而扭曲的異常行徑,令人感慨良多。而作者的文筆生動,語言精鍊,人物對話恰如其分,使《儒林外史》讀來更覺酣暢淋漓。
作者簡介
吳敬梓(西元1701年~1754年),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出身於科舉仕宦門第,少時聰明過人,讀書過目不忘,尤其精通《昭明文選》,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十八歲即考中秀才,但終生不曾中舉。二十三歲父親去世,因不善理家和仗義疏財,不出十年,竟使家產蕩然無存,三十三歲後移居南京,飽受世態炎涼的打擊,為其生活歷程的分界。乾隆元年(西元1735年)獲薦「博學鴻詞」,稱病推託不就,三十六歲後決意不再應試,生計更為困難,靠賣書和朋友接濟度日。在長期與官紳交往的過程中,因眼見讀書人好於功名而不惜喪失個人尊嚴的種種醜態,故振筆疾書寫就諷刺小說《儒林外史》。晚年鑽研經學,五十四歲客死揚州,作品除《儒林外史》外,另有著作《文木山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