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生命的本質
(一) 生命的本質
生命科學歸根究底,是要回答「生命的本質」這類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區分生物與非生物,但是從科學的角度,卻是一個很難精確回答的問題,因為生命現象是極其複雜,卻又多彩多姿。隨著生命科學的飛躍與發展,我們得到了某些總結與歸納,作為對未來前進的探討方向。
英國已故的大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說:熱愛生命是一份與生俱來的感覺,他對生命(Life)的感覺有三,其一是神祕絕倫(Mystery),其二是奇妙無比(Wonderful),其三就是豐富多樣化(diversified)。
在古代,哲學家已經十分關心生命本質的問題,後來的人認為「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的共同特徵與生命共同的發展規律。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日益發展,人類更加珍惜生命,追求健康,更加重視對生命奧秘的研究和對生命科學知識的學習。
(二)「生命」是什麼呢?
這個世紀性難題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學家與生物學家去探索生物系統的本質,它是否與量子力學、化學、生物資訊(DNA與遺傳密碼)、天擇或者自我組織行為息息相關呢?
而“活的東西就是生命”,“能動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可以新陳代謝”,等等,這些回答都沒有錯。但人類對生命系統的認知,並不完備,其核心問題仍是一個謎。要簡單明瞭,並且較系統地回答什麼是生命這個問題,就要區分生命與非生命的範圍,首先應該了解生命或生物的基本特徵。
演化可能比達爾文所設想的,還要豐富,我們相信自我組織系統與天擇的整合,可能是生物圈中的演化理論。雖然我們了解分子生物學中的許多程序與元件,但此核心問題,對我們而言,仍然是一個謎團。
如果生命在不斷地演化,那它們必須遵照「天擇」(Natural Selection)與「自我組織系統」(Self Organization System)來演化,這是從簡單的物理化學形式演變成複雜生命系統的唯一途徑。
小博士解說
對生命本質的認識,目前尚未定論,人們還是在努力探索問題的答案。
1-2 生命的基本特徵
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
除了病毒(virus)之外,細胞(cell)是生命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細胞被人們稱為生命的基礎單位,其原因有三:
第一,所有的生物都離不開細胞這一生命的基本架構,其可能本身就是一個細胞,
或者由許多細胞建構而成。因此,我們離開了細胞就沒有了生命。
第二,細胞也是生命活動賴以生存的基礎。各種細胞不僅呈現了其共同的基本生長過程,例如新陳代謝、生長分裂凋亡等等。由此賦予了生物整體的生命屬性,而且多細胞生物所表現的各種高度轉化的生命活動,也都是建立在細胞活動的基礎上。
第三,地球上最早生命所攜帶的遺傳物質,因生物經歷演化(使細胞分化、細胞架構的建立),而讓生物演化更具環境適應性。
由成千上萬的細胞可以組成複雜的生物體,例如高大的樹木、大象或人體;單細胞也可以組成簡單的生物體,單細胞由大分子及分子所組成。病毒(例如噬菌體)主要是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的簡單生命個體,它雖然沒有細胞結構,但仍然具有生命的其他基本特徵。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細胞這一生命的基本形態結構,它是生命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與確立,直接地關係著最早細胞的形成,而以後的生物演化與細胞分化和多細胞架構(body plan)的建立具有密切的關係。
小博士解說
細胞本身是一個動能系統,它不儘處在不斷地運動過程之中,它的結構也是可變的。生命也正是因為細胞具有的這一性質,才獲得了它特有的多樣性,和向高階形式發展的潛能,即生命獲得了演化的依據,經過漫長的歷史,「自發」地造就出了目前這個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
1-3 生長與演化
(一)龐大的生物系統
地球上的生命誕生於大約35億年前,從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開始,經過漫長的生物演化,在走過了多細胞生物形成、各種生物物種的發生到高等智慧物種,例如人類出現等重要的發展階段之後,形成了今天龐大的生物系統。
(二)小博士解說
這就是說生命的存在具有時間性,就整體而言,生命所表現出的是一種不可逆(Irreversible)的物質運動現象。
1-4 系統論的觀點
(一) 自我組織系統
無論是從架構面還是從生命活動面來加以觀察,生命無疑都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動態系統(Dynamic System)。從系統論的角度可以給生命另一種認識模式。
系統論的研究啟示我們,物質世界具有一定的有序構成形式,並且物質世界的有序構成處在不斷地轉化的過程之中。有序構成的轉化以動力學系統形成、發展和消亡的方式表現出來,它們構成了物質世界的演進。生命是物質這一基本屬性在特定階段和條件下的表現,它代表著一種特定的有序構成和動力學過桯。生命動力學系統的基本架構是具有方向性的DNA-RNA-蛋白質的結構,它是一個高度有序的(從結構和生命活動上看都是這樣)、開放的(新陳代謝)、具有耗散(Dissipative)特徵的(生命的維持需不斷地伴隨著物質和能量的消耗),而又是遠離平衡狀態的(在生長、發育、世代交替、生態結構變遷中,生命不斷地否定著自己)動力學系統。生命所依存的這個動力學系統透過其開放、耗散和遠離平衡狀態的動力學運動過程,獲得了不斷進行自我組織(Self Organization)(表現在各個層級的結構和程式不斷更新方面)的屬性,實現了多層級超循環結構的建構(從分子層級到細胞層級,到多細胞生物的複雜階層關係,再到生物群集和生態結構,都包含著許多複雜的正負回饋調節和控制的結構)。在生命動力學系統混沌(生命不斷地發生著各個層級的突變)和吸引子(突變的發生和選擇存在方向性)的作用下,其自身的方向性結構不斷地朝著更高的層級邁進(從DNA-RNA-蛋白質的結構的方向性出發,導致多細胞階層結構出現,再引導智慧型生物出現)。在這一過程中生命獲得了維持(遺傳)並不斷提高自身有序構成水準的能力(演化),並同時接受著環境的影響,表現在它自身結構的複雜化、多元化和適應環境的靈活性、主動性不斷提高等方面。
(二) 印記(Imprint)
在生命有序性提高的過程中,生命同時呈現出層級漸進和多樣化發展的碎形演進趨勢。我們所見到的生命是物質上述屬性在地球特定環境中的表現,它的存在形式不可避免地從開始,以及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都深深地烙下了這一特定環境條件的印記(Imprint)。這就是生命,就是我們見到的包括我們自身在內的地球上的生命。這裏大略地講述了從系統論看生命的內容,其中參照、歸納了不同來源的論述和觀點,也不一定完全正確,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生命現象認識不斷深入的趨勢。我們認為系統論的思考表現的是對生命現象認識的深入,因為這樣的分析使我們有可能對各種生命現象的瞭解,以便統一在一種整體觀點上,最大限度地將生命現象放在了宇宙物質存在和發展的大背景中來研究,也就能將生命現象和其他自然現象進行互動的分析和比較。
小博士解說
自我組織實現了多層級超循環結構的建構,我們所見到的生命從開始,以及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都深深地烙下了這一特定環境條件的印記。
1-5 21世紀生命科學的挑戰
從達爾文到DNA
21世紀生命科學的三個重要研究工作為:
(1)人類基因組解讀計劃
(2)人類對大腦的研究
(3)動物複製技術的發展
人類有將近60%的疾病與基因變異有關,人類有意識,會思考、學習,其原因在於大腦,生物科技使人類擁有複製動物的能力,卻引起了空前的人類價值問題,如何藉助於科學來創造人類的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教育社會大眾認識生命科學,這是全人類的挑戰。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人們更為瞭解生命現象。但是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深刻地感到生命現象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問題,而不能單純地歸結於分子層級的活動。至目前為止,已進行的兩種重要的系統工程為人類基因組(Human Genome)的定序與大腦整體資訊圖樣Brain Mapping),此類工作的延伸反映了今後生命科學的發展趨勢。
小博士解說
21世紀生命科學的三個重要研究工作為:(1)人類基因組解讀計劃(2)人類對大腦的研究(3)動物複製技術的發展。
1-6 現代生命科學的架構
(一)生命科學的挑戰
在科學發展的歷史長流中,各門學科並非齊頭並進。近代科學的領頭學科是力學,現代科學的尖端學科是物理學,21世紀的尖端學科是什麼?很多人看好生命科學。
人們在嚴格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研究人腦的活動,其中包括思想與情感;神經科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與電腦科學的科際整合,形成了一門嶄新的尖端學科:認知科學(Cognitive Science)。生命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整合。
(二)現代生命科學的架構
今天的生命科學已經形成了一個具有廣泛內容與複雜結構的龐大系統。總而言之,生命科學的最基本課題可以歸納為三個層面:
(1)研究生命的架構及形成過程
(2)了解生命活動的運作規律
(3)探討生命的起源與演變歷史
小博士解說
在本通識課程中,篩選了重要的關鍵性核心概念,作概要性的論述,使讀者能從中獲得對生命現象的基本了解。