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有教室的在地轉化」即試圖透過學校與家庭及社區(部落)的密切互動,冀望社區(部落)的生命與活力獲得正向的開展;也希望師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緊密結合,使其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能相互交融,真正達到「家校和諧」、「學校社區融合」的境界;從而能讓獨具在地文化特色、以社區(部落)空間為基地的課程,得以踏實而順利地被建構與持續發展,展現「社區文化課程」多元而充實的品味與風貌。
作者簡介:
余安邦
臺灣屏東人,1955年2月生
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兼任副教授
學歷:台灣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博士
曾任:中原大學心理學系、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教育心理與諮詢學系及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等校兼任副教授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監事及常務理事
台北市北投區大屯國小學生家長會會長
台北市立石牌國中學生家長會副會長
台北市立麗山高中學生家長會副會長
曾參與家長教育運動十多年
2000年起,曾在台北縣及其他縣市推動「社區有教室」課程方案
與「在家自學」(home schooling)等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主要編著:
《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2000)
《情、欲與文化》(2003)
《情欲明清-遂欲篇》(2004)
《社區有教室的批判性實踐-當學校課程與在地文化相遇》(2005)
《另類教育先行者-2007台北縣在家自行教育資源札記》(2007)
《本土心理與文化療癒-倫理化的可能探問》(2008)
主要研究及教學專題:
文化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與文化、本土心理與文化療癒
鄭淑慧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台北縣汐止市秀峰國小教師
台北縣教育研究發展中心研究發展組組員
目錄
壹 批判性反思
1 闖盪與沈思的人間行者:從「社區有教室」
到「批判的地方教育學」 王慧蘭
2 從課程觀點檢視「社區有教室」 陳浙雲
3 走入社區-試擬「社區有教室」教學實踐處境 陳健一
4 那年夏天寫給教師的絮語箴言 余安邦
貳 在地性實踐
1 淡水古蹟之歌-紅毛城與清水祖師廟
張經昆暨正德國中教學團隊
2 再現平溪風華-天燈、花祭、樹賞、煤探、河盼、鐵道
李玲惠暨平溪國中教學團隊
3 文化產業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從「尋詩訪茶」
到「呷茶話茶」 張錫勳暨坪林國中教學團隊
4 走訪金包里-溫泉、陶藝與走街
陳烘玉暨金山國小教學團隊
5 認識金山特產-地瓜課程的發展與實施
張泰山暨三和國小教學團隊
6 三芝生態遊學-蜜蜂課程探索
陳 滿暨興華國小教學團隊
7 培育海洋的孩子-卯澳社區風情畫
陳叡智暨福連國小教學團隊
後記 「社區有教室」與「批判教育學」的遭逢
--兼論臺灣教育的未來 余安邦
壹 批判性反思
1 闖盪與沈思的人間行者:從「社區有教室」
到「批判的地方教育學」 王慧蘭
2 從課程觀點檢視「社區有教室」 陳浙雲
3 走入社區-試擬「社區有教室」教學實踐處境 陳健一
4 那年夏天寫給教師的絮語箴言 余安邦
貳 在地性實踐
1 淡水古蹟之歌-紅毛城與清水祖師廟
張經昆暨正德國中教學團隊
2 再現平溪風華-天燈、花祭、樹賞、煤探、河盼、鐵道
李玲惠暨平溪國中教學團隊
3 文化產業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從「尋詩訪茶」
到「呷茶話茶」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