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明清諷刺小說的上乘作品。作者吳敬梓描寫科舉時代的社會人情及人物群相入木三分。它的原來回數,根據吳敬梓的朋友程晉芳寫的文木先生傳與清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金和為本書寫的跋語,有五十回和五十五回兩說;但歷來通行的刻本,卻一直是五十六回;清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還出現過一種六十回本。
現存早期及通行的五十六回本有以下七種:嘉慶八年(西元一八零三年)臥閉草堂刻本,嘉慶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一六年)藝古堂刻本,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群玉齋活字本、蘇州書局活字本,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申報館活字本、齊省唐增訂活字本,及光緒七年(西元一八八一年)申報館第二次活字本。比較上述個版本,可以看出臥閉草堂刻本是其餘各本的祖本,它不但是現存的「儒林外史」最早刻本,同時也是最接近原作的刻本。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的校印本就是採用臥閉草堂刻本作為底本,並比對同、光通行本,重新校訂排印。
五十六回本的第五十六回-幽榜,和全書主題、風格、思想、情感都不符合,多數學者也不認為這一回是原作,因此,聯經校印本的正文只到第五十五回,並將第五十六回列為附錄一。又:六十回本所增加的部分,故事既不倫不類,文字也很鄙俗,書上自稱「增補」,可見不是原作,為求完備並便利讀者研究參考,列為附錄二。
臥閉草堂刻本有許多刻顛倒的字距及錯字,有些地方並有爛版和挖補現象;齊省堂本和申報館第二次活字本都做過校訂,比較正確,聯經校印本均參考加以訂正。
齊省堂本在卷首例言中提到並舉出「儒林外史」中存在許多細節上的漏洞;另外,稱呼和專名也有不太統一的地方,聯經校印本為求存真,又因缺乏版本校勘考訂,所以未加更動。
本書中有關科舉制度、職官名稱和部分俚語、方言,對今日讀者可能較為陌生,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特別查考各種辭書、類書,一一予以註釋,但限於資料及能力,疏漏在所不免,只能以後陸續增補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