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1 項符合
釣魚臺列嶼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
的圖書
|
|
| 釣魚臺列嶼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語
出版日期:2014-04-03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釣魚臺列嶼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 內容簡介
一、「釣魚臺列嶼主權該歸屬於哪一國?」是無意義的議題設定。
二、「主權」是一種具強烈的排他性與絕對性的觀念。如此情況下,國與國之間各持己見的理論對決時,是無法找出答案的。
三、全球化的進展下,支撐國民國家 (nation state)的主權、或領土的觀念已不是實體性質,而只剩「法律層面」而已。
四、回歸問題的本質,應該從居住在那附近的人們的利益中,來探討這個問題,才可以看到「有希望的未來」。
五、臺灣海峽兩岸擱置主權、進行交流的模式,是值得學習的。
2012年4月,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發表挑釁性言論,使得原本就複雜難解的釣魚臺列嶼主權歸屬爭議驟然升溫,甚至觸及「戰爭可能性」問題。值此之際,岡田充以長年擔任國際通信社記者,熟悉東亞局勢及政治人物的資歷,慨然接受日本蒼蒼社邀請撰寫此書,於同年11月出版,其終極關懷則為再簡單也再困難不過的「和平共榮」。
此書出版之後迅即引起熱烈討論,《亞洲週刊》於2013年1月刊登專文介紹,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於2013年4月11日邀請作者赴院演說。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林滿紅、副研究員陳儀深、前駐日代表馮寄臺、中國時報東京支局長黃菁菁、中央社東京支局長楊明珠、前立委林鈺祥、資深日本文化政治評論人本田善彥(著有《臺灣總統列傳》)等人均肯定本書的分析與見解。
岡田充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梳理臺灣、中國、日本三地在近現代史上的恩怨糾葛。指出日本右派欲藉「敵對型民族主義」引發日中摩擦的企圖,直指「領土型民族主義」論述之貧乏不可取,對於普遍擁抱「民族主義、國族主義」的東亞住民而言,不失為具備恢弘視野的嶄新觀點。
岡田充此書以詳實豐富的資料呈現出日、中、臺、美四方勢力歷年來圍繞著釣魚臺列嶼爭議的言論與作為,揭示隱藏在各方表面立場之下的深層意識,最後特別肯定馬英九總統於2012年8月所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認為此倡議中「擱置主權爭議、共謀合作發展」的理念,確實有益於此地由歷史塑造而成的共同生活圈之人民的福祉。
從釣魚臺列嶼問題談起,此書實際上促使讀者進一步省思長久以來對於「民族、國家、主權」的想像,當我們解開某些習以為常的桎梏之後,放開自我本位的絕對性價值觀,拒絕「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改以多元、相對性的思維去面對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與自由。
名人推薦
政、學、界跨界推薦
本田善彥(自由撰稿人、《臺灣總統列傳》作者
何思慎(輔仁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
林鈺祥(前立法委員)
林賢參(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行政院陸委會前副主任委員)
黃菁菁(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
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楊明珠(中央通訊社駐日特派員)
管仁健(文經社主編)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所所長)
(姓氏排列按筆畫順序)
各界推薦
無言釣島海中坐,翻雲覆雨為何人?
望梅可止渴,空島竟也使中日兩國政冷經亦漸冷。
岡田先生勇於抗拒主流意識,點出釣島爭議為空議題,卻使中日回到二戰前的民族主義對抗,中日經貿合作關係嚴重受損。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產生空山鐘聲的效果,讓相關各方都能深切反省。──林鈺祥(前立法委員)
岡田先生身為日本人,提出這種觀點需要勇氣,正如京都大學教授井上清。希望本書的問世,能夠讓各方「領土民族主義者」的腦筋清醒一些,重新思考所爭為何。──林賢參(臺灣師範大學東亞系助理教授)
岡田先生此一著作,具有三層涵義:求真的正統傳媒表率、謹慎的學術研究態度、謙卑的兼愛非攻哲理;對周邊各相關決策人士、教授學生、媒體後輩均有重要的啟發。──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行政院陸委會前副主任委員)
本書資料豐富、立場超然、努力避開「主權誰屬」的理論對決,主張擴展「共有意識」,給讀者的助益不但是知識的,而且是一種不斷自省的開放態度。──陳儀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領土民族主義」就像格林童話裡的魔笛,彩衣吹笛人用它迷惑孩子;即使在廿一世紀的今天,右派政客依然能以此譁眾取寵。怎樣將國家主權由絕對化轉為相對化的思考模式,消滅那邪惡的魔笛,本書就是最好的範例。──管仁健(文經社主編)
釣魚臺主權爭議是臺、日、中三國難解的問題;臺灣的國家主權爭議則是臺、中兩國更加難解的問題。面對這兩個「難題」,臺灣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張和利益,而其一致基線就是不能一昧「傾中」,否則一定「全輸」。──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所所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岡田 充(Takashi Okada)
1948年出生於北海道,慶應大學法學部畢業,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共同通信社論說委員(社論主筆)。現任共同通信社客員論說委員、「21世紀中國總研:海峽兩岸論」主筆。長期關心日本周邊、臺灣海峽兩岸、東北亞安保議題。
在亞洲政局劇烈震盪的1980、90年代,先後擔任日本共同通信社駐香港、莫斯科、臺北支局長(首任),見證許多歷史關鍵時刻。
2012年11月出版《尖閣諸島問題──領土ナショナリズムの魔力》(蒼蒼社),2013年4月11日受邀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演講,其敏銳觀察力及嚴謹的情勢分析,為紛擾臺日中三地的「領土議題」注入嶄新觀點。其他著作有《中国と臺湾:対立と共存の両岸関係》(講談社)。
譯者簡介
黃稔惠(Amy Renfee Huang)
京都立命館大學經濟學學士、文學碩士、京都大學訪問學人。專攻文化人類學及日本民俗藝能文化。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助理、物理所計畫專員、文化大學日文講師、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審查員。譯有小泉鐵《蕃鄉風物記》、日本眾議院〈1952年外務委員會議錄第三十六號〉。
目錄
各界推薦
臺灣版序言
本書主張
譯文用詞說明
前言
第一章 最壞的中日關係
第一節 尖閣諸島國有化所引爆的抗議行動
1.關於領土問題的基本觀點
2.石原都知事的購入提案
3.第一階段──從石原演說到七月初為止
4.第二階段──從宣布國有化決定到九月初為止
第二節 因國有化而航向危險水域
1.日中對於「國有化」的不同解讀
2.中國感到事態嚴重的邏輯
3.對日本而言「維持實效統治」才是重要的
4.中國打算讓日本回到「擱置」的默契
第三節 對經濟的影響備受矚目
1.來自上海日本商社職員的訊息
2.損害總額達四十八億日圓的長沙平和堂
3.青島 AEON JUSCO 黃島店與蘇州泉屋
4.UNIQLO、無印良品、7-Eleven、全家便利超商
5.損失慘重的旅遊業與汽車廠商
第二章 回顧歷史
第一節 固有領土的迷思
1.是否在「一八九五年正式併入日本領土」
2.井上清著《「尖閣」列島─釣魚諸島的歷史之澄清》
3.「尖閣」命名於一九○○年
4.中國主張的「明治政府對外擴張政策的延伸」
第二節 美國的曖昧戰略─戰後秩序的論點
1.戰後秩序下的日中雙方的主張
2.美國的立場──在主權紛爭裡不偏袒任何一方
第三節 「擱置」的歷史與記憶
1.田中角榮、周恩來會談記錄被刪除的怪事
2.日中和平友好條約談判中的晃動
3.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所引起的建造燈塔事件
4.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批准與登陸大戰
5.「不存在領土問題」的虛構
第三章 國際關係中的尖閣諸島問題
第一節 解讀中國的內在邏輯
1.中國外交姿態的變化──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官方文件
2.維持一黨獨裁的危機感
3.全球化與一黨獨裁的拔河
4.既成的國際秩序與關係
第二節 日中關係──更加互不信任
1.漁船衝突事件以後的日中關係
2.中國艦隊通過與抑止論
3.以美軍重整的一環部署自衛隊與防空識別區問題
第三節 探索對中立場的美國
1.美國的重返亞洲與中國的利弊調整
2.多極化與相互依存構造中的重新調整
第四章 領土與國家的相對化
第一節 臺灣與兩岸關係
1.東海和平倡議
2.主權也擱置爭議的兩岸關係
3.放開領土的「魔力」吧
第二節 朝向日美中均衡的發展
1.執日本政治牛耳的中國威脅論
2.布里辛斯基的美中融合戰略論
3.季辛吉的中國觀
4.促成日、美、中安保對話
5.中臺統一的展望
6.中國也興起和平的「棄臺促統論」
第三節 超越境界的意識形態與文化
1.從金門可以看到超越國境的世界
2.曾經與臺灣為一體的沖繩或尖閣
資料 日中臺各自主張主權的證據
日本方面
1.我國關於尖閣諸島主權的基本見解(二○一三年五月)
2.關於尖閣諸島Q&A
3.有關尖閣諸島的基本立場與相關事實
4.關於尖閣諸島的三個事實(二○一二年十月四日)
中國方面
1.釣魚島問題基本情況(二○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2.《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二○一二年九月廿五日)
臺灣方面
1.日本竊占釣魚台列嶼之史實(二○一二年九月廿八日)
2.外交部:馬總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和平處理釣魚台列嶼爭議(二○一二年八月六日)
3.馬總統前往彭佳嶼視察,發表重要談話(二○一二年九月十日)
結語
序
臺灣版序言
我長年關心臺海兩岸關係。最初的契機,是在擔任共同通信社香港支局長期間,一九八六年初次到訪臺灣而開始的。當時我的腦中,對於臺灣,大概只停留在「蔣介石的一黨專政」等淺薄的認知而已。記得餐廳的筷子紙套上,還印有「小心間諜」的標語。那時我必須經常往返中國大陸採訪,不由得感到被當作「匪諜」的不自在。
當時在立法院前,幾乎天天上演警察和黨外人士的衝突事件。在龍山寺前,看到一群被警察追趕的示威者躲進廟裏的場景,讓我了解到原來臺灣的寺廟是一個神聖的特區。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歷經波折的同時已開始改變。反國民黨的黨外勢力終於創立了第一個在野政黨「民主進步黨」,並且在那一年的立委選舉躍進國會。隔年臺灣解除戒嚴令,與大陸之間也開始了間接貿易。然而機車震聲飛馳的街道上,就像現在的大陸一樣,空氣品質很糟糕,可是卻瀰漫著一股自在的氣息。
三十年了。臺北的街道已逐漸中性化。機車量明顯減少,也不易看到人行道上有吐過檳榔汁的暗紅色痕跡了。機場或飯店的地毯已經聞不到霉味,開始了「後現代風」(Postmodern),一種缺乏靈性的都會容貌,……中性化的時期,應該是在我擔任共同通信社第一任臺北支局長(一九九八~二○○二)期間的二○○○年左右逐漸開始的吧!經濟成長的果實和民主化滲透到社會時,使得國家這種單位開始失去目標和動力。
政治氣息達到最高峰的時期,是在第一次舉行總統直選,以及民進黨政權初次誕生的二○○○年。這時候的日本新聞媒體在報導臺灣時,一定都會加上「緊張的兩岸關係」等形容詞。就連我自己,當年報導臺灣海峽和朝鮮半島時,也曾冠以「東北亞的火藥庫」的稱號。目前除了朝鮮半島,已經沒有媒體會將臺灣海峽稱作「火藥庫」了,那是因為兩岸關係已獲得很大的改善。
替代臺灣成為新一代「火藥庫」的是「海洋孤島」─尖閣諸島(釣魚臺)。針對主權問題,在日本和中國燃起民族主義,甚至還潛藏著軍事衝突的危險。尖閣之所以對立的背景,在於中國的大國崛起使得東北亞勢力產生變化。中國的經濟規模在二○一○年已超越日本,即將和美國建立「新的大國關係」。
另一方面的日本,卻無法從經濟衰退和頻繁政權交替的不穩定中脫離,使得老謀深算的石原慎太郎適時出現,以領土問題去刺激中國展現強勢作為,進而煽動日中對立。如此一來,可增加日本人的國防意識,堅固了已逐漸淡化的國家意識,這是我的觀察,而且還完全命中。
看到本書的副標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也許有人感到不可思議,這就需要一些解釋了。當民族國家(Nation State)的權力縮小時,領土已成為少數幾個可視化的國家象徵之一。這時人們的思考將被一股無法抗拒的排他性觀念給包圍,產生了國家和國民成為一體的效果,我將它稱作「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這也許是從全球化以及後現代的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逆轉現象」吧。冷靜想想,誰會為了一個無人居住的孤島而拋頭顱灑熱血呢?但中國與日本一旦涉及到領土問題時,卻是「一寸都不讓步」的觀念成為社會的主流。這本書在日本出版時,也有一些人給我冠上「賣國奴」、「國賊」等感恩的封號。應該是認為同為日本人,還寫這類「利敵言論」真是不像話吧!
如果有讀過這本書的話,就會清楚,本書談論的主題,並沒有針對日本或是臺灣、中國的哪一方主張才正確去作出結論。解開民族主義的魔法時,須先著眼在尖閣周邊海域一直是富裕的生活共同圈的歷史觀點,進而對國家主權與領土採取相對化的思考模式是必要的。然而支撐國家主體的國際政治的古舊框架如果不重新拆散一次的話,是無法找到出口的。
這本書的完成,其實是從兩岸關係得到許多領悟。尤其是針對「一個中國」而爭議「九二共識」時,出現了「一中各表」的巧妙解釋,實際上就是將主權「暫時擱置」。如此一來,讓臺灣的現況持續中、長期的話,不是一件好事嗎?在這個思維中,相識已久的好友,前立委林鈺祥曾在座談會上提出:「島的主權應該可以用『一島各表』的方式。」令人印象深刻。
「一島各表」的構想,即是「特區化」。因此我提出一個方案,以沖繩石垣市、臺灣宜蘭縣、中國福建省為主的三方成立一個「特區」,共同維持島的利用與管理。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將minus沒有價值的島嶼轉化成plus的有用價值。
具體而言,應劃定十二海浬範圍內為公務船不得進入的非武裝地區,並針對特區進行資源與環境調查,以利將來在資源使用與開發計畫上的規畫。特區的利用與管理來自國家授權,因此互不承認「主權」的主張。在這個意義上即是一個新的「擱置」,也可說是「一島各表」。因為島的運用權責從國家手中脫離,三方都必須要在與領海相關的國內法上約定「豁免」(適用除外)措施。在這之後,朝向目的而行,以「海洋和平特別區」的名稱而指定「特區」法律的規畫,……
這個方案的提出,似乎也會引起來自臺灣投以「不切實際」、「天方夜譚」等批評的聲音。然而,想像力是一股吸引眼前所看不到的,在遠方卻真的存在的力量。當年取下印有「小心間諜」的筷子紙套時,看到黨外群眾躲進龍山寺的場景,誰想得到三十年後的臺灣與兩岸關係會是現在的模樣。這個特區的構想,希望在臺灣與大陸的許多好友的合作下,成為可能實現的更充實內容。這一點,幸好在臺灣,無論藍營、綠營,我擁有許多非常傑出的友人。也希望這本書能在臺灣廣泛地被各階層閱讀。這本書的華文翻譯與出版,受到舊識好友黃稔惠小姐與聯經出版公司的幫忙甚多,再次表達我由衷的感謝。
前言(節錄)
「國內輿論大致都已朝向支持國有化的同一步調了吧。」
隔著西餐的桌面,霞關的某官員如是說。而政府表明尖閣諸島國有化的決定,就在七月的暑熱天。
主流媒體也認為,與其由東京都政府自行購買,不如將尖閣諸島國有化,這樣與中國所產生的摩擦會比較少,因此也定調為「支持國有化」。但中國方面仍堅持強硬的態度,要求撤銷國有化,此時正處於無法看清未來的時刻。
「中國會真心想奪回嗎?」筆者回問。 他稍微思考一下後答覆:「如果這樣下去,也許真的會想取回。」接著又說:「假如被問到:『如果這次奉上了尖閣,那麼下次連與那國和沖繩本島也都要一起奉送了。你接受嗎?』我想很多人只能啞口以對。」
身為霞關的高階官員,卻以「你可以接受領土被奪取嗎?」這樣的假設性議題發揮其立論,雖然語氣柔和,但其立論基礎與前知事(石原慎太郎)幾乎沒有兩樣。可想而知,被這麼 一問,絕大多數人的反應應該都是「這樣,不太好吧」。
這種反應正是本書的主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
這個魔力,首先以「也許會被奪取」來誘導出受害者意識,因而引人做出「不可以被奪 取」的直覺反射式回答。換言之,這不是思考,而是一種反射遊戲的關鍵詞。領土問題的關鍵 處就在於它是沒有經過:「真是我們擁有的嗎?」或是「難道他們沒有理由嗎?」等多角度思考的反應。
本書第一章首先介紹東京都知事的挑釁行為,並整理因尖閣諸島國有化所引發的日中對立情勢。
第二章,回顧歷史,也盡可能地介紹了關係者的主張與態度。
第三章,從國際關係及國內因素兩方面去探討:為何一座無人島,卻導致緊張對立?因為領土問題不應單只停留在「反射遊戲」的世界,而是必須也要納入「他們」的立場來加以考量的。
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在於我們自我侷限於以國家主權為思考框架的「絕對價值」中。「我們」與「他們」的利益因此經常是相反的:我們的利益即為「國家利益」,但如果替他們的利益著想,則被視為「利敵行為」或「國賊」,以至於除了單一化的「二擇一法則」之外,沒有第三種答案。
然而,地球變小了,鄰國的相互依存關係愈是深厚的話,單是以國家主權而言,已無法維持如百年前或數十年前那樣的絕對性。越過國界之後,文化與人的連接,其共有意識的擴展,將使狹隘的國家主義逐漸消融。從那位都知事以及各國領導人揮旗吶喊的身段,似乎可以讓人看到唐吉訶德的影子,這就是讓人因而感到滑稽的原因所在吧。然而許多人雖然看得出其中滑稽的部分,本身卻無法從「魔力」中自由地脫離。
第四章,以中臺兩岸關係為例,介紹試圖擺脫「魔力」並朝維持現狀的「第三條路」而努力改善的方向。同時介紹美國學者專家所提出的分析觀點—良好的日中關係才是確保區域穩定的關鍵。筆者呼籲:應重新認識包含尖閣在內的東海海域,這裡曾有過豐富的共同生活圈歷 史;並暫時擱置主權爭議,朝向資源共享的共同生活圈而努力。
因為,將國家主權由「絕對化」轉向「相對化」的思考模式,才是擺脫「魔力」、得到自由的關鍵。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3736
- 叢書系列: 歷史大講堂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
|
| 66折: $ 700 | | 66折: $ 211 | | 66折: $ 158 | | 作者:日影丈吉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3-03-15 66折: $ 251 | |
|
| 作者:鐘穎 出版社:楓樹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1 $ 331 | |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 | 作者:参号ミツル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19 $ 119 | |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6 $ 537 | |
|
| 作者:参号ミツル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19 $ 119 | | 作者:吳若痕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1 $ 410 | | 作者:山根綾乃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1 $ 128 | | 作者:蔡榮根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0 $ 35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