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曾志朗 / 中央研究院院士
讓先進的知識,充實華語文的教學
幸虧我們有董鵬程先生,華語文的教學和研究,才有可能在情勢最惡劣的日子裡苦撐過來。我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一大冊又一大冊的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的叢書,都會有一陣激動。數十年內,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號召周邊的友人一齊努力,動員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把當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華語文的心得寫成論文,再四處去張羅出版的資金,將這些論文付印成冊,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華語文教、研知識傳播給所有教華語文的老師,讓他們有所借鏡,以提升教學的效能與品質,數十年如一日,真是令人感佩!
如今,我的書架上,又要有一大冊要擺上去了,我有幸先看到初稿,很多知名學者的專著都收藏在內,而且從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到實際課堂上的應用,從教材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多媒體實驗,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且學術的深度夠,論述的嚴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教學經驗的說明,比起幾年前的功力,又是增強了許多。我學到好多很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對華語文認識,也更深了一層。希望這本知識集成,會幫助所有對華語文教學和研究有興趣的人。還是一句話:「董先生,謝謝你。」
叢書序之一
緣起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策劃◎董鵬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於2001年(民國90年)6月提研究計畫,請政府重視全球化學習華語文學習熱潮,並提八點建言:
一、成立華語文教育政策委員會
二、鼓勵大學設置華語文教學系所
三、建立華語文教師的認證制度
四、因地因人制宜編輯華語文教材
五、建立全球華文教學資訊網路
六、發展華語文能力測驗評量系統
七、提升華語文教育為輔導教育
八、政府應從寬列經費做長遠投資
行政院於2003年(民國92年)12月1日指示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
由於政府積極鼓勵,各大學紛紛響應,設立華語文系、所及華語中心。臺灣目前有華語文學系8所,碩士班10所,華語中心39所。因此,華語文的學習已成為一門顯學,華語文領域研究人數也不斷增加。
在大陸開放前,臺灣曾領先世界華語文市場二、三十年,然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積極推廣對外漢語教學,每年編纂之華語文相關讀物或教材數量驚人,反觀臺灣,並沒有一套完整且質量並重的華語文教學研究系統叢書,職是之故,結合臺灣優秀華語文學者共同編纂,作為研究生,以及華語文教學研究者之參考叢書。
叢書計畫出版十八冊,為配合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的舉辦,訂2009年12月先發行九冊,包括:方麗娜《華人社會與文化》;何德華《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宋如瑜《華語文教學實務》;竺家寧《詞彙之旅》;張郁雯《華語評量》;蔡雅薰《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鄭昭明《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鍾榮富《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曹逢甫、李子瑄《漢語語言學》。
另九冊預定於2010年(民國99年)6月出版,包括:李櫻《語用研究與華語教學》;胡志偉、吳敏而、高千惠《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陳純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應用》;詹惠珍《華語教學之社會與文化研究》;鄭琇仁、宋如瑜《多媒體華語教學》;曾金金《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之語音教學》;張郇慧《華語句法新論-上》;曹逢甫、鄭縈《華語句法新論-下》;蔡雅薰、陳仁富、陳雅鈴、林景蘇、劉瑩、林文(音勾)《兒童華語教學》。
籌畫、編審過程中,得到賴明德、曹逢甫、柯華葳、黃美金、胡志偉、鄭昭明、鄭錦全、湯廷池、李英哲、葉德明、姚榮松諸教授的指導、參與,才能順利出版此叢書。
謹此要向以上的教授們獻上感謝。
叢書序之二
編者序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主編◎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又有專書出版了。這一次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數更多,照顧的層面也更廣。
全球想要學華語文的人數從來沒少過,師資不足一直是個問題。因應需求,國內華語文教學或是應用華語文相關系所紛紛成立,華語文教學專業教科書需求因此產生。華文會董祕書長鵬程先生對華文推廣念茲在茲,看到培育華語師資教材方面的需求,以及臺灣此領域相關教授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可供參考,乃規劃本系列華語文教學和研究叢書,邀請國內相關學者共襄盛舉。
系列叢書規劃由基礎語言分析如漢語語言學、華語句法、詞彙到教學實務。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此次參與撰寫學者們在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中皆是佼佼者。他們以過去研究為基礎,搭配實務上的觀察與反省,或是編寫或是著作,使本叢書得以完成。
兩年前,董祕書長和我先擬一個叢書初步架構,由其開始邀約學者。第一次開會,就每位學者專長與擬撰寫主題進行溝通。爾後,作者們提出一份寫作大綱,並以2009年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會議時間為出版時間。學者們皆體認這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與時效性,無異議同意寫作時間表與撰寫格式。為避免其中有過多重疊,由我略加調整學者所提出大綱中疑似重疊處,由董先生進一步與作者溝通,徵得同意,大綱於是底定,學者們開始撰寫。為確保進度,華文會於期中再一次邀約作者們餐敘,並針對部份稿件內容再一次就可能重疊處協商。
一開始寫書時,我們即告知作者們,為使書更顯其專業,完稿後會送審。今年春天部分作者如期交稿,我們陸續邀請不同學者審查,審查後作者再修稿。這系列著作以及動員都是為更深刻耕耘華語文這塊園地。其中董祕書長的遠見及他多年全心全力的投入,感動學者願意執筆,成就今天這番事業。
忝為編輯,特別感謝下列審查委員以學術之名,為叢書把關。前九冊分別由鄭錦全院士、李英哲教授、鄭昭明教授、湯廷池教授、胡志偉教授、葉德明教授、姚榮松教授、黃美金教授、柯華葳教授審查。
叢書籌劃編輯過程中,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在董鵬程祕書長的領導下,所有工作人員全力以赴,一併致上謝意。
代序
鄭錦全(中央研究院院士)
過去許多年,外國大學裡的華語文教師常被當作教書匠看待,校方要求老師是華語母語者,絕大部分時間教書,不特別鼓勵研究,很少具備升遷梯階。在這樣的環境下,也有可能形成優良的老師,不過,卓越的內容是隱性的個人的學養造詣,而不是顯性的可以言傳的理論架構。近年來,為了因應國際上大量需求華語文教師,各地設立短期師資培訓班或正規華語文教學學位學程,希望培養出能夠勝任的老師。理想的老師應該有什麼樣的學識呢?首先,對自己的華語文的語音、語法、詞彙、語用都要有深刻的了解,同時,為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也要對學生的母語有相當的認識。知己知彼,就能做出兩種語言的對比,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本書《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作者鍾榮富教授自從1989年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語言學博士後,回臺灣執教,擔任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系主任、臺灣語言研究所所長,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長,也在南台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當過講座教授,最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授課兩年。他的研究與著作涵蓋語言學概論、音韻理論以及客家話、閩南話、英語、華語文等的結構與教學,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研究成果,是闡述對比分析的最佳人選。
最近幾年,華語文教學界強調跟隨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CTFEL)所訂的外語教學5C準則:Communication(溝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貫連)、 Comparisons(比較)、Communities(社區),用來規劃教學內容、檢討課程、篩選教材、設計活動。這些所謂準則,用到華語文教學,就變成粗枝大葉的輪廓。例如「比較」這一準則,怎麼比較?魔鬼在細節,提倡5C的人,好像沒有什麼人有系統地討論過這些問題:華語「吃飯」閩南口音說成「吃換」,英語母語者把「辦公室旁邊」說成「旁邊辦公室」,有的學生說「我要講故事給我的朋友」,還有人說「我穿了一個新的帽子」。
鍾教授在本書裡深入討論對比分析,不但提出現象,還從語言的系統差異來解釋華語及學習者的母語的異同。從對比自然擴展到第二語言學習偏誤,偏誤的結果就是還未完全定型的階段性語言中介語。本書對中介語的內容以及母語語言規則在學習第二語言上的干擾與促進都有詳細的討論,並且以規則及優選論的觀點解釋華語教學的聲韻、語法等方面的問題。鍾教授的文字深入淺出,論證充實,呈現出語言教學不再是個人自由心證,而是有理論有實證的學科,對華語文研究生和教師的研究和實踐都有極大的幫助。
作者自序
會寫《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這樣的一本書,完全出自偶然。但是夙緣卻淵源留長,斷非心血來潮。
一九九二年,我初次受聘為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的委員,隨即參與世界華語文學會的活動,開始留心華語教學的理論與實務之間的互動,並於九三年隨團前往大陸參觀了北京大學、上海外語學院、華東師大等等實際從事華語教學的學術重鎮,蒐集了相關的研究資料。次年,又隨世界華語文學會與國語推行委員會合組的考察團,到美國、加拿大的十六個華文學校從事實地考察研究,與海外孤立奮鬥的華語教師與家長分享他們的心得與經驗,當然也分享了他們的困難與抱怨,收穫極為豐碩。每天午夜,回到旅館,寫下雜記,心得與感觸往往蕩漾著淚水與感動,久久無法平息。我本身長年在高雄師範大學英語系任教,培育國內的國高中英語教師無數,每年巡迴到各個國中與畢業校友座談,言論之間很難迴避由於母語干擾而帶來的教學困擾,因此逼迫自己鑽研對比分析相關的論著,積極嘗試把抽象的理論化為日常的用語,藉以和最前線的教師交換經驗。
時序邁入了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由於經濟崛起,文化眼界放寬,華語文學習的熱潮於是乎席捲全球,華語教師立刻成為搶手的職缺。本著口碑與傳統,教育部開始要求「華語教師證照」,充分授權各大專院校開設華語文教師專班。2005年,高師大成立華語文教學中心,招收兩班華語文教師專班,我責無旁貸地投入實地教學,任教的課程雖名為「漢語語言學概論」,但是為了講解語言分析在教學上的應用,無時無刻不精心設計把對比分析的概念置入行銷,暗藏在講義的字裡行間。第二年,南台科技大學也開了華語文教學專班,我更無法推辭,慨然擔下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饒是如此,我還是從來沒有想到會撰寫這樣的一本書。有一天,華文會的董先生打電話給我,問我是否應該出版一套華語文教學叢書,以利華語文教師的參考。我馬上支持,積極慫恿他去規劃,基於過去兩次海外考察團的經驗,我對董先生的運籌帷幄充滿了信心。後來曹逢甫老師應邀擔任主編,廣徵意見,終於有了叢書的雛形。我個人則很慶幸離開了臺灣,來到新加坡,以為這樣可以把所有事情拋諸腦後。可惜,現在的e-mail無遠弗屆,華文會的葉小姐總能找到我,終於無法逃脫,只能接受,就這樣有了本書的誕生。
起初的構想是:簡單地把手中現有的文獻與材料加以整理。沒想到越寫越多問題需要進一步釐清,於是四處蒐集語料、錄音、分析、製作語圖、整理偏誤,最後懼然發現:華語教學上的對比分析還有極多問題未曾經過深入的討論,然而時間與篇幅的限制,最後還是我把聲調部分割愛。我們把聲調有關的分析將來視時間或情況,另寫論文或章節等待再版時增補。
任何一本書都不是單一個人能獨力完成的,尤其是像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這種題目,必須要有堅實的語料為分析與討論的基礎,同時也要有實際從事華語教學的經驗,才能免除理論的空泛。明時雅人張潮的《幽夢影》有句:讀佛書,宜對美人,以挽墮空。做理論研究,宜對經驗實務,以挽空泛。我很幸運,新加坡國立大學今年請我指導一位研究生,司秋雪。她大學讀的是北大語言大學的對外華語系,畢業後在陝西師範學院國際中心從事華語的實務教學,兼具經驗與理論的背景,透過她的積極協助,讓我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蒐集到許多相關的語料。其中,最為珍貴的是陜西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的許端老師協助錄製的多個國家學生的華語讀音。此外,特別感念北京語言大學的曹文老師,她提供了北京語言學院長期蒐集的華語偏誤語料庫,使我們的語料分析進行得相當順利。秋雪本人則肩負了本書相關的語音聲譜與比較表的製作,前後六易其稿,過程艱辛備嚐,對本書的成形,厥功至偉,特別值得感謝。
目前在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任教並兼任東亞語言學系系主任的賴怡秀助理教授,不但精心校了兩次稿,還親手撰寫了三段解說文字,讓第五章的第二語言習得模式更為簡明。聯合大學客家所的鄭明中與香港教育學院的陳雪珠兩位助理教授都參與了校稿並給了許多建議,特別是在聲譜製作及解說方面,使錯誤減至最少。他們對優選理論與華語教學方面的詮釋,各有洞見,各有堅持,無不精闢,納入本書之後,豐富了內容,活潑了文字與概念。這些顯然不是感謝兩個字能表達的。高師大英語所的新科博士羅勤正,巧心細工地核對OT有關的論述與韓語的音韻。台語所碩士洪雅娟精通日語,協助核對了日語語音與華語的對比。他們兩位的協助,庶幾減低了韓日語音可能會出現的乖誤。當然,遠在韓國任教的朋友嚴翼相教授,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Kim Chonghyuk教授也給予適時的協助,日本朋友失田昭文則正好在輔大召開的聲韻學研討會中,略微討論與指正一些小缺點。泰國語音得力於嚴修梅小姐,她是泰國僑生,曾到上海外語學院教授泰語,後來到了新加坡,積極準備申請國大研究所,她本想請我指導,可惜我已經決定回臺工作,然而她還是每週都會來與我分享她從事教學的經驗。越南語音多半靠閱讀與聆聽錄音,逐一找出華語與越南語的對比。此外,我也感謝高師大英語系的博士生廖淑蓉幫我量測臺灣學生英語塞音及繪圖與修訂文稿。然而,衷心銘謝匿名審稿者良多的建議與補充,使書稿益臻完善。
最後,把此書獻給帶我進入語言學研究的鄭錦全院士,沒有他的指導,不可能會有這本書的書寫。同時感謝他百忙之中為本書寫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