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普立茲克獎得主伊東豊雄 ╳ 思想家中澤新一
深度對談日本311震災對建築界產生的衝擊與鉅變
從地域與公共性、人與自然、能源與建築三個面向切入
反思現代建築的意義和弊病、建築師的角色與責任
日本311震災逼迫建築界面對不可忽視的大轉變
現代建築未來該何去何從?
高雄世運會主場館、臺大社科院大樓、
臺中大都會歌劇院、臺北文創大樓,
這些是伊東豊雄在臺灣的建築作品;
臺灣是日本之外,擁有最多伊東豊雄作品的國家。
認為建築界崇拜的現代主義已走到了窮途末路的伊東豊雄,
與思想大師中澤新一進行一連串關於建築的對話,
探索建築最深層的內在本質與意義,直搗問題核心,
指引出建築界未來發展的明路。
伊東豊雄中澤新一 兩位大師的世紀對談
地域與公共性的大轉換、人與自然的大轉換、能源與建築的大轉換
現代社會中,什麼樣的建築才能得到大自然的祝福?
「311以後」這句話有重大的意義!
──伊東豊雄
大震災、核電廠事故、TPP等問題不斷襲來,對日本造成危機……
這些困難若無法克服,日本文明將走向毀滅!
──中澤新一
普立茲克獎──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是建築界的最高榮譽;
對不盲目追隨現代建築風潮的伊東豊雄來說,這是一份遲來的肯定。
他積極求變,不斷探索、擴大建築的邊界,重視建築與環境間的關係,
被讚譽為「永恆建築的締造者」、「真正意義上的大師」。
然而,伊東貴為國際知名建築大師,卻沒有名家的高傲姿態,積極投入災後重建工作;
他所設計的「大眾之家」,被認為是「建築師社會責任的體現」。
中澤認為,現代建築師不知不覺養成國王般的作風,
就像築起自己的皇宮,或建立擁有強大權力的人或組織,
原本協商者的功能大幅降低,是現代建築師的一大問題。
認為建築界崇拜的現代主義已走到了窮途末路的伊東豊雄,
與思想大師中澤新一進行一連串關於建築的對話,
探索建築最深層的內在本質與意義,直搗問題核心,
指引出建築界未來發展的明路。
當代建築大師 伊東豊雄:
「建築師能做什麼?盡力理解使用建築物的人以及住在當地的人的心情,或許會有答案。」
思想暨人類學家 中澤新一:
「主張由自然管理人類,而非由人類管理自然,建築界只有伊東先生是這麼想的。他是位相當特別的建築家。」
作者簡介:
伊東豊雄
1941年生於宮城市(現首爾市),之後回到父親的故鄉長野縣。
伊東豊雄建築設計事務所代表。
主要作品:仙台多媒體中心、TOD’S表參道大樓、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八王子校區)、今治市伊東豊雄博物館等。
著作:《風的變樣體》、《透層建築》等。
2013年獲得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被讚譽為「永恆建築的締造者」,在建築上大膽開闢新路徑,將精神內涵融入設計作品,散發出詩意之美。創作靈感大多來自大自然的邏輯,重視建築與環境間的關係。
中澤新一
思想家、人類學家。1950年生於山梨縣,明治大學野生科學研究所所長。
著作:《來自古代的未來人》、《綠色資本論》、《西藏的莫札特》、《森林的巴洛克》、《野性筆記》全五卷、《創世紀》、《日本的大轉換》等。
譯者簡介:
祖宜
台北人,射手座,興趣為閱讀、思考、旅遊及美食。專長領域為寵物、攝影等。喜愛遊走於兩種語言之間,現為專職日文譯者。
章節試閱
三一一震災後的永續建築
經常聽到關於東日本大地震的討論,大都認為核電廠事故(人類無法完全控管核電廠之意)是人禍,海嘯是天災,但我不認同。以為建造宏偉的防波堤就能確保安全,海嘯造成的災害其實是人禍。以防波堤製造隔開自然與人類世界的分界線,認為這樣就安全了,根本是錯誤的!
我認為,消弭自然與人類的分界線,是安全性比較高的做法。釜石市的計畫便是如此。
自然與人類的親近,成為建造低能源的生態建築、永續建築的關鍵。例如,現在正進行的岐阜市圖書館複合設施計畫,目標是將耗費的能源降低為舊式建築的一半,已進行多次各種實驗,預計大致能實行。這棟建築物幾乎沒有牆壁,室內容積(內部空間尺寸,地板面積×高度)非常大,室內外彷彿相連,和自然有一體感。此外,位置接近長良川,有充足的地下水,輻射冷暖房可用來降低空調成本,也設立以太陽能光板發電、雨水再利用的設施。自然環境與建築若能這樣充分融合,極可能將耗費的能源減半。
如果只以提高隔熱性能,在人工環境中降低內部耗費能源為目標,生態建築大致都可以達成。不過我認為,如果仍以現代主義觀點,用一條分界線像防波堤一樣隔開內、外部,而不使有人的空間(內部空間)更接近自然(外部),便無法實際減低能源消耗。所以,應該靈活運用科技,實行日本現代化之前對住宅的理念。
確實有許多人認為日本傳統住宅比較寒冷,住起來不方便;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運用新技術便可巧妙改善。我認為現代的房子設計更差,這點在災區就能看到。
舉例來說,現在各處的臨時住宅屋簷只有三十公分,住民都認為因為屋簷太短,下雨時衣物不容易乾。此外,每棟住宅的通道間散布著砂礫,住民沒有好好談話的地方,最多只能站著講話。以前的房子有簷端、走廊等空間,做為居民往來、休息的處所,但是臨時住宅沒有這種地方,現代化以後的日本住宅也缺乏這樣的場所。
和臨時住宅的人討論,陸續聽到「如果有走廊,就可以和人下棋」、「如果有走廊就太好了,我們就能在廊上堆積柴火」等意見,幾乎要說出「日本從前的木造房屋有中間區域」了。我實在無法對這些人說出「現代的方形建築比較好吧?」所以,大眾之家的人字型屋頂有屋簷,承襲從前的小屋。雖然許多人認為那不像我的風格,但如果傾聽住民的心聲,唯有從這點做起。
為了避免木造住宅太過寒冷,又設計了比臨時住宅更強的隔熱性能。我的下個目標是在正中央建造廚房爐灶,這次先設置大家可圍在一起的火爐。
建築家是協商者
最近和中澤聊過,他說「建築師,用前現代社會的的語言來說是木匠,木匠的工作是協商者」,這句話點醒了我。釜石市的復興計畫中,有位旅館老闆娘特別熱心,她的旅館位於海水浴場附近,距離城鎮中心不遠。海嘯時,四層樓的旅館被水淹到二樓,老闆娘讓小丘下約一百戶民眾到旅館樓上避難。她想,自己有幸能死裡逃生,當天晚上開始便忙著準備食物給災民吃。她的看法是很具體的,有「十五年後的釜石市」的具體形象。
不過,行政機關則是用自己的邏輯推行土地利用計畫。從官方立場看來,如果地方或中央政府沒有預算,便無法推動任何事,所以不得不施行抽象的都市計畫區域劃分法。但如果從居住者的角度來看,便會覺得都市計畫非常冷淡無情、不體貼住民。所以,居民與行政機關對話、彼此協調造町*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只有老闆娘和行政機關會談,一定話不投機。看到這樣的情況,我想或許可以做點事,在雙方之間提出折衷方案。經過這次經驗,在各地建造許多大眾之家,採納各地居民的意見,漸漸覺得如果不受制於行政機關,造町的方式應該能比過去更加活潑、有生氣。
如中澤所說,建築師要調和客戶的想法和現實可行之事。中澤一語道破:「現代建築師不知不覺養成國王般的作風,就像築起自己的皇宮,或建立擁有強大權力的人或組織,由上而下推行政策;因此,原本的協商者功能降低許多,這可能是現代建築師的一大問題。事實上,三一一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核災,揭露了不僅是建築師,而是全體日本人原本該有的協商者功能弱化的問題」。我認為他說得很對。建築師原本是住在建築物中的人及其周圍社會的協商者,應該也是自然與人類生活世界的協商者,直到近代,這項功能才減弱。在災區重建上,也可以思考如何恢復功能。協商者,也就是交涉的人,不須擺出國王的架子。
這是我參與復興計畫的心態,有人問我:「您願意建這麼普通的房子嗎?不是應該更有『伊東豊雄風格』嗎?」連事務所年輕的員工也有此疑問。不過,三一一震災後的此刻,我確信自己這樣就可以了。有這樣確實的信念並努力實踐,身為建築師,我看到了從前忽略的、真正有趣的理想狀態。
我在二○一二年擔任威尼斯雙年展的委員,和三位年輕建築師—藤本壯介、平田晃久、乾久美子一起舉辦「大眾之家」展覽,這也是復興活動的一環,等到展覽結束,概念就可以直接應用到災區。雙年展不只展示已完成的房屋,也要將建造大眾之家的過程以文件的方式展示。年輕的建築師一定會問:「這麼『普通』的建物也可以參展嗎?」,或是提出其他各種意見。但是,我想藉著展示這些討論的過程,讓參觀者看到震災以來我的所見所聞,以及建築師能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或許能讓大家看到建築師身為協商者的任務。
從現代主義建築開始的大轉換
前文提過,經濟發展、物質文明、消費文化等形態的現代主義籠罩日本的時候,建築師看不到建築與公共性的關係。
日本現代化的過程中,相當重視基礎建設,或許因為如此,很遺憾的,土木比建築更具主導地位。因此這次震災後,行政機關著手災區土地利用計畫時,土木業者很快地與行政機關共同行動;當然這是好事,道路等公共建設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也許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土木界總是偏向政府這方,比較重視效率;而站在住民立場、考慮住民意見的協商者角色,恐將付之闕如,而我認為這才是建築師應扮演的角色。
而且,這次的災區—東北地方,政府與土木界的合作,應該也沿襲以往的現代都市思維吧!說來慚愧,震災發生前我對東北地方幾乎一無所知。因仙台多媒體中心的工作,才對仙台市有某種程度的了解,只知道仙台市是東北的商業中心,但幾乎不知道周邊有一大片美麗的自然景觀。
前往災區後發現,這裡相當美麗,事務所的同仁們也驚訝道:「這麼美麗的村子是日本少有的!」逐漸知道這裡和北海道、沖繩不同,仍然存在古代社會形態與共同體;另外也發現,「要讓這裡復甦,以現代主義為基礎的都市計畫是行不通的。」
至今我仍認為建築必然有現代主義的問題。以現代主義為基礎的都市同質空間,也許因容易獲利、搭建高樓,對人類世界有許多貢獻,我並不否認;但另一方面,因為現代主義的同質化,人類社會被嚴重毀壞,這事實也的確存在。我一向主張「建築應該有其他方向」。在東北這個仍存在共同體的地方進行復興計畫的同時,我也要大幅改變以現代主義為基礎的建築,以建築師本來應該採取的態度,讓建築與社會相連結。
三一一震災後的永續建築
經常聽到關於東日本大地震的討論,大都認為核電廠事故(人類無法完全控管核電廠之意)是人禍,海嘯是天災,但我不認同。以為建造宏偉的防波堤就能確保安全,海嘯造成的災害其實是人禍。以防波堤製造隔開自然與人類世界的分界線,認為這樣就安全了,根本是錯誤的!
我認為,消弭自然與人類的分界線,是安全性比較高的做法。釜石市的計畫便是如此。
自然與人類的親近,成為建造低能源的生態建築、永續建築的關鍵。例如,現在正進行的岐阜市圖書館複合設施計畫,目標是將耗費的能源降低為舊式建築的一半,已進行多...
推薦序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好評激賞!
1. Shigenobu Fujioka/2013.1.5
評鑑等級:5顆星
中澤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寫了《日本的大轉換》,本書可說是其建築版。中澤認為,建築原本必須和土地結合,現代以後的建築只是把和土地毫無關係的「東西」放在土地上而已。
建築家伊東豊雄也贊成中澤的看法,伊東的建築也是對現代主義建築的批判。中澤以伊勢神宮和婆羅浮屠佛塔為例,談論與土地形成一體的的建築樣貌,探討「建築是什麼」這個本質的問題,是本非常有趣的書。
2. 藤野康一/2013.4.8
評鑑等級:5顆星
這本書主要由兩位作者的對談構成。雖收錄了四次對談,但因期間發生東日本大地震;震災前後,對談的氣氛完全不同。
中澤先生的想法非常獨特、令人興奮。尤其是附錄「建築的倫理學」,令人印象深刻。內容雖是對西藏高原佛教建築的考察,但也特別啟發讀者思考自然、土地與本質為人造物的建築的關係。因為建築是人類所創造的,無論如何都會設計成幾何學結構。如此一來,建築該如何與自然調和?大震災以後,這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如果能造出完全和自然調和的建築物,建築與地面的關係就會達成絕妙的平衡。我也想設計出這樣的建築物。
3. suihou/2012.4.10
評鑑等級:4顆星
第二篇中的第一、二章是被稱為建築家的創作者伊東豊雄與宗教學者中澤新一的對談。兩人討論從震災後的重建中所看到的建築原貌,具體、有趣且振奮人心。所謂建築,並不是將「人類腦中思考的人造物」放在屬於自然的土地上。從和災民的對話中,可以看到向自然開放的建築物。
參與部分對談的藤森照信曾經覺得自己設計的美術館看起來像模型,他從這個經驗談論與土地互相感應的建築、從地上長出來的建築。中澤說大地女神是螺旋狀,人類如何在其上建造線性結構的寺院?也指出其中隱含的人類潛意識。他認為在仙台已有內外不分的建築,再加上「交叉」的概念,內容精彩刺激。
兩人皆認為,不動產業者和金融資本家腦中的土地,和神話裡、屬於大自然的土地不同。這點令人印象深刻。這兩章特別表現出中澤如同僧人般的解說者的魅力,是我特別推薦的。原本沒注意到的地方,經過他的說明,便會忽然覺得觸碰到人類潛意識的本質。這樣的言論通篇都是。
第三篇「能源與建築的鉅變」,談論中澤所說的贈與、交換的歷史及「能源本體論」,比前兩章抽象且過度歸納,沒辦法一看就懂。如同中澤在書中提到「若要以哲學概念來理解世界,首先會嘗試將腦中的概念如同雕刻作品般仔細雕琢,再將其轉化為語言」,我覺得他在轉化為語言(應該說轉化為概念)前的直覺洞察力,最能傳到人的心裡。所以,我強力推薦這本書給喜歡《創世紀》的讀者。
新建築的重點不在設計領域,而在生活價值如何改變!
日置拓人/南の島工房一級建築士事務所/2013.3.21
我認為這本書最重要的是中澤新一所寫的第三篇——能源與建築的大轉換。本篇交錯討論經濟、建築、能源與宗教。中澤先生認為目前資本至上的觀念必須改變,應從以等價交換為基礎的貨幣社會轉變為以贈與交換為基礎、交叉結構的社會。他不主張運用化石燃料獲取能源,而應運用太陽無償贈與的能源。
核電並非來自地球內的能源體系,而是利用地球外的能源體系(核分裂或核融合);中澤先生提醒我們,這將使地球走向毀滅。
新的建築方式和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建築不同,而應更紮根於土地。建築不應依附經濟過程,而應以「建立以贈與體系為基礎的社會」為目標。更直截了當地說,建築應捨棄只以貨幣為中心的價值體系。
新建築的重點不在設計領域,而在「生活價值如何改變」。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好評激賞!
1. Shigenobu Fujioka/2013.1.5
評鑑等級:5顆星
中澤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寫了《日本的大轉換》,本書可說是其建築版。中澤認為,建築原本必須和土地結合,現代以後的建築只是把和土地毫無關係的「東西」放在土地上而已。
建築家伊東豊雄也贊成中澤的看法,伊東的建築也是對現代主義建築的批判。中澤以伊勢神宮和婆羅浮屠佛塔為例,談論與土地形成一體的的建築樣貌,探討「建築是什麼」這個本質的問題,是本非常有趣的書。
2. 藤野康一/2013.4.8
評鑑等級:5顆星
這本書主要由兩位作者的對談...
作者序
前言
中澤新一
《大轉換》(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是經濟學家博蘭尼(Karl Polanyi)的著作;自從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發生後,我的腦海中便不斷浮現這字眼。
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後,整個世界結構發生變化,博蘭尼撰寫《大轉換》是為了探討這項變化的本質。日本目前的情況與當時相比,在本質上極為類似。大地震與震後陸續發生的事,暴露了我們這個時代正在產生「大轉換」(巨大的變化);至今這段極短的期間內可稍稍窺見未來的方向,必須試著將它找出來。我認為所有的領域都必須如此。
因此,我打算全部改用「大轉換」的觀點來切入目前的研究工作。在眼前的新脈絡中,我屢屢觀察到從前認為重要的文化和思想,都變得空洞、無意義。整體而言,我目前的工作著重於描述事物的光明面;但為了維護光明面,避免遭到破壞,今後我會努力讓自己的言論更具火力與批判性。
當我這麼想時,震災前和建築師伊東豊雄先生曾進行一連串關於建築的對話,意義就逐漸清楚了。大地震前,我們想合作醞釀出某些想法,當時仍模糊不明,如今已清楚顯現。
之前,我便覺得伊東的建築工作和我思想領域的工作有很大的共同點。大部分日本建築師並不採取西歐批判性的思考方式,而似乎是在探索建築普遍意義的過程中,尋找自己堅強的盟友。伊東好像也是如此,所以我和他之間的對話也是相當友好的。本書匯集了我們公開的對話紀錄,對話大致上是「安排好的」,但因兩人都很自然,呈現出的氣氛和內容和平常談話幾乎無異。
在建築知識系統中,自然環境隸屬外部,該如何將它納入建築內部?伊東企圖透過實際建造的過程反覆推敲;他不只是建造建築物或是創作藝術作品,這正是我想探求的問題。透過對話,我們的共同主題如同雕刻作品般逐漸成形。
我記得很清楚,藤森照信先生是在三月十日(二○一一年)晚上加入我們的談話(見本書第二篇第3章)。我們三個都在山上長大的人,熱烈地討論住在海邊的危險。這也許是第六感吧?三人回顧大地震前夕所說的話,都感到極度沮喪─為何不能早一點知道?之後,伊東馬上開始東北的活動。我們的對話以大地震為契機,已確確實實邁入下一步。
建築的討論脈絡或許也是從那天開始轉變。大地震、核災、TPP*問題等危機接二連三襲擊日本人,這是從一百多年前日本現代化起便存在的問題本質;我想揭下它最後的面紗,讓問題原貌明白顯現。建築是這類問題本質的象徵,但它還有潛在的問題。目前關於建築的各種意義、價值,正開始土崩瓦解。
如果無法突破,日本的文明恐將滅亡。希望建築相關人士對本書「大轉換」的呼籲,都能當作切身的事來因應。
本書受益於許多人才得以出版。上川純子小姐蒐集各種場合的對話,編輯整理成書;經由筑摩書房小船井健一郎先生的交涉,本書才能順利完成;藝術人類學研究所的石倉敏明先生負責調查工作、整理資料等,非常感謝大家。
前言
中澤新一
《大轉換》(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是經濟學家博蘭尼(Karl Polanyi)的著作;自從日本三一一大地震發生後,我的腦海中便不斷浮現這字眼。
一九二九年經濟大恐慌後,整個世界結構發生變化,博蘭尼撰寫《大轉換》是為了探討這項變化的本質。日本目前的情況與當時相比,在本質上極為類似。大地震與震後陸續發生的事,暴露了我們這個時代正在產生「大轉換」(巨大的變化);至今這段極短的期間內可稍稍窺見未來的方向,必須試著將它找出來。我認為所有的領域都必須如此。
因此,我打算全部改用「大轉換」的觀點來切入...
目錄
前言 中澤新一
第一篇 地域與公共性的大轉換 伊東豊雄
重新思考建築的公共性/突破復興「都市計畫」的不協調感/為災民建造的「大眾之家」提供助力/三一一震災後的永續建築/建築師是協商者/從現代主義建築開始的大轉換
第二篇 人與自然的大轉換
1. 中澤新一看「伊東豊雄的建築」 伊東豊雄、中澤新一
建築由自然所決定/中野本町之家與流動空間/察覺到後,便回到地下空間建築/超越日常、馬戲團帳篷的螺旋/自然界的事物是基本的螺旋/想表現成形前的事物/自然支配的建築/保持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內外合而為一的建築
2. 不分割自然與人類的建築 伊東豊雄、中澤新一
3. 繩文之心與建築 伊東豊雄、中澤新一、藤森照信
反轉的建築無法以邏輯掌握/絕對的水平感/地面和建築物的關係是個難題/二十世紀建築是由科學與數學創造出來的/恢復十萬年前的建築法則
4. 震災逼迫建築面對的問題 伊東豊雄、中澤新一
接觸「沒有鷹架」的行動空間/重整現存的世界/「大眾之家」與民眾的力量/臨時住宅的構想貧乏/爐灶和森林拯救人類/不能停止
第三篇 能源與建築的大轉換 中澤新一
思考能源的本體論/核能是生態圈外的能源/太陽普照的「贈禮」/我們身處太陽的贈與經濟之中/心由交叉結構形成/建築壓抑大地/建築能不和自然對立嗎?/思考交叉構造的建築/保食神帶來的財富/神話思維中的建築/建築中的自然運動/考慮「自然的贈與」的奎內經濟學/以女性超越現代主義/長期思考建築的問題
附錄 建築的倫理學 中澤新一
結語 伊東豊雄
前言 中澤新一
第一篇 地域與公共性的大轉換 伊東豊雄
重新思考建築的公共性/突破復興「都市計畫」的不協調感/為災民建造的「大眾之家」提供助力/三一一震災後的永續建築/建築師是協商者/從現代主義建築開始的大轉換
第二篇 人與自然的大轉換
1. 中澤新一看「伊東豊雄的建築」 伊東豊雄、中澤新一
建築由自然所決定/中野本町之家與流動空間/察覺到後,便回到地下空間建築/超越日常、馬戲團帳篷的螺旋/自然界的事物是基本的螺旋/想表現成形前的事物/自然支配的建築/保持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內外合而為一的建築
2.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