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關係把「關係」置於「何謂人性」的中心。其前提是:人性基本上是社會性的,我們最根本的需求是他人。
客體關係的起源來自以英國為主(British-based)(譯註:不列顛應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及威爾斯)對古典弗洛依德理論所做的發展。其早期倡導者包括:梅蘭尼.克來茵、隆那.費爾邦、唐諾.溫尼可、麥可.巴林、哈瑞.甘翠普以及強.鮑比。在這本撰寫頗為嚴謹且富批判性的入門書中,拉文尼.鞏美之依年代先後順序介紹了這些主要理論大師們的生平與著作,讓讀者能夠認識到客體關係究竟如何發展,以及其理論究竟如何建構,彼此之間理念如何分歧、甚至對立。當類似的現象透過每位理論大師的銳眼檢視,乃逐漸浮現出對各種概念的某種理解。每個理論背後會有一針對該人生平的簡要撰述,以便對其理念能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具批判性的領會。
本書第二部分則針對客體關係在諮商輔導和心理治療實務上的應用;觸及各不同取徑如何整合的課題;以及在社會和文化團體中,以及與邊緣型人格和精神病人進行治療工作時所帶來的挑戰。最後一章則檢視了客體關係的根基。
雖然本書的寫作乃針對心理治療與諮商輔導的學生,但它的生動活潑及深入淺出,必然吸引所有欲探索此一耐人尋味領域的人們想一窺究竟。本書精采處在於其涵蓋面廣,對不同理論導向保持開放的態度,並深深察覺到客體關係實為一門文化上有其特異性的思想體系。
作者簡介:
拉文尼.鞏美之(Lavania Gomez)
是倫敦,敏斯特(Minster)中心,心理治療部門主任,具有心理治療及督導方面的私人執業服務。
譯者簡介:
陳登義
台灣宜蘭人,資深精神專科醫師
現任: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院長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創會會員及現任常務理事
台灣心理治療學會創會會員及第一任理事
歷任:台北市立療養院成人精神科主治醫師、急診(精神)科主任
台中仁愛之家附設靜和醫院副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相關著作及譯著:
《生物精神醫學》(合著,1995,健康文化)
《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模式》(合譯,1998,張老師文化)
《新生命手冊》(總校閱,合譯,2000,心理)
《人互動團體心理治療-住院病人模式》(譯著,2001,桂冠)
《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合譯,2001,桂冠)
《心理治療入門-精神動力原理與實務概要》(2003,心靈工坊)
「心理諮商經典系列」共十二冊(總策劃,2000-2004,生命潛能)
《長期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基本入門》(2006,心靈工坊、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即將出版)
目錄
第一篇 理 論
第一章 西格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發軔
第二章 梅蘭尼.克來茵:主體關係
第三章 隆納.費爾邦:自我的動態結構
第四章 唐納.溫尼可:浮現中的自我
第五章 麥可.巴林:和諧而相互穿透的混合
第六章 哈瑞.甘翠普:分裂心智的經驗
第七章 強.鮑比:依附理論
第二篇 應 用
第八章 客體關係理論的實務應用
第九章 如何運用差異與多樣性來進行治療
第十章 客體關係的種種前提
第一篇 理 論
第一章 西格蒙.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發軔
第二章 梅蘭尼.克來茵:主體關係
第三章 隆納.費爾邦:自我的動態結構
第四章 唐納.溫尼可:浮現中的自我
第五章 麥可.巴林:和諧而相互穿透的混合
第六章 哈瑞.甘翠普:分裂心智的經驗
第七章 強.鮑比:依附理論
第二篇 應 用
第八章 客體關係理論的實務應用
第九章 如何運用差異與多樣性來進行治療
第十章 客體關係的種種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