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文∕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杜(目月)城教授
研究生在錄製一項採訪節目時丟出了這麼一道難題:「在個人的讀書生涯中,哪一本書影響最大?」我的腦海馬上浮現一長串的文學書目,有唯美的、有趣味的、有悲劇的,大抵個人的閱讀書單反映了自身的品味與偏見,但真要只能選一本的話則不免顧此失彼,掛一而漏萬了。我想一本,接著就放棄一本,真是既苦惱又有趣。其實,這問題真正的困難在於他們要你去「想」這麼一本書,而真正堪稱影響深遠的著作,絕對不會只存留在讀者的思想層面,它必然深入到我們的意識底層,無時無刻不在指引著我們的受想行識,我們藉它呼吸而察覺不到空氣的存在。念頭轉到這裡,我不禁啞然失笑,《論語》 ,答案不正是那麼簡單而自明嗎?
我想一定有許多基督徒、回教徒和我一樣,被問到類似的問題時未能立即說出聖經和可蘭經,因為答案太過理所當然,可以說明顯到多此一問。孔子與耶穌、釋迦摩尼、穆罕默德並列為影響世界歷史的前五人,是儒家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但與其餘三位聖哲不同的是孔子不是任何宗教的開創者,相對的,《影響世界歷史一百位名人》的作者哈特 (Michael H. Hart) 認為孔子「極少談論神,拒絕討論來世,避免任何形式的形上學。他是一位重視個人倫理道德和行為的現世哲學家。」至於儒家學說的影響何以如此之大呢?哈特認為,那與孔子本人品格無可挑剔,以及不強加於人有關,歷史上能夠和本國人民如此接近的思想家極為罕見。
為這樣超凡入聖的偉大人物作傳,自然是一項艱鉅無比的挑戰。思想家林語堂和日本作家井上靖都曾經寫過孔子的傳記,兩人筆法各有千秋,也都寫下了無可替代的作品。但他們設想的寫作對象分別是英、日語的成人讀者,我們必須透過翻譯才能讀到這兩本傑作。中文世界的年輕讀者,要是沒有人特別為他們書寫這偉大文化裡最頂尖人物的傳記,豈不怪哉?張玲霞小姐撰寫的《孔子傳》,可以說是很恰如其份的彌補了這個缺憾。
寫孔子傳有幾項必須先克服的難題,首先,孔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可歸為世界級的聖哲,這種人物類型很容易被神格化,如此一來,就背離了孔子學說入世的特質,也無法彰顯他有教無類的平民精神。但若沒有適當的事例來展現偉人的風格,則又容易失於平淡。其次則是史料的問題,孔子的傳記最權威的資料來源當然是司馬遷的《史記》,但要將孔子的生平推展成一部血脈相連的故事,並且貫穿其思想的發展,這需要下一番考證的功夫,也要有過人的想像力,更需要對孔子的學說徹底融會貫通才做得到。其三,這是為青少年寫的傳記,文句必須更加簡潔易讀,原有的詞語必須經過轉化、割捨。此外,必須在不違背史實的前提下,讀來富有生動的故事性。整體而言,張玲霞小姐的這本孔子傳處處見其慧心,很有創意的將上述的難題一一克服。
這本書基本上是用小說的筆法來塑造孔子的形象,作者以偉人的生平、功業為經,以其思想學說為緯,巧妙的交織出孔子可親而又一絲不苟的風貌。作者將論語中格言般的師生對話,鑲入故事的情節,使讀者能清晰的理解思想產生的時代脈絡。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當時的社會活動、貴族與平民的關係、君臣的禮法、複雜的國際形勢,作者皆能藉主人翁的言行一一加以呈現。讀了孔子傳,也等於側面閱讀了當時的歷史。作者簡潔的交代了孔子成為儒者的由來,讓讀者明白所謂儒者原來是一項從事禮儀的行業,孔子尚禮,將禮法的價值發揮的淋漓盡緻,終於開創了中國最重要的思想流派。所謂「君子不器」,作者筆下的孔子確實不是學院式的玄想家,而是經世濟用的大才,不管是「委吏」、「乘田吏」、「邑宰」或者是「大司空」、「大司寇」,任何不同的職務都能揮灑自如。孔子與魯定公和晏嬰與齊景公夾谷會盟的那一段寫齊、魯的衝突、小國外交的困境、人物的機鋒與風采,寫來栩栩如生,頗有名家風範,也讓讀者領悟到孔子的大勇。
孔子與同時代人的互動充分表現出他的治學態度,同師襄學琴,藉音樂以悟道。向老子問禮那一段至為精采,寫老子贈孔子的珍言,見識到這兩位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如何惺惺相惜。而孔子以龍比喻老子,充滿景仰之情,智者的氣度在作者筆下相互輝映。孔子豁達的人生觀,都在生活中的微言微形一覽無遺,為女兒、姪女擇婿,除了道德的考量,也見識到他的幽默。與學生的談話,令人領會到智者確能不拘一格。當然,聖哲自然也有較常人更為深沉的苦惱,孔子也有道不能行的無奈,也有被困於陳、蔡,有如喪家之犬的時候。作者不為賢者諱,為其如此,始能如實的見證孔子思想的平易近人,也才不至於將孔子神格化。
正像讀莫札特傳的目的,是要去聆聽他的音樂一樣。這本傳記最主要的用意,當然還是希望年輕人能藉此而深入論語的堂奧,直接與聖人對話。孔子傳已經圓滿的完成了仙人指路的工作,接下來就要看年輕的讀者如何沿路尋幽探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