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夜夢飛熊兆,
周穆王奏笛止霖雨,
伍子胥一夜白髮,
干將莫邪造雌雄二劍,
孟姜女哭倒長城,
塑造龐大瑰麗的中國歷史。
《封神演義》中的奇人異事、《搜神記》中的古英雄事真是假?神話世界裡,天上或人間的各路英雄演繹出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故事,這些故事無一不烙印上人類社會的足跡。千百年來,中國傳說一直擁有不朽的魅力,膾炙人口,令人百讀不厭。是中國人不可多得也無法取代的文化遺產,是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
作者集畢生之精力,從這些零碎的材料中,通過蒐集、整理、梳理、分析,並構建出神話的輪廓,使那些在時代的流變中因被誤認為聖君、或被誤認為凶神、或被拔高為創世神,而徹底失去了本來面目的神話人物各歸各位,從架兩條龍的啟開始,到秦始皇大興土木,建蓋皇塚與阿房宮等,用簡練、流暢、平實的文字進行了系統性的陳述,搭建出中國神話傳說系譜的相對完整性和清晰性,傳說不再僅僅是故意捏造、美化前人的史詩,而是一幅動人的藝術畫作。
本書特色
作者袁珂為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本書是他一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因其專業系統且通俗易懂,出版三十年來,受到國內外讀者的歡迎,並且被翻譯成俄、日、韓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選入學校課本。
書中內容除導論篇外,撰寫模式就像是故事一般,不僅文字淺顯,甚至有對話的模式,可將本書作為故事書來閱讀。此外,近幾年來,由於大陸小說家的緣故,山海經一書重新活躍於市場,加上中國人對神話傳說一直都有神祕的好奇,這類的書籍一直是市場上較為熱門的題材
作者簡介:
袁珂
當代中國神話學大師。一九四六年,曾任職臺灣省編譯館,開始系統化地研究中國神話。一九四九年後回到四川,繼續從事文學暨神話學的研究,爾後更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任研究員及中國神話學會主席。
一生著述頗豐。一九五○年,第一部神話專著《中國古代神話》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的漢民族古代神話專著,從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學術聲望。之後,更先後撰寫了《古神話選釋》、《神話論文集》、《袁珂神話論集》、《山海經校注》、《巴蜀神話》(合著)等二十多部著作及八百餘萬字的論文。 袁珂先生的多數著作在香港、臺灣均多次重印,並且被翻譯成俄、日、英、法、義、西班牙、捷克、韓國、世界語等多種語言。其作品還被中國、日本、美國、新加 坡等國入選為學校課本。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夏代的開國君主是禹,繼承禹做了國君的,是禹的兒子啟,啟就是從在嵩高山腳下變做石頭的母親的裂開肚子裡生出來的。這位啟在《山海經》裡也很有名,他原是神和人間女兒所生的兒子,雖不全是神,但也算是一個神性的英雄。我們來看看他的狀貌:耳朵上掛兩條青蛇,駕兩條龍,三層雲簇擁著他;他左手拿一把羽傘,右手握一個玉環,身上還佩戴一隻玉璜,這儀容是多麼俊偉!據說他曾經三次乘飛龍上天,到天帝那裡去做客,就把天庭的樂章〈九辯〉和〈九歌〉偷偷地記下來,帶到人間,改作了一遍,成為〈九招〉,也就是〈九韶〉,在高一萬六千尺的大穆之野,叫樂師們在那裡開始第一次的演奏。後來又根據這支曲子,寫做歌舞劇的形式,吩咐歌童舞女手裡拿著牛尾巴,在大運山北方的大樂之野表演起來。他本人便乘龍駕雲,張傘握環,儀態閒雅地在那裡觀看自己的創作在雲煙山樹的縹緲中一幕幕地展開,想來他還會不知不覺地拿握在手裡的玉環,敲著佩在身上的玉璜,用以代替樂曲的節拍呢。人間從此有了新的繁複的音樂,那舊式的、單調的女媧的笙簧,人們恐怕已經不想再去欣賞了。他有一個臣子,名叫孟塗,也是一個半神半人的奇怪人物。據說當他在巴(今川東一帶)這地方做巫教主的時候,老百姓到他那裡去打官司,他全不管原告、被告雙方臉紅脖子粗的爭論,他只消作起一陣法術,抬起眼睛一看,見那衣服上露出血跡的,就叫人把他捉住,定下他的罪名。因為衣服上有血,乃是神的示意,具體說明了犯罪者的犯罪事實。像這樣的斷案,比起有些糊塗官草菅人命的斷案來,算是充分具有好生之德的了。後來孟塗死了,人民就把他埋葬在巫山上,之後還在巫山下面給他建修了一座廟,叫做「孟塗祠」,以紀念他的功德。啟自從得到天樂〈九辯〉和〈九歌〉,就自以為確實是個非凡人物,簡直忘乎所以,一點也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只是淫蕩放恣,圖自己的舒適快樂。他常到郊外舉行盛宴,大會賓客,這時只聽見簫管聲和鐘磬聲齊作,一片鏘鏘鍠鍠的音樂,加上人們的笑聲、鬧聲,嘈雜得實在是有些聒耳。可是這位夏啟王,卻沉湎於醇酒和美色裡面,醉眼迷離地舉著酒杯,朦朧地瞧著面前歌童舞女表演的模仿蠍形的獨足舞蹈——萬舞,一隊去了一隊又來,他非但不覺得樂聲和吵鬧聲聒耳可厭,反倒覺得可以給他添歡助興,像這樣不拘形跡的野外宴遊,真是其樂無窮。這些音樂聲、笑鬧聲,大概是過於響亮和喧囂了,因而不止一次從地面飄揚到了天上,讓天帝都聽見了。這位神的兒子的胡作非為,起初天帝還稍稍能夠容忍,後來見他鬧得愈來愈不像話,便決定把他拋棄,並且給他應有的懲罰。所以啟剛剛死去不久,他的五個兒子就鬧起內訌來,致使夏家的天下被有窮國國王后羿所奪,讓夏家的基業中斷了數千年之久。有窮國國王后羿,原本是一個普通農民的兒子,因為仰慕為民除害的天神羿的善於射箭,自己也喜歡射箭,因而也取名叫羿,後來做了國王,人們便尊稱他為后羿。「后」就是王,是首領的意思。
他生來就有射箭的才能,當他還是小嬰孩、躺在搖籃裡的時候,茅簷下的蒼蠅常來叮他的眼睛、吮他的鼻子,攪擾得他不能睡覺,他就要求他的爹媽拿蓽草來給他做一把小弓和幾束小箭,他拿起小弓和小箭,左開弓、右射箭,向著空中飛舞的蒼蠅射去,居然一下子射死許多,使蒼蠅們都不敢近身。
他五歲那年,有一天,爹媽帶著他上山去採尋藥物。那時正是夏秋天氣,山間多的是鳴噪的蟬兒。走了大半天,走到一棵大樹下,他疲倦得直想睡覺,再也走不動了。這時候,整個山上只有這棵大樹上有一隻蟬,正「知了——知了」地鳴叫著。爹媽商量,只好讓他在這棵蟬鳴的大樹下暫睡一會兒,回來再憑蟬叫聲來尋找他。安頓已畢,老兩口就自去採藥去了。
到傍晚,老兩口採藥回來尋找兒子時,卻發現山上到處都是樹,棵棵樹上都有「知了——知了」的蟬聲,原來打算拿樹上蟬叫做記認的,現在再也無法辨認了。暮色漸漸來臨了,老兩口實在找不著孩子,只得含著一眶眼淚,哭哭啼啼地走回家去。以後又來山間找過好多次,還是杳無蹤影。
再說后羿在大樹下一覺醒來,只聽見滿山的蟬兒亂叫,卻不見了爹媽。起初他只覺得好玩,並不害怕,就跳跳蹦蹦地,從這山到那山,到處亂竄。直到天色漸漸黑下來,才覺得事情有些不妙,於是只得坐在山道旁邊的一塊石頭上,傻愣愣地張著嘴巴大哭。
哭著哭著,來了一個山間的單身獵戶,名叫楚狐父,見孩子哭得怪可憐的,就問起他家住哪裡?姓甚名誰?為什麼會丟失在這裡?傻小子后羿只是搖頭,結結巴巴地,什麼也說不清楚。楚狐父見孩子雖然愣頭愣腦,長相倒還氣勢,就把他收養下來,做自己的兒子。
楚狐父射得一手好箭,后羿漸漸長大,就從他義父那裡學來全部射箭的本領,甚至還超過他的義父。不知道是天生的還是經常用力挽弓射箭培養成的,后羿的左胳膊比右胳膊要長些,這樣就使他在挽弓的時候挽得更圓滿,箭射出去更健勁有力。
后羿長到二十歲,他的義父突然得病死了。懷抱遠大志向的后羿,感到單獨住在深山太孤零無依,很想回家去看看自己親生的父母,卻又不知道自己的家在什麼地方。
一天,他站在一座山口的岡崖上,拉滿弓、扣緊弦,向著天空默默祝告道:「如果我將來能夠拿著這弓去誅除四方的強暴、平定天下的話,就讓這箭射出去,一直射到我家的門前。」
祝告已畢,一箭射去。說也奇怪,箭剛射出去,忽然掉在地面上,然後擦著地面,像蛇樣的向前竄行,截開草徑,穿過林木,在地面上劃出一道彎彎扭扭的跡印,直向山外流竄而去。后羿心裡暗暗納罕,就跟著箭的跡印尋去。他邊尋邊走,走出山間,走了十來里地,看見路邊有一所破爛的小茅屋,自己射出的箭正插在茅屋門限上。
后羿走進茅屋一看,到處是些斷磚碎瓦、蛛網塵灰,灶臺上有幾個破缽子和破瓦罐,一張斷腿的床安放在屋角,看樣子是好久沒人住的屋。找附近鄰居一問,回答說,這原是早年山間丟掉兒子的老兩口的住家,他們在兩三年前就相繼去世了。
后羿知道現在找到的正是自己的家,可是雙親已經不在人世了。他哀悼了一番,只得把破屋收拾一下,在這裡定居下來。
空有絕頂射藝的后羿,不會種田,也不會織布,在家鄉謀生還是很艱難,常喝一點稀飯和野菜湯,半飢不飽地過日子。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是在每一次喝稀飯的時候,預先留下一小缽,擺在灶臺前祭祀他去世的爹媽,表達他的孝念。
他在家裡實在待不下去,終於背上獵弓、獵箭,離開家鄉,到四方浪遊去了。在浪遊的途程中,后羿遇見一個射箭的高手名叫吳賀,兩個年輕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后羿不但和吳賀交了朋友,還拜他為師,向他學習射箭的技藝。
他們一同漫遊到了北方,有一天,看見一隻雀兒從天空飛過,吳賀瞧著后羿說:
「射這隻雀兒!」
「要活的?還是要死的?」后羿問。
「射吧!」吳賀說:「射牠的左眼睛!」
后羿引弓向天,一箭射去,正中天上的飛雀。雀兒和箭一齊墜落地面,兩人走過去拾起一看,雀兒的眼睛確實是被射瞎了一隻,但射瞎的是右眼,不是左眼。
「總也算不錯啦!」吳賀高興地鼓勵他說。
后羿卻臊得連耳根都紅了,仰望著天空,半天不說一句話。
從此以後,他就愈發精益求精地學習射藝,直到學得百發百中,箭無虛發。靠了他身上的這把弓和這袋箭,果然除暴安良,濟困扶傾,得到人民的愛戴,不多年間,就做了有窮國的國王。
那時天下的諸侯都服從他,聽他的號令,只有一個名叫伯封的諸侯不服。伯封原是先前在堯帝手下當樂官的夔的兒子,他生著一張黑胖的豬臉,形貌既醜,性情更是暴戾,又貪婪,又狠毒,就像山上的大野豬,於是人們就拿這來做他的外號。但是大野豬的母親卻是個絕世的美女,是有仍氏的女兒,名叫玄妻。玄妻生著一頭長長的黑黝黝的頭髮,光亮得幾乎可以照見人的身影,年紀雖說不小了,看來卻仍然非常美麗,因此人們給她取了個外號叫「黑狐狸」。后羿見大野豬伯封橫行霸道,不聽號令,就帶兵前去攻打他。兩個人在戰場上相遇,交起鋒來。大野豬雖然也有幾分武藝,卻怎當得后羿的神箭;后羿覷了個空子,彎弓搭箭,一箭就把大野豬射死。
消滅了大野豬這個殘暴的統治者,人民都非常高興,只有他的母親黑狐狸——玄妻,悲痛萬分。后羿看見玄妻貌美多姿,一下子給迷住了,於是不顧人們的勸阻,納她做了自己的嬪妃。身遭亡國破家的玄妻,對於這個殺死她兒子的大仇人,不敢公然反抗,只得飲泣吞聲,假意順從,但是暗中卻隨時都在籌畫著替兒子報仇雪恨的計謀。
后羿誅了伯封,統領著兵馬,一路上奏著凱歌,帶著他新納的寵妃玄妻,得意地回轉京都。路上,遇見一個叫做寒浞的年輕人,從遙遠的寒國跑來投奔他。這人原是寒國的貴公子,為人讒佞狡詐,詭計多端。正直的寒國國君看穿了他的底細,不再理他。他不甘寂寞,才遠道跑來投奔后羿。
寒浞見了后羿,憑著他那貴公子的派頭和他的花言巧語,似乎是不卑不亢,實際上卻是阿諛奉承,致使得意忘形的后羿,一下子又被迷惑住了。於是不分好歹,不辨是非,留下寒浞做了他的親信。兩人在路上,愈談愈是投機,后羿回到京都,乾脆任命寒浞做宰相,把以前那些賢臣,像武羅、伯因、熊髡、尨圉等都斥退了。他自己又自負射箭的本領蓋世無雙,以為單憑這本領就可以統治天下,無須再操心政治什麼的,於是成天帶著一幫隨從侍衛,到郊野去放鷹逐犬,馳騁打獵。寒浞一旦掌握了政權,就萌動了他的野心。這個口蜜腹劍的陰險小人,趁著后羿常在外面打獵、難得回宮的時機,偷偷跑進宮去,和后羿的寵妃玄妻廝混。時間不久,兩人漸漸勾搭上了。玄妻想要報殺子的深仇,寒浞想要爬上帝王的寶座。他們各有自己的打算,謀害后羿的目標則是完全一致的。
玄妻對寒浞說:「你想要成就大事,要緊的還須長上翅膀,才能飛上天;在你上天之前,我能幫助你一陣風。」
一句話提醒了寒浞,於是他便在朝裡朝外,培植自己的黨羽和勢力,又到處施行賄賂,收買人心。他把自己裝扮成好人,把一切過惡,明裡暗裡都往后羿身上推。
后羿喜歡打獵,他盡力慫恿他去,暗中卻囑咐玄妻叫人製造些不順心的事情,撩撥他的脾氣,使他的脾氣一天天變壞。后羿因此遷怒,動不動就打罵隨從侍衛。隨從侍衛受了無辜的打罵,從對他的不滿漸漸發展到懷恨在心。寒浞便趁機去拉攏他們,大部分人都被他拉攏過去了,后羿還一直被蒙在鼓裡。於是寒浞和玄妻合謀布置,一場暗殺的陰謀終於實現了。
一天傍晚,后羿帶著隨從侍衛從郊野打獵回來,騎著馬正走得高興,猛聽見綠林邊一聲弓弦響,后羿剛扭回頭看,忽然咻地一箭射來,正射中后羿左邊脖子上。接著又是咻、咻、咻的幾箭,后羿的肩膀、背心、腰胯……都中了箭,再也支援不住,就憤怒地皺了皺眉頭,翻身落馬。
寒浞帶著一批自己的心腹武士和早已買通了的后羿的隨從侍衛從綠林裡衝出來,衝到受傷的后羿跟前,殘暴地結果了他的生命。后羿身邊的隨從侍衛也大都和寒浞有串聯,紛紛放下了武器。只有少數幾個最忠心的人,奮不顧身,拔劍和寒浞戰鬥,終於寡不敵眾,全都死在寒浞的手裡。
后羿被殺,武士們抬著后羿的屍體,打著火把,鬧鬧嚷嚷回王宮去,當天晚上就擁戴寒浞做了國王,玄妻也正式作了寒浞的新后。那個時代還是半野蠻的時代,后羿的屍體抬回王宮後,就被丟在鼎鍋裡煮爛成為肉糜,然後逼著從王宮附近搜捕到的后羿正妻的兒子吃,兒子不肯吃,便把他綁到國都門外殺了。
寒浞繼承后羿做了國君,國號還是叫有窮。玄妻替他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澆,一個叫豷,都是力大無匹、萬夫莫開的勇士。澆的身上經常穿著堅厚的鎧甲,傳說這鎧甲就是他創造發明的,他能夠推著船在陸地行走,可見他是多麼孔武有力,他的弟弟豷的能耐和他不相上下。父子三人同惡相濟,憑仗著威權、武力和詐騙,欺凌諸侯,壓迫人民,天下人民以及一些弱小的諸侯,到這時才深切地感到,比起后羿來,這幫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強盜、惡棍。於是逃亡在外面的夏啟的孫子少康便在人民和諸侯們的擁戴下,乘勢興起了。少康起兵的時候,據說只有方圓十里那麼一塊巴掌大的土地和寥寥可數的五百兵馬,那時寒浞父子三人卻各帶重兵,分駐要地。立志復興的少康,只經過幾年艱苦的戰爭,又用了一些巧妙的計謀,寒浞父子便先後被少康的軍隊消滅,有窮國於是滅亡了,少康又把夏王朝的基業恢復起來。
第二章
從少康中興又把王位傳下去,傳了七、八代,傳到一個叫做孔甲的國王手裡,孔甲不理朝政,專門喜歡信神信鬼,吃喝、打獵、玩女人,夏王朝的德望和聲威就一天天地衰落了,四方的諸侯都漸漸表現出不大服從的徵象來,可是昏王孔甲卻一點也不覺得,整天到晚只顧玩樂。
他最喜歡打獵,有一天,他又帶了一大幫隨從和衛隊,騎了駿馬、駕了車子,放鷹逐犬,到東陽萯山去打獵。東陽萯山是吉神泰逢居住的山,吉神泰逢很不喜歡昏王孔甲的這種騷擾,於是就作起一場大風來,刮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使孔甲和他的隨從衛隊在大風中彼此失散,迷失了道路。
孔甲只得帶領幾個隨從,跑到山溝裡一家老百姓的屋裡去,躲避風暴。這家人剛生了一個男孩,親友和鄰居們正擁擠在小屋裡向主人賀喜,看見國王孔甲來了,大家都趕緊向他致敬。有的親友說:「好呀!這小子日子可生得好,剛生下就遇見國王來了,將來必定是諸事順遂,大吉大利啊!」也有的鄰居不以為然,搖搖頭說:「日子雖好,恐怕就是壓不住,我說還得防著他以後遭禍殃呢。」孔甲聽了生氣地大聲說:「胡說!把這孩子給我做兒子,看誰敢使他遭禍殃!」
一會兒,風停了,孔甲就帶著隨從和衛隊,上馬回王宮去。後來果然派人來把孩子要去,自己撫養。孩子漸漸長大成人,孔甲正想給他做個什麼官,來顯耀自己有要人享福就享福、要人遭殃就遭殃的偉大權力,哪知道卻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使孔甲的企圖完全落了空。
有一天,這長大成人的少年正在王宮的演武廳裡玩耍,忽然厚重的帷幕給一陣狂風吹動,屋椽子支援不住,從上面喀擦一聲坍落下來,重重地打在武器架上,把架上的一把板斧打得飛跳起來,少年正大驚失色地狂奔逃避,哪知道那飛起的斧子墜落下來,不偏不歪正砍中少年的足踝,砍斷了他的一隻足,從此少年就成了殘廢。想給少年官做以顯示自己權力的國王孔甲這時也沒有了辦法,因為他只把少年養大成人,並沒有教給他學問和本領,兩隻足的官還可以在老百姓面前裝裝幌子,一隻足的官就連幌子也裝不下去了。他只得讓行動不方便的少年去做了一個看門人,自己大為感歎地說:「想不到好好的人又會出毛病,真是命該如此啊!」於是作了一支歌曲,叫〈破斧之歌〉,據說,這便是東方的第一首歌曲。
孔甲又很喜歡養龍,龍這種動物,是具有神奇性質的生物。夏王朝開國的君主禹,本身就是一條龍,禹治水又多虧了龍的幫助,治水成功以後又有兩條神龍從天空降下表示慶賀;而且據說,舜在位的時候,南潯國還從地脈深處掘出一雌一雄兩條毛龍來,貢獻給舜,舜於是把牠們安頓在豢龍宮裡,叫專門養龍的人來餵牠們,後來禪位給禹,兩條龍也移交給了禹。從以上種種傳說,可見龍和夏王朝的關係,實在是很密切的。如今孔甲又很喜歡龍,不知道他從哪裡也弄來一雌一雄兩條龍。龍雖然弄來了,孔甲對於龍的習性還摸不透,不知道怎樣才能把牠們弄得服帖,餵得肥壯。孔甲要找養龍的專門人才,一時還找不到,過了很久,才找到一個在豢龍氏那裡學過幾天養龍術但還不很精通的劉累,來備員充數。
劉累本來是堯皇帝的後代子孫,只因為家世衰微了,本人又沒有正當職業,才到豢龍氏那裡去,學得這樁應時的本領。豢龍氏的祖先,名叫董父,曾經在舜帝爺手上做過養龍的官,因此後代子孫便叫做豢龍氏。劉累在豢龍氏那裡學了幾分本領,還沒有十分精通,就急急忙忙跑去向孔甲巴結奉承,自吹自擂。愚蠢的孔甲聽了他一番謊話,居然信以為真,就派他做了養龍的官,賜給他的名號叫「禦龍氏」,這沒落的貴家子弟一下子又風光起來了。
可是對於養龍這一行,他實在還欠缺鑽研,兩條龍給他養一養,就死了一條雌龍。闖下這場大禍,照理說誰也該害怕,他卻不然。他反而叫人把死龍從池子裡拖出來,剔甲剖腹,剁成肉醬,放在鼎鍋裡蒸好,給孔甲獻上去,只說是自己打的野物,請國王嘗一嘗。孔甲吃了寵臣奉獻的「野物」,覺得滋味很不錯,以後又接連吃了幾次,大加稱賞。可是輪到把龍帶出來耍把戲的時候,卻只有一條沒精打采的雄龍在那裡勉強應付場面。孔甲問起雌龍為什麼不帶出來,劉累就只得東支西吾,一次兩次倒也罷了,三番五次都是這樣,就怎麼也說不過去。孔甲雖然愚蠢,還是愈來愈看出苗頭不對。終於有一天,孔甲在盛怒之下,一定要他把雌龍交出來。雌龍既然已經給吃在肚子裡了,當然沒有另外變出一條雌龍的道理。劉累支吾不下去,這才真的害怕,趕緊連夜帶著家小,逃跑到魯縣(今河南省魯山縣)去,躲藏起來,再也不敢出頭露面了。
雌龍死了,劉累跑掉,剩下這條病懨懨的雄龍,也還得有人來養著。孔甲只得又到處尋訪養龍的人,後來果然尋找到一個養龍的高手,叫師門,是異人嘯父的弟子,經常拿桃李花做食物,能夠像上古的赤松子和甯封子那樣,燃起一把火來,自己把自己焚燒掉,乘著火煙,飛升上天。嘯父本人自然不用說也會這一套,據說他在曲周市上補破鞋,幾十年來從未讓人知道,後來才把這套本領傳授給另外一個弟子梁母。臨到上三亮山要和梁母分別的時候,在山上一齊燃燒了幾十堆火,嘯父便乘著美麗的火光,冉冉升天。從師傅的行徑,我們可以推想到弟子的才幹,所以師門來了不多久,那條病懨懨的雄龍就精神振作、容光煥發了。就是耍起把戲來,那種盤曲夭矯的雄武姿態,看了也著實叫人高興。孔甲對於他物色到的這個養龍能手,起初倒也相當滿意,沒有什麼意見。
可是這個人雖然實在有幾分本領,脾氣卻也不小。在養龍的這樁事兒上,一切全憑他主張,他說怎麼辦就得怎麼辦,好像坐在中軍帳裡的大將軍發號施令那樣不可動搖。他不像劉累的和顏悅色,奉命唯謹。僅僅為了一條龍,就使得他和具有無上權威的君主時常發生不調和的意見爭執。他不歡喜那些不懂裝懂的一知半解的言論,雖然是出自一張高貴的嘴,但其可笑程度卻和蠢人說出來的沒有兩樣。遇到這種情況,他總是給予毫不容情的批駁,使唯我獨尊的國王非常難堪。養龍,本來是為了玩樂,可是卻時常惹得一肚子氣惱,這是孔甲所不甘心的。所以當有一次,師門又無情地批駁了孔甲的可笑言論的時候,孔甲再也忍受不住了,雷霆般的憤怒突然發作,馬上叫人把他拖出去砍掉腦袋。師門扭回頭來,只哈哈一笑,說道:「砍腦袋是沒用的,你輸了,完全輸了!」說罷就意氣昂揚地跟著衛士們到外面去。一會兒血淋淋的人頭奉獻上來,孔甲怕他的鬼魂在宮裡作怪,就叫人把他的屍首抬到王城外面去,埋葬在遠遠的荒郊曠野。
哪知道屍首剛剛埋下,就刮大風、下大雨,風雨一停,附近一帶山野的林木都焚燒起來,熊熊烈烈,光焰燭天。很多人去撲火都撲不熄滅。孔甲在王宮裡望見城外的大火,心裡委實也有些害怕,不知道這個被冤殺的怪人還要作些什麼怪。只得安排車駕,親自到城外去向他祈禱,求他不要再作怪。祈禱過後,火勢果然比以前小些,眼看就快要熄滅了。孔甲這才放寬了心,坐上車子,帶著隨從和衛隊,回王宮去。到了王宮門前,衛隊長走上前來,打開車門,請君王下車,哪知道孔甲坐在車裡,不說話、不動彈,眼睛瞪著前面,仔細一看,原來已經直僵僵地死了。
第一章
夏代的開國君主是禹,繼承禹做了國君的,是禹的兒子啟,啟就是從在嵩高山腳下變做石頭的母親的裂開肚子裡生出來的。這位啟在《山海經》裡也很有名,他原是神和人間女兒所生的兒子,雖不全是神,但也算是一個神性的英雄。我們來看看他的狀貌:耳朵上掛兩條青蛇,駕兩條龍,三層雲簇擁著他;他左手拿一把羽傘,右手握一個玉環,身上還佩戴一隻玉璜,這儀容是多麼俊偉!據說他曾經三次乘飛龍上天,到天帝那裡去做客,就把天庭的樂章〈九辯〉和〈九歌〉偷偷地記下來,帶到人間,改作了一遍,成為〈九招〉,也就是〈九韶〉,在高一萬六...
作者序
序言
本書原名《中國古代神話》,一九五○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只有七、八萬字,薄薄的一本小冊子。由於適應了讀者的需要,幾乎每年都在重印,到一九五五年底,已重印過六次。於是,得到出版單位的贊助和支援,來函要求我對此書加以修訂和擴充,字數還可以增加一倍,到十五、十六萬字。
我對中國神話的研究,解放以前雖然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如生活的動盪、條件的不足等,始終還處於「雜學旁搜」的狀態,沒有下定決心以此為終身職志。不過,書出版幾年以來,還是陸續積累了若干可供增補修訂的神話傳說材料,而外界的這種敦促,更堅定了我逐步轉移到專門來研究神話的信心。經過領導的同意和我本人將近一年的努力,又得到從四川大學圖書館新發現的許多材料,改寫的工作便比較順利地完成了。
改寫本的篇幅,突破了出版單位要求字數的範圍,擴大到原作的四倍左右,很多章節,都是原作沒有的,即使有、也往往面目迥異,可以說不是在改寫,而是在另起爐灶地重作了。除了將舊有材料盡可能地運用以外,又加入了兩、三倍於舊材料的新材料。全書所注明引用的神話傳說的片段,不下千條,連同雖引用而未加以注明的,實在在千條以上。要把這些碎片排比起來,加以考訂,汰其重複,去其矛盾,掃除其由歷史學家、哲學家、神仙家所加予的煙瘴,還原它的本來面目,把它安排在一個適當位置上,用藝術的爐火與匠心,熔鑄它成為結晶的整體,這工作確實是相當繁難的。我嘗試著這麼做了,自然還是做得不夠好,不過,比較起先前的那本簡陋的小書來,總算是又跨進了一步。
在經過徹底改寫的這本神話裡,視野大大地開闊了:不但增加了許多新的神話資料,並且連很多仙話和傳說的資料也都運用進去了。這在以前是不敢這麼大膽運用的,後來從那篇神話、傳說、仙話無所不包,屈原所寫的汪洋浩瀚詩篇〈天問〉中,才悟出神話、傳說和仙話實在不應該那麼判然地劃分,它們在古代人民的口頭傳說裡,實際上恐怕也是彼此包容,劃分不了的。因此,我才從謹小慎微的窘境中放開手來,採擇了一些歷史傳說和仙話的資料進去,這麼一來,神話的時代就延長了,神話的領域也擴大了。而且觸類旁通、左右逢源的結果,連一些看來是哲學裡的寓言都復原成了神話資料而被運用進神話中:像《莊子》裡的鯤鵬之變、黃帝遺失玄珠、藐姑射仙人等等。
在放開視野尋找傳說和仙話的資料來充實神話內容的過程中,當然也不是兼收並蓄、不加甄選、隨手摘拾的,實際上也還是經過相當的選揀。傳說,就盡可能避免近於歷史的一類;仙話,也只選取了幾個古仙人的行跡,如赤松子、甯封子、彭祖、師門、嘯父、王子喬等,並沒有把《列仙傳》或《神仙傳》裡的仙人們都搬列進去。偶然敘寫到一些修仙慕道的小故事時,抑或加以調侃,或斥其虛妄,這也表明我在運用這些資料時的態度和運用神話的資料有所不同。
古代的風俗習慣,如求雨的暴巫聚尪、逐疫的遊行呼噪、高禖神廟前的唱歌跳舞等,都很有趣而且和神話有密切關係,所以我也不憚詞費將它們敘寫進去;至於與神話有關的壯麗山河、名勝古跡,在談到的時候,也有意地加以刻畫和點染,這也是使視野擴大的因由。
從改寫的本書裡可以看到: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議論,而增加了許多文學筆墨的敍述和描寫。這在先前是沒有充分做到的,現在則突破了不必要的拘謹,能夠較充分地發揮想像和推想。這種想像和推想的發揮,尤其在夏代以後的一些章節,如王亥和王恒的故事、姜太公遇文王等的故事裡可以見到,使文章在這些地方顯得比較活潑而有生氣。但是這些想像和推想,仍然是從一定的根據出發,不是架空的玄想。
有些朋友希望我用純文藝的體裁來寫作一部神話,不要用目前這種夾敘夾議體。我感謝他們為青年也為文藝著想的好意,將來也許我會嘗試為之,大膽地寫出那麼一部來,可是,目前由於中國神話散碎的特點,又是做初步的整理工作,若不用這種體裁,好些東西就都綴集不起來。用了這種體裁,倒覺得既不失為謹嚴,又比較方便靈活,所以還是用了。
本書每章後面的注釋和引文,花去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比正文少,為的是說明所整理的神話有哪些資料的依據、安排是否恰當、理解是否正確(有的注釋和引文還擔當著補充正文不足的任務),同時也為了引起青年們研究古代神話的興趣,並不只是為注釋而注釋、為引文而引文。所以,雖然附以注釋和引文,也盡量求其簡短。例如內文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引文都是摘引,原來都有在刪節處加以虛點,後來覺得虛點太多,既礙視線,且占空間,所以於抄錄時,只除了文意過於不連貫的幾處還保存著以外,大多刪除。我想這當無礙於查對原書和對所引資料本身作初步的理解。
改寫本的《中國古代神話》,一九五七年七月仍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九五八年六月重印了一次,以後又轉到高等教育出版社重印過一次。後來由於業務分工,又將此書轉給了中華書局。在中華書局重印出書以前,我又就原來紙型所允許的範圍,作了一次小的增補修訂。從幾個字的小修訂到幾百個字的較大增補都有,總計大小不下百餘處,也可算是盡了相當的努力。修訂本的此書,一九六○年一月便由中華書局出版了。二十多年以後,一九八一年六月又由該書局在成都重印過一次。
在對本書作小修訂的當時,我正住在北京,由於幾年以來對中國神話探究的逐步深化,腦子裡產生了將本書的結構加以改造、索性分篇為七的設想:篇幅還要大加擴充,內容還要仔細訂補,時代還要往後延長。這個計畫,記得當時曾和中華書局的金燦然、徐調孚兩位約略談過,他們也表示很支持。
但是,事物的發展每每不是一帆風順向前進行,而是曲折迂徐最後終於勉強達到目的的。因而,雖然有了如上所說的設想,回到成都以後,因種種內在的和外在的原因,並沒有按照計畫將它完成。只是把周秦傳說部分,就已經搜集到手的材料,斷斷續續,整理編寫出了一些,約十萬字,但是看了看,連自己也感到不很滿意,便將它們束做一札,置之篋底,沒有再去過問了。
接著,便來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所有人一樣,我也經歷了十年的風風雨雨。幸非「長漢」,家又僻處城西小巷,未遭籍沒之災,書籍文稿賴以保存。四害既除,春回大地,我像被凍得半僵的蟲豸一樣,慢慢地舒展著足爪和翅翼。幾年之中,陸續做完幾件先前未了的工作,包括校改《古神話選釋》,增補《山海經校注》的「山經」部分,完成《中國神話傳說詞典》的編寫等。這以後,才從篋底翻檢出十多年前編寫的周秦傳說舊作,覺得某些部分還能有用,便下定決心,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從去年(一九八二年)下半年到今年(一九八三年)春初,將整個《中國古代神話》拆散開來,截長補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在剪刀和糨糊的幫助下,修修補補,終於完成了這部分篇凡七的《中國神話傳說》。為什麼要把本書更名為《中國神話傳說》呢?因為本書補充的重點是在〈周秦篇〉部分,補充了近二十萬字。這些大都是帶有神話因素的傳說,和歷史也有相當關聯,不像古代神話那樣較具有純粹神話的性質。循名責實,或者據實立名,應該加上「傳說」二字,才能更妥善準確地將它概括。所以書名就這樣更定了。
這次可說是最後一次較大的增補修訂,又從原來的三十萬字擴充到六十萬字,增加了約一倍的篇幅,比起一九五○年底所出的簡本,則增加的字數達七、八倍,半生以來我整理中國神話的工作這回算是作了一個小小的總結。
這回增訂,全是就原來《中國古代神話》的格局整理編寫,各章都有增補。增補得最多的是原書第九、十章。〈夏以後的傳說(上)、(下)〉部分,增補擴充成〈夏殷篇〉和〈周秦篇〉兩篇文字,共二十多萬字。〈周秦篇〉因增補字數過多,不得不分為上、下兩篇。〈羿禹篇〉因分量較大,也只好分為上、下兩篇。由是從〈導論篇〉、〈開闢篇〉、〈黃炎篇〉、〈堯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到〈周秦篇〉,篇名為七,實際凡九。〈周秦篇〉絕大部分都是增補的。這樣,就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在歷史長河的肩架上,展現了形形色色的古代神話傳說,而它們先前本來是各不相干、斷簡零篇地散落在大量古書裡的。這種整理編寫的嘗試,是否成功,現在還不能夠作出肯定或否定的預言,還要靠將來在群眾中實踐的證明——那就只好讓它去吧。
十年前,我在西安參觀過從秦始皇陵墓發掘出來陳列展覽的幾尊兵馬俑,從那種樸茂、雄健的藝術造型,以及各個兵馬俑表現出來的不同的栩栩如生的形姿,使我深深地感到我國古代文化基礎的宏偉、深厚。幾尊兵馬俑不過是未經發掘或未經整理的數千兵馬俑中的極小部分,即此已可略見秦代文化水準的一斑。這本書講的雖是從盤古到秦始皇的神話傳說,然而通過神話傳說三稜鏡的折射,也處處可以見到我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影像。希望此書多少能起到一點像兵馬俑那樣的作用,使人受到想像的啟示、感情的激發,從古代文化的滋育中精神振奮地走我們自己的新路子,能如此,則著者微薄的願望就算是達到了。
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一日,春節前夕,於成都;同年九月二日改定。
序言
本書原名《中國古代神話》,一九五○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只有七、八萬字,薄薄的一本小冊子。由於適應了讀者的需要,幾乎每年都在重印,到一九五五年底,已重印過六次。於是,得到出版單位的贊助和支援,來函要求我對此書加以修訂和擴充,字數還可以增加一倍,到十五、十六萬字。
我對中國神話的研究,解放以前雖然就已經開始了,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如生活的動盪、條件的不足等,始終還處於「雜學旁搜」的狀態,沒有下定決心以此為終身職志。不過,書出版幾年以來,還是陸續積累了若干可供增補修訂的神話傳說材料,而外界的這...
目錄
序言
夏殷篇
第一
章大樂之野夏啟寫作的新歌劇 / 孟塗和血衣 / 啟的荒淫生活 / 童年時代的后羿 / 楚狐父教后羿射箭 / 灶臺前的哀思 / 后羿和吳賀 / 「大野豬」和「黑狐狸」 / 寒浞和玄妻合謀殺死后羿 / 少康復國
第二章
孔甲收養了一個平民的兒子 / 「破斧之歌」 / 龍和夏王朝的關係 / 劉累給孔甲吃死龍 / 孔甲受不了師門的抬杠 / 孔甲的死
第三章
夏桀的荒淫生活 / 風沙埋葬了長夜宮 / 吃人的蛟妾 / 王城裡市民的歌聲 / 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在黃河岸上 / 空桑中的嬰兒 / 有莘國嫁送姑娘 / 伊尹在湯王面前賣弄烹調本領
第四章
殷民族的興起 / 王亥和王恒趕了牛羊到有易做生意 / 王亥進餐的圖畫 / 弟兄倆攪進了愛情的紛爭中 / 血染的床上王亥屍分為八 / 王恒向有易王索還被沒收的牛羊 / 河伯説明上甲微滅了有易 / 有易被河伯變做搖民 / 草原的兒子們請河伯吃美酒和羊肉
第五章
「網開三面」的湯王 / 湯王被囚禁在夏臺 / 失寵的妹喜結交伊尹 / 湯王砍掉夏耕的腦袋 / 火神祝融放火燒毀夏桀的都城 / 暴君的窮途末日 / 湯王在桑林禱雨
第六章
武丁的異夢 / 在傅岩尋訪到的賢人 / 「聖人窟」和「傅說星」 / 桀紂故事的類同 / 紂的儀錶、力氣和辯才 / 酒池和肉林 / 殘酷的刑罰:炮格 / 暴君的種種暴行 / 被囚禁在羑裡的周文王 / 父親喝了兒子的肉湯 / 有莘國的美女解救了危難 / 「吐子塚」
第七章
近視眼的周文王 / 文王夢中的大賢 / 太史編替文王卜課 / 文王在渭水邊遇見姜太公 / 姜太公的坎坷身世 / 關於太公遇文王的種種傳說 / 山神的女兒向文王訴苦
第八章姜太公贊助周武王興兵伐紂 / 伯夷叔齊和軍隊鬧了點小彆扭 / 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師都來幫忙 / 八百諸侯月夜渡黃河 / 鷹鸇群飛在牧野的戰場上 / 暴君的畢命 / 關於妲己 / 首陽山二位賢人的結局
周秦篇(上)
第一章
周昭王到南方迎接白色野雞 / 膠船的悲劇 / 化人引起了周穆王遊行天下的興趣 / 造父調教的八匹駿馬 / 周穆王在崦嵫山見到了西王母 / 偃師的靈巧手藝 / 徐偃王誕生的神話 / 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亂 / 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滿杯
第二章
周穆王的神性 / 高奔戎生擒猛虎 / 周宣王無辜殺杜伯 / 左儒為朋友而自殺 / 杜伯的鬼魂射死了周宣王 / 伯奇落進了後母的圈套 / 「履霜操」 / 水上歌聲感悟了昏暴的父親 / 伯奇化鳥 / 尹吉甫射殺後妻
第三章
尹氏的大飯鍋 / 周幽王寵愛褒姒 / 太子宜臼嚇退老虎 / 兩條怪龍的神話 / 賣山桑弓和萁草袋的鄉下夫婦 / 孤女褒姒的奇特命運 / 烽火臺上的大笑 / 悲劇的收場
第四章
周靈王的鬍鬚和昆昭臺 / 萇弘想模仿姜太公的法術 / 神人施法變夏改寒 / 野貓頭沒有起到作用 / 「智多星」用了反間計 / 萇弘遭到車裂的慘禍 / 「碧血丹心」
第五章
黑鶴跳舞,丟掉明珠 / 師曠拿琴撞晉平公 / 太子晉難倒叔向 / 師曠在殿堂下踏足 / 河東王喬和犍為王喬 / 緱氏山巔停駐的騎鶴仙人 / 崔文子向王子喬學仙 / 王子喬陵墓中的寶劍
第六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 / 叔梁紇舉千斤閘 / 關於孔子履的傳聞 / 孔子的力氣和射藝 / 孔子向師襄子學彈琴 / 使人「三月不識肉味」的韶樂 / 羵羊是羊不是狗 / 防風氏的巨骨 / 「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 博學的孔子 / 七歲的項囊難倒了孔子
第七章
孔子向老子問禮 / 三頭怪人守護瓊枝樹 / 貌似陽虎,孔子遭殃 / 公良孺拔大樹 / 孔子和子路共擒鰱魚精 / 杜三娘穿九曲明珠 / 孔子墳墓周圍的樹 / 孔子和七十二門徒悠遊在仙島上
第八章
沒足的鼎像只船 / 顏淵揮劍斬蟒怪 / 徘徊山上的網羅 / 學生和老師比賽眼力 / 初進孔門的子路 / 「下士殺人懷石盤」 / 臨死還不願丟掉帽子 / 子貢的儀容和辯才 / 子貢奉命「調琴(情)」 / 野人妙語索還被扣的馬
第九章
曾參和母親精神相感的程度 / 小棍子可以忍受,大棍子便得逃跑 / 殺豬的家庭教育 / 懂得鳥獸語言的人們 / 公冶長知鳥音關進監獄 / 雀兒報告軍情 / 以貌取人的差錯 / 澹臺子羽打掉河伯的威風 / 宰予被子路踢下大車
第十章
一生下來就是白頭髮 / 三尺木鑽鑽穿五尺石盤 / 「鐵杵磨成繡花針」 / 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 / 青羊肆上的青羊觀 / 墨子造的木鳶三天不落地 / 禽滑釐學到了守城的本領 / 楊朱門徒的詭辯術 / 墨子居然成了「仙人」
第十一章
公輸般替楚王造「鉤」、「拒」 / 木鵲能飛不如車轄 / 公輸般乘坐木鳶去偵探宋城 / 十天十夜的長途行程 / 楚王攻宋不聽勸阻 / 殿堂上拿衣帶和木片模擬軍事演習 / 墨子說服了公輸般 / 想在宋國城樓下躲躲雨也不行 / 魯班的巧藝 / 門戶鋪首原是仿造螺螄 / 忖留神不敢出頭見魯班 / 敦煌魯般用巫術報了父親的仇 / 魯班和妹妹比賽修造趙州橋
周秦篇(下)
第一章
伍子胥智嚇關吏 / 一夜頭白居然混過昭關 / 「蘆中人」和「漁丈人」 / 溧水沉沒的擊綿老處女 / 「一人之下」的勇士 / 吳市的吹簫行乞者 / 專諸刺王僚 / 菑丘訢奮戰水神 / 要離折服菑丘訢 / 要離刺殺王子慶忌
第二章
闔閭舞鶴誘人殉葬死女 / 風湖子論劍 / 伍子胥鞭屍 / 夫差不忘報父仇 / 勾踐臥薪嚐膽 / 蹲在洞前學狗叫的範蠡 / 夫差營造姑蘇臺 / 一雙神木四十丈長 / 關於西施的種種傳說 / 館娃宮和響屧廊 / 南林處女擊劍勝袁公 / 陳音論說弓弩的起源
第三章
朝堂上生荊棘的勸諫 / 伍子胥的頭懸掛在吳都東門 / 越軍受到暴風驟雨的阻止 / 文種不聽范蠡的忠告 / 文種和伍子胥一起做了潮神 / 素車白馬站在潮頭的伍子胥 / 洞庭湖裡的范蠡魚 / 陶朱公救兒子 / 祝雞翁養雞登仙 / 祝雞翁和陶朱公
第四章
干將莫邪鑄造寶劍 / 吳鴻扈稽的血釁成金鉤 / 王妃生產的鐵和吃鐵怪獸的鐵膽腎 / 楚王藉口殺干將 / 眉間尺覓得寶劍報父仇 / 黑衣服漢子的奇計 / 煮不爛的勇士頭 / 三頭相咬的壯觀 / 「三王墓」
第五章
吳王膾餘、膾殘和王餘魚 / 東海黃花魚的來源 / 紫玉和韓重 / 服食菖蒲的韓終和韓終李 / 宋康王作無頭冠 / 十二個字的謎語 / 青陵臺上蝴蝶飛舞 / 「烏鵲歌」 / 相思樹和韓朋鳥
第六章
動物也喜歡聽音樂 / 「方子春先生」在海上 / 伯牙和鐘子期 / 甯戚餵牛夜半唱歌 / 齊桓公用人不疑 / 五張羊皮贖回百里奚 / 華堂上老嬤嬤的歌聲 / 簫聲把白鶴孔雀都引來了 / 鳳凰臺上的簫聲 / 華山玉女洗頭盆
第七章
鬼谷先生的門徒 / 蘇秦張儀辛苦尋師 / 奇特的畢業考試 / 兩個童子變成野雞飛去 / 大梓樹中跳出青牛 / 「烏頭白,馬生角」 / 燕太子丹冒險回國 / 田光先生品評勇士 / 荊軻能忍小辱 / 太子丹禮待荊軻 / 荊軻刺殺秦王 / 異樣的琴音救了命 / 「白虹貫日」只貫了一半
第八章
縹緲的仙山傳說 / 安期生吃的大棗子 / 不死草救活了大苑的冤死者 / 宛渠國的螺舟 / 徐福求仙一去不還 / 大翮山和小翮山 / 神女向秦始皇臉上吐唾沫 / 驅山填海的王勤 / 海神替秦始皇豎柱 / 「地市」的奇聞
第九章
驅山鐸和趕山鞭 / 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 / 冬瓜裡的女嬰兒 / 失足落水的姻緣 / 孟姜女尋夫拍乾一條河 / 小烏鴉替孟姜女引路 / 哭崩的長城下面白骨縱橫 / 秦始皇替允婚的孟姜女辦三件事 / 孟姜女殉夫自沉鴨綠江
第十章
阿房宮、長狄和翁仲 / 建造始皇塚需要的大石頭 / 埋葬的工人在墳裡寫「怨碑」 / 由拳縣淪陷成了湖泊 / 端溪縣的龍母 / 關於秦始皇的神話傳說種種
序言
夏殷篇
第一
章大樂之野夏啟寫作的新歌劇 / 孟塗和血衣 / 啟的荒淫生活 / 童年時代的后羿 / 楚狐父教后羿射箭 / 灶臺前的哀思 / 后羿和吳賀 / 「大野豬」和「黑狐狸」 / 寒浞和玄妻合謀殺死后羿 / 少康復國
第二章
孔甲收養了一個平民的兒子 / 「破斧之歌」 / 龍和夏王朝的關係 / 劉累給孔甲吃死龍 / 孔甲受不了師門的抬杠 / 孔甲的死
第三章
夏桀的荒淫生活 / 風沙埋葬了長夜宮 / 吃人的蛟妾 / 王城裡市民的歌聲 / 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在黃河岸上 / 空桑中的嬰兒 / 有莘國嫁送姑娘 / 伊尹在湯王面前賣弄烹調本領
第四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