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什麼是『五四』?」每一代中國人不斷問著這個問題。雖然答案至今懸然未解,但「五四」早以其無可抑遏的能量全面批判傳統、引介新思潮,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新面貌。其衝擊之深,影響之遠,猶如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開啟後代思想之先河。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於民國六十三(1974)年五月四日成立,二十五年來,一秉五四重估傳統、引介新思潮之志願,持續不綴整理傳統遺產、思考文化問題並譯介西方學術思想,對五四運動本身的反省與討論,戮力尤深。聯經於1979年出版《五四研究論文集》,乃台灣首次對「五四」進行廣泛的探討;1989年出版《論傳統與反傳統:「五四」七十周年紀念論文選》,充分表現出歷經文化大革命後大陸學者對於現代文化命運的沈痛思索。在二十世紀尾聲將盡、世界局勢重大轉變而各種僵固的意識形態紛紛走向修正調整之際的今天,適逢「五四」八十周年,不論主觀、客觀,我們顯然都需要從新的角度、新的視野來理解「五四」、詮釋「五四」。
過去,「五四」以民主、科學、民族主義、反傳統主義展現其核心理念,人們依此構築出「五四」的基本圖像。但今天,有了相當的縱深,我們不能認為單憑這些理念與圖像便足以解釋「五四」的全貌,或大部分;我們不能再滿足於這些理念。我們必須正視「五四」意蘊的複雜性,多層面地探討「五四」的實質,如此,才可能發現「五四」當代圖像及其世界性意義:「多元思想衝擊之氛圍」——相互激盪的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理性主義與浪漫主義、懷疑精神與宗教精神、個人主義與群體意識。
同樣地,「五四」是中國的「文藝復興」麼?是「救贖」與「啟蒙」的辯證麼?過去對「五四」的詮釋脫離不開濃厚的比附。如今,我們必須澄清這種比附式解釋背後的意圖,進而理解正是因為那眾多紛雜不居的心靈社群才構成了「五四」。「五四」從來就不應該只是「文藝復興」,更不是「啟蒙運動」,而是中國正式步入多元歧異新時代的一次先聲。
在「五四」八十周年之際,我們應該擺脫教條與意識形態之爭,為「五四」建構一幅新的圖像。這本論文集便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編輯出版。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編輯部 謹誌
民國八十八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