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經濟與企業
1.1 導論:何謂經濟學?
1.2 了解市場中企業、消費者和政府之角色:企業之經濟事務
1.3 稀少性、選擇及機會成本
1.4 個體經濟、總體經濟及商業
第二章 市場
2.1 導論
2.2 消費者與需求
2.3 廠商與供給
2.4 市場:需求與供給
2.5 市場分析應用1:歐盟經濟整合
2.6 市場彈性
2.7 價格彈性
2.8 需求價格彈性的決定因素
2.9 為何廠商需要知道需求的價格彈性
2.10 市場分析2: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跟石油市場
2.11 其他形式的彈性
2.12 市場:結論
第三章 廠商
3.1 簡介
3.2 廠商的作用
3.3 為何需要廠商
3.4 不同種類的廠商
3.5 廠商的目的以及負責人與代理人的問題
3.6 接收與合併:共同掌控的廠商
3.7 廠商與企業家精神:奧地利學派觀點
第四章 廠商的成本及收益
4.1 簡介
4.2 生產函數與邊際報酬遞減法則
4.3 短期成本
4.4 長期成本與生產規模
4.5 廠商收益
4.6 利潤最大化
第五章 市場集中度及力量
5.1 簡介
5.2 市場力量來源
5.3 衡量市場集中度
5.4 市場結構
5.5 完全競爭
5.6 獨占
5.7 不完全競爭
5.8 寡占
5.9 賽局理論
5.10 差別訂價
5.11 市場結構:制度學派的觀點
第六章 投資政策與評價
6.1 簡介
6.2 投資活動資金的來源
6.3 還本與會計報酬率
6.4 貨幣之時間價值與折現
6.5 淨現值與內部報酬率
6.6 投資評價與資金受限
6.7 結論
第七章 企業與政府
7.1 簡介
7.2 市場失靈
7.3 公共財
7.4 外部性
7.5 公共財、外部性及企業
7.6 自由學派的觀點: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
7.7 私有化
7.8 競爭政策
7.9 產業政策
第八章 生產要素市場
8.1 簡介
8.2 勞動市場
8.3 勞動需求
8.4 勞動供給
8.5 勞動市場的議題:合併需求與供給
8.6 人力資源管理
8.7 要素所得與經濟租
第九章 總體經濟學:總體經濟政策與企業
9.1 簡介:企業與總體經濟內涵
9.2 經濟成長
9.3 失業
9.4 通貨膨脹
9.5 收支平衡帳
9.6 回顧總體經濟政策:從1945年至今
第十章 失業與通貨膨脹
10.1 簡介
10.2 有關於失業原因以及處理方式之爭議
10.3 案例研讀:歐洲的失業情形
10.4 對於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以及解決方式的爭議
10.5 結論
第十一章 經濟成長與企業景氣循環
11.1 簡介
11.2 經濟成長:複習
11.3 梭羅的成長模型
11.4 新內生成長模型
11.5 景氣循環的主要特徵
11.6 對於景氣循環的起因以及控制的爭議
11.7 結論
第十二章 經濟穩定
12.1 簡介
12.2 自由裁量政策與政策規則
12.3 規則相對於自由裁量的爭論:穩定政策的問題
12.4 結論
第十三章 國際貿易
13.1 導論
13.2 比較利益理論
13.3 比較利益法則進一步在貿易理論上的發展
13.4 西元1945年之後的貿易型態
13.5 國際貿易政策
第十四章 收支平衡與匯率
14.1 簡介
14.2 收支平衡帳
14.3 收支平衡帳與企業
14.4 匯率
14.5 匯率決定
14.6 匯率制度
14.7 匯率制度實務
14.8 通貨投機與匯率制度
14.9 歐洲貨幣聯盟
14.10 收支平衡、匯率與企業
第十五章 多國籍企業
15.1 導論
15.2 多國活動的形態
15.3 為何多國籍企業存在
15.4 多國籍企業與政府政策
第十六章 國際化或全球化經濟
16.1 簡介
16.2 全球化的爭論
16.3 國際貿易:是全球化的過程?
16.4 全球化的外匯交易市場?
16.5 跨國企業與全球化
16.6 全球化論點的起源
16.7 證明國際化學者的觀點
16.8 企業與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