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已成為一個重要且普遍使用的理論與實質的項目,被用來表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關係。「文化」的領域包含了人類形式和關係的多樣性:從微觀的人際互動,到團體規範過程和價值、溝通形式,以及各種隨處可見的文本和形象;範圍廣及制度形式和限制,包括社會再現和社會意象,同時也涵蓋經濟、政治與意識形態的決定性。因此,「文化研究」可說是「打破學科界限的」學科。
作者為解決教授各種文化研究時所面對的困境,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力求廣度的延伸,蒐集了相關的理論和實證走向,呈現出整體的現代面向,並判斷其對於理解當代文化形式有無幫助。作者對於當代議題多所探討,包括「世界的失序」、「性別與主體性」、「空間」、「文化政策」,以及經常被討論的「認同」、「青少年文化」、「電視」、「族群和種族」、「數位媒體文化」等議題。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基礎和架構,幫助讀者了解當代文化變遷的重要性、完整性與多樣性。
本書在台灣的出版,代表了西方孕育的理論落腳在東方文化中,正如同台灣本身融合了傳統中華文化實踐和西方資本主義與文化一樣。作者企盼這會是一個真正相互學習的時刻,尤其欣喜於本書能為全球脈絡下已然浮現的在地的、台灣的文化研究,提供某種激勵。
作者簡介
克理斯.巴克(Chris Barker)
現職:澳洲臥龍岡大學傳播與文化研究副教授
主要著作:
《全球電視》
《電視、全球化與文化認同》
《文化研究與論述分析》
譯者簡介
羅世宏
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碩士,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媒體傳播博士,現任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傳播政治經濟學、通訊傳播政策、中國傳媒研究、傳播與社會理論。除了學術生活之外,亦常參與公民社會民主運動與公共生活,關注台灣社會民主與媒體結構改造議題,曾任媒體改造學社召集人。參與翻譯的書籍包括《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Severin & Tankard)、《 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 》(Chris Barker )、《 質性資料分析 》(Bauer & Gaskell)、《 問題媒體:21世紀美國傳播政治 》(Robert McChesney )、《傳播理論史:回歸勞動》(Dan Schil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