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集 卷 一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校注】
題,《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古唐詩合解》俱無主人二字。 芙蓉山,江南名山,稱芙蓉者甚多,如湖南衡山(《水經.湘水注》),江西南康(《明一統志.卷五十二》),湖州(《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二十二》)等,似以在無錫者為是。《大清一統志.卷六十.常州府》:「山川:芙蓉山。」註:「在金匱縣東北二十里,芙蓉湖在其下,故名。上有天乙峯,為歲旱祈禱處,又名龍泉峯。」
日暮,王粲<七哀詩>其二:「日暮愁我心」。 蒼山,顏延之<和謝監靈運詩>:「弔屈汀洲浦,謁帝蒼山蹊。」
白屋,白茅覆蓋之屋,賤人所居。《說苑.尊賢》:「白屋之士,所下者七十人,而天下之士皆至。」
柴門,陶潛<自祭文>:「翳翳柴門,事我宵晨。」《後漢書.楊震傳》:「於是柴門絕賓客。」集解:「通鑑胡注:柴塞其門。」 犬吠,《梁書.徐勉傳》:「遷侍中,時王師北伐,候驛填委。勉參掌軍書,劬勞夙夜,動經數旬,乃一還宅。每還群犬驚吠。」古詩:「狗吠深巷中。」(陶潛<歸園田居詩>仝)
風雪,古詩:「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 歸人,江淹<雜詩陶徵君田居>:「歸人望烟火,稚子候檐隙。」
【評說】
明 顧 璘 曰:此所謂真語真情者,近實故妙。(《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
明 皇甫汸曰:犬吠不若雞鳴。詩云:無使尨也吠。後之作者,如:犬吠松閒月。又犬吠水聲中。仙家犬吠白雲間。犬吠奚足寄興,而松月雲水,遂爾有致,此詩人善於形容也。(《解頤新語》)
明 唐汝詢曰:無限淒楚,幸不說出,故佳。又曰:直賦實事,然令落魄者讀之,真足淒絕千古。(《彙編唐詩十集》)
明 周 敬 曰:語清調古,含無限悽楚。(仝上)
明 周 珽 曰:歸途遙暝,家復淒涼,聞犬吠而想彼風雪中人,尚有牛衣相對景象,此時此情說不出,故亦說不出,妙。(仝上)
清 王堯衢曰:日暮蒼山遠,行路之際,暮景可悲。此句言行路之難至。天寒白屋貧,白屋貧家,蕭條景況;又值天寒而宿,更倍淒涼矣。柴門聞犬吠,犬吠者,驚客到也,確是雪夜景。風雪夜歸人,人從風雪中夜歸白屋,是在淒涼中得安樂境。(《古唐詩合解》)
清 施補華曰:日暮蒼山遠……風雪夜歸人。較王韋稍淺,其清妙自不可廢。(《峴墉說詩》)
佚 名 曰:名句。李于麟有白日澹州之句,亦佳。(《鬱華閣藏明鈔本劉隨州集》)
送張起崔載華入閩中
朝無寒士達,家在舊山貧。相送天涯裡,憐君更遠人。
【校注】
張起,《全唐詩》收張起詩,僅<早過梨嶺喜雪書情呈崔判官>、<春情>二首。題云崔判官,殆即崔載華;題之梨嶺,詩之建溪,俱入閩之道。蓋崔先張入閩,故有是作。 崔載華,觀本集中與崔送寄詩共六首,另四首為<茱萸灣北答崔載華問>(本卷)、<酬李員外從崔錄事載華宿三河戍先見寄>(本卷)、<贈崔九載華>(卷八)、<同崔載華贈日本聘使>(卷八),另一首<送崔載華張起之閩中>(本卷),題同,則為五律。又按權德輿有<同陸太祝鴻漸崔法曹載華……詩>,知崔,行九,曾任法曹與錄事。又戴叔倫有<答崔載華>詩云:逢箇楚狂來。豈楚人乎! 閩中,《舊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江南東道:福州中都督府……景雲二年,改為閩州……天寶初,改為長樂郡。乾元元年,復為福州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