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Series」
策劃:董鵬程先生/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主編:柯華葳教授/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全球華語文教師的最佳指導書
本叢書集結台灣數十位優秀華語文學者專家費時二年完成,充分展現台灣優質華語文教學實力。編選主題涵蓋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是一套系統而完備的華語文教學研究最佳叢書。
詞彙之旅(新修訂版)
本書可以提供三個領域作為教科書或參考書:華文教學、詞彙學、訓詁學。作者針對1999年《漢語詞彙學》重新修訂增補。本書重點放在詞義問題,除詞彙的描寫介紹,也兼顧了漢語詞彙史,又專章討論了詞彙與文化的問題。每章章末並提供「問題與思考」,引領讀者深入探討。
作者簡介:
竺家寧
政大退休教授。曾任韓國檀國大學客座、法國EHESS訪問學者、布拉格查理大學講座、維也納大學客座教授、美國IACL理事、中正大學中文系主任、聲韻學會理事長。《古今韻會舉要音系》一書,駒澤大學譯為日文本。在歐美、日本、中國大陸講學一百多次。2004年獲選入《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讓先進的知識,充實華語文的教學
幸虧我們有董鵬程先生,華語文的教學和研究,才有可能在情勢最惡劣的日子裡苦撐過來。我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一大冊又一大冊的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的叢書,都會有一陣激動。數十年內,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號召周邊的友人一齊努力,動員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把當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華語文的心得寫成論文,再四處去張羅出版的資金,將這些論文付印成冊,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華語文教、研知識傳播給所有教華語文的老師,讓他們有所借鏡,以提升教學的效能與品質,數十年如一日,真是令人感佩!
如今,我的書架上,又要有一大冊要擺上去了,我有幸先看到初稿,很多知名學者的專著都收藏在內,而且從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到實際課堂上的應用,從教材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多媒體實驗,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且學術的深度夠,論述的嚴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教學經驗的說明,比起幾年前的功力,又是增強了許多。我學到好多很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對華語文認識,也更深了一層。希望這本知識集成,會幫助所有對華語文教學和研究有興趣的人。還是一句話:「董先生,謝謝你。」
名人推薦: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讓先進的知識,充實華語文的教學
幸虧我們有董鵬程先生,華語文的教學和研究,才有可能在情勢最惡劣的日子裡苦撐過來。我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一大冊又一大冊的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的叢書,都會有一陣激動。數十年內,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號召周邊的友人一齊努力,動員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把當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華語文的心得寫成論文,再四處去張羅出版的資金,將這些論文付印成冊,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華語文教、研知識傳播給所有教華語文的老師,讓他們有所借鏡,以提升教學的效能與品質,數十年如...
作者序
【叢書序之ㄧ──緣起】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策劃◎董鵬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於2001年(民國90年)6月提研究計畫,請政府重視全球化學習華語文學習熱潮,並提八點建言:
一、成立華語文教育政策委員會
二、鼓勵大學設置華語文教學系所
三、建立華語文教師的認證制度
四、因地因人制宜編輯華語文教材
五、建立全球華文教學資訊網路
六、發展華語文能力測驗評量系統
七、提升華語文教育為輔導教育
八、政府應從寬列經費做長遠投資
行政院於2003年(民國92年)12月1日指示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教學政策委員會」。
由於政府積極鼓勵,各大學紛紛響應,設立華語文系、所及華語中心。臺灣目前有華語文學系8所,碩士班10所,華語中心39所。因此,華語文的學習已成為一門顯學,華語文領域研究人數也不斷增加。
在大陸開放前,臺灣曾領先世界華語文市場二、三十年,然而隨著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積極推廣對外漢語教學,每年編纂之華語文相關讀物或教材數量驚人,反觀臺灣,並沒有一套完整且質量並重的華語文教學研究系統叢書,職是之故,結合臺灣優秀華語文學者共同編纂,作為研究生,以及華語文教學研究者之參考叢書。
叢書計畫出版十八冊,為配合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的舉辦,訂2009年12月先發行九冊,包括:方麗娜《華人社會與文化》;何德華《華語教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宋如瑜《華語文教學實務》;竺家寧《詞彙之旅》;張郁雯《華語評量》;蔡雅薰《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鄭昭明《華語文的敎與學:理論與應用》;鍾榮富《對比分析與華語教學》;曹逢甫、李子瑄《漢語語言學》。
另九冊預定於2010年(民國99年)6月出版,包括:李櫻《語用研究與華語教學》;胡志偉、吳敏而、高千惠《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陳純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應用》;詹惠珍《華語教學之社會與文化研究》;鄭琇仁、宋如瑜《多媒體華語教學》;
曾金金《華語作為第二語言之語音教學》;張郇慧《華語句法新論-上》;曹逢甫、鄭縈《華語句法新論-下》;蔡雅薰、陳仁富、陳雅鈴、林景蘇、劉瑩、林文韵《兒童華語教學》。
籌畫、編審過程中,得到賴明德、曹逢甫、柯華葳、黃美金、胡志偉、鄭昭明、鄭錦全、湯廷池、李英哲、葉德明、姚榮松諸教授的指導、參與,才能順利出版此叢書。
謹此要向以上的教授們獻上感謝。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主編◎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又有專書出版了。這一次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數更多,照顧的層面也更廣。
全球想要學華語文的人數從來沒少過,師資不足一直是個問題。因應需求,國內華語文教學或是應用華語文相關系所紛紛成立,華語文教學專業教科書需求因此產生。華文會董祕書長鵬程先生對華文推廣念茲在茲,看到培育華語師資教材方面的需求,以及臺灣此領域相關教授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可供參考,乃規劃本系列華語文教學和研究叢書,邀請國內相關學者共襄盛舉。
系列叢書規劃由基礎語言分析如漢語語言學、華語句法、詞彙到教學實務。其中有以議題為軸的如華語語音教學、教材分級考量、華語評量以及整合各層面為經緯的教科書如華語文的教與學、兒童華語教學、漢語閱讀的心理與教學等。此次參與撰寫學者們在華語研究和實務教學中皆是佼佼者。他們以過去研究為基礎,搭配實務上的觀察與反省,或是編寫或是著作,使本叢書得以完成。
兩年前,董祕書長和我先擬一個叢書初步架構,由其開始邀約學者。第一次開會,就每位學者專長與擬撰寫主題進行溝通。爾後,作者們提出一份寫作大綱,並以2009年第九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會議時間為出版時間。學者們皆體認這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與時效性,無異議同意寫作時間表與撰寫格式。為避免其中有過多重疊,由我略加調整學者所提出大綱中疑似重疊處,由董先生進一步與作者溝通,徵得同意,大綱於是底定,學者們開始撰寫。為確保進度,華文會於期中再一次邀約作者們餐敘,並針對部份稿件內容再一次就可能重疊處協商。
一開始寫書時,我們即告知作者們,為使書更顯其專業,完稿後會送審。今年春天部分作者如期交稿,我們陸續邀請不同學者審查,審查後作者再修稿。這系列著作以及動員都是為更深刻耕耘華語文這塊園地。其中董祕書長的遠見及他多年全心全力的投入,感動學者願意執筆,成就今天這番事業。
忝為編輯,特別感謝下列審查委員以學術之名,為叢書把關。前九冊分別由鄭錦全院士、李英哲教授、鄭昭明教授、湯廷池教授、胡志偉教授、葉德明教授、姚榮松教授、黃美金教授、柯華葳教授審查。
叢書籌劃編輯過程中,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在董鵬程祕書長的領導下,所有工作人員全力以赴,一併致上謝意。
作者自序
本書編寫的目的可以提供給下面三個領域作為教科書或參考書:
第一是華文教學,第二是詞彙學,第三是訓詁學。筆者曾於1999年出版《漢語詞彙學》一書,是臺灣地區唯一此類型的專書,然而,時間過了十年,其中的許多內容又需要重新修訂增補,因此決定重新做一個update的工作。正好此時,華文會通知要編寫一套叢書,要我在詞彙學方面擔任執筆撰寫的工作。於是在這樣的因緣下,這部《詞彙之旅》就正式開航了。
在前後半年的時光中,全力投入蒐集資料、訂定綱要、編寫內容,在華文會不斷地督促下,這部十萬字的書稿終於完成了。這部《詞彙之旅》和十年前的《漢語詞彙學》,除了資料更新之外,有下面幾點不同的地方:
第一,《漢語詞彙學》的重點放在構詞問題上,本書的重點則放在詞義問題上。
第二,本書除了現代詞彙的描寫與介紹之外,也兼顧了漢語詞彙的歷史。
第三,本書又專章討論了詞彙與文化的問題,這是《漢語詞彙學》沒有談到的部份。
在全書的架構上,由詞彙的構造問題開始,把漢語的構詞分成五個類型,分別作了概略的介紹。接著第二章就討論了共同語的詞彙問題,把共同語在漢語歷史上所擔負的社會功能以及其性質、特性,作了全盤的描述。其次,就把中文詞彙的探索帶入歷史的深層,觀察漢語的詞彙是如何形成一個一個的「詞彙家族」,也就是同源詞的問題。
其次,第四章用了比較多的篇幅介紹古代漢語的詞彙,都從哪裡可以看到?有哪些古代的詞彙資料庫?使讀者們不但能夠學習現代漢語詞彙,也可以悠遊於古代漢語詞彙的天地中。這是我們了解漢語詞彙不可或缺的部份,因為,語言不是憑空誕生的,語言就像一棵樹,它有著淵遠流長的發展過程,我們認識語言的詞彙,不能只看這棵樹的花和果,也要了解這棵樹的根和莖,這樣才能幫助讀者在面對詞彙問題的時候,不但知其然,也能夠知其所以然。
一個語言的完整研究,必須兼顧共時與歷時兩個層面,才不至於造成跛腳的知識。這是西方語言學家索緒爾很早就指出的縱橫兩根軸線。本書第五章和第六章都討論了詞彙的意義問題,詞彙的意義就像它的靈魂一樣,是內在的、不可見的,不像構詞問題是外型的、軀殼的、可見的部份,因此,觀察構詞比較容易,分析詞義比較抽象、不容易把握。所以,二十世紀以來的結構語言學,比較忽略詞義的研究。一直到學者們提出了義素分析法,才使詞義問題的探索露出了曙光,由此能夠比較嚴謹地來分析意義元素,把構成意義的基本成分,一項一項地提取出來,放在詞義場中進行描寫,這樣的分析技術不但對我們傳統的,研究詞義問題的訓詁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更新了詞彙學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它在語言教學上所產生的功能,使我們能夠更有效地從事華語教學,告訴學習者某某詞的詞義關鍵在哪裡,和其他相關的詞的共同性和差異性在哪裡。本書的第六章正是以意義元素的分析作為主題,對於操作方法跟理論基礎作了詳細的介紹。本書第七章專門討論詞彙與文化的問題,詞彙是語言中最活潑的成分,它會隨時反映著社會的脈動與變遷,不斷地調整、不斷地新陳代謝,所以它和社會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繫關係。不同的文化就會產生不同的詞彙系統,從這個角度我們探索了親屬詞、稱謂詞、飲食詞、動物詞、委婉詞、宗教詞、數詞的文化意涵。
本書的最後兩章介紹了新詞現象和海峽兩岸詞彙的比較問題,這一部份在華語教學上近年來也成為重要的探討內容。人們逐漸意識到,教外國人講中文,不能只告訴他們規範的、標準的用語,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社會中年輕人的用語、校園的用語,以及無遠弗屆的網路用語、BBS用語。這樣,學習中文的外國人才有可能真正地打入我們的社會,和校園裡的年輕人融為一體,充分地交流。而不至於只會講規範的用語,這就明顯地烙上了一個「外國人」的印記,總缺乏那份親切感。
所以,華文教學的內容事實上應該包含了兩個部份,第一是「應該」怎麼講話,第二是「實際上」怎麼講話,前者是規範式的教學,後者是描寫式的教學。描寫式的教學才能夠幫助外國人真正進入華人的社會,了解華人的文化,而規範式的教學只能夠達到初步溝通的目的而已。所以第八章我們介紹了臺灣地區新詞的發展,以及使用的狀況。第九章又對兩岸的詞彙進行比較,看看在兩岸分隔數十年之後,詞彙上產生了哪些差異,又在兩岸開放來往之後,這些兩岸分別產生的新生詞彙又如何開始相互吸收、借用,如何相互影響。這方面的知識不僅僅可以提供語言學上觀察的很好的樣本,同時在華語教學上也讓學習者了解華語內部的差異性、多元性。
這本書的完成要特別感謝參與共同蒐集資料的同學們,特別是新詞部份,如果沒有年輕朋友們的參與,是很難進行客觀描寫的。我們也特別感謝華文會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讓這部書能夠順利完成,提供給學術界、華文教學界,以及社會上對語文有興趣的同好們,作為參考。當然,這部書一定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或者疏忽、訛誤之處,尚祈同道、先進不吝賜教。
新修訂版序
學術不能只是躲在自己的象牙塔裡,孤芳自賞,做自己高深的研究,必須要能走出來,分享給社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最淺近的筆法說出來,讓每個人都看得懂。這就是筆者一連串「○○之旅」的誕生動機。希望把半個世紀來學習語言學、研究語言學的心得貢獻出來。繼《古音之旅》之後,這是語言學領域中的「十旅」的第二部,這個系列目前已經出書的,有《聲韻之旅》、《語音學之旅》,今年即將出版的有《語言風格之旅》、《漢語語法之旅》,規劃中的還有《漢語方言之旅》、《佛經語言之旅》等等。學生開玩笑說,等《十旅》完成,不就實現了十全武功,成為十全老人了嗎?筆者以為,這是十部「學術之旅」,也是「人生之旅」,學術的通俗化,學術成果的分享,正是生命的目標,生命的意義賴此而實現,不是嗎?
這本2009年的《詞彙之旅》和1999年的《漢語詞彙學》是兩部相輔相成之作,然而這部書的出版,轉眼八年過去了,必須再作更新,正中書局李清課主編,熱心的提供建議,於是決定補入了各章之後的「問題與思考」,讓讀者可以對相關問題一起動動腦,在教學上,可以讓同學有更多的嘗試與開拓。另外也補入了各章的前言,作為引導讀者進入本章的背景介紹,使學習者更容易的掌握該章的主旨大意。
這部《詞彙之旅》不只侷限在現代的詞語,也涉及了一些古代的詞彙知識,因為語言是個長流,淵遠流長,一脈相承,抽刀斷水,只看現代,不看古代,就不能弄清楚很多詞語的所以然。對現代漢語的了解,必須從古代漢語找到源頭,才能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們希望,這部《詞彙之旅》能給學習者一些幫助,也希望透過這部書,能夠有系統的了解漢語詞彙的奧妙。
【叢書序之ㄧ──緣起】
「對外華語文教學研究叢書」策劃◎董鵬程(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
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於2001年(民國90年)6月提研究計畫,請政府重視全球化學習華語文學習熱潮,並提八點建言:
一、成立華語文教育政策委員會
二、鼓勵大學設置華語文教學系所
三、建立華語文教師的認證制度
四、因地因人制宜編輯華語文教材
五、建立全球華文教學資訊網路
六、發展華語文能力測驗評量系統
七、提升華語文教育為輔導教育
八、政府應從寬列經費做長遠投資
行政院於2003年(民國92年)12月1日指示成立「國家對外華語...
目錄
推薦序 曾志朗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自序
新修訂版序
第一章 中文詞彙的構造方式
第一節 意義造詞
第二節 聲音造詞
第三節 詞綴造詞
第四節 重疊造詞
第五節 節縮造詞
問題與思考
第二章 共同語的詞彙
第一節 國語詞彙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歷史上的共同語
第三節 共同語的三個特性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詞彙的家族─同源詞
第一節 詞彙是怎麼產生的
第二節 幾個同源詞的家族
問題與思考
第四章 歷史上的詞彙寶藏
第一節 最早介紹詞義的專書-《爾雅》和《廣雅》
第二節 古代方言詞彙的紀錄-揚雄《方言》
第三節 開啟詞彙命名的奧秘-劉熙《釋名》
第四節 古代地層中的詞彙化石
第五節 清代的詞彙專著
問題與思考
第五章 如何探索詞彙的意義?
第一節 從動態中看詞義
第二節 傳統的詞義系統——本義、引申、假借
第三節 同形詞和異形詞
第四節 詞義的模糊性
第五節 詞彙的陷阱
問題與思考
第六章 意義元素的分析
第一節 把意義分析成最小的單位
第二節 義素分析運用在教學中
第三節 義素分析有助詞義的了解
第四節 用義素來分析古代漢語
第五節 詞義變遷中的義位填補現象
問題與思考
第六章 詞彙與文化
第一節 詞彙是文化的反映
第二節 文化意義濃厚的親屬詞與稱謂詞
第三節 飲食文化反映的詞彙
第四節 動物詞彙反映的文化內涵
第五節 避諱文化所反映的委婉詞語
第六節 宗教文化衍生的詞彙
第六節 數詞表達的文化涵義
問題與思考
第八章 社會上不斷湧出的新詞
第一節 新詞語研究的意義價值
第二節 創造力豐富的新新人類
第三節 台灣的新詞發展
問題與思考
第九章 兩岸詞彙的比較
第一節 兩岸詞彙比較的意義
第二節 軀殼相同靈魂有別的詞彙
第三節 兩岸同義詞的對比
第四節 兩岸詞彙的社會背景
第五節 兩岸不同的詞綴
第七節 大陸新詞產生的途徑
問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
推薦序 曾志朗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自序
新修訂版序
第一章 中文詞彙的構造方式
第一節 意義造詞
第二節 聲音造詞
第三節 詞綴造詞
第四節 重疊造詞
第五節 節縮造詞
問題與思考
第二章 共同語的詞彙
第一節 國語詞彙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歷史上的共同語
第三節 共同語的三個特性
問題與思考
第三章 詞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