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改變了氣候的演進
中生代是地球歷史上極長又穩定的一段高溫潮溼期,一般而言,要改變這個情況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約在八千萬年前,地球的板塊運動開始活躍,到處都是火山活動,噴出來的火山微粒,佈滿大氣層,遮蔽了陽光,影響了地表熱能的分布。更巧的是,突然有一顆天外來客,撞擊地球,造成更大的擾動,帶來第5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生代也隨之結束。
自此以後,地球就開始了漫長的降溫作用。除了在古新世及始新世出現一個短暫的高溫期外,地球基本上一直在降溫。在這個單向的進程中,除了喜馬拉雅山脈的隆升外,最重要的就是南極冰原及北冰洋的次第形成。
因此,可以說八千萬年以來,地球一直在緩慢的降溫,直到三百萬年北冰洋形成後,地球開啟了史無前例的以十萬年為周期的氣候變動,冰期與間冰期反覆的交互出現,地球不論是陸地或是海洋,溫度終於降到了類似目前的水準,再也沒有往昔的高溫場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裡,平均而言,地表的溫度幾乎是以一千萬年降低 1 度的速率在緩慢冷卻。
然而,隨著人類對大氣及地表環境的擾動,地球正以難以想像的速率在增溫。過去一百年來,地表的溫度已上升近 1 度,若人類不懸崖勒馬,改絃更張,未來三、五百年的時間裡,地表的溫度將可能會升回中生代的高溫場景,這是多麼可怕的事!這也是地球環境變化的可怕災難!
即將消失的冰河
在圖 2-13 所看到的冰河,叫做牧羊人(Shepherd)冰河與斯佩里(Sperry)冰河,是美國蒙大拿州冰河國家公園中的兩條美麗冰河。在牧羊人冰河照片裡,左圖是 1913 年的老照片,右圖則是2005 年的現況。在斯佩里冰河的照片中,上圖拍於 1913 年,下圖攝於 2008 年。兩相對照,這兩個冰河大幅縮減的情況清清楚楚。
美國的冰河國家公園是 1910 年所成立,當初從來沒想到,才僅僅過了一百年,原先在這個冰河國家公園的 150 條冰河,現在只剩下 25 條;而剩下來的 25 條,預計在 2020 年時,就會完全的消失不見。所以在未來的十年內,僅存的冰川都完全消失不見之後,全世界報紙的頭條標題就是:美國的冰河國家公園沒有冰了!
同樣的情形正在南美、歐洲、非洲、亞洲的高山發生,也在北極及南極的冰原出現。氣候暖化帶來的衝擊,對於高山冰川所影響的層面非常的大,甚至會影響高山冰川周圍地區的水資源使用安全。
快速縮減的陸地面積
歐、地中海、西亞、甚至於中國大陸,都是未來一百年、兩百年、三百年海平面不斷上升以後會被淹沒的地方。
今天台灣跟中國大陸簽了 ECFA 的貿易協定,希望藉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帶動我們台灣的經濟發展,這是很自然的策略。但是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我們能倚靠中國大陸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三十年、最快大概只有十年的好景。
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大陸華北平原、華東平原、華南平原這些藍色的地方都會開始被海平面淹沒了。目前這些地方正在快速發展,它的工業區,是許多台商投資設廠的地方。但是在三十年的時間裡,這些地方就再也沒有辦法正常的運作了!所以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自立自強,盡量努力靠我們自己,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全方位衝擊。
杜拜「世界島」的教訓
近年來媒體報導中東杜拜著名的「世界島」建設案,是一個警惕我們的殷鑑。
這個頂級奢華的物業開發案,是由 300 座大小不同、藉由填海造陸的人工島嶼組成,整個群島組成了一幅世界地圖的圖案;因設計突出新穎,在該案推出的時候,一時曾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開發商在這些島嶼上建設豪華酒店和高級別墅,出售給億萬富豪,而住戶們使用摩托船、遊艇或者直升機在島嶼之間穿梭,享受與俗世隔絕的獨特海景。
沒想到因氣候暖化帶來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在2003 年啟動的「世界島」計畫,不到十年建設工地已開始出現下沉現象,島上的沙灘正在逐漸被海水侵蝕,島嶼之間的海上通道也逐漸被泥沙淤塞;加上金融海嘯造成的債務問題,「世界島」的開發工作已經喊停。
「世界島」的建設案,就是典型的狂傲加上短視所造成的結果。杜拜因石油致富,整個國家的建設亦以奢華聞名,只看到該國在財富上的炫耀,沒有為氣候暖化所可能造成的危機,作好相關的因應措施。因此,「世界島」的失敗,只是未來一連串危機的第一個骨牌而已。
氣候暖化所帶來的環境衝擊是絕不能輕忽的,國家的建設必須以百年以上的尺度去作前瞻性的規劃與設計,若不把這個重要的因素考慮在內,一切建設都是蓋在沙土上的工程,將經不起未來的嚴酷考驗,不但浪費了人力與資源,也會像「世界島」一樣以失敗告終。
我們個人也是如此。面對複雜的世局,極端的環境變化,我們人生的重要目標與優先性,也要重新的檢視與修正。
建設台灣成為方舟島
氣候變遷對台灣及世界帶來的挑戰是空前的,也是難度極高的,需要以全新的思維全力因應。
雖然暖化的趨勢難以挽回,我們卻沒有耽延的時間,只能勇於面對,力求降低未來可能遭致的更大傷害。未來台灣因氣候日趨極端化,山區及都會區的自然災害頻率增高,而沿海地區卻會因海平面不斷上升而逐漸被淹沒;台灣的外型未來將不再像一個地瓜,而會像一根香蕉。
然而台灣先天地形起伏大,超過三分之二的土地的海拔標高在 100 公尺以上。也就是說,就算有一天氣候暖化到南極東大陸都消融的極端情況,台灣仍有三分之二的土地不會被淹沒,可說是一艘永遠不沉的航空母艦。我們應該利用這個先天的優勢,好好的建設台灣,成為一個方舟島,不但我們自己可以永續發展,還能成為周圍國家的幫助,東亞的燈塔。
當前政府應該優先推動的工作,一方面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加速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及替代能源的開發;另一方面必須就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等即將發生的風險和損失,重新審視我們國家的長期發展策略。例如沿海工業區的遷移、農業生產區的調整、低窪城鄉地區的重新規劃、緊急應變組織的運作等,都是迫切需要推動的課題。
氣候暖化已是我們這個世代不得不面對的關鍵議題,不論是知災、防災、避災及救災,都是大家無法逃避的工作與責任。
做好未來的方舟計畫
聯合國有個方舟計畫。2007 年 2 月 26 日北極「末日地窖」於挪威朗葉比鄰近地區正式啟用,地窖中將裝滿全球最重要種子的樣本,其目的在於當遭遇全球災難時,能成為提供人類食物的「諾亞方舟」。
這座地窖在北極偏遠山區的永凍層中挖掘建造,距離北極約一千多公里。地窖由三個寬敞的冷室組成,每個長 27 公尺,寬10 公尺,形成一個在砂岩與石灰岩中開鑿挖掘而成的三叉狀隧道。這座種子庫可以防禦全球氣候變化、戰爭等自然或人為大災難,保護貯放其中的作物種子,目前已有 100 多個國家參與。
我國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與挪威農糧部北歐遺傳資源中心(Nordic Genetic Resource Center; NordGen)於 2009 年 2 月 26 日在挪威的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 SGSV; http://www.nordgen.org/sgsv/)開幕週年慶祝活動上,共同簽署全球種子庫備份保存計畫協定;台灣將依照協定陸續提供水稻、雜糧、蔬菜等共約 12,000 份種子保存於此種子庫中。
這是世界級的預備計畫,我們國家、企業、甚至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方舟」計畫。
各式的生存方舟
繼挪威「末日種子庫」正式啟用後,有些科學家也認為,一旦地球遭遇太空星體碰撞、核子大戰或其他致命性災難,月球將可作為重建文明的避難所,所以應該積極開發貯存人類生命、作物、科技和歷史資料的「月球方舟」(lunar ark)。
在 2007 年 8 月於法國史特拉斯堡舉行的一場會議上,與會者熱烈討論了這類建立月球方舟的計畫,基本構想是將諸如去氧核糖核酸(DNA)序列和金屬冶煉或種植作物等資料載入硬碟,將其置放於一個建於月球地表下的資料庫中,再透過傳輸裝置將資料傳回地球。
資料庫建立後,初期將由機器人負責運作,並透過無線電傳輸與地球聯繫。接著擴大資料庫的內容,納入微生物、動物胚胎和植物種子等自然物質,甚至加入博物館過剩收藏之類的文化遺跡。二十一世紀結束前,科學家還希望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太空站。
除了月球方舟以外,還有俄羅斯一個建築師事務所和國際建築協會設計出一種「方舟酒店」,它能夠抵禦海平面上升和氣候變化引發的洪水以及地震等自然災難。自從 2005 年慘遭「Katrina」颶風襲擊之後,美國新奧爾良市重建工程迄今仍在進行中。一群建築設計師們設想在密西西比河岸建造一座金字塔型的超級生態浮城,這座浮城的英文名稱為「New Orleans Arcology Habitat」,即「新奧爾良生態建築棲息地」,縮寫 NOAH,所以該建築又名「諾亞大廈」,面積 3000 萬平方英尺,可容納 4 萬人居住。藉由縱向和橫向的內部的電力交通聯繫,基本上消除了對汽車的需要。為了做到零碳排放,浮城的外立面覆蓋的是太陽能電池板。浮城內裝有被動式太陽房玻璃窗、空中花園空調管道、汙水處理、淡水循環利用及貯存裝置。
環境變化的危機日增,時間已非常緊迫,願我們這個世代的人都能裝備好夠用的智慧與力量,加緊推動該作的「方舟」預備工作,為自己、家人以及國家,在心態及行動上積極做好知災、防災、避災、救災的各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