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八卦雜誌?-世說新語
古典文學中《世說新語》是本內容生動有趣,文筆精妙傳神的作品,它寫成於南朝,當時候的社會玄學盛行,道家那種逍遙率真,自在適性的生活型態,深深影響各個階層。從言談舉止、服儀穿著到生活型態,儒家規範的體制及禮儀,似乎得到了解放,披頭散髮的、大口吃肉喝酒的……,這些行為不但不唐突,還被視為是真性情的表現。
《世說》一書所描述的便是魏、晉時期名士們的面目百態,歷史上的人物並非都如書籍上寫的正經八百、不苟言笑,他們有感情、有情緒,跟常人一般。像一代梟雄曹操睥睨群雄、縱橫三國,你知道他平常是個怎麼樣的人嗎?「假譎篇」中說: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后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曹操生性多疑且工於心計,當上國君後,深怕別人覬覦帝位,便想出計謀來確立自己能夠高枕無憂。
又在「容止篇」裡寫: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曹操謹慎多疑,那個看得出他氣宇非凡的使者,他也不放心,寧可錯殺一百,絕不放過一個,為免後患無窮,曹操處事常是快刀斬亂麻。
還有著名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雅量篇」中這樣記載: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郗公云:「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因嫁女與焉。
原來王羲之就是那位「坦腹東床」的人,大書法家如此率性,露個肚子,不加修飾,竟也因此娶得美嬌娘。
《世說新語》選了一千多則小故事,採用以小見大的片段方式呈現人物的特質,對後代小說在人物塑造上有一定的啟蒙。它的分類也是很有趣的巧妙安排,
隱藏著某些特殊的密碼意涵,全書共有三十六類,前四類依序是「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稍微讀過論語的人一定不陌生這四類,它們剛好和有名的孔門四科十哲的「四科」一樣。
在盛行道家清談的南北朝,劉義慶編纂此書時「偷渡」儒家觀點在其中,或許表現出他內心的想望吧!此外,三十六類的編排上,愈往後面的分類,貶抑的意味漸漸加重(如:第三十二讒險、第三十三尤悔、第三十四紕漏、第三十五惑溺、第三十六讎隙)。所以,某位名士被放到哪一類別,便可猜測劉義慶對他的品評高低了。
考試提點二三事:《世說新語》的故事機趣橫生,且真實反應人物生活的實貌,再加上篇幅簡短,在閱讀測驗的題型中,一直是熱門考題取向,茲舉數題相關的大考試題來看看。
1. 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世說新語‧方正》)
2.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世說新語‧惑溺》)
單選題題組
1. 根據上引兩段文字,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甲、乙兩段文字中,作為動詞用的「卿」字共有7個。
(B)「庾卿之不置」的「卿」和「卿自君我」的「君」字,詞性不同。
(C)文中所有「卿卿」的第一個「卿」字都是動詞,第二個「卿」字都是名詞。
(D)「庾卿之不置」的「之」字和「誰當卿卿」的第二個「卿」字,都當賓語(受詞)用。
答案:(B)
2. 由上引兩段文字內容判斷, 下列敘述, 正確的選項是:
(A)魏晉時期稱呼對方為「卿」,是一種下對上或卑對尊的敬稱。
(B)庾子嵩因為王太尉敬稱他為「君」,故堅持稱呼王太尉為「卿」。
(C)《世說新語》將乙段文字置於〈惑溺〉篇,反映當時人對女性堅持自我主張的不以為然。
(D)王太尉對庾子嵩稱他為「卿」一事的態度,和王安豐對妻子稱他為「卿」的態度相同,都由反對轉為接受。
答案:(C)
(94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
秦朝滅亡誰之過 ─ 賈誼【過秦論】
「過秦論」一文原來題為「過秦」,題目的意思在論「秦朝之過」。依內容區分,可以就上中下三個部分來看,「上」討論秦始皇;「中」討論秦二世胡亥;「下」則論述三世孺子嬰,一般所稱的「過秦論」主要是指稱記載秦始皇的這一部分。
全文依照文意發展的脈絡呈現出的「結構」是「先記敘後議論」(前四段為敘;最末段為論)的樣貌,在「敘」的部分採時間順序的方式歷敘秦歷來不同時期的國勢,而「論」的部分則是提出六國、陳涉與秦國的種種比較對照,說明秦國何以滅亡的原因乃在於「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全文對於秦國採取先揚後抑的寫法。
文章的結構其實與文意、文氣緊緊綁縛在一起,雖然本文極長,其實是因為大量堆疊使用駢句、典故,但在旨趣上它並不複雜,我們先以表格來大略剖析全文的章法:
首段 :
敘-秦孝公志在天下,得商君輔佐,使秦國於西戎稱霸一方,奠定秦強盛的根基
分析-秦與六國關係:「外連橫而鬥諸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二段:
敘-惠文、武、昭襄因遺策,蒙故業,宰割天下,使六國諸侯恐懼;孝文王、莊襄王,享國日淺,國家無事
分析-秦與六國關係:「六國精銳盡出仍不敵秦國,合縱之約散解,六國國力疲困」
第三段:
敘-始皇即位,奮六世之餘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震海內。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能建立萬世之業
分析-秦與六國關係:「吞併六國,天下已定」
第四段:
敘-始皇既沒,餘威震於殊俗,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將數百之眾,斬木為兵,揭竿起義,天下響應,山東豪俊並起而欲亡秦
分析-秦與六國關係:「秦已呈末世之態,各地反秦勢力四起」
末段 :
論-六國、陳涉與秦的「戰力」比較,區區陳涉無論在武器、戰術、組織…皆不及六國與秦,而六國為何地廣兵強,卻敗於秦?陳涉又何以使強秦開始崩散?賈誼針對強秦的敗亡提出關鍵結論「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
全文在最末段的議論是值得思辨及探究之處,它從五個地方將「陳涉與秦國」、「六國與秦國」、「陳設與六國」進行交錯比較:○1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2陳涉之位, 非尊於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之君也○3 鋤耰(音一ㄡ;農具)棘矜(棘,通「戟」;矜,矛柄)非銛(ㄒㄧㄢ;鋒利、銳利)於鉤戟長鎩(ㄕㄚ;長矛)也○4 謫戍之眾,非抗於九國之師也○5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這五點分別從土地、地位、武器、兵士、戰術等方面討論秦國、六國、陳涉的「攻」與「守」態勢轉變的原因。
由於本文中援引的史例(部分史例的時代性待商榷)極多,加以大量使用駢偶的句式,使得文章顯得氣勢磅礡,閱讀時可將李斯〈諫逐客書〉一文共同參看,以觀察大量使用駢偶的文章,在形式上的共通性及特色。除此之外,在內容上可以將它與蘇洵〈六國論〉參看,因為〈六國論〉在說明六國何以土地、將士、兵力遠高於秦仍相繼滅亡。蘇洵開宗明義說: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 六國互喪,率賂秦邪?」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六國破滅在前,秦王朝破滅在後,雖然原因並不相同,但歷史的演變循環到底呈現何種軌跡?人事的力量對於世局有何影響?值得細細思量。
【動動腦時間】
1. 本文在第二段中為何要花極大的篇幅臚列東方各國的國名及六國的名將賢士,它對於文意有何影響嗎?
2. 本文在第四段對於陳涉的描述上有何特色呢?
3. 閱讀完上述的文章章法表格後,你有觀察出賈誼寫作此文的特色嗎?(參考答案:歷述秦代君王採用時間順序法)
【歷屆大考試題】
下列各文句「」中的句意,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秦有餘力而制其敝,「追亡逐北」:是說秦軍大勝,追趕敗逃的敵軍將之驅逐至北方(賈誼〈過秦論〉)
(B)「而君慮周行果」,非久於布衣者也:是稱讚對方思慮周密,故行事皆能有好的結果(方孝孺〈指喻〉)
(C)於水見黃河之大且深,於人見歐陽公,「而猶以為未見太尉也」:是指見到歐陽脩後,歐陽脩還以為蘇轍尚未見過韓琦之面(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D)武陵人誤入桃源,余曩者嘗疑其誕,「以水沙連觀之,信彭澤之非欺我也」:意謂從水沙連的風土人情來看,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的確不是虛構騙人的(藍鼎元〈紀水沙連〉)
答案:(D)
(94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