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逐字共筆——法律系上課情況
一位台大財金系畢業的同學如此回憶:「只要在上課時間,遠遠看到前面那間教室外的走廊上擠滿了學生,就知道又發生教室座位不夠用的情形,這一定是法律系的課。」另一位台大經濟系畢業的同學如此回憶:「只要遠遠看到一個教授穿著西裝,偌大的教室學生們都擠到後面,然後再慢慢向教室前面擴散稀釋,每一個都埋頭苦幹抄著筆記,有時候還看到桌上放著錄音機,這一定就是法律系的課。」
學習環境
台大法律學院位於徐州路二十一號,台大醫院的旁邊,與位於公館的台大校總區完全分離,只有每小時一班的接駁公車作為兩校地的連結。這裡有三個系,法律系、政治系、經濟系,以前都歸屬於法學院,現在法律系獨立出來設置法律學院,而政治系、經濟系與總區的社會系則設置社會科學院,不過只是組織上改制,原本的三個系還是留在徐州路的舊法學院內上課。習慣上,大家還是稱徐州路二十一號的校地為法學院。整個法學院占地不大,面積比隔條馬路對面的台北商專、成功高中都還要小,院內的建築大部分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物。法學院除了兩排主要教學教室外,還有幾棟各有研究或行政用途的大樓,與法學院圖書館(簡稱法圖)。這些建築物圍繞著一個小小的水池,稱為弄春池,池中的人造鯉魚口四季不停地噴著水。法學院的隔壁,就是學生宿舍及運動場,對住宿的學生上課而言,非常方便。
法圖一樓是期刊室與藏書室,二樓則是閱覽室,供學生念書之用。在法學院的三個系中,法圖二樓閱覽室的使用率,就屬法律系最高。這或許是因為文組第一志願的法律系學生,確實比較用功,不過在看到寒暑假中,法律系學生還是勤上法圖念書,這就有點啟人疑竇,真的只是因為用功所以勤上法圖嗎?答案顯而易見,不是因為愛用功,而是因為國家考試制度逼得法律系學生不得不在寒暑假中,仍然要勤奮地上法圖念書。甚至,平常法圖都是晚上十點半才關門,可是寒暑假卻在五點就打烊,讓法律系為了找地方繼續念書而傷透腦筋。為此,還有同學在BBS上抱怨,認為法圖不該這麼早關門。尤其暑假時台北盆地如此悶熱,宿舍又不准裝冷氣,電風扇吹出來的風都是「熱浪」,法律系的同學根本無法呆在宿舍念書。如果跑去醫學院的學生閱覽室跟醫學院的學生搶位子,又會惹來醫學院學生的抗議。不過,法圖基於人力缺乏的理由,仍然無法在寒暑假延長開放時間。無奈,法圖依舊五點準時打烊,法律系的考生們只能繼續流浪在台北街頭,尋找一個舒適可準備考試的地方。中央圖書館是一個不錯的地點,它離法學院很近,一樓有個蠻大的開放式閱覽室,在暑假中若去那邊念書,你會看到一張桌子六個位子上,有四個以上是放著法律教科書或是小六法,就知道法律系學生的勤奮了。法學院與總區隔離,在人際關係上和與其他學科領域的接軌上,產生了點問題。由於社會科學注重對社會的了解,法學院與台大校總區的隔離環境,使得法學院的學生與他系學生間的互動較少,也較少參與社團活動。這樣封閉的環境下,可能會使得法律系學生以為法條就是一切,而忽略了社會現實。更重要的是,法律系在自我封閉的社群環境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價值體系,以為念好書考上國家考試就是人生的唯一目標,而從這裡畢業的學生到了社會上工作後,可能也將這樣的價值觀深植於法律事業中。這點,於本書第九章會再詳加說明。對於這個問題,校方在校友的壓力下,已經開始改革,將來整個法學院(包括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會遷址到校總區去,讓這些科系的學生能夠在台大校總區的准社會系統中接觸社會現實。不過,從我大一入學,就知道這個政策目標,但到我大學畢業,這個目標仍未實現。綜之,台大法學院是個鬧中取靜的念書環境,但相對來講卻過於封閉,學生能夠在這邊專心的念書,但其人生價值觀卻某程度地被扭曲而不自知。以下,將開始介紹法律系的上課文化,讀者可漸漸從中讀出法學教育的問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