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寫給因為過度而倦怠的你
「最近好像太拚了」──你曾經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過度工作、過度忙於家務、過度投入運動或嗜好、過度在意他人、過度購物、暴飲暴食、遊戲過度、手機成癮、飲酒過度、抽菸抽得太凶等。
這些行為都是「過度造成的毒害」也就是本書一開始想告訴你的重點。
菸酒過度造成的壞處自然不用多說,但是,工作、運動、人際關係等對人們而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過度努力或熱中,同樣會造成身體不健康或精神疾病。
感到倦怠的現代人,多半都是因為對於某件事「過度」而造成。事實上,因各種層面上的「行為過度」而來到我的診所就醫的病人從來沒間斷過。
然而,即使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仍然在不知不覺中做得過度。尤其是認真勤奮占多數的日本人,行為過度的傾向特別高。
「過度」不僅是行為問題,精神上的「過度(過度認真、過度努力、過度忍耐、過度擔心、過度憤怒)」等,不僅對當事人有害,也會對周遭的人造成不良影響。
「過度」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兩種類型。
①原本只是想認真去做,卻不知不覺間過度投入而疲於奔命。
(例如工作、家事、運動、戀愛、人際關係等)
②最初抱著想放鬆的心態,卻在不知不覺中,想戒也戒不掉。
(例如菸、酒、暴飲暴食、零食、購物或其他習慣等)
因為①而過度的人,往往想著「必須做得更多」、「必須努力才行」,而把自己逼入陷境。很多人覺得「做得還不夠」、「努力不夠」而焦躁,自我厭惡。
因為②而過度的人,雖然覺得「必須戒掉才行」、「我決定戒掉了」,卻還是無法停止過度的行為,許多人最後因為改不了毛病而自我厭惡。
我將在後續以後詳細介紹,如何消除①和②各種類型的「過度」。不論哪一種類型,共同的特質都是當事人的焦慮及自我厭惡,或者是與這些感覺近似的「負面情緒」,這正是問題所在。
任何人其實都有著超乎預期之上的更多可能性,明明能夠讓人生走得更平穩、生活得更開心,卻陷入「再這麼下去不行」、「我這樣太不像話了」的負面思考,這實在太可惜了。
而且,焦躁或自我厭惡這些精神壓力,因為會加劇「過度行為」的毛病,以致落入「過度而感到有壓力的結果,行為更加過度」的惡性循環。
然而,即使心知肚明,實際上要停止「做得過度」並非輕而易舉。「過度」會產生「依賴性」,沒有正確的知識與技巧,就無法輕易掙脫。所以應該先正確認識「過度」的問題,轉換想法、改變行為,然後反覆去做成為習慣,才能擺脫「行為過度」的問題。看起來似乎很辛苦,但換個角度,只需依照這些步驟,任何「過度」問題,都一定能夠擺脫。
不論是工作、人際關係、攝取過多甜食……等各式各樣的行為過度。
期盼透過本書,檢視對你而言,「努力過度而疲憊不堪」、「想戒卻戒不掉的毛病」,告別一再剝奪你的能量、毫無意義的「過度」問題。
同時,若能使你揮別以往那些做得過度的行為,把因此而產生的精神餘裕及多出來的時間,去嘗試過去想做卻做不到的事、探索嶄新的樂趣,將令我倍感欣慰。
二○一六年五月吉日
幡井診所院長‧精神科醫生 西脇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