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0 項符合

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

的圖書
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 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

作者:白永瑞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3-09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

內容簡介

倡導東亞視角之必要性
這個視角超越以民族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框架
 
《橫觀東亞》是白永瑞回顧多年來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
在朝鮮半島、台灣、沖繩等核心現場
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的省察成果
 
  白永瑞長期以來與韓國、中國、日本和台灣等地的知識分子建立連帶,引領東亞論述,這是他向華文世界推出的第二本史論集。

  白永瑞所說的共生社會是朝向能更充分體現人性尊嚴的區域共生社會的「作為過程的東亞共同體」,並且從這個視角對當代中國思想界、中韓關係史及台灣人認同進行梳理。突破既有的分科學術的界限,繼而探索新的學術理念和制度。

  白永瑞長久以來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和編輯者,這三種角色形成的自我認同,讓他遊走於作為制度的學術和作為運動的學術之間,構思革新學術體系的學術論。並且試圖透過「社會人文學(Social humanitie)」這個新思路對歷史學、韓國學和中國學進行重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白永瑞

  1953年韓國仁川出生,現任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系敎授,延世大學文學院院長,並擔任創批社主編,前任延世大學國學硏究院院長與中國近現代史學會(韓國)會長。主要最近論著包括《回歸東亞:探索中國的近代性》(首爾:創批社,2000)、《ポスト〈東アジア〉》(共編)(東京:作品社,2006)、《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台北:臺社,2009;北京:三聯書店,2011)、《見識台灣:韓國與台灣共尋新徑》(共編)(首爾:創批社,2012)、《在核心現場重思東亞:共生社會之實踐課題》(首爾:創批社,2013)、《社會人文學之路:作爲制度的學術,作爲運動的學術》(首爾:創批社,2014)。目前硏究集中於東亞論述比較硏究和20世紀東亞思想史。
 

目錄

《台灣與東亞》叢刊發行旨趣 陳芳明
我們追求怎樣的東亞──寫在白永瑞《橫觀東亞》書前 陳芳明
導論 白永瑞

第一輯 韓國的東亞論
第一章 從「核心現場」探索東亞共生之路 王艷麗、謝秀梅譯
第二章 連動的東亞,問題的朝鮮半島 宋文志、崔金瑛譯
第三章 東亞中產階層的成長與民間社會的形成 王元周譯
第四章 複合國家與「近代的雙重課題」──重審東亞二十世紀歷史 宋文志譯
 
第二輯 韓國的中台論
第一章 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探索批判性的中國研究 崔金瑛譯
第二章 變與不變──韓中關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崔金瑛譯
第三章 對韓國人而言台灣為何──重看韓台關係 謝秀梅譯
第四章 從核心現場重思「新的普遍」──評論「新天下主義」 崔金瑛譯
 
第三輯 社會人文學與批判性學術運動
第一章 開啟社會人文學的新地平──從「公共性歷史學」談起 謝秀梅譯
第二章 作為全球地域學的韓國學之(不)可能性──走向普遍論述的建構 崔金瑛譯
第三章 共感與批評的歷史學──為東亞歷史和解的建議 王元周譯
第四章 中國學的軌跡和批判性中國研究──以韓國為例 李珠海譯
 



我們追求怎樣的東亞
寫在白永瑞《橫觀東亞》書前 陳芳明


  這是白永瑞教授的第二本中文書,他第一本中文著作《思想東亞》,為台灣學界帶來新的視野。他每本書的命名,總是暗藏著微言大義。例如「思想東亞」就具有雙重意義,如果把思想當作名詞來看,似乎就是在討論東亞範圍內的思想內容。如果當作動詞來看,顯然是對東亞政治生態進行深刻的思考。現在新書的命名是「橫觀東亞」,顯然有他個人的用意。如果使用縱觀,似乎有上對下的意涵,而橫觀則是把東亞各國放在平等的位置來觀察。如果譯成英文應該是:Horizontal Observation of East Asia。那是一種平視的態度,也是一種均衡的理解。從書的命名,便可反映作者的用心良苦及其微言大義。畢竟東亞一詞,曾經具有帝國權力的象徵。在整個二十世紀,日本壟斷了整個東亞的解釋權。如今進入後東亞時期,原有帝國的象徵應該容其退潮,並且讓東亞各國來填補全新的解釋。

  最早與白永瑞教授的認識,始於中興大學的一場學術會議。當時他提出一篇論文「中國有亞洲嗎?」,那是我認識白教授的一個起點。在那篇論文裡,他期待中國在崛起之際,必須注意到東亞各國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以北京的觀點,來觀察整個東亞。那年,他所主持的瑞南論壇,與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合辦。當時的主題是「透過在地性重構本土文化:台灣與韓國的本土文學與民族史學一九七○─一九八○」,在那次會議中,白永瑞發表〈民族史學與本土化史學:一九七○─八○年代韓國與台灣史學史的比較研究〉,而我提出論文〈一九七○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與鄉土文學運動的雙軌發展及其互動〉。他側重在歷史解釋,我則強調文學的詮釋。雖然論述的領域有所差異,但是以東亞作為思想交會的場域,兩人都帶著高度期待。第二次在政治大學主辦的會議是在二○一○年,主題是「東亞中的韓國與臺灣:歷史經驗的省察」。我的論文題目為〈皇民化文學在台灣的評價及其意義〉,並且在會議總結時,兩人對於「近代超克」的歷史議題進行對話。

  台灣與韓國,在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上,有太多雷同之處。戰前,兩個國家都是屬於日本帝國的殖民地。戰後冷戰時期,台韓又同樣被編入美帝國東亞防線的一環。國家命運受到外來政治權力的支配,兩國的知識分子都同樣感到非常苦悶。雖然歷史分成戰前戰後,但兩國同樣是屬於殖民地則沒有改變。脫離帝國控制的願望,始終蓄積在台韓的知識分子內心。這樣的歷史處境,便是構成我們持續對話的契機。我們都曾經是屬於熱血青年,在一九七○年代都涉入政治運動。他受到判刑入獄一年,而我則是在海外成為思想犯,列入黑名單長達十餘年。這種生命經驗,也是構成我們相互對話的重要基礎。在思考行動上,我們都是屬於自由主義者。而在學術的詮釋立場,則都同樣偏向左派。我們對於各自國家的資本主義政權,總是抱持批判的態度。雖然身在學界,卻不時觀察校園圍牆外的社會變化。這是我們共同的人文精神,對於開放、公平、正義的理想社會,我們從來沒有放棄追求。

  多年來,我不斷邀請他在台灣出版學術專書。這次他交給我《橫觀東亞》這部作品,讓我更加體會他是一位不懈而盡職的思考者。我一向敬服他的專業與敬業,他的思維模式是如此細膩,如此周延,點出了東亞國家所面臨的困境。知識分子的工作,從來不是在製造問題,而是在解決問題。如何為自己的國家尋找出路,正是二十世紀以來知識分子的天職。我很慶幸在精進的道路上,與他相遇。從他的思考與行動,讓我獲得豐富的靈感,也讓我必須不斷向前邁進。

  在這本書裡,他提出兩個重要觀念:一個是「核心現場」,一個是「雙重周邊」的角度。所謂核心現場,指的是帝國權力的矛盾輻輳處。所謂雙重周邊,指的是東亞的政治地緣位置。在戰前,日本帝國是東亞的中心。在一九八○年代以後,中國的崛起又變成了另一個中心。但是在東亞之外,美國又是整個東亞的權力中心。這種雙重邊緣的性格,決定了東亞的政治命運。而台灣與韓國,似乎無法脫離殖民地的歷史命運。曾經扮演日本殖民地的兩個國家,在歷史進程上雖然相當吻合,但各自的命運卻有所差異。韓國至少是聯合國的成員之一,現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是韓國人。在國際政治的能見度上,遠遠高過台灣。到今天為止,台灣仍然是國際孤兒。縱然如此,兩個國家所面對的國際霸權,其實是一樣的。尤其是中國在一九八○年代崛起,開始改變整個東亞政治的生態,更加強化了白永瑞所提出「雙重周邊」的概念。

  這本書的第二輯「韓國的中台論」,相當細緻而深入地討論了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在字裡行間,韓國知識分子對於中國是否會演變成新的帝國,一直都保持審慎而密切的觀察。白永瑞不僅考察了歷史上的朝貢制度,同時也把台灣的地位拿來與沖繩之於日本的狀況相互比較。他指出,在日本政治勢力的範圍內,沖繩不免是一種內部殖民的範例。從現實層面來看,白永瑞的觀察相當犀利。他在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關係裡,提出朝貢制度一詞,顯然有其現實政治的一面。北京所堅持的「九二共識」,便是有意把台灣框限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之內。在馬英九執政的八年過程中,便是致力於九二共識的實現。確切而言,馬英九總是以北京的政治意願為優先考量,從而換取兩岸的和平。在相當程度上,白永瑞所說的朝貢制度誠然有其事實根據。

  白永瑞可能是我所認識的韓國學者中,少有的活潑思考者。身為歷史學家,他一直保持辯證的、動態的、有機的思維方式,來觀察整個東亞政治的演變。他在看待台灣問題時,除了從歷史角度來觀察之外,也同時從國際政治霸權的擴張來探索東亞的關係。身為台灣的文學研究者,我相當敬服他謹慎、縝密的研究態度。從台灣外部來觀察兩岸關係,確實有其獨到精闢之處。但是從台灣內部來看,我可能比白永瑞還更能感受這個社會所擁有的生命力。台灣民主運動所展現出來的國民性,可能不是九二共識一詞就可定義。在地緣政治上,台灣民主運動釋放出來的能量,一定程度上也對整個東亞政治具有正面的衝擊。換句話來說,馬英九政權在九二共識上,所表現的妥協與退縮,已經證明是不得人心。我深深相信,經過二○一六年台灣內部權力的翻轉之後,必將對整個東亞形勢投出更強烈的訊息,而那不可能是朝貢制度的陳舊觀念所能框限。
 
導論

  一

  二○○八年出版拙著《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之後,睽違七年,才又再度為華語圈的讀者出版另一本著作。將過去持續思索(在)東亞的十二篇文章修改編輯成書介紹給讀者,心中交織著期待與不安。

  本書收錄的文章全都是在各種會議發表或應雜誌要求所寫成,這也表示身為歷史研究者的筆者是因應韓國國內外社會的要求而執筆。各個會議的主辦單位或雜誌編輯群反映當時的現實設計特定的主題,想要聆聽各方的意見。筆者以和該主題對話的心態來準備文章,想以自己的方式,透過那個對話,和各種生活的現場產生密切的關連,分享新的視角。

  也許有些讀者會認為像這樣重視現場性的書寫對歷史學者而言並不恰當。不過,筆者認為歷史並不僅只是過去和現在的對話,同時也是過去和未來的對話,因此,在現實中引發的問題意識是值得重視的。然而當然筆者也不是僅止於單純的時事解說或評論性的書寫,而是一直努力想要從中找出歷史性、思想性的課題。換句話說,就是將重點置於連結短期的課題和中、長期課題合而為一,並且始終一貫地進行實踐之上。

  這樣的問題意識也與長期同時身兼研究者、教育者及編輯角色的自我認同有很深的關係。筆者個人如何開始關注東亞論述的經緯,已在上述拙著的序文和本書的第一輯第四章中有所闡述,請讀者們參考。在此想要強調的是,筆者自身的東亞論並非只是單純的學術性成果,而是融合了在大學內外活動的經驗。也就是說,是由將社會議題轉換為學術議題來進行研究的實踐性態度所生產出來的。讀者們在這本書的許多地方,應該都可以感受到那些努力的痕跡。

  環顧四周,現今東亞在政治安保領域上不同於相互依賴度深化的經濟領域,國家主義正強勢領頭。安保領域上近代勢力均衡的邏輯和經濟領域上後現代治理(governance)邏輯作用呈現不一致,即出現「亞洲悖論(Asian Paradox)」。同時在認同的領域上,集合性歷史記憶的遺產也重疊啟動,造成相當大的混亂。尤其由於這種混亂被東亞區域外的美國當作是一種均衡而被維持,因此東亞各國似乎認為這種東亞區域結構的現狀有利於各國的利益,而不想打破這種現象。在此情況下,尤其是有關歷史與領土的糾紛,還有相互的不信任,皆日漸擴大且加劇。

  然而東亞論果真具有突破如此不安定的東亞現實的力量嗎?筆者自一九九○年代初起即主張超越以國民國家為單位的思考模式的東亞視角之必要性,並且回顧至今為止的東亞論述和連帶運動,在核心現場摸索東亞共生社會之路,目的即在於想要得到答案,同時也是對於自己在二○○八年拙著出版之後的工作的一種省察。因此,以「橫觀東亞:從核心現場重思東亞歷史」作為本書的標題。這裡的橫觀有兩種意義。一是跨境性思考,即意指橫貫像國境或分科學術等界限的視角。另一種是橫向性思考,即意指並非高思在雲,而是在生活現場奮鬥的主體們之中,重視對話和連帶的視角。我想要和讀者一起提問的是,對於具有此兩種意義的橫觀,筆者做到了多少。
在新書出版之際,讓我們來看看本書有哪些特徵。以下將透過主要關鍵詞來做說明。
 
  二

  首先最明顯的是對於延續之前的東亞區域概念的理解。區域概念並不是固定的地理概念,隨著思考該區域的認識主體的實踐課題,東亞被不同地建構。但也不是因此就意指東亞是單純的文化「創造物」,此區域被視為歷史性實體是有根據的。區域概念莫非就是共通的文化遺產,或是歷史上所持續而來的固定的區域性交流或共通的經驗世界重構的過程。因此,筆者過去在談及東亞時,對於其地理上的範圍是到何處為止的問題,總是一再地說明,首先若能就某種目標來設定課題,那麼就能隨之定出範圍。這時,其區域概念的具體性將順利呈現。在此將之前拙著中清楚呈現此觀點的段落移過來看。重要的是「它不把東亞看成一個固定性實體,而看成在經常自我省察過程中流動著的某種東西」的思考和立足於此的實踐過程。由於東亞人「習慣了這種思考與實踐,就可以逐漸形成能省察自我中的東亞和東亞中的自我的省察性主體」(上述拙著,頁九六─九七)。

  所謂「東亞」的概念在廣義上是包括東北亞和東南亞,並且並非意指地理上固定的實體,而是「作為知性實驗的東亞」,此用語筆者於十六年前即一九九九年時首度提出。不過「知性實驗」動輒容易被誤會是知性遊戲,也可能因而使其實踐性層次上的動力被忽略,因此為了既維持之前的問題意識又能展現新意,在本書中,擬以「作為實踐性課題的東亞」(或作為專題計畫project的東亞)為關鍵詞。

  另外一個關鍵詞是「雙重周邊的視角」。之前的拙著中曾對中國人提出對於周邊國家是否有「橫向性思考」的問題,事實上此問題也適用包括韓國人在內的全體亞洲人。而為了讓這個問題意識更具體化,筆者所提出的正是「雙重周邊的視角」,這個觀點也是二○○一年休假研究時在台北和名古屋各居住半年的經驗反映。具有既是中國的一部分又不是中國的複雜認同的台灣人,以及注視曾為殖民地的台灣的日本人,在接觸這兩個社會錯綜的視角之時,筆者發現了同時需要在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史發展上被迫踏上非主體化之路的東亞的周邊視角,以及東亞內部的位階秩序中被壓抑的周邊視角的問題意識。這個關鍵詞既是對於中心─周邊關係的認識,也意味著克服此種認識的實踐,同時也是將具體呈現「作為實踐性課題的東亞」的省察性主體的重要條件。而且,該主體不僅是許多國家,也包括在國民國家形成過程中被排除或被壓抑的各個集團。最近所謂「從周邊看中國」的觀點被提出,「周邊」的視角在華語圈受到關注,讀者們應該可以了解此與筆者觀點的差異。

  「核心現場」是最能清楚呈現貫通本書的問題意識的關鍵詞。而核心現場正是既需要「雙重周邊的視角」的地方,同時也是最適用的合適對象。這也正是筆者除了中國大陸和日本本島之外,將關注焦點擴及台灣、香港、沖繩等地,並且直接去到當地,和當地的知識分子們對話而得到的收穫。當然在東亞也一定會有其他的地方有糾葛凝聚,發現那些地方並作為核心現場,這樣的工作將來也應該要正式展開。

  在核心現場進行連帶活動的期間,自然也會領悟到東亞是連動的。尤其二○一○年五月日本政府表示將不會遵守將沖繩普天間美軍基地遷移至縣外的承諾,在當地居民舉行的反對示威現場,筆者深切地感受到朝鮮半島南北和解對東亞的意義。當時鳩山首相正以維持對北韓和中國的嚇阻力作為背棄遷移承諾的名分,而在那之前朝鮮半島發生的天安艦事件正是其根據。另外,眼看著二○一一年日本東北地方發生三一一大地震,還有不斷重複發生的領土糾紛,在首爾和沖繩(的那霸)舉行兩場東亞批判性雜誌會議期間,與會者們得以彼此真切地了解到,居住在此地區的居民們的日常生活是連動的問題。事實上這個連動同時包含了否定性的意義和肯定性的意義。問題是要如何將東亞帶往和平與繁榮的良性循環,而非紛爭與糾葛的惡性循環。正因如此,所謂「連動的東亞」這個關鍵詞不僅是說明東亞的過去和現在的工具,同時讓我們領悟到,這也是規畫並實踐東亞共生社會的未來之實踐課題。

  分斷的朝鮮半島是可以讓東亞進入惡性循環或使之進入良性循環的、連動的東亞的核心現場之一。另外,這個地方也是筆者生活的現場。因此,在本書中朝鮮半島的視角是清晰可見的。事實上,東亞論述,尤其是論及東亞共同體時的弱點之一,就是忽略了北韓。東亞論述怎麼會被批評說像是正中間有個大洞的甜甜圈呢?這個大洞指的就是北韓問題。筆者雖然未在本書收錄的文章中直接討論北韓問題,但擬藉由堅持朝鮮半島的視角,將北韓問題包括在內。「複合國家」是將東亞論述(所謂分斷的朝鮮半島)貼近現實並包含克服意志的關鍵詞。

  筆者在二○○八年的拙著中,提出了為了超越國民國家而遊走於「國民國家的內與外」的視角,並且在二十世紀國民國家所履行的「解放和壓抑的雙重角色」上關注了東亞。而在這次的書中則集中於「複合國家」的討論,使這個問題意識更加具體化。這個視角重新說明了以朝鮮半島為首的東亞諸國的歷史,並且在展望未來上,也可望能發揮效用。

  當然,這個關鍵詞是非常具有現場性的構想,在朝鮮半島的南北雙方對於統一有更具創意性的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將會顯露其面貌。因此,無法簡單地適用各自以不同路線邁向國民國家的東亞諸國。不過,複合國家是朝鮮半島的居民們彼此承認國家主權,同時以漸進方式再統合,更進一步地想要建設非單一型國家,而是可實現更有人性尊嚴生活的新國家的意志表現,當我們在構思並實踐這樣的複合國家時,我們看國民國家角色的視野,一定會更加開闊。

  在東亞將國民國家乃至國家間體制(inter-state system)相對化的後現代論述具主導性地位,但另一方面,也發生了像台灣獨立論或沖繩獨立論這種國民國家(乃至民族主義)即具近代指向不容小覷的矛盾狀況。為了穩健地應對如此複雜的現實,「近代的雙重課題」論,即需要同時推動將適應近代和克服近代作為雙重單一課題的遠大眼光。複合國家論既是國家之間的結合樣貌,同時也展現國民國家自我轉換的樣貌,並且展現其「雙重課題」是具有現實適合性的。實際上從朝鮮半島發出訊息的複合國家論,也已經和東亞居民們在不同核心現場進行的自治運動產生了互相參照的關係。

  更進一步地來說,複合國家論也將可提供我們在重新了解大國化的中國的過去和未來上更多的線索。最近流行的所謂「作為帝國的中國」的中華帝國論和複合國家的對照,不也可以從本書所嘗試的課題中一窺其可能性嗎?再者,作為追求另類的普遍性所提出的(新)天下主義論在中國抬頭,和(新)天下主義論進行的對話,也是相同的脈絡。那是從朝鮮半島的視角對於為了符合普遍性所必須具備的必要條件所做的討論。

  韓國人如何看待中國是筆者從一開始決定要攻讀中國史以來就一直關注的研究主題。在這次的書中也同樣有論及這個課題,筆者以連動的東亞的視角來看韓國和中國對彼此的認識和彼此的關係,不過將焦點置於兩者的非對稱性則是新的特徵。現在「何為中國」儼然已成為流行性的討論主題。而為了顧及中國的成員的主體性,「何為台灣」絕對是無法迴避的問題。筆者對韓國人如何認識台灣進行歷史性的探討,可說是相同脈絡下的產物。了解台灣對韓國人而言是何種存在,對於台灣人省察自身及思考中國是什麼,將可望有所助益。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46942
  • 叢書系列: 台灣與東亞
  • 規格:平裝 / 34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筆記術大全:子彈筆記、康乃爾筆記、方格筆記、曼陀羅九宮格……什麼情況用哪種筆記術,學習與工作事半功倍。
作者:安田修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26
66折: $ 2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整形密碼:醫美手術背後的科學與美學
66折: $ 25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用心於不交易:我的長線投資獲利秘訣:下好離手,不要動作。
作者:林茂昌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8-01
66折: $ 2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魔都精兵的奴隸 16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05
$ 162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2-01
$ 355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氣質系硬筆1000字帖
作者:郭仕鵬
出版社:朱雀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7-03
$ 22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成了鬼家人的他備受寵愛(1)
作者:五梅えるこ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5)網路限定版
$ 17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侗族音樂文化的靜態與動態
作者:薛羅軍
出版社:商鼎數位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0
$ 369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鏡中私語特別畫卡版
作者:花於景
出版社:魔豆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0
$ 253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
作者:康哲偉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4-11-01
$ 30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