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語言學」基本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social linguistics,其基本涵義是:從語言的社會屬性出發,用社會學的方法研究語言,從社會的角度解釋語言變體和語言演變;二是語言社會學(sociology of language),其基本涵義是:從語言變體和語言演變的事實,來解釋相關的社會現象及其演變和發展的過程。本書是大專院校中文系、社會學系、新聞學系等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一般讀者學習「社會語言學」這門新學科。
本書共分十章,內容兼括狹義和廣義的社會語言學、國外和國內的社會語言學,包括社會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雙語現象和語言忠誠、言語交際、漢語與華人社會、基於語料庫的社會語言學研究、語言與文化、語言接觸、社會發展與語言競爭、社會語言學的應用等。
作者簡介:
鄒嘉彥
現職:香港大學語言和亞洲語言講座教授、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學歷:美國哈佛大學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
曾任或現任大學或研究機構客座教授、顧問教授或榮譽教授: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法國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復旦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泰國Chulalorngkorn大學
東北大學、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研究中心
先後執教社會語言學、粵語方言學等課程
榮譽:2001年被選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編著:《中國語文》(北京)、《自然語言處理》(日本)
《計算語言學和漢語處理》(臺北)、《東方語言電腦處理》(新加坡)
《語言研究》(武漢)、《語言學論叢》(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地圖集》
游汝傑
現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先後執教社會語言學、現代漢語研究、漢語方言學、漢藏語系概要、語音學等課程
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理事
學歷:復旦大學中文系碩士
經歷: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理事
榮譽: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
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
主要著作:《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漢語方言學導論》
《中國文化語言引論》、《西洋傳教士漢語方言學著作書目考述》
《上海市區方言志》(語法部分)
目錄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社會語言學的邊界和研究對象
一、描寫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
二、社會語言學與唯理語法、生成語法
三、方言學與社會語言學
四、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範圍和對象
第二節 社會語言學的誕生和經典研究成果
一、社會語言學的誕生
二、城市方言學
三、小城鎮社會方言研究
四、言語民俗學
第三節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一、多人次抽樣調查
二、快速隱密調查法
三、定量分析
四、社會網路的調查研究
五、配對變法
第四節 社會語言學在中國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章 語言變異與語言變體
第一節 社會方言
一、階層變體和性別變體
二、城鄉差異和年齡變體
三、語域變體和職業變體
四、地方戲曲語言變體
第二節 語言分化與語言轉用
一、語言分化
二、方言的系屬層次和地理層次
三、方言島及其成因
四、語言轉用
第三節 語言演變的社會、文化原因
一、人口變遷和語言的宏觀演變
二、移民方式和方言地理分布類型的關係
三、方言歷史演變的宏觀取向
四、權威方言變易的社會文化原因
五、語言微觀演變的社會、文化原因
第三章 雙語現象和語言忠誠
第一節 雙重語言和雙層語言
一、雙重語言現象
二、雙層語言現象
三、雙重語言和雙層語言的關係
四、雙重語言的成因和發展趨勢
五、多語現象和多語社區的共同語
第二節 民系、方言與地方文化
一、民系、方言和地方文化的層級性
二、語言使用場域的地理層級性
三、語言社會功能的層級性
四、強勢方言和弱勢方言
第三節 語言忠誠和語言態度──香港個案分析
一、香港華人各民系概況
二、少數民系的語言忠誠
三、影響語言忠誠的因素
四、結語
第四章 言語交際
第一節 言語社區和言語交際能力
一、言語社區
二、言語交際能力
三、禮貌語言
第二節 會話和語碼轉換
一、會話結構和會話分析
二、精密語碼和有限語碼
三、語碼轉換和語碼混合
第三節 語言或方言的可懂度研究
一、方言間詞彙接近率的計量研究方法
二、兩個新的課題和新的研究方法
三、關於可懂度的兩點思考
第五章 漢語的形成、發展和華人社會
第一節 漢語的歷史源頭和地理擴散
一、南方各大方言的形成及其歷史層次
二、域外方言
第二節 語言演變和社會、文化的關係
一、方言的據點式傳播和蔓延式擴散
二、歷史行政地理與方言地理的關係
三、文白異讀和科舉制度
四、方言擴散和語言融合
第三節 海外漢語分布和華人社會
一、海外漢語形成的原因
二、海外漢語方言和華人社區的共同特徵
三、海外漢語方言社區的由來和分布
四、官話和粵語在海外的地位
五、方言社區的語言標誌
六、語言接觸和文化同化
第六章 基於語料庫的社會語言學研究
第一節 海內外漢語詞彙的差異及其社會背景
一、各地中文異同比較和共時語料庫
二、中文和日文新詞的衍生和詞彙重整
三、各地中文詞彙重整的幾個特點
第二節 中日及滬港語言互懂度的研究
一、日文詞和中文詞的互懂度對比
二、香港和上海方言詞互懂度的對比分析
第三節 當代漢語新詞的多元化趨向和地區競爭
一、新詞地區分布的統計
二、各地新生外來詞的競爭和發展趨勢
三、華語各地區新詞接近率比較
第四節 報刊詞彙和社會文化演變
一、新聞媒體與社會文化
二、地名詞見報率的變化
三、複合地名的演變
四、結 語
第七章 語言與文化
第一節 語言與文化共生、共存
一、語言與文化共生
二、語言與文化共存
三、語言發展滯後與文化
四、語言結構與文學體裁
五、漢語和漢字文化
第二節 親屬稱謂的文化背景
一、親屬稱謂的分類
二、親屬稱謂與民間忌諱心理
三、親屬稱謂與婚姻制度
四、親屬稱謂與宗法觀念
五、親屬稱謂的演變及其文化原因
第三節 語言與民間心理
一、語言禁忌
二、語言巫術
三、語言迷信
四、語言和民俗
第四節 人名和地名的文化內涵
一、人名的民族文化特徵和時代特徵
二、地名的文化特徵
三、地名演變的文化原因
第八章 語言接觸
第一節 語言同化和文化同化
一、語言同化的五個階段
二、海外華人社會的語言和文化同化
三、結 語
第二節 語言接觸和詞彙傳播
一、詞彙的借用和文化的散播
二、文化對「詞彙輸入」的兼容和制約
三、音義混譯詞和音譯義注詞的結構制約
四、詞彙輸入的原因
五、外來詞的本土化
六、結 語
第三節 語言融合
一、合璧詞
二、洋涇語
三、混合語和混合型方言
四、語言接觸和句法結構的輸入
五、底層語言、上層語言和旁層語
第九章 社會發展與語言競爭
第一節 香港的語言競爭
一、香港語言歷史背景略述
二、語言轉移和身分認同
三、英語的社會地位
四、結 語
第二節 臺灣的語言競爭
一、臺灣各民系和方言
二、高層語言之間的競爭
三、低層語言之間的競爭
第三節 大陸的語言競爭
一、頂層語言
二、粵語、吳語和閩語的競爭力比較
三、地區性強勢方言的競爭
第四節 新加坡的語言競爭
一、新加坡社會發展和語言使用概況
二、頂層語言的競爭
三、華人社會高層語言的競爭
第十章 社會語言學的應用
第一節 語言計畫
一、語言地位計畫
二、語言本體計畫
第二節 語言教育和教學語言
一、語言教育
二、雙語教育
三、第二語言習得
附錄 中英對照社會語言學術語
參考書目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社會語言學的邊界和研究對象
一、描寫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
二、社會語言學與唯理語法、生成語法
三、方言學與社會語言學
四、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範圍和對象
第二節 社會語言學的誕生和經典研究成果
一、社會語言學的誕生
二、城市方言學
三、小城鎮社會方言研究
四、言語民俗學
第三節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一、多人次抽樣調查
二、快速隱密調查法
三、定量分析
四、社會網路的調查研究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