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作品選文卷】

的圖書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作品選文卷】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作品選文卷】

作者:盛浩偉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07-27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作品選文卷】

內容簡介

百年前的創作冒險,百年後的書寫自由
 十四位日治時期青年作家經典作
閱讀臺灣日治時期 文學作家最佳讀本

  如果閱讀是一趟冒險,文字就是最原始的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

  一百年前,臺灣這片土地正處於日治時期,新舊交雜,亦是內部傳統、外在環境皆鉅變震盪的時代。啟蒙思潮引進,新文化、新文學運動漸興,各式嶄新的技術、體制、觀念大量地湧入。

  對於這座島嶼上的人們而言,「世界」仍是有著未知卻充滿各種可能的抽象概念,雖然讓人懷有夢想,卻也帶來許多不安。於是,有群青壯年作家試圖以「創作」和世界接軌,透過文字書寫,反映當時紛亂現況,更進一步探索多元與開放,讓這片長期在日語文化浸淫下的土壤,開出特有的燦爛之花。

  【作品選文卷】
  透過四大主題:①以文學探索現實;②新與舊,詩與歌,日本與臺灣之間;③多彩的摩登文化冒險;④原住民主體的聲音,編選十四位日治時期青年作家的作品,輔以作家小傳及導讀,帶領讀者領略屬於日治時期的日常體現和跨界冒險。

本書特色

  ☉臺灣日治時期,最佳文學跨界讀本|一套兩卷,對照參閱: 
  【文學冒險卷】10位當代青年作家,10種主題,挖掘日治時期作家的創作故事。
  【作品選文卷】14位日治時期作家作品選,收入文類包括:小說、散文、論述、詩歌、歌詞。

  ☉國立臺灣文學館.原著授權|新編新選:  
  優先編選未被廣為認識的作家、作品,重新取得作品授權及修訂,提供作家簡介、導讀評析,引介大眾。

  ☉特邀知名插畫家蠢羊,獨家繪製內頁封面、海報拉頁: 
  重繪日治時期的作家人物,風土地景,再現人文薈萃之風華;內附全彩拉頁海報,作家群熱血回顧。
 
 

作者介紹

編者簡介

盛浩偉


  1988年生,臺灣大學日文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曾任衛城出版主編。著作有《名為我之物》,合著有《華麗島軼聞:鍵》、《終戰那一天》、《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等。曾獲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等,合著《終戰那一天》獲Openbook年度好書獎,作品並曾被選入《臺灣七年級小說金典》、《九歌一〇六年散文選》、《我的日本:當代臺灣作家日本紀遊散文選》(日文版由日本白水社出版,臺灣版由有方文化出版)等。 

策劃單位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


  臺灣文學的發展,從早期原住民、荷西、鄭氏、清領、日治、戰後,世代更迭,族群交融,累積大量文學作品,孕育出豐厚多元的內涵。國立臺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除蒐藏、保存、研究的功能外,更將透過展覽、活動、推廣教育等方式,使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

繪者簡介

蠢羊(羊寧欣)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現為職業漫畫家。致力於《棒球人生賽》、《動物國家》、《臺灣名人傳記漫畫》等各種創作。

  著有《火人FEUERWEHR》、《菜比巴警鴿成長日記》、《棒球人生賽1~6》(未完)、《臺灣名人傳記漫畫:湯德章》、《臺灣名人傳記漫畫:巴克禮》、《流麻溝十五號》

  FB:蠢羊與奇怪生物
  IG:stupidsheep003

作者簡介

王詩琅(1908-1984)


  臺北艋舺出身,社會運動者、小說家,戰後則為文史研究者等。筆名王錦江、一剛。戰後則致力於兒童文學,並被後世人稱為「臺灣的安徒生」,曾任《學友》、《大眾之友》雜誌主編。於1982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特別獎。1984年病逝於臺北馬偕醫院。

楊華(1900?-1936)

  詩人、小說家,本名楊顯達,字敬亭,曾以私塾教師為業,一生堅持以漢文寫作。因被懷疑違犯治安維持法而遭到逮捕,於獄中完成《黑潮集》。之後因受日本當局壓迫,不堪貧病選擇自盡,有「薄命詩人」之稱。小說〈薄命〉是日治時期臺灣中文小說較早被介紹至中國的作品之一。 

龍瑛宗(1911-1999)

  長期任職於銀行業的小說家,戰前創作以日文為主,以〈植有木瓜樹的小鎮〉榮獲日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創作獎佳作,是首位獲日本文壇獎項肯定的臺灣作家,因此廣受臺、日文壇的注目;戰後則改以中文創作,接連發表許多作品,創作量豐沛。 

蔡秋桐(1900-1984)

  雲林人,曾於日治時期擔任北港郡元長庄五塊寮的保正,長達二十餘年,熱心地方政治與文化活動。以中文創作,作品保有臺灣話文為基調的表現。戰後,曾當選第一任元長鄉代理鄉長及第一屆臺南縣參議員。然而於1953年間,曾因知匪不告的罪名遭判三年、服刑兩年,是白色恐怖受害者。出獄後他便不再過問政治,直到逝世。

陳君玉(1906-1963)

  臺北大稻埕人。筆名鄉夫。家境貧窮,公學校肄業,曾赴中國東北報館擔任印刷工。1933年加入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擔任文藝部長,並開始創作臺語流行歌歌詞。1934年,他參與理念相近友人推出的《先發部隊》雜誌,此後更創作多首歌詞,致力於推廣臺語流行歌。戰後,因為國語政策的推行而失業。晚年,他與王詩琅一同主持兒童雜誌。1963年,則因肝癌去世。

王宗英(1902-?)

  本名王來法,詩人,生於臺中清水。曾任通信事務員、警察,身為基層公務員,於職場結識在臺日本詩人,因而進入詩壇,並只在日人創辦的雜誌上發表作品,過去鮮少受到注意。詩作大多寫於1923至1928年間。

莊松林(1910-1974)

  臺南人。小說家、民俗學者、社會運動者,曾加入蔣渭水創辦的臺灣民眾黨、左翼團體、臺南世界語會等等,陸續於《臺灣藝術》、《民俗臺灣》發表文章。有許多取材自民間傳說的作品,戰後更撰述大量臺灣民俗與文史相關的文章,被王詩琅譽為他「臺灣民俗學的拓荒者,臺灣文獻工作的先覺者」。

黃鳳姿(1928-)

  臺北艋舺人。臺灣民俗題材寫作者、兒童文學作家。1938年,就讀龍山公學校時,其以冬至為題材的作文〈冬至圓仔〉受到導師池田敏雄讚賞,之後便在池田敏雄的引導下開始寫作與出版。1947年與池田敏雄結婚後移居日本至今。曾於日治時期出版三種作品:《七娘媽生》、《七爺八爺》、《臺灣的少女》,並因而被視為文學少女,受到矚目。

楊千鶴(1921-2011)

  臺北人。記者、日文散文作家、小說家。 1938年自靜修高等女學校畢業後,就讀臺北女子高等學院。曾任《臺灣日日新報》家庭文化欄記者,並訪問賴和,是臺灣第一位女記者。她於1941至1943年間頻繁創作,處女作也是代表作的短篇小說〈花開時節〉,描寫臺灣高等教育女性對婚姻自主及女性主體之思考,相當突出。惟戰後因為語言跨越不易,輟筆多年,直到晚年出版長篇自傳小說《人生三稜鏡》,提供許多珍貴參考文獻。

翁鬧(1910-1940)

  小說家、詩人。臺灣彰化社頭人,生家姓陳,後為翁姓人家養子。1923年成為臺中師範學校第一屆學生,1929年畢業後曾擔任小學老師。1934年前往東京留學,1940年辭世,享年僅三十歲,死因眾說紛紜。他的作品以小說為主,並以日文創作,〈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與〈殘雪〉皆描繪現代都會中的情愛,不僅是他個人的代表作,也是臺灣文學中集聚現代性意涵的作品。

周金波(1920-1996)

  小說家。基隆人。1926年就讀基隆壽公學校,1933年赴日本,就讀日本大學附屬第三中學校,1941年日本大學齒科專門部畢業。在日本期間深受當時的前為文藝浸淫,1941年返臺後則參與臺灣文壇活動,發表小說〈志願兵〉,成為「皇民文學」代表作。戰後,曾經親歷二二八事件,並在其中見到胞弟遇害,成為創痛。1953年,創立「青天臺語話劇社」,之後更投身影劇領域。1996年逝於日本。

葉石濤(1925-2008)

  小說家、文藝評論家、文學史家。出生於臺南市,畢業於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曾任文藝臺灣社助理編輯。戰後則任直省立臺南工學院總務處保管組組長、臺南市建設廳自來水督導處、國小教師等。於1951年受到「省工委會案」牽連,在白色恐怖下被以「知匪不報」罪名判刑入獄三年。1965年後,舉家遷移至左營,後半生在此度過。1999年獲成功大學名譽文學博士,晚年更任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職。除了小說創作外,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臺灣文學史綱》,這是第一部由臺灣人所撰寫的臺灣文學史,為我們今日對臺灣文學史的認識奠定了莫大的基礎。

陸森寶(1910-1988)

  出身臺東廳卑南社,卑南語名為Balriwakes Raera(或寫作「巴利瓦克斯・勒拉」;他曾先後於日治時期與戰後使用日語名森寶一郎,及中文名陸森寶。是一位卑南族音樂歌謠作曲家及教育家,有「卑南族音樂靈魂」之稱。1923年,他考進臺東公學校,畢業後則考上臺南師範學校。師範學校畢業後,他回到臺東任教,1949年前後退休。晚年則致力於創做卑南音樂,陸續寫作近三十首以卑南母語創作或譯作的歌曲。他期望藉部落族人由歌曲傳唱可以永遠記得祖先的事蹟與恩澤。

高一生(1908-1954)

  生於臺灣阿里山特富野部落系統流朥社(鄒語:Lalauya,今樂野村),鄒族人,鄒語名:Uyongu Yatauyungana(或寫作「吾雍.雅達烏猶卡那」。日治時期有日語名矢多一夫、矢多一生,漢名高一生。曾任警察、教師、作曲家,為著名鄒族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音樂家、詩人。致力於高山族自治運動,曾提出原住民自治區之構想。1927年就讀臺南師範學校期間,曾協助俄國語言學家聶甫斯基(Н. A. Нeвский)從事田野鄒語調查、編寫臺灣鄒族語典。畢業後,回到阿里山達邦教育所任教,同時也創作多首歌曲,曾帶族人至臺灣總督府公開演出〈鹿狩り〉(打獵歌)。戰後,1945年擔任吳鳳鄉(今阿里山鄉)首任鄉長,兼任達邦駐在所所長。二二八事件後,曾經遭到逮捕,又於1952年在白色恐怖之下受害,於1954年被判死刑。
 
 

目錄

▍【作品選文卷】
出版緣起/林巾力
推薦序 一個偌大的時代意義,一種厲害的寫作技能/蘇碩斌
導論 一百年前,他們的冒險/盛浩偉
編輯凡例
以文學探索現實
社會運動與理想挫折
十字路 ◎王詩琅
貧窮的樣態
不為人知的幸福 ◎龍瑛宗
鄉土與語言
理想鄉 ◎蔡秋桐
新與舊,詩與歌,日本與臺灣之間
傳統與現代的詩/歌
臺灣歌謠的展望 ◎陳君玉
《黑潮集》(選詩七首) ◎楊華
臺灣口語自由詩
王宗英詩三首 ◎王宗英
多彩的摩登文化冒險
民俗書寫
郭公侯抗租 ◎莊松林
冬至圓仔 ◎黃鳳姿
七娘媽生 ◎黃鳳姿
新式戀愛
花開時節 ◎楊千鶴
殘雪 ◎翁鬧
戲劇與認同
鄉愁 ◎周金波
舞蹈與身體
青春 ◎葉石濤
原住民主體的聲音
原住民之聲
陸森寶自傳(節錄) ◎陸森寶
bulai naniyam kalalumayan(美麗的稻穗) ◎陸森寶
高一生詞曲兩首 ◎高一生

 
 

推薦序(節選)

一個偌大的時代意義,一種厲害的寫作技能
蘇碩斌(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一

  文學,是以文字符號操弄真實世界的工作,一則必須捕捉世界,二則必須捕捉文字。所以心思敏銳的人最適合寫文學,因為一旦操弄有成,文字即能搖動真實。

  臺灣書寫日治時代歷史真實的書不少,書寫日治時代文學作品的書也不少,但這本《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很特殊,因為作者群其實知道,透過某個歷史的臺灣文學人、也就是當時對於世界心思最敏銳的人,可以捕捉到某種時代的訊號;還有,他們應該也知道,文學有其時空限制,歷史上的文學搖動過去的世界,而今天的世界則需要現在的文學來搖動。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是一本精彩、好看的創造性非虛構作品。精彩、好看,可能是一種直覺,但更應該有可以分析之道理──「複雜」就是我斷定的那種道理。

  讚賞一本書「複雜」並非不合時宜,雖然當今可能是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的年代、也沒人願意正襟聆聽陳腔濫調。但是這本書的複雜不是普通的,而是具有兩個層次意義的。精彩,來自第一層的文學史的複雜,他們寫出了一九三○年代文學人想在新時代「冒險」闖蕩命運的精神糾結;好看,來自第二層的文學技巧的複雜,作者群應該是找到了一套方法論,可以讀取大量研究知識、文學作品,卻又流暢融進他們獨特觀點下的當代語感。

  二

  第一層的複雜,是詮釋偌大時代意義的精彩觀點。

  本書作者對日治臺灣所展現的詮釋能力。《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這本書的主編和十名作者,都是三十歲世代、文史研究專科的年輕學者。日治臺灣是什麼樣的時代?過去在各種政治勢力影響下難免有些陳腔濫調(例如漢賊不兩立、鐵板主體性之類的),他們也都明白。如何捕捉那些文學人、甚至那個時代精神,絕對是他們的關心所在。

  他們一定會問,誰最關心日本時代?以及問,最關心日本時代的誰?這兩個誰,答案應該都是「我們」──現在身邊稱作臺灣人的我們最關心、以及最關心那時的臺灣人怎麼成為我們這樣的臺灣人。

  日治時代的臺灣人,從天高皇帝遠的帝國中國來到現代化的日本,從化外邊陲來到殖民地,也是後來李登輝所說的「臺灣人的悲哀」最初的典範轉移。當年文人已經開始疑惑、也開始嘗試各式各樣的「冒險」。當然,社會運動人士是冒險的典型,而寫文學的,則是冒險的另類代表。文學人有人勇往直前,更多是多愁善感、自我懷疑。如果從文學看出去,臺灣歷史真的並不是簡單的漢賊不兩立、也沒有僵硬的鐵板主體性。本書的企畫及作者群,掌握到這個我覺得頗為精彩的觀點──作為臺灣人,族群認同是複雜的,時代精神是複雜的,面對強大的他者會糾結矛盾掙扎,然後努力捉摸因應之道。很久以前就是,現在也是如此。

  三

  第二層的複雜,展現於兩種厲害的寫作技能,使當代閱讀這本書的經驗是好看的。

  也是因為這本書強調「非虛構」,因此,好看就更難能可貴。非虛構(nonfiction)在文學史上的定義雖然古老而含混,但臺灣學界近年已能明確辨別「創造性非虛構」(creative nonfiction)的威力,亦即,既要博覽群籍提出獨具觀點、又要剪裁真實材料成為文本、並須發揮小說技法進行布局。但本書又要追加一大特質:十名作家本身就是文學寫作者,本書研究取材的對象,也是文學寫作者,書中於是有一種「文學性」交織纏鬥的活絡。

  文學性是什麼?根據 Jonathan Culler 的論點,文學沒有本質,所以每一個時空都有自身認定「這是文學」的基準,那就是文學性。換到本書的場景來說,日治臺灣文學人有他們的文學性。那麼,能否將一百年前的文學直接給當代讀者閱讀?恐怕只有研究者能夠欣賞,幾乎不可能好看。

  寫作技能的複雜,是因作者群考證了一百年前的文學人和文學性,並且活用當代文學性、以當代語感撰寫過去。各篇作者都想方設法找到一個切入的觀點,談懊悔、談計算、談風流、談做夢……。然後,各篇作者各展敘事本領,開始調度人稱和視角,並且轉換全知觀點和半知觀點,搓揉史料文獻、文學作品、研究考證。他們有認真的研究能力,有敏銳的當代心靈,可以寫出「希望絞肉機」捕捉王詩琅面對社會運動傷害的心靈,寫出「貧窮演算法」形容龍瑛宗作為次等公民的人生無奈。這些寫作技能,使陌路的歷史可以有時遠有時近、可以有如紀錄片卻又有朋友聊天般的親近。

  這本書,因此沒有成為執著歷史事實只能以第三人稱全知遠遠說話的科普書,沒有成為膜拜文豪經典然後原文照錄的文學史。精彩、好看,是企畫人和作者群操弄時空雜揉的複雜能力,把過去的我們寫給現在的我們。

導讀(節選)

導讀:一百年前,他們的冒險
盛浩偉


  文學的其中一項本質

  幾年以前,就在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等技術正受注目時,我曾讀到一篇頗有印象、獲得日本星雲獎的科幻短篇小說:〈雲南省蘇族當中VR技術使用案例〉(雲南省スー族におけるVR技術の使用例)。

  小說仿照學術研究與民族誌的口吻,耗費大量筆墨刻畫了一個虛構的少數民族「蘇族」,以及在其自治區的奇特習俗。從出生到死亡,蘇族人頭上都會戴著VR眼罩,除了因成長而需更換眼罩尺寸之外,生活中都不會將之取下,至於食衣住行等瑣事,則有一些專門侍奉之人打理。而研究到最後,令學者(也就是小說的敘事者)好奇的是,蘇族人不看這真實的世界,而一輩子直直盯著眼罩,究竟他們看見的,是什麼?

  因為習俗傳統的緣故,非蘇族之人無法一窺究竟,但在小說敘事者費盡心力的探問之下,終於從一位女性侍奉者口中獲得答案。據說,他們所看見的世界,純粹是一堆點與線的集合罷了。但為何要凝望這樣的世界?就連侍奉者也不能理解。學者本來對此深感困惑,但到了小說結尾,他才聯想到:那不就很像是,文字的世界嗎?

  文字,不就是最原初的虛擬實境、沉浸式體驗嗎?

  感受,魔法,美好愛情,古老的知識,不朽的生命,大海裡的失落文明,天上眾神與長著翅膀的獨角馬,鎮守四方的神獸,盪氣迴腸的征戰,還有寂寞,痛楚,失意,孤獨,生活的意義──許許多多人類腦海裡或翻騰或切身的想像,不過都是在看著「一堆點與線的集合」時所被啟動的。你看到「雲」,一朵雲從腦中飄過;你看著「海」,想起一片海。

  你閱讀文學,遂被文學展開的多元宇宙圍繞;同時,作者也透過書寫作品,構築並探索陌生的世界,展開一場又一場冒險。

  文學有許多本質,我想,「冒險」是文學的本質之一。

  百年前,透過創作來「冒險」

  在距今約莫一百年以前的一九二○年代,臺灣人開始了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運動。那是臺灣還受到日本統治的期間,在殖民體制之下,臺灣人的待遇並不平等,政治權利不及日本人,農民與工人更經常受到剝削與壓榨。但另一方面,殖民體制卻也有意無意地替臺灣帶來了許多現代的事物,如新式的器物建設、教育體制、自由戀愛的觀念等等。而新文化運動、新文學運動,就是希望能夠啟蒙臺灣人在思想上的進步,與全世界以及當時的新潮流接軌,並起身反抗殖民統治的不公不義,創建屬於自己的文化。

  關於這段歷史,雖然戰後曾經一度被忽視數十年,但有賴於學者與文化工作者辛勤地考掘、研究與出版,如今已累積了許多成果,活躍於這段時期的作家,諸如賴和、楊逵,也被選入國高中各版本的教科書裡,為大眾所知。然而,除了這些「課本作家」之外,我們平時很難接觸到其他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學作家,不僅在書店很難找到齊全的相關著作,就連生活裡也沒什麼機會提及。

  這或許無可厚非。由於時空隔閡、社會情境改變等因素,尤其再加上語言的差異,致使他們的作品、作品裡所描繪的世界,與現在的我們,距離似乎愈來愈遠。不過,若是我們願意穿透表象,抵達文學的本質,還是能夠發現某些時至今日仍舊不變的東西。

  比如,面向未知的「冒險」。

  這套《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就是以這樣的初衷展開編輯的。

  誠如前面所提到,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主旋律,是對現代的追求、對傳統的反省,以及對殖民的批判,並思索著自身的認同。但是身為一名創作者,當我在閱讀那個時代的作品時,經常浮現的疑問是:到底他們所寫下的,是已知,還是未知?是經驗,還是想像?

  創作的神奇之處在於,從受眾的角度看來,作者總是像神一般掌握一切、安排一切;但對作者來說,其中卻有許多不確定性。一篇作品,雛形在腦海中彷彿已臻完美,但等到動筆寫下,才會發現這裡需要更動、那裡不符合邏輯,愈修改又愈感到,整個故事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朝向連作者都無法預測的地方發展。到底該與之拚搏、試圖駕馭,或是該放手任其奔馳?──我想這才是大多數作者的實際經歷吧。

  畢竟,創作必得從現實世界取得素材,這是已知、是經驗;但是現實裡也潛藏著未知,有許多被我們忽略之處,以及尚未察覺的可能性,這些就必須憑靠想像力,為它們賦予形體,才會知道結果如何。回到一世紀前日治時期的臺灣前輩作家們身上,他們面對的處境其實和我們今天有相似之處:熟悉的傳統垂垂老矣,打破既有認知的新事物不斷出現,必須在琳瑯滿目與眼花撩亂之中探尋自己的方向與生存方式,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甚至還未曾親歷──

  對他們而言,「文學」或許就是他們用來面對這些新興未知世界的方式,也承載了他們冒險的刻痕。

  初衷與企劃

  《一百年前,我們的冒險:臺灣日語世代的文學跨界故事》想要挖掘這些前輩作家們的冒險故事,不只如此,還希望讓「他們的冒險」進一步地也成為「我們的冒險」。

  這些冒險有哪些?或者換句話說,在現代的潮流之下,這些作家們所經歷的第一次、未知、變化,是什麼呢?為此,我們整理出十個在當下的臺灣仍具話題性的主題,並邀請十位新一輩優秀文學創作者,從這些主題切入,研究參與其中的「日語世代作家」(即出生於日治時期之間,並曾於期間有過文學活動者),並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前輩作家,將他們的活動軌跡以非虛構的方針加以編織成故事。這就是這套書的〔文學冒險卷〕所收錄的十篇文章。而〔作品選文卷〕,則是這十篇文章中提到的前輩作家作品之選集。

  透過這樣的安排,希望能讓讀者在〔文學冒險卷〕裡,先透過當代創作者的詮釋,以現今的視角拉近與日治時期作家、作品的距離;而〔作品選文卷〕,則是能夠具體且完整地閱讀當時的一手文獻,實際參與一趟他們的冒險。

  在過往,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學已有過許多選集,諸如至今仍較容易入手、由施淑編選的《日據時代臺灣小說選》,或是向陽編選的《二十世紀臺灣文學金典(日治時期)》、早期的《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等等,這些重要的里程碑都奠定了如今我們對當時文學的基本認識。而這次,基於資源不重複、活化理解等考量,我們傾向於尋找先前未被廣為認識的作家或是作品,盡可能呈現新意與火花。如此選擇,是希望在既有的日治時期臺灣文學圖像之上,更進一步地向未知拓展。這樣,也才符合「冒險」的感覺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0869798
  • 叢書系列:聯經文庫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7 x 23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博客來 - 今日66折
數值化之鬼:【2023年日本最暢銷商業書TOP1】數字不是全部,但忽視數字的人絕對無法成長!
作者:安藤廣大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3-02-27
66折: $ 25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說故事的領導(三版):說出一個好故事,所有的人都會跟你走!
作者:保羅.史密斯
出版社:如果
出版日期:2023-06-14
66折: $ 34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No.1小學生的英文課本:從學齡前到國一都適用的英文神奇寶典(附1CD+「Youtor App」內含VRP虛擬點讀筆虛擬點讀筆)
作者:池田紅玉
出版社:懶鬼子英日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8-03
66折: $ 26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我推的孩子】(12)
作者:原作:赤坂アカ漫畫:横槍メンゴ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10
$ 11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達克比辦案14:莽原生死鬥:草原生態系與地下環境的生存適應
作者:胡妙芬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4-04-03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祕密派對
作者:勵馨基金會
出版社:禾流文創
出版日期:2021-01-01
$ 53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淡泊一點也無妨, 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限量暢銷特典版】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27
$ 26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營繕師異譚之參(《十二國記》小野不由美的療癒系怪談)
作者:小野不由美
出版社: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30
$ 25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街頭商學院:企管顧問的江湖筆記
作者:游森楨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30
$ 33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作者:馬修.派瑞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02
$ 43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排球少年!!10週年編年史 全
出版日期:2024-04-02
$ 56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