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變
1
大明正統十四年八月十六日,深夜。
明月高懸、天街如洗,有人策馬急馳;到得長安右門,滾鞍下馬,左手牽韁,右手的馬鞭「刷刷」地往門上亂抽;即時有個「旗手衛」的「叉刀手」趕過來喝住:「你幹什麼!你知道這是甚麼地方嗎──。」
話沒有講完,他自己停住了;因為他已看清楚,這個滿頭大汗、氣喘如牛、衣衫破碎的中年漢子,原來是個太監。
「公公,」叉刀手問:「你怎麼弄成這副樣子?」
那太監喘息未定,無法答話;大門上的一小扇小門,「呀」然而啟,有個人厲聲問道:「誰在這裡胡鬧!活得不耐煩了,是不是?」
「王將軍,」叉刀手答說:「是裡頭的人。」
這個「王將軍」的官銜叫做「坐更將軍」,職司宿衛;他此時亦已看出來是個太監,便放緩了聲音問:「你這位公公,半夜闖皇城,為甚麼?」
「有十萬火急的大事,你讓我進來!」說著,那太監從身上掏出一塊銅牌,遞了過去。
這塊銅牌,其實是半塊──右面的半塊;左面的半塊,歸坐更將軍保管。他將右半塊接到手中細看,正面是半個「西」字;背面的數碼是五十二;隨即轉身到值廬中,找到另外半塊,兩下一湊,嚴絲合縫,清清楚楚地顯出一個完整的「西」字──這是太祖高皇帝頒留下來,特准出入宮禁的「銅符」,分「承、東、西、北」四個字號,「西」字號只能進出長安右門。
於是王將軍啟鑰開門,「貴姓?」他問。
「梁。」
「看樣子,梁公公是從前方來。」王將軍突然喜動顏色,「想來御駕親征,馬到成功,梁公公是來報捷的?」
不問還好,一問只見梁太監顏色大變,雙淚交流,終於掩面失聲;王將軍與叉刀手面面相覷,臉色也都變得陰沉了。
「王將軍,」梁太監拿手背揩拭著眼淚說:「你快帶我到內閣去。」
這是快不了的事,內閣大堂在紫禁城東南角,重重宮門,處處請鑰,到得內閣,一輪圓月,已將西下了。
「老爺、老爺,有緊急軍情。」
在內閣值宿的兵部侍郎于謙,被推醒了;定一定神問他的伴當于成:「你說甚麼?」
「有緊急軍情。」于成答說:「是個姓梁的公公報來的。」
于謙的一顆心,頓時往下一沉;緊急軍情而由太監報來,大告不妙?「請梁太監進來!」他連靴子都顧不得著,隨手披了件衣服,赤足迎了出來。
「于大人,」淚流滿面的梁太監聲音發抖,「萬歲爺落在也先手裡了!」
于謙大吃一驚,急急問說:「在甚麼地方?王司禮呢?」
「在土木堡;王司禮死在亂兵當中了。」
這是指掌司禮監王振,權勢之盛,為漢朝十常侍以來所未有;廿三歲的皇帝尊稱之為「先生」而不名,不僅言聽計從,而且情如父子。一個月以前,蒙古瓦剌部落的酋長也先,入寇大同;王振以皇帝的名義,下詔親征,命皇帝唯一的胞弟郕王留守。文武百官由吏部尚書王直領頭諫勸,王振不聽;詔下五日,領京營兵五十餘萬,自京師出發,勛臣外戚、宰相、尚侍、翰林言官,扈從過半,幾於傾國而出,而不過一個月的工夫,竟會「一敗塗地」!
「一敗塗地到甚麼地步呢?」
「死的人不知其數。」梁太監忽然變得興奮起來,「在萬歲爺身邊服侍的人,有一個渾身中箭,像個刺蝟;萬歲爺絲毫無傷。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于大人,你看聖旨。」
聽說「聖旨」二字,于謙急忙站了起來;命于成取來衣冠,穿戴好了,方始面北而跪,捧著梁太監貼身所藏、汗水浸潤、皺得不成樣子的一張紙,細細辨讀。
只看了頭一句:「急諭懷來守臣」,于謙便即問說:「是誰代筆?」
「錦衣校尉袁彬。」梁太監答說:「萬歲爺派我到懷來投書;那裡的人說:萬歲爺交代的事,他們辦不了。只有把聖旨送進京來,請列位大人遵旨。」
是甚麼事「懷來守臣」辦不了?于謙急忙往下看去:「朕現居也先之弟伯顏帖木兒營中,尚能以禮相視。彼輩意在金帛,望即盡力籌措鉅資,火速運送前來;饜彼之望,期可脫困,切切!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月初上時,命錦衣校尉袁彬代筆。」下面署一個「鎮」字;皇帝是「祁」字輩、御名「祁鎮」。
「這得趕緊處置!」
于謙站起身來,在書桌後面坐下,照內閣與司禮監行文的通例,寫了一道文書,扼要敘明土木堡兵敗、皇帝蒙塵,以及這道上諭的來歷,請轉奏皇太后,或啟上監國。受文的人是資格在王振之上,而權勢不及的司禮監提督太監金英。
「你趕緊逐門傳遞,」于謙將連同上諭在內的一個封套,交給猶在待命的王將軍,「把這道文書,送交司禮監金公公。要交代清楚,不得片刻遲誤。」
不久,聽得深宮中隱隱傳來哭聲;哭聲越來越高,直到黎明。
2
為了贖回皇帝,皇太后特命開貯藏金銀寶貨的「內承運庫」,揀選蒙古部落喜好的金珠重寶,裝滿了八個箱子;此外哭腫了雙眼的錢皇后,亦罄其所有,包括她自海州娘家陪嫁來的首飾及金銀器皿在內,裝了兩箱子,一起當作名為犒賞的贖金,由太常寺的提督四夷館及行人司,各派幹員,在兵部特遣的精騎護衛之下,星夜出居庸關,過懷來衛,一路打聽也先的蹤跡,終於在大同遇到了。
也先是前一天八月廿三,挾擁皇帝到達大同城下的。也先命袁彬與守城的都督郭登,城上城下,遙遙相語,說也先有話,只要有大批金銀送來,他就可以將皇帝放回來;同時要求開城放他進去面談。
郭登的回答是,金銀沒有,城亦不開。皇帝深為不悅,命袁彬傳旨:「我跟郭登是至親,何以如此見外?」
原來郭登的曾祖父名叫郭山甫,與太祖是小同鄉,亦是鳳陽人,精於相法;他的子女很多,獨獨說他的老二郭興、老四郭英,將來會出將入相。郭興與郭英想不出在蒙古人統治的天下,飽受歧視的漢人,如何得以出將入相?只以父親這麼說,就算妄言,亦只好妄聽。
元順帝至正十二年春天,在皇覺寺當和尚的太祖,由於定遠人郭子興起兵,而元將徹里不花不敢攻郭子興,只以俘良民,誣以為盜而邀賞,看著禍將及身,徬徨無計,在菩薩面前卜卦問去留,那知留既大凶,去亦不吉;因而思量:「莫非要我舉大事?」這一卜居然大吉大利;太祖由此下定決心,去投郭子興。
路過郭家,日暮西窗;郭山甫一見驚喜,太祖的面相,既醜且怪,頭頂矗起,顴骨高聳,鼻尖下巴,皆往上掀,而郭山甫認為這在相法上名為「五嶽朝天」,貴不可言。
「我說你們將來能夠出將入相,」他向郭興、郭英說:「就因為你們命中得遇這樣一位貴人。」
於是他命兩子隨同太祖去投軍,後來果然都因汗馬功勞而封侯,一個是鞏昌侯;一個是武定侯。兩侯之妹亦侍太祖,封為寧妃;洪武十五年馬皇后崩,太祖不復立后,寧妃曾攝中宮事,直至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駕崩。
武定侯郭英的子女,比他的老祖宗郭子儀的七子八婿還要多,有十二子、九女,其中一子尚太祖第十二女永嘉公主;兩女一配皇十五子遼王,一配皇二十四子郢王;有個孫女,也就是郭登的堂姊,為仁宗貴妃,所以皇帝說他跟郭登是至親。
但是,郭登怕城門一開,也先乘機進攻,因而答奏:「臣奉命堅守大同,不敢擅自啟閉。」
袁彬怒不可遏,「郭登,你無父無君,我跟你拚了!」說完,打算一頭撞死在城牆上。
這是故意作出劇烈的舉動,以激郭登;果然有效,城頭放下一部軟梯來,讓袁彬上城。一見抱頭痛哭,然後會同大同鎮守太監郭敬,及逃入大同的官員一起商議,決定由郭敬捐出私財兩萬銀子,連同庫藏龍袍及其他服御等物,出城進獻皇帝。郭登另具深心,回城召集勇士七十餘人,密謀奪回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