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第一章 緒論 施懿琳
壹、臺閩文化接觸之始
貳、指涉對象與探討範圍
參、主要議題與各章述要
肆、走向多元文化的未來
009 第二章 臺閩關係 林孟欣
壹、移民與臺閩社會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010
貳、亞洲交易圈論中的離散社群 012
參、「五緣」架構下的「閩臺緣」 014
肆、臺閩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016
伍、臺閩關係的演進與變化 020
025 第三章 臺閩文化交流 張麗芬
壹、經濟作物的傳入與臺閩經濟的發展 026
貳、臺閩經濟區域分工的歷史環境 027
參、開港通商兩岸經濟互動 032
肆、二十世紀臺閩政經網絡的開展 035
伍、臺灣經驗的模倣與啟示 038
043 第四章 臺閩族群與方言 劉淑玲
壹、福建地區語言分化與民系生成的歷史過程 044
貳、族群生成研究之理論基礎 048
參、臺灣族群的祖籍分布與原鄉生活方式 049
肆、臺閩移民系譜與民系文化研究 052
059 第五章 宗族 楊書濠
壹、福建地區漢人宗族的遷徙與發展 060
貳、臺閩地區漢人宗族的遷徙與發展 062
參、宗族文化在臺灣的發展 066
肆、宗親文化與械鬥 072
伍、宗親文化與原鄉的交流 073
079 第六章 文學(一) 蔡蕙如
壹、何謂民間文學 080
貳、傳播與傳承—臺灣民間文學與閩南關係 081
參、接受、融合至轉化—從閩南至臺灣民間文學的軌跡 083
097 第七章 文學(二) 林麗美
壹、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及其與閩地的交流 098
貳、臺閩文學的文化共性 107
117 第八章 戲曲(一) 黃思超
壹、臺灣戲曲發展與臺閩戲曲的關係 118
貳、梆子、皮黃與崑腔 124
133 第九章 戲曲(二) 黃思超
壹、布袋戲 134
貳、南管 135
參、歌仔戲 139
149 第十章 社會教化 許明珠
壹、明清時期:儒學傳入 151
貳、教化施設 153
參、民間自我教化:齋教與鸞壇 159
肆、日治時期─官學中斷與士子回流 161
169 第十一章 宗教信仰(一) 高珮英
壹、閩地信仰在臺灣的傳播和移民信仰的出現 173
貳、閩地漢人傳入臺灣的鄉土移民守護神 175
185 第十二章 宗教信仰(二) 高珮英
壹、閩地漢人傳入臺灣的傳統中國重要神祗 186
貳、臺灣民間信仰的發展及特色 198
參、臺灣新祀神的出現 202
211 第十三章 生命禮俗 張美櫻
壹、出生 212
貳、婚禮 217
參、壽禮 223
肆、喪禮 224
233 第十四章 歲時祭儀 高珮英
壹、正月 234
貳、二月 237
參、三月 238
肆、四月 239
伍、五月 240
陸、六月 241
柒、七月 241
捌、八月 244
玖、九月 246
拾、十月 246
拾壹、十一月 247
拾貳、十二月 247
251 第十五章 飲食文化 陳曉怡
壹、日常飲食 252
貳、餐宴與精緻食物 262
參、節令食俗 264
271 第十六章 工藝 陳靜寬
壹、漢人移民臺灣與閩地工藝的傳播 272
貳、閩地工藝移植臺灣 274
參、臺閩工藝的特色與轉變 287
293 第十七章 建築 楊博淵
壹、民居建築 294
貳、信仰建築 301
參、園林建築 307
肆、通商時期的建築 309
伍、近代(含日治)的建築 310
陸、1946年以後 314
317 第十八章 結論 張靜宜
壹、原鄉移入之精神文化 319
貳、區域分工下的臺閩關係 320
參、因地制宜的在地化 321
肆、臺灣經驗的輸出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