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孫劍秋
易經的研究方法-孫劍秋 I
出土文獻研究
20世紀《易》學的回顧與省思
——兼論出土《易》學文獻研究的重要意義-劉大鈞 1
伏羲「觀物取象」與天水「卦臺山」安志宏 9
《左傳》、《國語》《易》筮言「八」解-廖名春 21
馬王堆漢墓《易傳》類帛書劄記六則-丁四新 33
象數研究
六壬推類邏輯系統探析-吳克峰 41
中國古代演算法系統與《周易》影響-李似珍 59
《易緯.乾鑿度》釋《易》舉略-呂 凱 67
義理研究
關於《易》學思維體系——一種學術倡議-蘇永利 77
從《周易》的「時空哲學」看「命」與「德」鄔昆如 81
《周易》與中華民族精神歐陽康、孟筱康 93
《周易》與中國管理精神的塑造-施炎平 99
《易經》中逆境求生,逢凶化吉之哲學曾春海 109
生生之德:《易》學的形上智慧及永續性-高柏園 121
從《易》學原理論人與自然的關係魏元珪 129
乾坤關係研究——以「理想」、「異化」與「重構」為核心的思考康自強 145
《周易》陰陽之美探析——兼論西方崇高優美之美感經驗張于忻 157
〈井〉卦辨義-井海明 173
論〈繫辭傳〉裡的變化(德)施維禮 181
通志成務——《易經.彖傳》研究-劉君祖 199
《周易》、《老子》軍事思想研究比較-王智榮 213
易學史研究
老子思想與《易》相通論李鴻儒 235
孔子對《周易》的詮釋方法林義正 251
從「神道設教」觀點論董仲舒哲學中的《易》學思維劉振維 273
兩漢《易》學與音樂學-黃黎星 299
虞翻《易》學的動之正與成〈既濟〉定說-王新春 313
《易》學家荀爽的哲學思想管窺崔 波 323
鄭玄《禮記注》中《易》學思想探賾謝淑熙 333
阮籍〈通易論〉析探-蔡忠道 351
邵雍《易》學思想中的儒道融通孫劍秋 365笑看棋局比羲皇——邵雍「先天《易》」歷史數理推演之模式郭世清 373
可能有多少張邵雍的《伏羲易》方圖?-魯慶中 403
《周易》的兩個詮釋角度——以朱熹《易》學「陰陽」觀為例趙中偉 411
朱熹的「保合太和」與陰陽流行說向世陵 437
張浚《易》學的中道觀陳伯适 445
胡一桂「四聖易象說」探研李秋麗 469
清儒《易》學平議楊效雷 479
從船山《周易內傳‧乾卦》之詮釋見其取材於《正蒙注》之精神-蔡家和 487
臺灣國家圖書館藏抄本《翁山易外》考辨何淑蘋 503
清儒吳騫《子夏易傳釋存》稿本初探賴貴三 517
《易》學史研究與符號遮蔽——從惠棟研究誤區出發-鄭朝暉 549
《天方正學》中的《易》學與回教本色化問永寧 557
胡自逢先生《易》學論著述評李威侃 565
試論劉大鈞先生的《周易》古經文字考辨劉 彬 581
附錄一
〈第六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序〉-胡志強
附錄二
第六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開幕致辭-劉大鈞
附錄三
三十而立的感恩——繼往開來邵崇齡
附錄四
第六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回顧與展望-倪淑娟
附錄五
〈第六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序〉-張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