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導論:理解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評估研究 1
1.1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評估研究的性質 2
1.2 基礎研究的導向和任務 4
1.3 應用研究的導向和實踐 5
1.3.1 應用研究的類型學 5
1.3.2 應用研究者是干預者 6
1.3.3 應用研究者未來所需要的訓練 6
1.3.4 應用研究機構的不斷出現 7
1.4 評估研究者的導向和責任 8
1.5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評價研究的文獻 9
1.5.1 基礎研究 9
1.5.2 應用研究 10
1.5.3 評估研究 10
第二篇 基礎研究設計 11
2.1 社會研究計畫設計的基本方法 12
2.2 形成研究的問題 14
2.3 評估現有研究 16
2.3.1 一個「好的」研究問題的特質和用途 18
2.4 研究設計的要素 19
2.5 選擇研究設計 20
2.6 科學是如何建立的 26
2.7 社會學理論對經驗研究的影響 30
2.8 理論語言與研究語言之間的溝通 36
2.9 判斷假說有用與否的標準 38
2.10 科學:觀察、實驗和歷史回顧同時進行 43
2.11 設計、模式建構及大規模研究指南 50
2.12 模型在研究設計中的角色 54
2.12.1 實體模型 55
2.12.2 理論模型 56
2.12.3 數學模型 56
2.12.4 機械模型 57
2.12.5 符號互動模型 58
2.13 研究設計的一般考慮 59
2.14 影響研究設計內在效度與外在效度的因素 60
2.15 抽樣 62
2.15.1 隨機抽樣 62
2.15.2 分層抽樣 64
2.15.3 判斷或目的抽樣 64
2.15.4 抽樣技術綜述 64
2.16 關於基礎研究與研究設計的推薦書目 68
第三篇 應用與評估研究 71
3.1 一條與政策決策相關的應用社會科學基本原理 72
3.1.1 應用社會學的未來:一個會長的看法 74
3.2 應用研究設計 75
3.3 為一個問題設計應用研究計畫 76
3.4 學術研究者在應用研究中的心情 77
3.5 應用研究在政策分析中的成功應用 78
3.6 關於應用社會學、知識使用、政策制定及評估的推薦書目 85
3.6.1 應用社會學 85
3.6.2 知識應用 88
3.6.3 政策制定 / 政策分析 89
3.6.4 評估 90
3.6.5 評估的範例 91
3.6.6 知識應用的範例 96
3.7 評估研究是一個程序 97
3.7.1 評價模型的設計和應用 98
3.7.2 定義評估及內部與外部評估的比較 111
3.7.3 評估的順序 112
3.7.4 評價過程中模型的概念 114
3.7.5 關於評估研究的推薦讀物 114
3.7.6 精選評估方面的文獻 120
3.8 研究倫理及其實踐 126
3.8.1 機構的審核過程 143
第四篇 定性研究 165
4.1 導論 166
4.2 系統的研究方法 166
4.3 關於五種方法的概念 167
4.4 敘事研究 168
4.4.1 不同的取向 169
4.4.2 敘事研究的關鍵要素 171
4.4.3 敘事研究的程序 172
4.5 現象學 172
4.5.1 不同的取向 174
4.5.2 現象學研究中的主要要素 174
4.5.3 現象學研究的操作程序 175
4.6 扎根理論研究 176
4.6.1 不同的取向 176
4.6.2 扎根理論研究的關鍵要素 179
4.6.3 扎根理論的研究程序 180
4.7 民族誌 182
4.7.1 不同的取向 182
4.7.2 民族誌的關鍵要素 184
4.7.3 民族誌的研究程序 185
4.8 個案研究 186
4.8.1 不同的取向 187
4.8.2 個案研究的關鍵要素 187
4.8.3 個案研究的程序 188
4.9 定性研究方法論:一個新的看法 189
4.10 為定性研究者推薦更多的資料 200
4.10.1 推薦讀物 200
4.10.2 學術機構和團體 203
4.10.3 定性研究的E-mail討論小組 203
4.10.4 社會科學定性研究方面的網路資源 204
第五篇 利用圖書館、田野與實驗室蒐集資料的方法與技術 207
5.1 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場地、主要方法與具體技術 208
5.2 流覽印行的或線上的社會科學研究資源 211
5.2.1 社會科學索引(SSI) 212
5.2.2 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 212
5.2.3 當前教育期刊索引(CIJE) 214
5.2.4 人口索引 215
5.2.5 社會學摘要 215
5.2.6 心理學摘要 217
5.2.7 心理學資訊 223
5.2.8 當代社會行為科學錄 223
5.2.9 社會學年度評論 224
5.2.10 美國社會學評論 224
5.2.11 略 224
5.2.12 聯邦政府的教育資源 224
5.2.13 兒童成長論文摘要及目錄彙編 230
5.2.14 人口資料線上(POPLINE) 230
5.3 美國人口普查署及其他聯邦資訊資源 231
5.3.1 如何取得人口普查局的資料 231
5.3.2 勞工統計局資料 232
5.4 FEDSTATS 232
5.5 Data Mining through Federal Resources 232
5.5.1 PAIS International Database 232
5.5.2 ATLA Religion Database 232
5.6 問卷調查:選擇與設計方法 232
5.6.1 郵寄問卷法的優點與缺點 233
5.6.2 問卷設計與製作指南 234
5.6.3 利用外來資源建構問卷 238
5.7 提高問卷回收率的技術 239
5.8 實地研究中個人訪談技術的選擇與運用 245
5.8.1 個人訪談的優點 246
5.8.2 個人訪談的缺點 248
5.9 電話訪問前的準備工作概述 250
5.9.1 電話訪問的指導 250
5.10 電話調查與當面訪談的比較 255
5.11 在郵寄問卷法、當面訪談和電話調查三者之間作選擇 257
5.12 作為研究工具的小組調查方法 258
5.12.1 小組研究方法的優點 259
5.12.2 同組調查方法本身內在的困難 259
5.12.3 重複訪問的偏誤 261
5.13 社會量表和指標的建立與選擇 268
5.13.1 Thurstone等距量表 270
5.13.2 Likert量表 271
5.13.3 Guttman量表分析 273
5.13.4 量表區分技術(Scale Discrimination Technique) 275
5.13.5 等級評定量表(rating scales) 275
5.13.6 潛在距離量表(latent distance scales) 277
5.13.7 配對比較法(paired comparisons) 278
5.13.8 語意區別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279
第六篇 社會科學資料統計分析導讀 283
6.1 質疑科學 285
6.2 測量的四種層次及其相對應的統計 289
6.3 統計顯著性的意義及其用法 291
6.4 相關與群體差異的共同量測法的總結 295
6.5 相關量測法概述 295
6.5.1 Pearson積距相關係數 295
6.6 均值差異檢定的概述 298
6.6.1 獨立均值檢定的t值 298
6.6.2 配對均值檢驗的t值 298
6.6.3 兩個均值以上的F檢驗計算 300
6.7 因果關係和多變數分析:從單變數和雙變數問題到社會行為的多變數分析 301
6.7.1 原因的四種特徵 301
6.7.2 多變量分析的統計世界 302
6.7.3 複相關、回歸和聚類分析 303
6.7.4 因果分析的路徑分析 306
6.7.5 因數分析:以簡單條件解釋眾多變數間的關係 314
6.8 其他統計方法的概述及應用的例子 318
6.8.1 Bayesian方法:貝氏推論和貝氏統計 318
6.8.2 典型相關 320
6.8.3 因果分析 320
6.8.5 同期群(Cohort)分析 323
6.8.6 溝通網路分析 324
6.8.7 因變數的分解 324
6.8.8 因果模型中效果的分解 324
6.8.9 德爾斐技術 325
6.8.10 判別(函數)分析 326
6.8.11 事件史分析 326
6.8.12 對數線性模型與分析 327
6.8.13 馬爾可夫鏈(Markov chains) 328
6.8.14 變換分析(Meta-Analysis) 329
6.8.15 多元判別(函數)分析(multiple discriminant (funcation) analysis) 337
6.8.16 逆正函迴歸和對數比率模型(probit and logit models) 338
6.8.17 最小空間分析(smallest space analysis) 339
6.8.18 推測程序(stochastic process) 340
6.8.19 結構方程和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340
第七篇 評估社會變數:尺度與指數 343
7.1 關於評估的資源概覽 346
7.1.1 書籍 346
7.1.2 出版社及測試供應者 347
7.2 評估社會狀況的尺度 349
7.2.1 Duncan的社會經濟指數 349
7.2.2 Siegel(NORC)的聲望評分 353
7.2.3 Treiman的標準國際職業聲望量度尺度 355
7.2.4 Nam-Powers社會經濟地位評分 357
7.2.5 Hollingshead的社會地位指數 359
7.2.6 教育尺度 369
7.3 評估群體的量表:結構與變化 370
7.3.1 Hemphill的群體維度指數 371
7.3.2 Bales的互動過程分析 381
7.3.3 Seashore的群體凝聚力指數 384
7.3.4 自發性選擇社會計量尺度與社會計量偏好 385
7.3.5 Bogardus的社會距離尺度 388
7.4 社會指標 390
7.4.1 社會指標的定義 391
7.4.2 人類發展指標 401
7.4.3 國家社會指標 404
7.4.4 州和地方社區層面的社會指標 415
7.4.5 關於普遍適用的和特殊的社會指標項目,以及最近發展 415
7.4.6 社會指標網路新聞 416
7.5 國家經濟指標 416
7.6 組織結構的量測 418
7.6.1 組織量測手冊 419
7.6.2 組織規模 423
7.6.3 制式化 425
7.6.4 集中化 428
7.7 社區 433
7.7.1 社區態度量表 435
7.7.2 社區服務行為的計分卡 439
7.8 社會參與 440
7.8.1 Chapin的社會參與量表 441
7.8.2 閒暇參與和娛樂 442
7.9 工作組織中的領導 445
7.9.1 領導意見問卷 446
7.9.2 管理行為的描述 450
7.10 士氣和工作滿意度 454
7.11 455
7.11.1 Schuessler的社會生活感受量表 455
7.12 態度、價值和道德量表 462
7.12.1 孤立和無規範(alienation and anomie)的量測 463
7.13 婚姻和家庭 465
7.13.1 二元調適量表 465
7.13.2 PREPARE詳細目錄 469
7.13.3 生活改善量表 470
7.14 人格測試 474
7.14.1 明尼蘇達多面相人格測試清單 475
7.15 BUROS研究所及BUROS心理測量年鑑 478
7.15.1 Achievement 478
7.15.2 Behavior Assessment 481
7.15.3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485
7.15.4 Education 489
7.15.5 English 492
7.15.6 Fine Arts 497
7.15.7 Foreign Languages 497
7.15.8 Intelligence and Scholastic Aptitude 497
7.15.9 Mathematics 502
7.15.10 Miscellaneous 503
7.15.11 Multi-Aptitude Batteries 509
7.15.12 Neuropsychological 510
7.15.13 Personality 513
7.15.14 Reading 527
7.15.15 Science 531
7.15.16 Sensorimotor 531
7.15.17 Social Studies 532
7.15.18 Speech and Hearing 532
7.15.19 Vocations 535
7.16 研究者如何創建自己的量表:最後一項工作 545
譯者後記 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