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
那沒有這雙腳又如何?」
「我但願愉快地離去,但願永不歸來。」──芙烈達.卡蘿
★墨西哥歷史上最偉大的傳奇女畫家──第一位被羅浮宮收購作品的拉美畫家!
★首部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的芙烈達.卡蘿傳記──親臨其境的閱讀感受!
★全彩精裝典藏版!拉丁美洲研究所 陳小雀教授 專文導讀推薦!
★長據Amazom.com暢銷排行榜!西班牙甫上市便緊急再版,熱賣20刷!
★全球最大書評網Goodreads讀者近五星好評!Amazon.com讀者五星絕讚好評!
★《哈潑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讚譽本書作者為「圖文創作界的一顆鑽石!」
▎畢卡索讚譽:「你我都畫不出如芙烈達.卡蘿那樣好的自畫像。」
▎以鮮明插圖與傳神臨摹畫作耙梳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淋漓盡致的一生。
「我畫我自己,因為我是最認識我自己的人。
我從不畫夢想或夢魘,我只描繪我的現實。」
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1907年7月6日-1954年7月13日)是揚名全球的傳奇墨西哥女畫家,更是首位作品法國羅浮宮收購的拉丁美洲畫家。她終生受先天疾病脊柱裂之苦,後又在1925年遭遇重大車禍,以致下半身行動不便,在經歷多達35次的手術後,仍將右小腿截肢。但無論是在乖舛的命運或充滿背叛的情感生活中,她仍抱持著對創作的熱情與堅毅的生命力──「生命萬歲!」(¡Viva la vida!),是她在離世前的最後一幅畫寫上這句話。
芙烈達.卡蘿的創作多數是自畫像,其畫作受到墨西哥自然及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反映其乖舛的一生。知識份子與近代藝術家對她極為推崇,並且給予其作品無可取代的高度評價。她的作品色彩鮮艷,充滿生命張力與真實情感,將其生命中真實的痛苦化為藝術,並摻入幽默和希望。其作品不分國界,在全球皆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儘管不孰悉其故事的人,也難忘其「濃密的一字眉,及一對能看穿人心的深邃眼睛」散發異國風情的自畫像。
2002年以其為主角雛形的傳記電影《揮灑烈愛》為當年威尼斯影展開幕片,在全球各地及台灣皆創下驚人票房成績,帶動「芙烈達‧卡蘿」熱潮持續至今。其深具個人風格的獨特髮妝、服飾與意象,亦數度成為設計師的靈感來源,在時尚界帶來不容小覷的影響,如時尚雜誌《VOGUE》便於2018年以具有芙烈達意象的元素作為封面與專題素材。同年,另一知名時尚雜誌《Harper's Bazaar》也使用卡蘿的自畫像作為雜誌封面。
▎在她的畫裡,住著最真實的芙烈達──最痛苦的自我剖析,最美麗的生命縫補。
▎最貼近芙烈達.卡蘿的圖文傳記!以其畫作為軸線,搭配全彩插圖與書信語錄!
「生命堅持做我的朋友,而命運堅持做我的敵人。」
「我的一生中遭遇過兩次重大意外,
一次是撞倒我的公車……另一次則是迪亞哥。」
芙烈達‧卡蘿將發生在她身上的──先天性的身殘、幾乎致命的重大意外、生命裡的破碎與悲慟,與毀滅式的不忠情感轉化成一幅幅歷久不衰的經典畫作。她更透過這些創作自毀滅裡不斷重生,縫補自己破碎的身體與心靈,展現對生命的堅韌、狂愛與熱情,其強烈的個人特色與藝術貢獻在全球被視為重要的藝術瑰寶。
本書詳細記載芙烈達‧卡蘿充滿戲劇性、浪漫卻又痛苦的傳奇人生。作者西班牙插畫家瑪麗亞.艾塞以用色大膽且精準掌握畫作精隨的高品質插圖,與芙烈達‧卡蘿的生命歷程融合,並加入卡蘿生前的語錄,將卡蘿的思維、人生觀、創作與生命際遇完美地結合。
除了忠實呈現芙烈達‧卡蘿風情的精美插畫外,作者更竭力揣摩主角心境,全文以「第一人稱」視角撰寫,以卡蘿在不同的生命歷程時所創作的畫作,對應當時的事件與書信裡的隻字片語,使讀者更身歷其境、更能深刻體會芙烈達‧卡蘿看似支離破碎卻又色彩斑斕、充滿激盪的藝術世界。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教授 陳小雀──〈吸取痛楚養分的女人〉專文導讀推薦!
世上少有女子如芙烈達.卡蘿一般,將生命揮灑得如此淋漓盡致。
她在藝術界掀起狂飆,儼然綁著蝴蝶結的炸彈。布勒東發掘她,米羅欣賞她,畢卡索稱讚她,康丁斯基敬重她……她那異於常人的寫實風格,令超現實主義者暈眩不已,一時模糊了「寫實」與「超現實」之間的界線。羅浮宮收藏她那幅名《框架》(El marco)的自畫像,在墨西哥當代藝術家之中,她是擁有這項殊榮的第一人。
痛楚是她的養分,孕育出一幅幅獨特的畫作。自畫像裡的她,兩道濃眉連成一起,嘴邊鬍鬚清晰可見,流洩出既憂鬱又激情的神情。多幅作品甚至刻意凸顯血淋淋景象,殘酷中交織著溫柔,死亡中揉合著新生。如此多樣的芙麗達.卡蘿令人著迷,本書作者瑪麗亞.艾塞不同於傳統視角,以圖文重新詮釋芙麗達.卡蘿,值得你我品讀。
【國際媒體 盛讚推薦】
「艾塞將藝術家的標誌性特徵轉化為具有童趣的精采圖畫,這是一種不尋常的選擇,既賦予作品生動的色彩,又賦予作品如童話般的畫面。同時以書寫體手記錄卡蘿日記和信件裡的詞句,藉此呈現『芙烈達美化又創造她的歷史,芙烈達講述事實卻也自相矛盾』之感,非常傑出的作品。」──《出版者周刊》
「傳神的卡蘿傳記,艾塞的繪畫和敘述完美地結合!」──《休斯頓紀事報》
【各界好評 狂愛推薦】
水晶孔 插畫家
汪仁雅 繪本小情歌
陳小雀 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教授
陳宛君 晨熹社繪本書店主理人
陳雪 作家
馬尼尼為 詩人/畫家
海狗房東 繪本工作者
張鐵志 VERSE社長暨總編輯
蔡瑞珊 青鳥書店創辦人
賴嘉綾 作家/繪本評論人
鍾文音 作家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作者簡介:
瑪麗亞.艾塞María Hesse
西班牙插畫家與平面設計師,畢業於西班牙聖特爾莫藝術學院畢業。
代表作為《Frida Kahlo: Una biografía》(芙烈達‧卡蘿圖文傳記)、《David Bowie :Álbum Ilust.》(大衛‧鮑伊圖文傳記)、《Orgullo y prejuicio :Colección Alfaguara Clásicos》(傲慢與偏見:文學小說插圖編繪)。
譯者簡介:
陳小雀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學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專研拉美文學與文化,現任淡江大學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淡江大學西班牙文系、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曾任淡江大學外國語言學院院長。
學術工作之餘,不時探訪拉美,足跡遍及拉美各國。著有《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加勒比海諸國史:海盜與冒險者的天堂》、《魔幻古巴》、《美洲古文明的時光膠囊》、《魔幻拉美》,譯有《玻利維亞日記》、《公羊的盛宴》(合譯)、《三封寫給獨裁者的信》(合譯)、《從橄欖樹我離開:羅卡的12首詩.畫》、《切的綠色筆記本》等。《自由時報電子報》「魔幻拉美專欄」作家。
推薦序
〈吸取痛楚養分的女人〉
陳小雀|淡江大學西語系、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學國際長
世上少有女子如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一般,將生命揮灑得如此淋漓盡致。
她在藝術界掀起狂飆,儼然綁著蝴蝶結的炸彈。布勒東(André Breton)發掘她,米羅(Joan Miró)欣賞她,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稱讚她,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敬重她……她那異於常人的寫實風格,令超現實主義者暈眩不已,一時模糊了「寫實」與「超現實」之間的界線。羅浮宮收藏她那幅名為《框架》(El marco)的自畫像,在墨西哥當代藝術家之中,她是擁有這項殊榮的第一人。
她在時尚圈引領風騷,彷彿超級名模,以一身特萬娜(tehuana)走秀,將巴黎當成伸展台,一時令花都黯然失色。於是,義大利設計師艾莎.夏帕瑞麗(Elsa Schiaparelli)於是從她身上得到靈感,而設計出一套時裝,名為「里維拉夫人之衣」(la robe Madame Rivera);《時尚》(Vogue)、《浮華世界》(Vanity Fair)等流行雜誌,也皆以她為封面人物或為她做專訪。
她在墨西哥歷史中占據重要扉頁,宛如一名革命戰士,翻轉了外界的傳統看法,人們不再稱她是迪亞哥.里維拉(Diego Rivera)的妻子,而改稱迪亞哥.里維拉是她的先生。的確,她絲毫不遜色,她的兩幅畫作曾與里維拉一同出現在墨西哥舊版的五百披索紙鈔上。2007年,墨西哥政府與藝文界合作,在墨京的美術宮為她舉行百年冥誕展覽,盛況空前。
其實,以她的出身及遭遇而言,若不是毅力過人,肯定早就被命運擊潰,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然而,她卻從痛楚中汲取養分,茁壯成巨龍。
因母親懷孕時缺乏葉酸,導致她生長遲緩,不僅右腳細小發育不良,甚至到了3歲才會自己走路,家人因此對外謊稱她得了小兒麻痺症,並少報年齡,讓她意外於墨西哥大革命之際重生。乖舛人生與多事的墨西哥頗為巧合,儘管被戲稱為木腿芙烈達,她仍無畏地邁步前進,視自己為革命。因此,當她畫出己身的痛楚時,便也勾勒出墨西哥的歷史。
因一場車禍,令她瀕臨死亡邊緣,而必須長期臥床養傷。床對我們而言,不可或缺,是生老病死時必須躺臥的方寸世界,而床笫又指男女房中之事,人生有3分之1以上的時間在床上度過。不必諱言,床是芙烈達的世界,然而,床從未侷限她的視野,也未禁錮她的思維,反而昇華為神聖的創作空間。她透過床前的鏡子,展開「自我」世界的探索旅程,從歷史軌跡中窺見自己的華麗身影。
因為瘋狂愛上迪亞哥.里維拉,她甘願當小女人,為他洗手作羹湯,尤其那道最具墨西哥精神的「莫蕾」(mole,巧克力辣醬)更是她的拿手好菜,其食譜至今仍貼在「藍屋」的廚房牆上。不過,她得一再忍受迪亞哥.里維拉的背叛,而背叛猶如利刃,劃傷她孤寂的靈魂。若車禍意外是肉體折磨,那麼迪亞哥.里維拉就是精神打擊。兩人分分合合、吵吵鬧鬧,但即便她從他人身上找到溫柔的慰藉,迪耶哥.里維拉仍永遠是她的最愛。
痛楚是她的養分,孕育出一幅幅獨特的畫作。自畫像裡的她,兩道濃眉連成一起,嘴邊的鬍鬚清晰可見,流洩出既憂鬱又激情的神情。多幅作品甚至刻意凸顯血淋淋的景象,殘酷中交織著溫柔,死亡中揉合著新生。如此多樣的芙烈達.卡蘿令人著迷,本書作者不同於傳統視角,以圖文重新詮釋芙烈達.卡蘿,值得你我品讀。
〈吸取痛楚養分的女人〉
陳小雀|淡江大學西語系、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淡江大學國際長
世上少有女子如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一般,將生命揮灑得如此淋漓盡致。
她在藝術界掀起狂飆,儼然綁著蝴蝶結的炸彈。布勒東(André Breton)發掘她,米羅(Joan Miró)欣賞她,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稱讚她,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敬重她……她那異於常人的寫實風格,令超現實主義者暈眩不已,一時模糊了「寫實」與「超現實」之間的界線。羅浮宮收藏她那幅名為《框架》(El marco)的自畫像,在墨西哥當代藝術家之...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芙烈達.卡蘿
她獨自玩耍
青少年與首次意外
痛楚與畫筆
大象與鴿子
美國佬之域
我的第二次意外
列夫.托洛斯基
超現實主義
請記得我
受傷的小鹿
夢境
她的作品詮釋:年表
重新詮釋她的作品
書目與文獻
致謝辭
推薦序
序言
芙烈達.卡蘿
她獨自玩耍
青少年與首次意外
痛楚與畫筆
大象與鴿子
美國佬之域
我的第二次意外
列夫.托洛斯基
超現實主義
請記得我
受傷的小鹿
夢境
她的作品詮釋:年表
重新詮釋她的作品
書目與文獻
致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